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审时度势 相向而行——国际经济合作新愿景

2021年11月8日

近日,由全球化智库(CCG)、桐庐县委、桐庐县人民政府主办,全球化智库(CCG)长三角研究中心、中共桐庐县委组织部、桐庐县富春山健康城管委会承办的“首届富春江国际论坛”在杭州桐庐举行。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原院长、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全国委员会原会长、CCG顾问苏格在致辞中指出,国际层面、国家层面、政府的决策这三个层面只有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天时地利人和,充分利用当地优势发展。桐庐有很多地域优势资源,可以更多挖掘,吸引更多人才和世界的目光。

以下为苏格先生的发言实录:

一、百年变局与疫情冲击

当今,世界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化在曲折中前行;世界经济格局深刻转换;多极化进程不断深化;全球治理体系持续调整;新产业革命及社会变化方兴未艾。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使世界经济某些领域风险凸显,对国际社会已有变化产生着巨大冲击,深刻影响国际秩序的调整和国际关系发展趋势,而且可能会加速世界大变局的历史演进。

新冠疫情重创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给世界带来几个“前所未有”:各国人民的生命健康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全球经济陷入前所未有的衰退;国际稳定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战。

“环球同此凉热”。此次疫情的深刻启示是:在全球化时代,地球村各成员命运相连、休戚相关。同舟共济、相向而行,是国际社会唯一正确的选择。当前,亟须双管齐下,坚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快生产生活秩序的全面恢复,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顺畅与安全运营,积极推动各方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实现经济社会更加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二、国际关系格局在曲折中演变

新冠疫情重大影响。继“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80年代末 “冷战后”一超格局之后,新冠疫情可能成为又一重塑国际格局的“分水岭”。多极格局进一步成型进程中,中国机遇与挑战并存,总体机遇大于挑战。

中国坚持推进构建 “人类命运共同体”,从负责任大国的角度与高度出发,同WHO等国际组织通力协作推动全球合作抗疫,并向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美国和西方一些政客不愿承认中国发展的发展进步,无视中国公开透明、迅速高效控制住新冠肺炎疫情的事实,操弄病毒溯源等问题,对中国“甩锅”并大搞污名化。

国际格局在曲折中演变,世界历史进程难免跌宕起伏。特朗普时期对外奉行“美国第一”,从多个国际组织“退群”。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出现重大调整,对华政策也发生逆转。霸权主义和民粹主义,对国际互信与抗疫合作构成直接掣肘。

拜登入主白宫,所谓“建制派回归”,对外政策显现“钟摆效应”,自诩对外政策“三个支柱”:加强美国经济和民主;重建一度紧张的盟友关系;界定与中国对抗与合作的领域。6月,拜登出访欧洲,出席西方七国集团(G7)首脑会议、北约首脑会议和欧美首脑会议。继构筑“印太四国联盟”之后,美国加紧“结盟外交”恢复欧美关系。在“联手遏华”议题上,欧美并不完全同步。但“重返更好世界倡议”(简称B3W)的全球性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得到G7峰会成员承诺。此类动向,须密切关注,准确研判,未雨绸缪。

在不确定性增多的国际背景下,对形势的走向须有清醒的正确认识和准确的战略判断。洞察中国和世界的关系,须有战略自信。首先,中国自身的强大与可持续发展,就是推动人类文明和世界前行重要的因素之一;同时亦应看到,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多重因素有可能影响且增大中国维护和延长战略机遇期的成本。

“天下大势,浩浩汤汤”。“时”与“势”在我们一边,这是我们定力和底气所在,也是决心和信心所在。

三、把握全球经济发展方向

“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会朝何处发展?全球化的方向到底是开放还是封闭,是单边主义还是多边主义,是合作还是对抗,国际社会面临着重大的抉择。

放眼世界,疫情终将过去,胜利必将到来。只要国际社会齐心协力,摒弃意识形态偏见,凝聚团结抗疫共识,开展全球联防联控,推动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人类一定能够经受住这次疫情带来的考验与洗礼,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也必将迈出新的步伐。

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举国上下团结齐心、众志成城,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中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我们还须进一步“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用辩证法审视,“危”和“机”相辅相成,互为依托。大的危机可能更蕴含大的分化、大的调整、大的改革和大的机遇。

鉴往知来: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的对应措施是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能源、电力基础设施建设;2003年的“非典”推动了互联网、电商、快递等行业的异军突起;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时,高速公路和铁路路网等基建项目在中国得以大规模实施。

此次新冠疫情,又倒逼和催化在线教育、在线办公、智慧医疗等新的行业和业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新基建”,涵盖5G、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有望形成新的巨额投资增长点和消费大市场。

当前,我国步入新发展阶段,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此外,为推进世界经济绿色转型,中国还承诺2030年达到“碳达峰”,2060年达到“碳中和”。

须着眼“后疫情时代”并下好“先手棋”。就区域合作格局而言,疫情之后,全球贸易产业集群和产业链有望发生巨大变化:从前北美、欧盟、东北亚贸易圈三分天下,未来中日韩、中国-东盟在新常态下的经济合作有可能领跑并催生新的国际和区域贸易格局。

2019年,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宣布:“中方欢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完成签署,将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 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全国委员会曾组织专题研讨会,就中国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开展深入研究,并为此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

中国正式签署RCEP以及积极稳妥运筹加入CPTPP:在全球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很难有新突破的背景下,区域之间达成贸易协定,有望形成世界经济新的增长亮点。

11月2日,RCEP保管机构东盟秘书处发布通知,宣布文莱、柬埔寨、老挝、新加坡、泰国和越南等六个东盟成员国以及中国、日本、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四个非东盟成员国已向东盟秘书长提交核准书。鉴此,协定生效的门槛已经达到,RCEP将于2022年1月1日对上述十国生效。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后,可使各成员经济体更多地以零关税进入对方市场。例如,中日之间将首次形成零关税自贸安排。更为重要的是,RCEP将会稳定、巩固、加强区域价值链合作。这是因为,该组织合作协议包含“原产地累积规则”。据此规则,为获得零关税待遇,各成员经济体有望将更多生产环节布局在区域之内。这将有助于加强区域内生产链、价值链重组,促进多边合作顺畅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RCEP目前有23亿人口,经济体量超过25万亿美元,中国经济体量占其中将近60%。我国十四五规划中涵盖自贸区提升战略,RCEP之生效意义重大,可视为此战略成功实施的首个里程碑。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瞻望未来,世界百年变局和中华民族百年复兴两期叠加。新的历史时期,不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将“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既保持战略定力、顺势而为,也主动为塑造新格局谋势、蓄势、聚势,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不断栉风沐雨、砥砺前行。

 

关键词 苏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