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顶级智库专家对话:欧盟和中国可以给制裁设置一个截止日期
2021年6月29日当今世界大国关系处在深刻变化之中。中国逐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心,客观上挑战了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拜登近日开启“恢复美欧关系之旅”,出席七国集团峰会、北约峰会以及美欧峰会,将中国视为系统性挑战。5月20日,欧洲议会投票通过决议,有关批准中欧投资协定的有关讨论都将遭到“冻结”,为中欧关系蒙上一层阴影。
在此背景下,2021年6月29日,全球化智库(CCG)与欧洲政策中心(European Policy Centre, EPC)发起以“2021年中欧关系:新的机遇与挑战”为主题的线上专家圆桌会,旨在加强中国智库与欧盟智库的对话,消除误解,增进了解,凝聚共识,充分发挥“二轨外交”作用,从而为政府决策提供更多参考。
CCG主任王辉耀,CCG副主任兼高级经济学家Blair David,CCG高级研究员莫天安(Andy Mok),CCG高级研究员哈维·佐丁(Harvey Dzodin)等参与主题为“后疫情时代全球秩序中的欧盟和中国”讨论,欧洲政策中心首席执行官Fabian Zuleeg主持该讨论。
CCG主任王辉耀表示,欧盟和中国作为两大经济体,在多边主义、气候变化、世贸组织改革等议题上都拥有共识。欧洲很多国家是亚投行的重要成员国,印度是亚投行最大的受益者。成员国之间应该在基础建设领域协同合作。欧盟在数字经济上表现突出,中国不少地区数字经济占GDP40%左右,也是全球范围内数字经济领域的领先国家。因此欧盟玉中国有更大的交流空间,有很多事务需要一起合作。虽然欧盟和中国都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但却互相依赖。欧盟和中国拥有许多共同利益,应该携手应对如今面临的问题。他还谈到以下几点:
第一,正如欧盟商会上个月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市场对欧州企业投资来说依旧是最有吸引力的,换句话说,欧洲企业依然相信在开拓市场时,中国市场能给他们带来不菲的利益价值。欧盟企业需要中国市场,欧盟汽车企业在华销售量高于本国销量。欧盟在华企业自发在华开拓市场,而非政治引导。如此,企业意愿与制裁法案走向了相反的方向。
第二,历经七年35个回合谈判,中国在中欧投资协定上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让步。中国与欧盟之间没有实质性冲突,并正迈向新的局面。即使欧盟和中国的价值取向不同,但我们仍然能求同存异,继续合作。如果中欧投资协定被叫停或无限期搁置,将给来自欧盟的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第三,一个既定事实是欧盟与中国在经贸上是互补关系,比如中欧陆上贸易输送去年增长了50%,2020年中欧班列开行超过1.2万列。或许欧盟和中国可以给制裁设置一个截止日期,从而共同渡过难关。
第四,关于人权问题。一些政府一直在攻击中国在新疆等地进行种族灭绝和其他侵犯人权的行为。但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们欢迎外国官员来新疆实地考察,粉碎谣言,以正视听。只有外国政府官员真正到了新疆,才会明白中国政府是如何抗击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的,中国政府到底有没有迫害当地人民。目前的香港,也处在空前的稳定时期,“一国两制”让香港享有经济繁荣以及各种跨国投资。中国政府要服务十四亿人民,加上根植人民心中的传统文化,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和集体主义,使中国政府保证了国家的繁荣稳定而非国会山的动荡混乱,这时集体利益是高于个人的。比如,疫情时期每位中国人都牺牲了个人自由换来了如今更大的自由。
拜登出席七国集团峰会、北约峰会以及美欧峰会,并会见俄罗斯,去联手遏制中国的发展。在这个时间点上,欧盟能给中美关系带来独一无二的贡献,欧盟需要成为中美关系的协调者、中间人,去化解中美之间日益加重的敌对情绪。中欧之间也需要和平竞争,和平共存,而非抱着互相取缔的心态。
2021年年初,全球化智库(CCG)成功申请成为欧盟委员会“中欧智库交流(EU & China Think-Tank Exchanges)”项目中国合作方并加入项目执委会。为期三年的“中欧智库交流”项目由欧盟委员会发起,旨在通过加强有影响力的中欧双方智库与学术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学术对话,促进中国与欧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本次线上专家圆桌会是该项目的一部分。
作为全球百强的中国智库,全球化智库(CCG)一直致力于全球化、全球治理、国际关系等领域的研究,并积极参与和促进各界人士就相关领域的交流探讨。CCG近年来以智建言,持续促进《中欧全面投资协定》的达成。此外,CCG多次举办中欧合作交流相关主题的线上线下研讨会,并多次在慕安会、巴黎和平论坛等重要国际论坛举办分论坛,为中欧关系的友好发展建言边会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