CCG主任王辉耀在欧亚经济联盟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对接论坛上谈气候问题

2020年10月26日

今天,不仅是美国大选日,也是美国正式退出巴黎协定的日子,美国成为迄今为止唯一退出巴黎协定的缔约方。这是美国频繁“退群”行动中退出的又一个群。美国是全球最大排放国之一,退出巴黎协定意味着其放弃在能源创新、可持续发展等全球治理问题承担责任,将大大减缓世界气候治理的进程。

2015年,全球共196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并于2016年11月4日正式生效。巴黎协定确立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长期目标:到本世纪末将全球气温升幅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2℃以内,并努力将气温升幅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1.5℃以内;全球尽快实现温室气体排放达峰,并在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

 

2020年10月26日,欧亚经济联盟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对接论坛在线上举办。各方就欧亚经济联盟和中国在具体领域的务实合作交换了意见,其中包括生态和可持续发展、数字解决方案在物流和运输过程中的应用、农产品贸易、发展主权金融体系和本币结算系统等。该论坛由欧亚经济联盟(EAEU)、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政府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共同主办。

CCG主任王辉耀应邀参与“生态保护与贸易活动:《巴黎气候变化协定》目标是否会对贸易活动带来一定的障碍,以及它将对欧亚国家的贸易经济关系带来的影响如何?”主题讨论。王辉耀主任表示,气候变化已经成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联合国发布报告称,全球自然灾害在过去二十年大幅度攀升。在联合国的推动下,1992年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年通过了《京都议定书》,2015年通过了《巴黎气候变化协定》。许多国家都制定了具体的减排目标和具体举措。欧盟委员会、英国、新西兰都发布了远景和立法,比如到2050年实现温室气体零排放的目标。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75届联合国大会上明确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的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的排放力争于2030年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和欧盟也都是绿色发展的倡议者和行动者。中欧领导人在9月的高层峰会中,已经明确表示要打造中欧绿色合作伙伴。中欧两大经济体的合作将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从国际政治的倡导理念成为市场经济发展模式。应对气候变化危机需要加强绿色多边合作,欧亚大陆许多国家已经加入巴黎协定,中国也积极加入巴黎协定,各国应该进行更多沟通。

王辉耀主任指出,低碳经济、绿色经济、数字经济正成为经济发展主流,包括与之相匹配的新能源技术。中国的清洁能源汽车、太阳能在世界上占据了大量的比例。绿色已经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经济导向,会产生更大范围、更大深度的影响,从而重塑人类社会的生产模式。巴黎协定提出,要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之内, 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内而努力。联合国也发布警告说,除非未来十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每年下降7.6%,否则将升温控制在1.5℃之内的目标将无法实现。国际上现在面临单边主义,有国家退出《巴黎气候变化协定》,绿色多边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和美国作为全世界碳排放最大的两个国家,应该加强在绿色发展方面的合作。欧亚国家之间也在这方面有一定的共识和相同的利益。

王辉耀主任建议,鉴于中国和俄罗斯都是多边发展大国,国际上可以建立应对气候变化的G10,可在G7的基础上加入中国、印度、俄罗斯,在G10框架下更加高效而密切地探讨国际多边气候合作。中印俄三国加入可使G7的代表权从占世界人口的10%扩大到47%,G10也将聚集世界碳排放前六大国家。中国与印度的加入使该集团集合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可为发展程度不同国家之间架起沟通合作的桥梁,统筹考虑多种发展情况与发展模式,在推动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同时兼顾各国发展利益。CCG作为非政府的世界百强智库,和获得联合国“特别咨商地位”的唯一的中国智库,非常愿意和各方推动绿色多边发展,创新绿色发展理念,在全球气候治理和气候变化方面加强合作,加速全球范围内针对气候问题的改革进程,推动资源友好型经济的发展,促进新能源及清洁技术等走向成熟和广泛应用,从而使全球气候问题的解决进程加速发展。

欧亚经济联盟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对接论坛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部长钟山,欧亚经济委员会贸易部长安德烈·斯列普涅夫,白俄罗斯共和国外交部第一副部长亚历山大·古里亚诺夫,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经济与一体化部长巴赫特·苏尔塔诺夫,亚美尼亚共和国经济部长提格伦·卡恰特拉安,吉尔吉斯共和国经济部长桑扎尔·穆坎别托夫,俄罗斯联邦外交部副部长伊戈尔·莫格洛夫,以及商业界和鉴定团体代表参与研讨。

欧亚经济联盟成立于2015年,成员国包括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和亚美尼亚。欧亚经济委员会执委会是欧亚经济联盟最高权力机构。(美国正式退出巴黎协定 中国下一步怎么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