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一带一路”多边化 | CCG研究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源自中国,属于世界,根植于历史,更面向未来。近八年来,“一带一路”经历了从倡议到共识、从愿景到行动、从双边到多边的发展过程,现已成为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维护多边主义和助力自由贸易的重要力量。秉持开放态度,进一步多边化发展,使“一带一路”平台在规则制定、人员构成、组织管理、项目落实等各方面实现标准化、公开化发展,才能吸引更多国家参与建设“一带一路”,拓展发展空间,为世界经济复苏发展创造更多机遇。

多边机制的建立和运行

亚投行代表了全球多边主义在困难情况下的积极发展,对“一带一路”的发展极具启发意义。2019年 6月 11日,亚投行副行长艾德明在全球化智库( CCG)的演讲中介绍了亚投行的多边化经验。亚投行在组织架构方面尊重多样性, 230名全职员工来自 44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决策层由 12个代表不同国家的董事组成;高管团队中,只有总裁来自中国, 5位副总裁则来自英国、法国、印度等 5个不同国家。通过多边性的组织架构,亚投行在决策时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公平和公正。在实际运营中,亚投行善于运用创新方式进行融资、投资。在成立之初,亚投行便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机构进行合作,并通过发行证券等方式创新地利用私人资本解决融资问题,使基础设施建设这一全球经济发展“新红利”惠及世界各国。

参考亚投行的多边化模式,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一带一路”多边机制的建立和运行。

一是搭建组织架构和决策管理的多边机制,并将其常态化,强化“一带一路”国际公共产品的属性。例如,建立“一带一路”国际委员会,打造“一带一路”国际治理机制,加强共同治理、政治互信和文化交流;设立各有关国家参与的“一带一路”国际秘书处等多边参与的常设机构,以稳定的机制安排,方便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和深入推进。建议像 G20、APEC一样,在各国轮流举办“一带一路”年会,各国定期聚在一起讨论“一带一路”的相关议程,就合作内容开展广泛交流和协商,并通过协议、规划、机制、项目等方式,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在各个阶段的循序发展。

二是拓展联合国框架下的多边合作对象,建立“一带一路”与现有国际秩序框架下主要治理机构的对接。例如,成立联合国“一带一路”机构,充分发挥联合国的桥梁作用和国际影响力,最大限度地利用增效作用,促进“一带一路”参与国之间的对话。同时吸引更多联合国系统下的机构参与进来,把“一带一路”理念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对接起来,将“一带一路”的理念变成这些国际组织的相关议程。可以与世界银行、 IMF、国际移民组织、国际劳工组织等国际机构加强合作,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在全球治理中应有的作用。全球化智库(CCG)在 2019年第 55届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举办了“一带一流”主题官方边会,在会上,时任世界银行代理行长、首席执行官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认为,有一个很好的方式可以破解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的质疑和攻击,那就是让世界银行作为第三方机构来为“一带一路”项目做第三方评估,这样可以大大提高“一带一路”项目的可行性和透明性,减少外界误判。

三是吸引更多发达国家参与,拓宽“一带一路”外延。“一带一路”是中国向世界提供的一份公共产品,它不应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的结合体,还要邀请发达国家参与进来,拓展“一带一路”的外延,寻求具有更多国际经验的合作伙伴。比如在全球化智库( CCG)与第 56届慕尼黑安全会议联合举办的主题晚宴上,美国前国务卿约翰·克里就曾表示,中美可就“一带一路”倡议加强合作。2019年,中国国家发改委发布了《第三方市场合作指南和案例》,这是中国与发达国家在第三方市场进行项目合作的新模式。目前,中国已经同法国、日本、加拿大、意大利等发达国家签署了第三方市场合作文件,并陆续开展了系列合作。未来还需要继续拓展第三方市场合作,推进中国、投资所在国和发达经济体及其他经济体企业之间的第三方合作,推动“一带一路”的可持续发展。此外我国需要建立和重点国家在“一带一路”层面的合作,打开国家层面对“一带一路”的引领。如英国积极参与“一带一路”,不仅具有示范意义,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国际格局的变迁和全球化新模式的开启。

对接现有区域机制与国际规则

几千年前,在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几乎同一时期,中东欧也有一条带来了商贸繁荣的“琥珀之路”。“琥珀之路”与“丝绸之路”相连接,共同构成东西方文明互通交流的大通道。几千年后的今天,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中东欧国家反响热烈,因为它正契合了这些国家复兴“琥珀之路”的愿景。a在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蒙古国提出了“草原之路”倡议,土耳其发起了“中间走廊”倡议……“一带一路”的发展是一个需要不懈努力的长期过程,中国在“一带一路”的愿景中提出,期望与认同这个构想的国家一起,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

2014年,中国提出将“丝绸之路经济带”同“欧亚经济联盟”、蒙古国“草原之路”倡议对接,打造中蒙俄经济走廊。2016年 6月,《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签署,成为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的首个多边合作规划纲要。同年 9月,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的首个双边合作规划《“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对接合作规划》也正式签署。

2018年9月,欧盟发布了欧亚互联互通战略政策文件《连接欧洲和亚洲 —对欧盟战略的设想》。文件积极评价欧亚互联互通的意义和对促进欧亚经济增长的作用,提出加强欧亚陆地交通连接,倡导“全面、可持续和以规则为基础的互联互通”,并表示愿同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加强合作。在欧亚大陆互联互通规划出台之前,全球化智库( CCG)曾先后两次受欧盟委员会之邀参加亚欧峰会亚欧互联互通体系论证会,与各国专家共商亚欧互联互通理论体系,为全球化制定全新的可视性指数标准。我们围绕人文领域提出的多条建议,被欧盟委员会采纳,作为调整框架的依据,并形成新的可视性指数标准。同年 12月,中国发布了最新的《对欧政策文件》,文件同样提出推进中欧互联互通平台建设,加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欧盟的欧亚互联互通战略、欧洲投资计划、“泛欧交通运输网络”等发展规划的对接。

“一带一路”倡议契合欧亚互联互通战略,为双方发展战略对接提供了新的切入点。“一带一路”建设未来的顺利推进,要充分利用现有多边 /双边合作机制,创新合作方式,深化和利用好现有合作平台,有效进行重大规划和项目对接。在积极推动已签订合作规划的落地实施外,“一带一路”还需要继续加强与其他区域规划的对接,比如土耳其的“中间走廊”、越南的“两廊一圈”、英国的“英格兰北方经济中心”、波兰的“琥珀之路”等,通过与全球规则对接,将其构建成一个国际合作的公共平台。

此外,“一带一路”建设涉及巨额贷款,中国放贷如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可大大解除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倡议存在的质疑。中国作为新兴的债权大国,尚欠缺有效管控外部债务风险的经验。巴黎俱乐部是主要债权国的常规沟通机制,中国可考虑加入巴黎俱乐部,遵循透明、可行、可持续借贷的国际贷款规则,成为负责任的债权国。此举有助于防范中国所面临的外部债务风险,保障全球金融稳定。

2021年6月13日,在美国总统拜登倡议推动下,在英国康沃尔“七国集团”(G7)峰会闭幕式上,一项名为“重建美好世界”( Build Back Better World,以下简称 B3W)的倡议被写入联合声明。这是一项预计耗资巨大的“全球基建计划”,以“协助中等收入和低收入国家建设基础设施”为公开宣示的核心目标,聚焦于气候变化、健康安全、数字技术、性别平等这四个“高质量领域”,将在整合包括“蓝点网络”计划在内的各类既有方案基础上,将臂展延伸至拉丁美洲、加勒比海地区、非洲以及印太等地区,并将通过“强劲的战略伙伴关系”来促成具体合作项目。a随后,欧盟在 7月也发表声明,表示将从 2022年开始实施名为“全球联通欧洲”的战略,构建以欧洲为中心的全球基础设施建设网络。

尽管美西方推出 B3W等基建计划存在对冲“一带一路”的意图,但其与“一带一路”并非不可调和,而且必然会出现与中国的合作。全球基建是具有广泛共识且较为迫切、宏大的国际合作领域,“一带一路”可与美西方提出的 B3W等基建计划对接合作,通过优势互补、良性竞争及第三方市场合作等路径共同提升全球基建水平。中国也完全可以秉持开放包容的学习和接纳态度,对其所提出的基建计划表示欢迎并寻求合作空间。

搭建公共合作与服务平台

从提出至今,“一带一路”建设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获得了越来越多国家与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正在逐步转化为颇受国际社会认可的公共产品。a在此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应在践行多边主义基础上,努力打造一个多层次多角度的公共合作与服务平台,囊括各利益攸关方,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迈向高质量发展。这方面,民间力量或企业力量应承担更多责任。民间与官方的互动和协同,将为推动“一带一路”的有效落地提供保障。

企业平台:建立“一带一路”国际企业联盟。企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主体,建议采取“开放式”的加盟方式,吸引企业响应并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打造最大的“一带一路”企业家平台。联盟企业成员在“一带一路”实施中搭建发展、产业、边贸、科技、物流、金融、旅游以及文化交流八大平台,以搭建平台的方式为“一带一路”有关国家和核心区提供全方位服务。在此基础上,国际企业联盟可以组织国际论坛,比如制造业峰会、中小企业峰会、跨国公司与中小企业合作论坛等,交流企业间在“一带一路”上关于产业、投资、合作等方面的议题。

人才平台:建立“一带一路”专业人士联络服务平台。“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实施,需要各类专业人士、专业服务的支持,只有选择适合的专业伙伴,充分发挥专业人士的优势,才能有效管控各类项目风险。目前,国际上对主要的专业人士都有成熟的资质要求,同时也形成了一批跨地区的专业人士国际组织,在相关专业群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可以充分发挥这些专业人士国际组织的作用,设立“一带一路”专业人士联络服务平台,聚焦“一带一路”建设的专业人士。平台可以借鉴国际经验,建立“一带一路”专业人才数据库和系统的服务体系,方便企业及其他机构寻找合适的国际化人才,以及专业人士寻找合作伙伴或发展平台。平台还可以与沿线国家的专业人士社团建立长期战略性合作关系,共同促进沿线国家的共赢发展。

金融平台:成立“一带一路”国际开发银行合作联盟。“一带一路”开发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持,目前比较确定的资金来源有丝路基金、亚投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和上海合作组织开发银行等。在此基础上,“一带一路”建设还需打造国际资金池,完善金融管理水平,探索担保、审核、风控和保险新机制。在融资体系方面,注重建设多元化的融资体系以及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可由亚投行发挥带领作用,并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非洲开发银行、美洲开发银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等全球开发银行进行合作,成立“一带一路”国际开发银行合作联盟,打造以国际多边开发银行为主的“一带一路”建设项目贷款共同体,形成国际多边开发银行共同贷款、共同发包、共同招标的国际化、规范化、公开透明运作体系。在充分发挥各国政府融资作用的同时,还要鼓励各国民间资本进入,引导商业股权投资基金和社会资金参与共建“一带一路”。

风控平台:建立预警或信息共享机制,构筑“一带一路”建设的“防火墙”。“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存在的非传统安全问题突出,针对这些问题建立实时且详尽的风险监控和预警平台,对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至关重要。同时,欧亚腹地是全球地缘政治角逐的重要地区,该地区存在不同的安全结构级别,如区域级的欧洲安全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次区域级的集体安全条约组织,以及开放性的跨地区的亚信会议等,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已有的安全体系,建立多重“防火墙”,建立统一的预警机制或信息共享机制。同时,加强对北极通道的维护和发展,这套通道不仅能够节省海上和航空商业运输的时间和成本,更直接关系中国的军事、政治、资源和经济安全。

非政府组织平台:搭建“一带一路”智库等对话平台。智库是当今世界的重要力量,聚集了大批相关专家学者和原政府、原国际组织高级官员,他们具有丰富的政治、外交、经济治理经验和广泛的人脉,能够发挥较强的政策影响力。智库通过开展“二轨外交”,推动沿线国家和地区各领域专业人士的沟通、交流,有助于消除“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经济和政治壁垒,促进政府间共识的形成。智库通过实地调研,也可以充分收集有效信息,更好地提出政策建议。同时,智库还可以通过加强国际交流,增进沿线国家和地区对“一带一路”的理解以及相互间的信任,为合作共赢打下基础。a此外,在“一带一路”沿线,有众多致力于不同领域的非政府组织以及各种社会力量,它们对“一带一路”各类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相关议题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包括国际性和地区性的标准化组织、环保组织、社区发展组织,以及各种行业协会、工人组织等。例如,发挥各种国际、地区的标准化组织的作用,以标准化促进政策通、设施通、贸易通,支撑互联互通建设,助推投资贸易便利化,是各方互利共赢之举。推进国际合作共赢,也需要重视并加强与各种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力量的对话沟通,促进利益相关方需求的有效实现。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八年多来,从倡议到行动稳步落实推进,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支持和认可,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2020年,尽管面临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仍韧性十足,健康丝绸之路、数字丝绸之路、绿色丝绸之路成为新的合作亮点。作为一项规模浩大的国际公共产品,“一带一路”已经度过了初生阶段最艰难的时期,进入了稳步推进阶段。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成长困扰”,多边化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更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一个可取方向,也是推动“一带一路”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从经济和贸易的角度来看,金砖、中非和中拉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带一路”倡议在地理范围内的延伸。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创新,搭建更具代表性的全球治理平台,才能推动全球化向更包容、更公平的方向发展。

选自《21世纪的中国与全球化》,王辉耀、苗绿著,中信出版集团,2022年6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