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让中国Z世代青年讲自己
2021年12月7日2021年12月7-8日,由全球化智库(CCG)举办的第六届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在京举办。哔哩哔哩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谷雨在“国际传播与创新中国叙事的智库角色”论坛中发表以下观点:
提几点建议,从事和国际传播相关工作体会。
第一,区分开平台和媒体在国际传播领域中不同的价值作用。媒体因其先天属性决定了它更多要讲我想告诉你的,我要让你接受的。平台和媒体有很大差别,就是平台给你的是你想知道的。比如说,像哔哩哔哩为什么赢得年轻人的心,这么成功?哔哩哔哩董事长经常讲一句话,不是我们有多么高的水平,不是我们多么了解、把握中国年轻人的心理,很重要一点是把自己平台属性定位比较清晰,我们更多是让中国Z世代青年讲自己,展示自己,赢得自己用户。可能因为这个原因,B站凝聚了更多年轻人。
所以,中国对外国际传播,媒体作用不可或缺,要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同时,也应该重视平台作用,一是要善于利用好目前国际上大家公认的非常重要的社交媒体平台。同时,也要努力打造和支持中国平台能够“走出去”。像TikTok,虽然不是担负中国政府任何使命职能,但是属于中国人自己的,这些平台就是能够帮助更多中国普通人在这个平台上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现在,无论是TikTok,还是快手、哔哩哔哩这些视频平台,包括其他一些长视频平台,都在努力向海外“走出去”。这是中国国际的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也希望得到更多来自政府和媒体支持。
第二,就是在做好国际传播过程中,可能有时还是更多容易自说自话,或者说可能会回避了一些矛盾问题。举例,最近经常在讲,说中国社会治安特别好,基本上有些地方夜不闭户,这非常好,且大家承认,但是话讲多了,会不会让人们联想到一些不必要的东西,有多少摄像头,警力有多少,分在什么场合,对谁讲。所以,有时容易把非常优秀的故事讲错对象,讲错场合,反而会起副作用。
举个小例子,B站去年拍过一部纪录片,叫《小小少年》。这个片子讲的什么?在某些方面有特殊爱好能力的五个孩子,有农村的、城市的,喜欢赛车的,喜欢研究昆虫的,喜欢芭蕾舞的,都在各自成长环境中得到包容、鼓励支持,最终取得成功。这么个小片子,在今年上海国际电视节白玉兰奖纪录片评选中,所有外方评委一致给它优秀纪录片投票。这个发挥作用就非常好,为什么?因为它不是讲大道理,不是宏大叙事,但是反映出什么问题?今天,西方妖魔化中国,认为中国保守专制、落后、压制创新,不包容,禁锢年轻人思想成长。但是,这部片子用非常真实的故事告诉你,这些中国孩子与众不同,都得到所在群体、家庭、社会包容、理解、支持鼓励,从他们身上能看到阳光一面,富有活力和充满创新精神这一面。实际上看到他们,看到中国青少年,中国,从小切口进入,针对最容易被妖魔化的这些问题给予回应,这是非常好的做法,也建议能够更多地在这方面转换思维。
第三,是造船出海还是借船出海。我以前也在国外工作过,感觉我们对外宣传,现在已有大改进,但在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时还容易简单化,把中国戏曲,中国传统艺术表现形式向西方展示。这个做法有一定效果,但往往只能针对特定人群起作用,没法真正触达更多、更广泛群体内心。
所以,最近几年,很多互联网企业出海过程中,像腾讯,也包括B站,把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动画片、漫画、游戏,然后让它出海。借着这个船出海,借着这种更具现代性、更有国际性的新型载体,然后把传统的,最内核的中国一些元素融进去,成为重要的一部分。通过这种形式可能会有更好的接受度。所以,也建议更多在中国传统文化出海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代的新表达工具。
(本文依据哔哩哔哩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谷雨先生在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第六届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上的发言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