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 500 强”企业的中国“掌门人” | CCG研究

2017年8月,麦当劳宣布完成与中信股份、中信资本控股及凯雷投资集团三方的战略合作项目。根据协议,新成立的麦当劳中国将获得中国内地和香港麦当劳的 20 年特许经营权。“接盘”麦当劳中国,让公司董事长张懿宸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张懿宸当年以全额奖学金在美国的著名中学菲利普斯学院上预科,并以优异的成绩同时被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等知名高校录取。最后,他选择了麻省理工学院,毕业后在华尔街开始其职业生涯。在执掌中信资本之前,他曾任美林银行亚太区董事总经理,负责大中华区债务市场业务,为中国在国际金融界成功发行价值几十亿美元的债券。

我们发现,几乎所有在华跨国公司都有“海归”高管的参与。还有很多像张懿宸这样的“海归”高管成为“世界 500 强”的中国“掌门人”。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全球众多跨国公司被中国庞大市场所吸引,纷纷进入中国。为迅速适应中国的经济、文化以及政治环境,跨国公司大多采取本土化策略,有过海外留学经历的人才对跨国公司的运营模式比较熟悉,同时对国内经济社会环境比较了解,自然成为跨国公司本土化的重要力量。跨国公司里的“海归”高管推动跨国公司对中国市场的关注,加大跨国公司对中国市场的投入,为中国带来了国际领先的技术、投资和管理模式,加快了跨国公司本土化进程。同时,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快速发展也促进了跨国公司业务与中国经济紧密融合,培养了大批国际化本土人才。比如微软亚洲研究院(MSRA)成立20多年来,就走出了无数传奇人物,其几千名校友中,很多已经成为引领当今学术界和产业界创新发展的中坚力量,其中包括阿里云之父王坚、小米合伙人林斌、金山原首席执行官张宏江、百度原总裁张亚勤、海尔集团原首席技术官赵峰、联想集团首席技术官芮勇、商汤科技创始人汤晓鸥、旷视科技首席执行官印奇等人。

改革开放后,跨国公司进入中国不仅带来了技术、资金与就业机会,也将中国纳入了全球产业体系。40 多年后,我国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坚定跨国公司在华发展的信心。但近几年,欧美某些跨国公司存在对中国的营商环境评价偏低的现象,甚至认为中国在收缩开放的步伐,这些评价对中国继续扩大开放吸引外资造成了不利影响。这就需要跨国公司在华“掌门人”搭建好中外沟通的桥梁,做好相关工作,既要客观地向海外公司解释中国关于吸引外资的政策,让外界了解中国坚持扩大开放的国策,稳定跨国公司对华投资信心;同时,也要运用他们熟悉国内国外两个环境的独特经验,运行好跨国公司的中国子公司,以中国广阔的市场,让跨国公司看到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前景,能够站稳脚跟并有利于实现企业的全球利益,从而推动跨国公司加大对华投资。

推动中国企业走向世界

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开始走出国门,寻求更广阔的世界舞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对外投资仍然处在初级阶段,在对外投资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与挫折,出现诸多水土不服的症状,失败率较高效益比较低。只有了解东西方文化差异,熟悉国际市场的游戏规则,中国企业才可以“走出去”,甚至“走进去”“走上去”。“海归”人才在这方面大有可为,他们或是直接以企业管理者的身份带领企业走向海外,或是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咨询协助,控制和减少风险,增加企业成功落地的可能性,从而帮助中国企业在世界立足。

一 中国企业海外发展的资本推手

带着“华尔街之子”光环的摩根大通是第一批进入中国的外资金融机构。2014年,李一加盟摩根大通,掌舵其在中国的业务。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是摩根大通的重要工作内容,“如果说中国企业是一艘航母,我们就是其走出去的侦察机和护卫舰队。”2015 年,中国橡胶收购意大利轮胎制造企业倍耐力,高达 83 亿欧元的交易中,摩根大通担任了中国橡胶的财务顾问,同时为该交易提供价值68亿欧元的过桥贷款。2016 年,中国化工收购瑞士先正达,高达430亿美元的交易,摩根大通是先正达的牵头财务顾问。

随着中国企业不断走出国门,境外并购活动日益增多,在一系列海外并购中,都涌动着“海归”投行家的身影。比如,新任法国兴业银行 ( 中国 ) 有限公司董事长的成长青,就曾成功主导完成包括中石化25亿美元在西非油田并购案等数百亿美元的跨国融资及并购交易。可以说,“海归”投行家是中国企业海内外并购的见证者和推动者,他们熟悉国际资本市场游戏规则,擅长利用资本力量,通过自身的专业技能、国际化视野以及对东西方文化的深入理解,助力中国企业海外发展。

二 驰骋华尔街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有一个十分突出的标志,那就是全球金融市场的形成与相通。在全球化时代能否利用好国际金融市场,接受国际投资人的检验,实现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融资,不单单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开放程度,也是检验这个国家的企业家群体国际化运作能力的重要标杆。

境外上市成为很多国际化企业的选择。在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中,创始人或管理层很多都具有海外留学背景。

2000年,张朝阳将三大门户之一的搜狐带到了纳斯达克敲钟上市。

2003年,梁建章带领携程在纳斯达克上市,成为互联网泡沫破裂后,沉寂三年多后第一家登陆纳斯达克的中国概念股,并引发了新一波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热潮。

2005年,李彦宏带领百度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一举创下美国股市两百多年历史上外国公司的首日最高涨幅纪录,美联社大呼“震惊华尔街”。

2011年,刘爽领导凤凰新媒体在纽交所上市……

时至2020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中美关系紧张等不利因素并没有浇灭“海归”企业家们带领企业赴美上市的热情。从年初到年终,臧敬五带领天境生物、俞昌带领安派科、汉雨生带领燃石医学、蒯佳祺带领达达集团、黄锦峰带领“完美日记”……从生物医药到生活消费,这些中国企业在“海归”企业家的带领下可以说是轰轰烈烈驰骋华尔街,勇闯国际资本市场。

中国企业通过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市,不仅融到了资金,更为自身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国际化的平台,而且借此得到了吸纳新技术、新人才和新战略合作的机会,同时,改进了公司治理与经营架构,提高企业竞争力以及在国际资本市场的良好品牌形象,推动新技术以及传统产业的创新发展,在全球标准制定以及未来产业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这种“里外镀金”的发展路径为将中国企业锻造成真正的国际化企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 企业国际化的推动者

201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大关,2014 年,中国双向投资首次接近平衡。如果加上第三地融资再投资,以全行业对外投资计算,那么中国于当年就已成为净资本输出国。2016 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更是史无前例地站到了 1832 亿美元的历史高点。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踏上海外发展之路,从偏安一隅到走向全球,对外投资覆盖了全球大部分国家和地区,涉及国民经济的大多数行业。随着“出海”企业队伍的壮大,人才难题开始越来越多地落到了中国企业的头上。国际化人才是企业对外投资与跨国经营能力的关键所在,中国企业若想成为真正的世界一流企业,必须具备国际化人才,而“海归”群体恰恰是这样的一群国际化人才,处于不同行业的他们,直接或间接地成为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有力推手。

除了直接带领中国企业“走出去”,大量“海归掌门人”还通过法律服务、咨询服务等方式,或助力中国企业实现海外上市,或参与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或参与企业海外并购业务,间接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

20世纪90年代初期,受司法部深化律师行业改革的感召,王俊峰和几个同事创办了金杜律师事务所(以下简称金杜),致力于推动中国法律事业的发展。1999年,王俊峰进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读书,在读书期间,他也将金杜带到了海外。2001 年,在美留学期间,王俊峰为了帮助在硅谷的华人高科技公司更好在硅谷立足,同时也帮助美国企业了解中国的法律市场环境,他在硅谷收购了一家当地的律师事务所,建立了在美国的第一家金杜分所,成功带领中国律师业走出海外。凭借对国内政策的准确理解,金杜很快获得了客户的认可,在美国站稳了脚跟。2002年,金杜成为北京奥组委唯一指定的中国法律顾问,全程参与了北京奥运会相关的所有法律事务。2004 年,金杜在香港设立了办公室,成为首家获得司法部批准在香港设立办公室的中国律所。此后,金杜又先后在卢森堡、新加坡、英国等地设立办公室,并与澳大利亚万盛国际律师事务所等结成联盟,拓展全球业务版图。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金杜所正在全球为不同需求的客户提供法律咨询服务,运用在国际贸易与投资并购、国际仲裁等领域的实践经验,为中国企业提供专业的法律服务,为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发展保驾护航。

当前全球化与逆全球化浪潮共同作用的大环境下,企业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更容易遇到来自政策、资金与市场各个层面的阻力。但全球化依然是大势所趋,企业全球化的脚步不会停歇,广大留学“海归”人员在企业踏向国际的过程中也更

 

选自《海归中国》,王辉耀、苗绿著,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年7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