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日报】王辉耀、李庆:中国正成为全球人才创新创业沃土

2021年12月22日

 

作者 | 王辉耀 李庆


引 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发表的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明确了我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政策举措。这次会议是继中共中央、国务院2010年召开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之后,在人才工作领域举行的最高规格会议,为我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改革与创新指明了方向,开启了我国人才工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崭新篇章。

我国正从人口大国向人才强国转型

进入21世纪,我国逐步从人口大国向人才强国转型。2010年,我国颁布了第一个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笔者也参与了规划的起草工作。十年来,规划纲要任务顺利完成,国家和地方各个层面培养、吸引、使用和保障等促进人才发展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人社部数据显示,“十三五”时期,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0.2年提高到10.8年,技能人才总量由1.3亿人增至2亿人,高技能人才超过5000万人,专业技术人才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的比例由35.9%提高到48%。

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人才的创新作用与我国快速发展的机遇进入同频共振阶段,中国正在成为全球人才创新创业的沃土。1978年至2019年度,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656.06万人,其中165.62万人正在国外进行相关阶段的学习或研究;490.44万人已完成学业,423.17万人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占已完成学业群体的86.28%。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最新发布的《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我国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上持续多年保持稳定进步态势,排名从2015年的第29位快速上升到2021年的第12位。

先进城市打造国际人才战略支点的创新探索

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加快建立人才资源竞争优势。随着我国参与全球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国际人才引进和区域人才竞争力建设,正成为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以及包括成都在内的一些高层次人才集中的中心城市的关注重点。自公安部在上海、北京、粤港澳大湾区等地推行出入境新政以来,国际人才引进与回流不断加速,特别是国家移民管理局成立之后,出入境便利化改革更是向纵深发展,从永久居留申请、工作签证办理、出入境自助检查等多维创新,充分展现我国对国际人才来华创新发展的开放态度。

上海、北京、粤港澳大湾区等地的国际人才政策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一是开通高层次人才绿卡“直通车”,对符合要求的外籍高层次人才简化办理手续,缩短办理周期,引才效果显著,仅以中关村试点为例,2016年3月到2018年7月,该申请通道就吸引了616位高端人才申请;二是在永久居留申请中引入市场化认定的标准,这一政策创新最早在上海试点,以6倍等多倍数社会平均工资作为受理门槛,“以市场需求和认定价值论英雄”,在人才认定方面具有较强的适用性;三是针对外籍华人专业人士出台专项政策,特别是对华人博士等具有丰富海外经验与前沿专业知识人才简化手续,吸引其回到母国创新发展;四是允许外籍优秀人才,包括优秀跨国公司人才、外籍优秀留学生毕业后直接在华创新创业,也便于他们今后成为中国与其母国商务和经济链接的桥梁与纽带。

对成都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战略支点的建议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需要进行战略布局。成都作为我国西南地区高层次人才集中的国家中心城市,应加大力度建设吸引和集聚人才的平台,特别是用好“中国—欧洲中心”机制,吸引欧洲人才来成都发展,深化中欧人才合作,促进中国与欧洲国家的交流互鉴,加快形成中国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战略支点。一是建立中欧人才创新合作机制,在出入境、税收、执业资格等多方面消除壁垒,打造中欧人才更加便捷、高效和具有竞争力的合作基础;二是鼓励欧洲人才来蓉开展创新创业,吸引欧洲人才把先进的发展理念、产业、投资、人才、管理带到成都落地;三是探索“社保+医疗+教育”一体化一站式社区融入服务,打造为国际人才来蓉发展解决后顾之忧的新方案。此外,还可以根据欧洲国家多语种情况开设主要语种的政策宣讲,开设外籍高层次人才服务专窗,打造国际人才港和国际人才社区,开发多语种线上服务移动客户端等,有效提升成都的国际人才竞争软实力。

(作者:王辉耀,国务院参事,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李庆,全球化智库(CCG)人才研究总监)

 

文章选自《成都日报》,2020年12月22日

 

关键词 王辉耀 李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