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辉耀:三大支柱七大路径推动全球化

 

2022年6月21日,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第八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在京举行。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王辉耀在以“21世纪的中国与全球化”为主题的全球化30人圆桌论坛暨《21世纪的中国与全球化》新书发布会上发表以下观点:

今天是 “第八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的第三天,我们在第一天举办了我们主席顾问委员会,包括陈德铭部长、龙永图主席、何亚非、刘世锦、于洪君等等专家,我们收到了许多有益的建议。同时,我们也对全球化智库(CCG)一年的工作做了回顾。我想借此机会向各位圆桌研讨会的专家进行报告。昨天上午我们和保尔森和王石进行了对话,上午举办20国大使圆桌研讨会,内容同样涉及全球化,联合国驻华协调员常启德先生也亲临参会。下午举办中欧圆桌论坛,商会、企业界各界人士与会。下午CCG和历史学家弗格森对话,他表达了新的观点,提出中美(关系)应该缓和,同时我们和美国前贸易谈判代表,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总裁彼德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总裁等一系列美国专家就相关话题进行了研讨,其中WTO前副总干事易小准也出席了会议。本次论坛是我们发起“中国全球化30人圆桌”非常好的研讨机制。

全球化确实到了一个十字路口,2-3年的疫情,俄乌危机,加上最近全球经济高通胀、粮食、能源危机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同时,我想汇报CCG近期相关的研究思考,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最新的一期《经济学人》杂志的封面《Reinventing Globalization》就是要重新发现全球化,全球化重构也提到了议事日程。该如何重构、重建全球化成为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全球化经过战后70多年的迅猛发展,已身处十字路口,下面我简单给大家分享三个方面:一是全球化到了新的十字路口,二是CCG关于全球化的研究与探索,三是21世纪中国参与并推动全球化的路径。

一、全球化走到了新的十字路口。

现在全世界各国都在思考:新冠疫情爆发百年不遇,俄乌冲突使得世界濒临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边缘,新冷战、逆全球化的言论层出不穷。上一周CCG和世界银行联合发布了本年度的《全球经济展望》。世界银行大幅下调了对全球经济的增长预测,预计2021年5.7%的增长率将下降到2022年2.9%。同时,中国的经济增长预期从原来预测的2022年的5.1%下降到了4.3%,全球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增长从2021年的6.6%下降到2022年的3.4%。未来将面临漫长的增长乏力,通胀高企,滞胀风险上升。

二、CCG关于全球化的研究与探索。

CCG已出版《全球化向何处去》,《全球化站在十字路口》《全球化》《逆全球化》,向各位朋友报告。全球化值得我们深入研究,这是一个广泛的话题。

特别值得说一下的是,今年我们出了五部“全球化系列”英文图书,并在国际上引起很大的反响:主编马凯硕的《亚洲的21世纪》在全球的下载量接近200万。还有《共识与冲突》,由全世界顶级智库、政要和专家撰写,将近有20万的下载量。此外,我们还邀请27位驻华大使参与撰写《大使看中国》,同时和跨国公司、商会的领导也有合作产出。这些系列由Springer-Nature国际出版集团出版,在国际上引起很大的反响,也获得了他们的大奖。

过去这一年多,我们和世界上20多个有关全球化以及国际局势的大家展开了一系列的对话,包括弗里德曼、格雷厄姆·艾利森、约瑟夫·奈、安格斯·迪顿、马丁·沃尔夫等人士。他们都非常关注全球化和中国的发展,也包括智库负责人,像CSIS的总裁,彼德森的总裁,“金砖”一词发明者,美国前助理国务卿等等。CCG名家对话一直都在做,前段时间和拉里·萨默森做了对话,昨天和亨利·保尔森对话,和国际上这些大咖对话非常重要。和他们对话过程中,我发现没有一个主张冷战和脱钩的。学界和智库的声音应该及时地反映到政界。我们连续八年举办中国与全球化论坛,本届论坛恰是第八届。

三、21世纪中国参与并推动全球化的路径

这也是我们这本书的研究内容,也算今天的开场发言。这本书叫《21世纪的中国与全球化》一直是我们思考的话题,全球化向何处去,中国一直推动包容、可持续的全球化,这是我们一直在想的,我们也把这个书寄给了一些国际上的专家看,得到很多积极评价。我们收到了20-30个专家的鼓励,其中包括各界全球化资深的专家。他们提供的角度也非常独特。我们希望持续对中国和全球化进行思考。在此,我想向这些专家表示衷心感谢,我们也会积极地吸取他们的建议,进一步地来深入研究。

今天的话题也是 “中国全球化30人圆桌”的初衷,我们希望同更多的专家、学者、学术界、智库界共同发展。本书包括十章:

第一章 全球化向何处去。

第二章 “全球化”变迁与理论发展。

第三章 从被动到反哺——中国的全球化之路。

第四章 全球化:华侨华人海归的作用。

第五章 在“筷子文化圈”基础上推动建立亚盟。

第六章 共建“一带一路”,形成多边主义新机制。

第七章 深化新型南南合作。

第八章 中欧多边主义合作的基石。

第九章 中美如何实现良性竞合。

第十章 全球治理新格局与中国角色。

全球化的理论很多都在研究,这本书我们也在探讨,信息视角的全球化,经济视角、文化视角、制度视角、体制视角、技术视角、人本视角,这几个角度来看全球化的发展,全球化已经触及到我们生活、社会、国家、全球的方方面面。所以,理论的发展是多维的过程全球化是多维动态交融的过程,我们认为有人、企业、国际组织、国家构成人类社会在知识与技术的推动下,通过全球贸易、全球投资、全球移民、全球治理等多元表示形式,所形成的影响世界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秩序。

我曾经和耶鲁大学历史教授韩森作了一个对话,她说全球化始于公元1000年,在中国的宋代,特别是像泉州这些地方就是当年全球化最活跃的地方。中国全球化的过程大家很熟悉了,改革开放以来,今年也是尼克松访华50周年,中国加入WTO 21周年等等,中国参与全球化的过程我就不具体讲述了。

我们提出一个构想,即中国推动全球化发展的三大支柱,七大路径。

三大支柱:

1.人本全球化,全球化最终要落实到人的全球化,我们要在人的全球化做更多的工作。

2.开放性的区域,现在的全球化面临新的发展,RCEP、CPTPP、IPEF甚至“一带一路”等等都是不断地推动这块,这是未来10-20年会持续推动的方向,就是区域多边开放。

3.全球共存共治,我们最后能不能达到从冷战边缘再回来,形成新的共治,互相包容。

这三个方面是我们作为学者需要思考的。

同时,我们提出七大路径:

1.凝聚华人华侨、留学生促进民心相通,构建全球共识。他们是最熟悉国内国际工作推动,在促进全球共识、推动、对话,民心相通方面非常重要。

2.以亚盟为目标推动亚洲区域一体化,亚盟是未来全球增长最大,也是最快的区域,我们应该以中国作为龙头推动亚洲区域一体化,包括筷子文化圈、东亚文化、儒家文化圈。

3.“一带一路”要夯实全球化的亚欧基础,包括“一带一路”多边化,现在“一带一路”基本上是双边化。

4.南南合作,也是我们的基本盘,中国要进一步加强和中非、中国与拉丁美洲的合作。

5.中欧关系也非常重要,在中美欧大三角里,欧洲的平衡和协调作用密不可分。。

6.中美如何竞争与合作、共存,非常值得来研究。

7.全球治理新格局,我们如何改进、提升国际体系,布雷顿森林这套体系如何不断提升。

还有一些建议,时间关系,我不再一一深入地展开,只介绍一下如何完善全球治理,我们提出了10条建议:

一是推动联合国、WTO全球治理机制改革。

二是建立高效、全新的大国协调机制。

三是成立世界基础设施银行,把亚投行升格成世界基础设施银行。

四是建立全球气候变化应对组织。

五是建立全球数据安全组织。

六是建立全球税收组织。

七是建立全球数字货币组织。

八是推动国际人才组织联盟发展。

九是建立国际电商联盟。

十是建立全球智库组织。

这些都是一些初步的设想,不成熟,是我们智库的初步建议。也期待大家批评指正。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到现在,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布雷顿森林时刻,中国在这个特殊时间点上,作为全球化转型发展的新动能,可以在为后疫情时代,后俄乌危机时代,推动经济全球化再繁荣发挥关键的引领作用,这是历史赋予的责任,也是我们中国自身深化改革发展的切实需要,将为中国和世界走出低迷,未来全球化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我的汇报就到这里,我们全球化智库(CCG)也是承蒙各位专家、社会各界、政府各方面都关注支持,我们现在是中国进入世界百强唯一的社会智库,也是联合国特别咨商地位唯一资质的智库,我们也招博士后工作站,也欢迎大家推荐博士到CCG来。我的发言就到这里,期待大家今天上午的精彩发言。

谢谢大家!

(本文依据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王辉耀在全球化智库举办的中国与全球化论坛上的发言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链接】

中国全球化三十人圆桌举办  30位重磅专家谈中国与全球化发展

《21世纪的中国与全球化》发布 中国与全球化发展的新视角

重磅新书上市!27位国内外大咖鼎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