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绿:来华旅游,流程需更简化、服务需更优化

 

当前,外籍来华人士在中国的支付方式大致有3种,即刷卡、现金及移动支付。然而,外籍来华人士在使用这3种支付方式方面,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困难和阻碍。

其中,外卡POS机配备不足是造成外籍人士刷卡难的原因之一。刷卡支付机器难找、刷卡率低、一些商户POS机不能受理外卡等,是境外游客的普遍感受。2023年万事达卡重点商圈外卡数据显示,北上广深4个一线城市的零售餐饮商户外卡受理覆盖率不足四成。与此同时,外卡交易单笔费率高达2.5%至3.5%,远高于支付宝的3.8‰,商家倾向于推荐外籍顾客使用现金或支付宝、微信支付,外卡的使用率实际上仅为23.19%。

在外籍来华人士使用现金方面,存在外币兑换网点少、拒收现金及找零难题。随着移动支付在中国的普及,我国传统现金交易减少,导致商家在进行小额交易时,面临找零困难的现象,甚至有商家拒收现金。此外,国际信用卡小额支付功能缺乏、外币兑换网点少等也对外籍人士在华消费造成障碍。同时,尽管支付宝和微信面向境外游客升级了移动支付服务,全面开放绑定VISA等主流境外卡,但短期入境的外籍游客或商务人士往往受支付习惯和安全隐私观念差异的影响,对绑定外卡、提供护照信息等进行实名认证从而使用移动支付的接受度较低。同时,移动支付限额问题也难以满足入境人士购买珠宝、瓷器等高价值商品的需求。

2023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举措,着力打通外籍人员在华支付痛点。目前,外国友人可以使用他们已有的境外手机号、银行卡号等,在华开通移动支付。中国银联已与近200个境外钱包进行互通,支付宝、财付通等已引进13个境外钱包。支付宝和微信外卡支付均已实现将外籍来华人员使用移动支付的单笔交易限额由1000美元提高到5000美元,年累计交易限额由1万美元提高到5万美元。多语言翻译、境外钱包乘车码“一码通”等新服务将陆续上线。一些注册和认证流程更加简化,细节服务也在优化。

提升外籍人士支付便利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个部门、多种力量密切配合、共同推进。全球化智库(CCG)调研建议进一步通过增设POS机、降低刷卡支付费率、在机场等开设支付服务台等,着力解决外国游客支付难题。上海进博会和成都大运会在办会期间均紧急增设了数万台POS机。北京、广州、深圳、西安、杭州、青岛等入境旅游热门城市也可大规模向重点商户投放POS机,阶段性免除交易、网络之外的基础费用,并逐步降低外卡刷卡费率。此外,我国可逐步在各机场、车站等外籍人士来华第一站开设支付服务柜台,提供货币兑换、移动支付应用下载及使用指导等服务。(作者系全球化智库[CCG]联合创始人兼秘书长)

文章选自《中国人民保险报》,2024年4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