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选世界政治类图书榜单前三 这本新著因何反响热烈
2022年8月6日近日,由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博士和秘书长苗绿博士撰写,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图书《21世纪的中国与全球化》出版发行。本书自发行以来便引发了社会各界广泛强烈关注,并在各大图书网站受到追捧。其中,该书近日荣登京东世界政治类图书排行榜第三,并位列人文社科类新书热卖榜第六。
当前全球政治经济环境错综复杂,全球化正跨进一个新的历史节点,“逆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地方主义”、“民粹主义”声音甚嚣尘上,如何为中国在全球化的持续发展中找到一种与世界对话的新方式,为中国的全球化发展摸索出一条新路径现已成为亟待探讨的重要课题。
基于上述背景,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博士和秘书长苗绿博士共同撰写了《21世纪的中国与全球化》一书,旨在为中国与全球化的发展提供一个新视角,探索如何更好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叙事。本书首先梳理了全球化的变迁与理论发展,从技术与人本等新的视角观察全球化,并做出全球化的界定,总结了后疫情时代新型全球化具备的特征,然后对中国融入全球化的历史与现实进行了全面总结,用数据与事实说明,中国正在从全球化的受益者发展为反哺者,正在通过自身发展推动全球化进程,并尝试承担起更多国际责任,为全球治理创新贡献方案。
在本书中,作者回顾了全球化在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历程,指出全球化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从第四章开始,作者对中国推动全球化实现包容性和公平性发展的路径进行了探索,通过发挥中国的优势和特点,让中国为全球化发展注入新动力。基于长期的研究以及与国内国际、官产学各界有影响力重要人士的对话交流等,作者对中国的全球化发展路径及全球治理创新等形成了新的思考,提出中国推动全球化发展的三大支柱与七大路径。
本书获得了诸多在国际关系、公共治理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的强烈推荐。其中,中国外交部原副部长、国务院侨办原副主任何亚非认为:“《21世纪的中国与全球化》一书紧跟时代潮流,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剖析了这几十年中国发展与全球化密不可分的孪生关系,令人耳目一新,值得一读。”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教授、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表示:“中国从改革开放前一个相对孤立的经济体演变成今天实际上的第二大经济体,这个过程是在中国的全球化过程中实现的。世界改变了中国,中国改变了世界。研究好这一过程对学术和政策研究而言,都是大贡献。两位作者就是扮演了这样一个重要的角色。本书充满洞见,读者会受益匪浅。”
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认为:“在当今国际社会被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阴云笼罩之际,全球化未来走向何方是萦绕在很多人心中且挥之不去的问题。王辉耀和苗绿的《21 世纪的中国与全球化》用宽广的视野和翔实的分析给出了他们的答案。”
前新加坡常驻联合国代表马凯硕(Kishore Mahbubani)表示:“ 当未来的历史学家描述我们的时代时,他们肯定会说,改变历史进程的最重要事件是中国勇敢地跃入全球化的海洋。在此背景下,本书的出版恰逢其时。世界期待本书的英文版早日面世。本书主张全球化模式应建立在‘开放、包容、公平、多元和可持续的价值观’基础上。世界能够并且应当拥抱这种模式。”
目 录
序 言
第一章 全球化向何处去
站在十字路口的全球化
既往全球化问题重重
全球化应向何处去
第二章“全球化”变迁与理论发展
什么是全球化
全球化的理论发展
“后疫情时代”的新型全球化
第三章 从被动到反哺:中国的全球化之路
中国与全球化的历史碰撞
中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
“反哺”全球化发展
第四章 人本全球化:华人华侨海归的作用
中国的人本全球化图景
华侨华人:搭建中国与世界的桥梁
中国如何推动人本全球化
第五章 在“筷子”文化圈基础上推动建立亚盟
“儒”元素串起“筷子文化圈”
构建亚盟的实践基础
亚盟的实现构想
第六章 共建“一带一路”成为多边主义新机制
“一带一路”倡议
“一带一路”新思路:多边化
如何实现“一带一路”多边化
第七章 深化新型南南合作
南南合作的机遇与挑战
金砖五国:世界秩序新的延伸
中非合作与中拉合作
推动南南合作:维护全球多边主义
第八章 中欧:多边主义合作的基石
走上法制化和规范化
新时代的中欧关系
中欧未来合作前景
第九章 中美:如何实现良性竞合?
中美关系的变迁
从特朗普到拜登
新时代中美关系:合作还是斗争?
第十章 全球治理新格局与中国角色
全球化时代的产物—全球治理
全球治理的时代困境
全球治理新格局与中国角色
结 束 语
参考文献
全球化智库(CCG)名家对话系列
后 记
英文推荐语
英文目录
英文序言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