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与企业全球化新趋势 CCG企业全球化论坛圆桌二

2022年9月2日

                                         [中文]

 

                                         【英文】

 

9月2日,CCG与北京市“两区”办联合主办了“北京‘两区’建设与企业全球化论坛”暨“CCG第九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该论坛为2022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的重要一场。在以“可持续发展与企业全球化新趋势——北京‘两区’建设和全球视野”为主题的圆桌论坛上,来自政府部门、国际组织和企业界的各国嘉宾就经济复苏、多边对话、国际治理体系、经贸秩序与可持续发展等议题展开探讨。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副行长艾德明Sir Danny Alexander

讨论可持续性发展、完成可持续性发展目标、解决气候变化挑战是当前的关键问题。疫情令经济受到冲击,粮食紧缺、通胀高企、贫富差距加大、世界范围内收入水平下滑,我们要把关注点放在如何实现这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上,通过投资、合作、和现有的经济合作机制,扭转目前的下滑趋势,确保我们可以达成最终的宗旨与目标。

亚投行(AIIB)是多边主义的开发银行,在2020年确立了未来基础设施投资的三个优先项,首先是应对气候变化,支持能源转型、低碳减碳、增强韧性;其次是加大互联互通,通过增加数字基础设施投资来缩小数字鸿沟;最后是扩张私营投资来缓解亚投行及政府预算问题。

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

在过去50年中,全球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约增加了5倍,经济损失翻了7倍。今年气候变化十分异常,极端高温天气引发了极度干旱、电力短缺、价格飞涨等问题。新冠疫情致使各国采取经济刺激措施,地缘政治冲突的叠加又令能源供需矛盾突出,短期的能源价格问题如果得不到妥善处理,将长期对实施碳中和战略产生较大影响。

但另一方面,近年来许多国家提出了碳中和愿景实施战略与一系列路径相关的政策,为《巴黎协定》的后续实施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企业和金融机构也在气候变化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始终将“双碳”和应对气候变化列为国家战略,积极构建“1+N”政策体系,并在国际层面携手应对。

联合国人口署驻华代表康嘉婷 Justine Coulson

私营企业参与全球可持续发展工作是必要的,联合国为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预计每年投资4.2万亿美元投资在发展中国家,而官方和政府援助无法弥补这些缺口,所以要确保引进私企专业投资经验的包容性增长,一次性捐助的模式不可行,要有一个更有战略性、多部门、多领域、多合作伙伴的做法,重点关注创新,扩大规模和影响。这样既确保了全球性工作的推进,又提出了地方性解决方案。

CCG常务理事,康宝莱(中国)对外事务部副总裁董瑞萍

从企业的四个角度看待可持续发展问题。一是业务。企业面临的竞争态势发生变化,要对股东和消费者负责,就需要在技术、产品、组织架构和经营模式等各方面创新;二是关注环境。提出“双碳”目标,在经营过程中减少对水、空气、能源、土壤等的影响;三是社会责任。通过关注特定人群、利用自身专业、长期同政产学研合作、推进法规政策的出台和实施,来推动解决社会问题;四是公司治理。从董事会、运营区、国家和区域角度提升经营合规性,探索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荷兰驻华大使贺伟民(H.E. Wim Geerts)

当今国际交流和世界经济都受到了诸多制约,人类所消耗的资源远超地球所能支撑的程度,因此我们需要纯粹的循环经济,在本世纪中叶左右完成净零排放的目标。各经济体需要完成三个目标,一是供应链中需要以更加高效的方式对原材料进行管理,二是原材料需要在出产到结束时建立循环机制,催生新形式的消费,三是需要在包括塑料、化工、能源、消费等各领域采取转型计划。这些需要各界通力合作,政府推动和严格执行相关计划、学术界更多的探讨和研判、企业从自身出发完成SDG的工作。

北京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北京市“两区”办专职副主任刘梅英

从“两区”角度,北京市正在从三个方面助力可持续发展。第一,绿色化。通过发挥北京的产业和制度创新优势,以绿色金融助力绿色转型,发展绿色产品、储备绿色项目库、推动ESG信息披露、建立北京绿交所平台实现绿色价格发现机制,通过市场行为实现自愿减排减碳,这比有额度的强制减排更具可持续性。第二,数字化。北京在发展数字跨境流动方面先行先试,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包括在推动数据交易体系的建设,比如通过北京大数据交易所,将数据的评估、登记、确权、交易体系整个链条要素化,把数据资源化为数据资产,并一步化为数据资本。第三,融合化。数字化虽不能解决和替代真正的人际关系,但可以为人才的生活便利方面布局一系列包括人才社区、国际化医院、国际学校等,为国际化人才提供更好服务。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中国会长 Matthew Margulies

中美是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双边关系进入不确定阶段,气候合作应是我们两国之间的共同目标,比如低碳发展、去碳创新。不光是中美政府,企业也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中国在过去12个月的耗煤量都在下降,中国钢铁行业的大型企业都宣布了要先于国家实现达峰的目标,美国企业非常愿意与中国企业分享经验来实现这个目标。另外,中国希望找到更清洁的替代能源,而美国公司可以提供更好的替代技术。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党委书记、副会长孟冬平

中国从整个经济由弱到强,我们企业由小到大,是快速聚集力量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我们需要以国际化思维理念,从更高维度和更深层次考虑,才能全面融入国际市场,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疫情以来中国医药健康行业经历严峻考验磨砺,我们必须要秉持国际规则和国际化理念思维,用科学思维看待和审视自己在国际市场中所扮演的角色定位,才能找到自己方向和发展路径。中国目前低质化竞争现象非常严峻,如何能在实现“双碳”目标下尽快推动行业转型发展,是我们面临的巨大挑战。疫情所催生的数字医疗和智慧医疗在此行业中的广泛应用,已深刻改变整个产业的发展格局和生存模式,我们要透过现象看到背后规律变化与存在逻辑,扎实做好内功。

EDF副总裁、北京代表处代理首席代表秦虎

气候行动具有强烈紧迫性,因为气候变化需要同其他SDG目标统筹考虑。作为从事环保的非政府组织,我们建议国家可以通过“一带一路”输出新能源汽车等技术,启动碳市场和价格披露机制等激励企业发挥重要作用,推动非政府组织与各方合作。

CCG常务理事,丹纳赫中国政府事务副总裁韦春艳

跨国公司的发展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讲,首先就是经济的稳定发展,这离不开产业升级和产品创新。我们所在的医疗健康行业就非常符合中国的“健康入万策”,现在将服务端口从治疗到预防前移,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其次是健康的人群和环境,我们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改善、乡村振兴等战略上还有非常大的市场开发空间。我们还非常看重中国的创新能力,在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等领域进行大规模研发、生产、提供设备技术和耗材,有望实现弯道超车。最后,“两区”对于使用特殊药品的生物制药企业采用了白名单制度,能有效促进大量生物制药的跨国企业在中国进一步扩大研发和生产。跨国公司在目前逆全球化的环境下,不得不考虑产业化进程当中的产业链布局,当然最期望看到的依然是全球化趋势回到正常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