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蒙·伯明翰:贸易自由化和多边贸易改革成就互惠互利

2023年8月14日

西蒙·伯明翰(Simon Birmingham) 澳大利亚政治家,33 岁当选国会议员,是当时澳大利亚最年轻的议员。曾担任澳大利亚贸易、旅游和投资部长,金融部长和参议院领袖等职。现任澳大利亚反对党影阁外长。

 

以下为西蒙·伯明翰在全球化智库的演讲

2019年8月2日,澳大利亚贸易、旅游和投资部部长西蒙·伯明翰(Hon Simon Birmingham)访问全球化智库(CCG)总部并发表演讲。

 

这是一个全球治理的重要时代。正如2019年5月第四届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上各位参会人所看到的,智库可以加强国家间的联系,这一角色在充满压力和竞争的时代显得尤为重要。我此次来北京,目的是参加《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部长级会议。该协定囊括了占全球 GDP约40%的16个印太经济体。

莫里森总理已经表态,澳大利亚将尽全力于2019年完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谈判。对本次在京期间我们能否取得实质性进展,我非常乐观。一个高质量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对澳大利亚而言很重要, 对中国亦如此。该协定成员国包括核心的10个东盟国家,以及印度、中国、澳大利亚、韩国、日本、新西兰等。我们希望确保这个协定能够促进经济发 展。2019年签署协定将加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市场之间的贸易和投资联系,并为企业在本地区运营创造更多机遇。

但更切合今天主题的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不仅对中国、澳大利亚以及本地区十分重要,它还具有重大的全球意义,不仅因为其经济上的利好,还因为其象征意义。签订《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即证明, 所有这些国家(以其蓬勃的经济活力和巨大的未来增长潜力)都将致力于进 一步开放并抵挡住保护主义的诱惑。《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将发出强有力的声明,即我们地区正走向一个开放贸易的未来。

尽管有些悲观的言论认为要取得进展只能依赖两个经济大国达成一致, 然而我坚信,各国应团结一致,让天平偏向改革和持续促进经济增长的一边。

在开放公平的贸易投资所带来的繁荣之中,世界各国享有共同利益,这一点毋庸置疑。然而,关于什么是公平的贸易政策,我们存在严重分歧。同时, 贸易紧张局势持续升级,贸易扭曲措施及与其关联的不确定性正削弱全球经济增长。我们都在为此付出代价。

尽管中美两国必须承担与其国力和经济实力相匹配的责任,但其他国家也应该发挥相应的作用。今天,我将阐述,为什么我相信中澳两国之间的对话可以协助贡献力量。

首先我们必须认清一个事实,那就是战后全球治理为我们的国家和全世界带来了巨大收获。莫里森总理近期将这一全球秩序的基础定义为“对每一个主权国家的尊重,无论大小,各国都能公平竞争、免受胁迫,在同一套规则下参与国际事务的愿望”。在经济范畴里,我们已经受益于贸易关系以规则为基础、以国际协定为支撑的开放市场。

尽管全球绝大部分经济学家一致认为基于规则的、开放的国际贸易是最佳体系,但要实现和维护它绝非易事。正如习主席所说,中国经济要发展, 就要敢于到世界市场的汪洋大海中去游泳,如果永远不敢到大海中去经风雨、见世面,总有一天会在大海中溺水而亡。我们两国都已学会了游泳,所以都越来越强。中国自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让全世界惊叹。在同时期,关于澳大利亚的开放虽然知道的人没有那么多,但也非常具有启发意义。

20世纪7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经历了转型,从一个与英国连接紧密的封闭经济体转型为当今深度融入亚太且越发融入印太的开放经济体。伴随着减税、竞争政策、银行和退休金改革等国内改革而来的,是不断提升的区域和全球贸易政策影响力。

1989年,澳大利亚成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的创始成员国。我们持续不断地推进贸易自由化,并酝酿在包括WTO在内的更大范围内实施改革。我们是凯恩斯集团的创始成员国,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乌拉圭回合谈判中,首次成功促成各国农业全面遵守国际贸易规则。

通过签订超越WTO承诺的双边和区域贸易协定,澳大利亚为国际贸易体系添加了动力,扩大了影响力。在欧洲之外,没有哪两个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比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更紧密,这一成就让我们引以为傲。此外,除一些较小的印太国家外,我们还同美国、日本、韩国、印度尼西亚以及中国签订了“黄金标准”贸易协定。

同时,我们还协助制定了世界上最为开放的诸边贸易规则。澳大利亚成为《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的主要支持者。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只要愿意达成协定的高标准,都可以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澳大利亚捍卫该协定的开放性,以进一步实现一个涵盖整个亚太地区的自由贸易区。这一直是我们的长远目标,即便当前面临诸多挑战,我们相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将会成为国际贸易体系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列举这些成就是为了鼓励各位去思考,在国际社会正在寻找新方法解决贸易政策问题之时,澳大利亚能做什么。澳大利亚已经证明,过去我们能与各方伙伴一起提出创新性方案,今天我们依然非常愿意这么做。

中国以其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对国际经济贸易安排产生了巨大影响力。中国对国际贸易体系的参与向来极为重要。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崛起从来就不是零和游戏。正因如此,开放市场和降低贸易壁垒都是良好的经济政策,因为这些政策实现了所有国家的增长最大化。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世界经济从中获益良多。正因如此,澳大利亚坚定地继续支持中国的经济增长。

澳大利亚欢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对加强本地区贸易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所作出的贡献。澳大利亚支持透明的、捍卫国际标准的、满足切实需要并避免给接受国带来不可持续债务负担的区域投资倡议。

澳大利亚希望同中国良好的经济关系能为彼此带来更多利好。经济的互补性使两国成为天然的贸易伙伴。《中澳自由贸易协定》显著提升了两国经济合作,两国都如期落实了各自的关税承诺。现在大部分澳大利亚输华产品已实现零关税,而所有中国输澳产品也都实现了零关税。

截至2018年的过去10年间,中国在澳直接投资总量从36亿澳元升至400多亿澳元。澳大利亚政府继续欢迎和鼓励中国投资,同时以国家利益为基准,本着非歧视性原则审查具体提案。

双边货物与服务贸易自 2015 年年底《中澳自由贸易协定》生效以来已经上升 42%,于 2018年达到2150亿澳元,创下历史新高。澳大利亚是中国第七大进口来源国,许多进口产品为中国的制造基础和经济增长作出了贡献。2018年11 月我率团到上海参加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见证了十几份价值150亿澳元的谅解备忘录的签署。来自澳大利亚农业科技、金融科技、医疗科技等行业的创新人士不断为中国提供越来越具有价值的服务,并且通过投资伙伴关系为中国投资者带来具有价值的商业及发展机会。

然而,热切接纳中国的不仅是政府和企业,每天都有澳大利亚人来中国旅行和学习,且人数还在不断增加。从支出上看,中国是澳大利亚第二大海外留学目的地。从人次来看,澳大利亚赴华旅游的人次超过了中国赴澳旅行的游客人次。赴华澳大利亚人数的大幅增加,以及120万在澳生活的华裔, 都预示着中澳两国关系的美好未来。

澳大利亚希望同中国的关系友好发展。尽管分歧时而会有,但总体来说, 我们应为共同利益保持合作。2019年3月,外交部长玛丽斯·佩恩(Marise Payne)宣布成立一个新的澳中关系国家基金会。该基金会彰显了我们对两国关系的远大抱负。该基金会将借助私营部门、非政府组织、文化组织、州和联邦政府机构以及中澳各界人士之力,促进和加深澳大利亚人对中国的了解。

总而言之,随着两国人民关系越来越紧密,经济互补性带来的共同利益越来越多,澳大利亚一定会同中国以建设性的方式合作。在双边层面,通过《中澳自由贸易协定》,中澳两国已经证明我们可以高效合作。在全球层面, 我们有理由提出,中澳两国还能做什么,以进一步在一个稳定、强大、现代的国际贸易体系中促进双方的共同利益,尤其是恢复对 WTO 运作体系的信 心和确定性。

我认为我们可以且应该与志同道合的伙伴力图开展合作,确保我们所依赖和受益的贸易规则符合未来的要求。我认为具体有三个合作领域。

第一,为加强国际贸易规则的权威性,我们应该合作建设一个健康高效的争议解决机制。久拖不决和不确定性侵蚀了对该争议解决机制的信心,我们必须恢复和修正这个机制,不应让其陷入积重难返的状态。

澳大利亚历来积极参与争议解决机制的建设。我们希望继续与中国及其他 WTO 成员合作以改善上诉机构的职能和响应能力,建立一个让所有成员都有信心的争议解决机制。

第二,我们应更新WTO规则手册。中国在WTO参与渔业补贴谈判和电子商务谈判,彰显了中国在编制满足现代经济需求的新规则中所发挥的领导作用。我们可以向世界证明,WTO绝非毫无作用。

第三,我们希望与中国合作,加强所有发展中和欠发达经济体在全球贸易体系的参与度。中国自身经验已经非常鲜明地证明了贸易是一个重要的发展引擎。

莫里森总理也认可 WTO 对发展中国家的安排已落后于中国经济发展及其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这一看法。因此,我们应抓住这个机会,在顾及新兴经济体保持增长的绝对需要的同时,共同让WTO更好地反映其不断变化的角色。

为确保发展中国家能持续不断地融入全球贸易体系,我们需要让更多人相信,WTO对发展中国家的支持方式,包括灵活度在内,能充分反映它们不同的发展阶段。我们有准备、有意愿、有能力与中国及其他国家一道,寻找能加强各国信心并避免破坏未来增长势头的切实解决方案。

澳大利亚深度致力于同中国的伙伴关系。我们希望看到中国繁荣发展, 希望继续加深中澳关系,不仅在经济领域,还有人文联系。这是我们对《区 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合作以及中澳在WTO的广泛合作潜力所做出的承诺。这一承诺以及中澳两国所取得的成就预示着我们合作的美好未来。

 

 

选自《预见:大变局下的中国与世界》,王辉耀、苗绿主编,外文出版社,2023年4月出版图书目录第一部分 新时代中国与世界中国是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力量

中亚五国渴望早日打通与中国贸易通道

“合、竞”为最好的国际关系之道

竞争性联合——世界即将亚洲化

东西南北,中国居“中”

用“文明对话”应对复杂的世界局势

中非贸易合作前景广阔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阿合作

贸易自由化和多边贸易改革成就互惠互利

第二部分 大国担当:中国与全球治理

人类站在前所未有的十字路口

WTO改革迫在眉睫

WTO成员应采取什么行动

十字路口的全球化与中国智慧

中国面临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好时机

亚投行是亚洲各国经济一体化的典范

以国际人道机构经验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当前全球治理正遭受“创造性破坏”

加强“一带一路”合作制度化建设

中国正在扮演全球化国际贸易的领导角色

第三部分 深化改革开放 深度参与全球化

改革开放见证中国融入、影响全球价值链的40年

未来改革开放要准确把握国际规则的趋势

在全新的国际形势下找准改革开放的新定位

香港未来重在“聚才”与“聚财”

中国应坚持韬光养晦

从文明的角度把握中国的未来

智库的创新与未来

第四部分 承企业家精神走向世界

企业“走出去”应深入了解当地文化

通过科技创新和模式创新的融合创造未来

社会创新模式引领众创时代

王道思维——最适合华人企业永续的发展之道

全球化,中国企业有竞争力

“三重合力”打造世界级的中国跨国公司

第五部分 人才全球化赢未来

人口,创新和城市规划

国际化大城市建设中的人才竞争力

未来最好的教育来自人工智能

全球化背景下的大学创新

创业可以且应该被教授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