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背后的智库力量

 

作者序 |《大国智库 2.0》

光阴荏苒,不觉《大国智库》已出版9年有余,我们创办全球化智库(CCG)也近15载。记得当年,国人对于“智库”的概念还很陌生,中国社会甚至业内,对智库的认识和理解也比较滞后,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发挥影响力的中国智库更是凤毛麟角。为了办好智库,我们在几年间实地考察了几十家国际知名智库,我们在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做访问研究员,在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做高级研究员,潜心研究国际新型智库的建设。2014 年,基于这些研究与考察,我们在人民出版社首次出版了《大国智库》,该书开创性的研究和分析了全球智库的发展概况以及中国智库发展所处的地位,对如何在中国建设智库提出了可操作的思路和方案。图书的出版极大拓展了“智库”在中国的知名度,为所有关心中国智库发展的读者提供了宝贵材料,成为近年来中国智库研究界和智库建设发展的重要参考文献,也进一步酝酿了重视和支持智库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出台,在中央政策的支持下,中国掀起了智库建设的热潮,进入了历史最好机遇期。

回首过去的几年,大国博弈空前激烈,国际体系面临深度调整,一场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更是引发了国际政治、经济、社会、教育、文化各领域的震荡,这一全球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加剧了世界格局的不确定性。当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人类社会实现共同与长远的发展,任重而道远。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挑战和机遇并存,科学决策的难度空前加大。在这样一个纷繁复杂的国际新舞台上,如何把握新机遇,如何应对新挑战,如何提升中国的全球话语权,如何提升中国的软实力……这些都需要科学、专业、系统的研究作为决策的支撑,智库的作用与价值在这个新的全球化时代愈发凸显。

应广大读者的强烈要求和出版社的盛情邀请,我们决定出版《大国智库 2.0》。

其一,考虑到智库对于今天的中国尤其重要。在时代大变局下,中国国家管理、社会治理、国际关系与全球合作等都进入了新阶段,各级政府决策对更多细分领域更加专业化政策咨询的需求大幅提升。智库的发展可以为各级政府各领域政策研究及实施提供重要参考,对提升决策科学性、民主性发挥重要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了解全球智库的发展现状、运营模式、研究内容等,借鉴全球智库的创新发展经验,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其二,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需要适应新的时代要求,把握社会前进的大局与大势,才能更好地提出新对策,新方案,真正发挥出智库应有的积极作用。中国智库在经历了近十年的飞速发展,在数量、规模、影响力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同时也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变化,适时对其进行梳理总结,对于未来进一步推动中国智库的良性健康发展不无裨益,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非常有必要。

其三,这些年奔走于国际社会的亲身经历,让我们更为深刻地体会到,智库可以成为推动全球经济、政治、外交、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力量,智库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共建“一带一路”等事业上都有着很大的发挥空间。尤其是在新的全球化背景下,智库“二轨外交”可与国家官方外交形成有效互补,为提升国际形象、维护国家利益、增进人文交流等作出重要贡献,通过更多领域更广范围的中外民间往来,构建多元立体高效的国际传播体系,更好形塑与丰满中国的国际形象。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智库在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的事业上具有天然优势,也必将成为未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重要力量。

这些年来,CCG通过国际互访、参与国际会议、举办论坛和线上对话等方式与更多国际一流智库有了更深、更广的交流与合作,对全球智库的状况有了更全面的了解,积累了大量智库外交、参与构建全球治理新模式以及讲好中国故事的经验。我们还于2016年发起创办了“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至今已经连续举办7年,集聚了全球数十个国家、国际组织,上百家智库,数百名海内外战略、经济、商业领域的研究机构,聚焦大国竞争背景下智库面临的挑战和可发挥的作用,就智库遇到的最紧迫问题展开思想碰撞,探求前瞻性、创新性的解决方案,深入探讨实现智库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创新模式,促进全球智库与中国智库间的交流与合作,更好地承担当代智库的历史使命。几年间,我们相继出版了《大国背后的“第四力量”》与《全球智库》两本智库研究专著,通过持续的研究,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在理论探索与实践总结方面不断贡献力量。这些都为我们研究出版《大国智库 2.0》积累了宝贵的财富,带来了新鲜的思考。

我们即将在人民出版社推出的《大国智库 2.0》,对全球各国智库进行了更为系统与全面的介绍和分析。具体来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更新、补充:

第一,结合国内外智库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环境,对全球智库的整体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度分析;第二,全面介绍了国外一流智库的最新情况,从最近几年表现活跃的美国、欧洲、亚洲等全球智库中精选了近五十家代表性案例进行了详尽剖析,对国际知名智库新的发展经验做了总结提炼;第三,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新情况,面临的新挑战等进行系统梳理,并针对新形势提出了推动智库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第四,增添了全球化智库(CCG)近年的发展以及国际交流经验,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提供参考。

作为专门影响政府公共政策决策与制定的思想工厂和研究机构,智库在实现公共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建构新的国际叙事体系、增强国际话语权、提升国家软实力等诸多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大国崛起,需要强大的智力支持。中国的发展需要中国智库的快速发展,需要中国智库建设者们的奋起直追。中国智库理应站在时代前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声,提供智慧动力。希望《大国智库 2.0》可以将新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成果提供给国内官、产、学、研各界从事外交、公共政策和智库研究的同仁,为国家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为中国社会对智库研究提供经验素材,为相关领域研究人员、从业者提供新的视角,增进全社会对于智库的了解,为所有关心中国智库发展的读者带来新的启迪。

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博士

全球化智库(CCG)秘书长苗绿博士

2023年4月

 

引 言 |《大国智库 2.0》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纳德·科斯教授曾忠告我们:“如今的中国经济面临着一个严重缺陷:即缺乏思想市场。这是中国经济诸多弊端和险象丛生的根源。“他所说的思想市场就是智库发展的摇篮……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教授生前对中国发出十大忠告,其中之一就是:“如今的中国经济面临着一个严重缺陷:即缺乏思想市场。这是中国经济诸多弊端和险象丛生的根源。”这位新制度经济学的鼻祖、产权理论奠基人、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所说的思想市场则是思想库发展的摇篮。

智库,英文“Think Tank”,即为公共政策决策提供创新思想、理论、策略、方法和方案的公共政策研究机构,实际上就是现代型智囊机构。与古代智囊团不同,智库服务于政府、社会以及整个国家,而不是服务于某个执政者个人:以政策研究为核心,但不仅仅限于出谋划策;智库是有鲜明社会公共属性的非营利性组织,而不是依附性的私人幕僚。

中国自古就有重视谋士、军师、幕僚的智囊文化传统,佼佼之谋者,如善尚.张良.诸葛亮.王猛诸人,皆上马能参谋军机,下马能治国安邦。“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智囊思想具有西方文化难以企及的战略高度,但并没有催生出“智库”意识。中国几千年以来从不缺乏为帝王将相服务的“智囊团”,战国“四公子”甚至号称门客三千,但门客绝非是现代意义上的智库。

现代意义上的智库产生于19世纪的欧美,是社会分工精细化和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结果。20世纪中期,冷战和技术革命等因素促使世界政治力量格局和经济秩序持续发生重大变化,全球化趋势日趋明显,曾经以个体形式为主的谋士、幕僚的能力已远远不能适应各国政治决策者应对挑战的需要,现实迫切需要团队形式的智库为决策者提供更高质量的专业咨询和政策方案。各类智库由此得到快速发展,决策咨询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政策影响力日益扩大,决策层与智库的关系愈加紧密。智库逐渐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有关机构统计,到2020年全球各类比较活跃的智库已达1175家。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只有布鲁金斯学会、胡佛研究所等20多家智库,到2020年智库的数量已增至2203家,形成了与其社会治理体制相适应、较为完善的决策咨询体系。

在美国的华盛顿地区生产思想的智库工厂有148家,另外还有144 家智库在华盛顿附近的弗古尼亚州和马里兰州,让大华盛顿地区成为智库的大本营。政府和国际机构很多政策的构思,研发和成型都有赖于这些智库工厂,而且这里面还存在思想工厂之间的竞争,思想产品丰富,思想市场挑选产品余地很大,也很难存在垄断的现象,同时智库还成为公共管理人才的储备库,源源不断地为政府和公共机构提供熟悉政策研究和公共管理的合格人才。

智库是西方社会近现代化的产物,是大国争锋的幕后推手。大国岷起的背后,往往都有智库的影子,从“海上马车夫”荷兰到“日不落”的大英帝国,从后来居上的德意志帝国到强势崛起的苏联,从独享全球霸权的美利坚到撬动世界大格局的金砖国家,无不得益于智库的无形力量,都离不开智库的智力支持。当今世界美国仍然是全球第一带国,相应地、美国智库执世界之牛耳。虽然很难说是智库成就了美国的霸主地位,但智库的力量毫无疑问是美国如此强大的一个重要因素。

智库在当今西方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突出,其中尤以美国为最。无论是总统、内阁、国会还是中情局、五角大楼、国家安全委员会,几乎任何一项政策或一个决策,都会受到智库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实际上,在社会体制与运行机制较为健全的西方发达国家,大到国家安全、对外关系和发展战略,小到退休金、社区卫生乃至儿童午餐等问题,都能听到智库的声音,都有智库参与或影响决策。智库对当今西方社会乃至整个世界的影响,可以说是无远弗届。

新兴大国的崛起,同样离不开智库。在百年大变局的时代,后发后生型的新兴国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空前增多,国际国内环境复杂多变,科学决策的难度空前加大。怎样把握机遇,如何应对挑战,是新兴国家的共同课题,而这就需要科学、专业、系统的研究作为决策的支撑。

因此,新兴国家的政府机构开始越来越多地求助于智库,是一个自然而必然的现象。以中国为代表的金砖五国的迅速发展,与迅猛增长的智库力量同样是分不开的。在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的关键时期,智库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标志,不仅是中国和平发展的智慧动力,其本身也是中国和平发展的重要内容。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已是世界大国,但中国却还没有一个真正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顶级智库。中国智库的现状与国家实力、国际地位严重不匹配。虽然官方统计中国有近2500家软科学研究机构,智库数量号称世界第二,似乎与中国国际地位完全相符,但实际上,中国智库获得国际认可的有1413家,还有一大部分智库未能得到国际认可,甚至有专家认为,中国几乎不存在真正的智库,此论虽然偏颇,但中国智库不尽如人意却是不争的事实。独立性缺失、公信力不足、影响力不大,更难谈得上国际化地位和国际话语权的争取,这就是中国智库的现实图景。在日趋激烈的全球竞争时代,智库乏力已经越来越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严重羁绊。

作为中国社会智库的探索者与实践者,我们创办运营智库十余年,游历,访问研究,考察过数十家世界知名智库,与上百名国内外智库专家有过交流探讨,深深感受到智库力量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基于对世界智库的了解与认识,以及对智库运营过程中的实践与体会,我们对中国智库的问题、前景和方向的思考与感悟也越来越深切。

过去,智库在中国主流舆论中是一个多么陌生的词汇,如今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智库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智库建设作出重要批示,指出智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高度重视、积极探索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把发展智库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也提出要“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专门针对智库出台意见,2017年5月,民政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联合出台了《关于社会智库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对规范和引导社会智库健康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部署安排,标志着我国社会智库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可以预见,社会智库将成为未来中国新型智库大格局中的重要一环。

“为什么中国的大学在1949年后没有产生一个世界级的原创性思想家或有创见的科学家?”“钱学森之问”发人深省却一直没有令人信服的答案。作为一个国际人才研究学者,我比较认同科斯教授的答案——中国缺乏一个开放的思想市场。因为没有这样的思想市场,开放社会和市场经济就缺乏坚实的道德和知识基础,思想创新、学术卓越就无从谈起,人才的多样性也必将枯竭。

智刃无锋,何能大国争锋?一个现代化大国的崛起,必需一大批具有独立性、专业性、国际性、具有公信力、影响力的强大智库作为智力支持和软实力支撑。美国崛起为世界强国并树立起全球霸权,一个不可忽视的主要因素就是其背后庞大的智库体系提供着源源不竭的国家智力和发展动力。中国要和平发展,就必须改变这种智库力量与国家实力,国家地位严重不匹配的现状。

从目前发展的阶段和优势来看,中国已经到了需要智库大显身手的时代。政府权力高度集中,决策快,效率高,决策正确固然效果显著,一旦政策决策错误,决策快、效率高却是灾难性后果,因此,在目前体制下中国特别需要智库发挥作用。智库特别是社会智库若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目前决策权太集中、思想出口单一和缺乏多元化论证的体制弊病。随着改革开放的纵深推进,中国智库发展与中国体制改革必将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局面。

强国须强智,对中国智库的前景,我们始终是乐观的。因为无论是从源远流长的智囊文化来说,还是从思想市场的巨大需求和智库所需的人才、资金等条件来说,我们想,不久的将来率先打破美国智库一枝独秀的国际智库格局的、可能性最大的力量是中国智库。正如科斯教授指出的那样,中国没有理由比韩国、日本或美国缺少创意。只要中国合理开放思想市场,发展真正意义上的大国智库,中国的发展就会更上一层楼。

我们认为,困扰当今中国智库发展的因素,主要还是体制和机制问题。在一个政治文明不断成熟、社会风气不断开放的国家,对思想市场的任何束缚与种种限制,终将逐步消除。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新一轮深化改革的到来,中国思想市场必将迎来大发展大繁荣,这是中国智库的空前机遇。尤其是对社会智库这支新生力量来说,它们更需要从体制上松绑,更多获得政府扶持与社会参与。如果政府能像对待民营经济那样大力发展社会智库,民间智慧的活力与潜能就会被彻底激活,从而在整体上推动中国智库的大发展大繁荣。改革开放四十余年,孕育了市场经济和民营企业,让资本的力量从多方面推动中国社会进步,若再有思想市场的合理开放,尤其是以智库为主的思想推动作用,那么中国的进步将会更加全面、深刻和持久。

大国崛起,必需大国智库。为了中国和平发展的光荣,为了民族复兴的梦想,中国智库任重而道远。如果说“中国梦”意味着国家和平发展和民族复兴,那么中国智库必将成为越来越重要的造梦者。期待越来越多的社会智库加入这个伟大的造梦工程中来,打造属于社会智库的“中国梦方舟”。愿与有志于中国智库事业的有识之士共勉。

 

再版后记

2014年,《大国智库》付梓,作为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国内第一本系统性介绍全球知名智库和系统性总结国内智库发展情况的图书,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这一纲领性文件强调了智库资源对于国家决策、治理以及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意义。2017年《关于社会智库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对优化社会智库发展环境勾勒出清晰的图景。中国智库开始进入历史最好发展机遇期。

时隔9载,世界发展面临着诸多新问题、新挑战,新冠疫情大流行、英国脱欧、中美竞争硝烟四起……在愈发复杂的国际环境下,研究和了解国际智库发展情况,借鉴国际智库经验发展中国特色新型智库都显得更加重要。另一方面,在中国智库经历了近十年的发展机遇期之后,适时对中国智库发展情况进行总结,进一步提出推动智库良性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也是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CCG近年来通过国际互访、参与国际会议、举办论坛和线上对谈等方式与更多国际一流智库有了更深、更广的交流,对全球智库状况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比如我们从2016年开始,连续7年举办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全球数十个国家、国际组织,上百家智库,数百名海内外战略、经济、商业领域的研究机构和团体代表参与了往届活动。凝聚全球智库共识,“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已形成国际会议品牌,成为就智库面临的最紧迫问题展开思想碰撞,积极探求前瞻性、创新性解决方案的高端平台。《大国智库2.0》将加入CCG所取得的最新一手资料,这些对于读者来说都是不可多得的宝贵内容。

作为专门影响政府公共政策决策与制定的思想工厂和研究机构,智库在制定政策、影响舆论、培养人才等多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大国崛起,需要强大的智力支持。中国智库理应站在前沿,为中国和平发展发声,提供智慧动力。《大国智库2.0》将为广大读者了解智库领域、把握全球动态提供最新视角。

《大国智库2.0》得到了很多国内知名智库机构和智库领域研究专家的支持和指导,这里,我们想特别感谢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副会长、中国前驻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大使于洪君专门为本书作序,以及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创始院长王缉思、外交学院战略与和平研究中心主任苏浩等专家学者对本书的推荐。

该项目图书得到了北京东宇全球化智库基金会的大力支持。

在《大国智库2.0》研究出版过程中,全球化智库的研究人员郑金连、于蔚蔚、仲伟鸿、何航宇以及全球化智库出版中心任月园、白云峰等同事均做出了贡献,在此一并致谢。

借此机会,我们还要感谢人民出版社的蒋茂凝社长、辛广伟总编辑、洪琼主任对本书的顺利完成所提供的积极支持和细心的配合。

最后,也向广大支持关心中国智库发展的读者致谢!

王辉耀 苗绿

2023年4月

后 记

作为中国社会智库的探索者与实践者,我们把建立中国真正国际化的智库作为我们需要追求的一项重要事业。萌生要写一本关于智库的书,至少也有六七年时间,这与我们创办、运营全球化智库(CCG)六年多也是同步的。这些年,不断在摸索中创办全球化智库的同时,我们访问研究、深入考察过数十家世界知名智库,与上百名国内外智库专家有过交流探讨,深深地感受到智库力量和思想市场的建立对国家崛起的重要性。因为对世界智库的了解与认识,以及在中国智库运营过程中的实践与体会,我们对中国智库的问题、前景和方向的思考与感悟也越来越深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智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形势的发展,智库的作用会越来越大。当前国内各界和各大媒体都纷纷开始重视智库建设,我们感到很庆幸在六年前北京奥运会结束之后,我们就开始了中国民营国际化智库的建设,而今天智库在中国的必要性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这对作为智库建设研究者和探索者的我们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鼓舞。

我们希望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大国智库》一书不仅是向广大关心智库在中国发展的读者介绍了国际智库的经验,也希望为中国智库发展呈现一定的现代智库国际比较;同时还想通过对国际国内的智库研究,在书中记录下我们对中国智库发展的思考和分析。中国智库的发展,有过怎样的变迁和探索,又经历着怎样的多元与不易,我们在书中所呈现的希望能起到为中国智库发展添砖加瓦的作用。

本书的完成,我们首先要感谢国内多个部委、地方政府和政策研究部门、有关智库和院校以及欧美同学会对我们从事智库工作的大力支持。此外,也很感谢这几年来在我们对海外智库考察访问之行中和我们交流过的国际智库和有关的专家和学者。我们还要感谢在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做访问研究员和在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做高级研究员的机会,使我们对国际智库有了更系统的研究。

本书的写作,还得到了很多国内知名智库机构和智库领域研究专家的支持和指导,包括邀请他们参加我们组织的智库发展研讨会和我们有机会参加国内其他智库的活动。特别感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布鲁金斯学会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李成专门为本书作序以及国务院参事汤敏教授对本书的推荐。

在本书成书过程中,全球化智库的郑金连、董庆前、李苗苗、邓莹、任月园、曹佳洁及杨天树等都对本书有关章节有贡献,在此一并致谢。

借此机会,还要感谢人民出版社的黄书元社长、任超常务副社长、洪现主任对本书的顺利完成所提供的积极支持和细心的配合。

最后,也向广大支持关心中国智库发展的读者致谢!

王辉耀 苗绿

2014年7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