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王府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潘军:社会责任是考量企业成功与否的关键

2021年3月28日

  潘军,CCG常务理事,北京王府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法政集团副董事长兼行政总裁。

近日,北京王府公益基金会联动全国多个省市39名青少年,在泰国曼谷完成了为期一周的“推动性别平等,培养国际理解力”2019青少年领袖特训营。通过培训,学生们逐步学会关注并参与“性别平等”这一社会议题,并通过性别视角切入,建立“国际理解力”这一核心能力。

日前,记者采访了北京王府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潘军女士。在企业家潘军看来,发起成立公益基金会,是对企业文化的一种反哺,通过联合共建等方式,启迪和引导更多青少年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是她最愿意看到的事情。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精英领袖

企业观察报:近日,北京王府公益基金会发起“推动性别平等·培养国际理解力”2019青少年领袖特训营——走入联合国。缘何要发起走出国门的特训营?

潘军:我们希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能够参与国际事务的精英领袖人才,这种人才需掌握什么能力呢?除了领导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外,批判性思维、创新精神、同理心以及终身学习能力都同等重要。

我们希望以一种轻松、能够体验和易于接受的方式,让青少年去深入领会。所以设计了“青少年领袖特训营”等青少年愿意参与的项目。

企业观察报:特训营是一个出口,如何让学生们打开国际视野?

潘军:核心是希望他们在性别平等和国际理解教育这两方面有切身体会。特训营中,联合国妇女署的老师为他们讲授性别平等课程,学生们还走访了曼谷的特色社区,并走进中国驻泰国大使馆,由外交官员为他们讲外交知识,让他们亲身感受。

这种体验与普通参观不一样,也与其他游学项目不同。

企业观察报:不同在哪里?

潘军:主要有两点。一是国际理解力。比如参观泰国社区及贫民区时,我们不仅走访,还让学生们体验了当地女性的一天。通过不同文化的撞击,学生会更加理解当地文化。

二是性别平等。虽然我们在课程中会讲全球性别平等的现状,但知识有时只能停留在表面,并不能引发深度思考。模拟一天当地女性后,他们真正理解了为什么要倡导性别平等。所以我们设计特训营的时候,就是从知识、技能和价值观三方面考虑的。

企业观察报:学生们反馈如何?

潘军:反馈特别好。我们期望通过优质的项目设计,让学生们在培养有关能力的基础上,对社会问题有深度思考。

基金会是在企业做公益的大背景下诞生的

企业观察报:缘何发起成立公益基金会?

潘军:北京法政集团发展近三十年来,始终坚持承担社会责任、参与公益事业。我们希望把公益事业常态化、专业化,所以在2016年7月,发起成立北京王府公益基金会。这实际上是在企业做公益的大背景下诞生的。

二十六年前,在国内教育、医疗资源不均衡的情况下,不能完全依靠政府解决所有实际问题。于是,我们在建设社区的同时,投资设立了K-12学校和三甲医院,不但解决了社区配套设施问题,而且引领了区域经济发展。教育和医疗都关乎国计民生,是良心事业,所以我们对此一直都怀着敬畏之心。

以承担社会责任为己任,以解决社会问题为导向,不仅对社会有助益,也对企业自身的成长有帮助。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企业观察报:你认为基金会能够为企业带来什么?

潘军:基金会能反哺企业,与企业文化相得益彰,为企业文化升级赋能。温家宝曾说,企业家身体里应该流淌着道德的血液,回馈社会最好的方式是投资教育和医疗。他讲这番话时,我们的产业布局已到位,学校与医院已经办起来了。后来国家也做了一些导向型支持,倡导非公资本进入教育和医疗行业来承担社会责任,而我们走在了政策前面。

企业做得越大,社会责任也越大,这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同道中人加入公益。通过发起成立公益基金会,希望凝聚更多社会力量,把爱心放大,这是我们的初衷。

企业观察报:北京王府公益基金会和其他基金会有什么不同?特点在哪里?

潘军:作为企业基金会,和企业发展一脉相承。我们也希望我们培养的学生有家国情怀,同时也倡导集团全体员工具有公益基因。通过发起公益项目,让每个员工以及家庭参与进来。

企业观察报:基金会目前主要项目是面向青少年群体的“倡导性别平等”和“培养国际理解力”,为什么开展这两个项目?

潘军:基金会聚焦教育和医疗,致力于更深远地解决社会问题。教育方面,既要助力培养优秀的国际化人才,也要立足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这是基金会的初心和理念。

基金会结合国内外政策背景和自身资源优势,开展有关青少年国际理解教育项目。通过与联合国妇女署这一国际权威机构及北京师范大学等院校的合作,致力于性别平等方面公益项目的探索。借助此项目,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性别平等观、批判思维和全球化视野,还切实地促进和推动了国家平安校园和预防校园暴力战略的实施。

企业观察报:针对国际理解力以及性别平等项目,基金会有什么长远规划?

潘军:在国际理解力领域,基金会努力将项目打造成国际理解教育信息、交流“平台”,对目前国内国际理解教育开展现状进行详实的研究和调研,探索、建立可行的教师能力建设模式,开发可复制的学生活动模式,进而推动这一领域模式和标准的建立、推动相关概念在中国发展。

性别平等领域,目标是通过影响政策制定者、教育工作者、青少年、家长及其他相关方,帮助中国及亚太地区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青少年树立积极、健康、包容、创新的性别观念;响应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推动中国实现实质意义的性别平等。

企业和公益需要良性发展

企业观察报:作为企业基金会,是否把商业的方法与公益相互结合?

潘军:我们是做企业的,做公益的,更希望通过“商业的手段,公益的心态”实现价值。如果想打造一个良性的可持续的公益项目,我觉得需要运用一些商业的手段,公益心往往是有好的想法,而商业的方法是将好的想法有效地变成现实。

目前大家都在说“商业的手段,公益的心态”的重要性,但这也要把握一个度。我非常反对以公益之名行商业之实的行为。要切记,做公益并不是单方的给予,同时也有收获。企业做公益不能抱着施舍的心态或者求回报,否则就不是公益而是“功利”了。

企业观察报:阿里巴巴合伙人孙利军先生经常说一句话,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你怎么理解?

潘军:我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文化的内涵。大家都说三流的企业靠制度,一流的企业靠文化。文化的建立是一点一滴积累的,无论企业做什么,企业的领导层、决策人在发展企业的同时,能够非常关注社会责任,我觉得是考量企业成功与否的关键要素。

基金会在倡导性别平等以及国际理解力方面力量有限,希望更多的机构和个人加入,我们希望能够从我们自身做起,从而影响到政策的制定者、教育的从业者,最重要的是希望能够在我们尝试的这些公益项目中培育出一批国际型的领袖人才。

(文章内容部分选自企业观察)

文章选自《中国与全球化智库月刊》第84期

 

 

关键词 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