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globalization)一词,是一种概念,也是一种人类社会发展的现象过程。全球化目前有诸多定义,通常意义上的全球化是指全球联系不断增强,人类生活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发展及全球意识的崛起。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贸易上互相依存。全球化亦可以解释为世界的压缩和视全球为一个整体。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随着全球化势力对人类社会影响层面的扩张,已逐渐引起各国政治、教育、社会及文化等学科领域的重视,引发大规模的研究热潮。对于“全球化”的观感是好是坏,目前仍是见仁见智,例如全球化对于本土文化来说就是一把双刃剑,它也会使得本土文化的内涵与自我更新能力逐渐模糊与丧失。
- CCG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
- CCG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
- CCG一带一路研究所
- CCG世界华商研究所
- CCG数字经济委员会
- CCG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图片
- CCG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图片
- CCG世界华商研究所图片
- CCG一带一路研究所图片
- CCG数字经济委员会图片
- 成为系列论坛会员
- 成为系列论坛会员联系
- 概况介绍
- 兼职研究员
- 未分类
- 概况
- 全球化
- 全球治理
- 美国
- 国际人才政策
- 中美贸易
- 国际教育理念与政策
- 中国开放指数
- 新闻动态
- CCG品牌论坛
- 中国与全球化论坛
- 学术委员会专家
- 主席/理事长
- 中文图书
- 品牌论坛
- 研究合作
- 重点支持智库研究与活动项目
- 概况视频
- 主任
- 香港委员会名誉主席
- 关于
- 团队
- 国际关系
- 国际组织
- 加拿大
- 华人华侨
- 国际贸易
- 来华留学
- 区域与城市
- 媒体报道
- 二轨外交
- 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
- 高级研究员
- 资深副主席
- 英文图书
- 圆桌研讨
- 建言献策
- 概况手册
- 副主任
- 理事申请
- 香港委员会名誉副主席
- 顾问
- 研究
- 国际移民与人才流动
- 区域合作
- 欧洲
- 中国海归
- 来华投资
- 出国留学
- 大湾区
- 活动预告
- 名家演讲
- 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
- 特邀高级研究员
- 副主席
- 杂志
- 名家演讲
- 媒体采访
- 年报
- 秘书长
- 企业理事
- 香港委员会主席
- 国际顾问
- 国际贸易与投资
- 一带一路
- 亚洲
- 留学生
- 对外投资
- 国际学校
- 动态
- 名家午餐会
- 中国人才50人论坛
- 特邀研究员
- 理事长
- 媒体采访
- 文章投稿
- 副秘书长
- 活动支持
- 香港委员会副主席
- 国际教育
- 非洲
- 数字贸易
- 活动
- 智库圆桌会
- 常务理事
- 智库访谈
- 国际合作
- 总监
- 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
- 研究员
- 研究支持
- 香港委员会常务理事
- 国内政策
- 拉美
- 专家
- 理事
- 直播
- 捐赠支持
- 主管
- 中国国际教育论坛
- 个人捐赠
- 前瞻研究
- 澳洲
- 咨询委员会
- 企业理事
- 其他
- 捐赠联系
- 中东
- 成为理事
- 研究报告
- 建言献策
- 出版物
- 理事申请联系
- 智库研究
- 音视频专区
- 联系我们
- 观点
- 捐赠
- 工作机会
- 香港委员会
-
WTO还管用吗? 首任大使揭密“中国如何跻身核心圈”
孙振宇,前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副部长、前中国驻WTO大使,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顾问。
2016年12月27日 -
He Weiwen: Curb capital speculation in support of real economy
A Chinese worker processes steel at a factory in Qingdao city, East China’s Shandong province, July 1, 2016. [Photo/IC]
2016年12月27日 -
徐洪才:2017中国经济到底怎么走?
专家简介
2016年12月27日 -
CCG报告:客观认识逆全球化
2016年12月15日 -
施一公:创办一流高等研究院——大时代的大责任
施一公,生物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人才50人论坛专家委员会专家。 创办一流高等研究院: 大时代的大责任 - 施一公在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成立仪式上的致辞 尊敬的韩启德副主席, 尊敬的车俊省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 今天,2016年12月10日,注定将成为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在美丽的西子湖畔正式成立,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民办的、含理工生医等多个研究方向的小型、综合性、剑指世界一流的高等研究院。她寄托着社会各界的厚望,承载着一代人的梦想,今天正式扬帆起航! 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曾经在世界范围内引领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但是,在过去几百年,随着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世界的科学技术中心先后转移到了欧洲和北美。在1949年以前的110年间,中国不断遭受外敌入侵,中华大地动荡不堪、百姓苦难深重。拥有世界五分之一以上人口的中国未能继续对科学技术和人类文明做出与人口比例相称的贡献。中国,落后了! 但是,即便在中国近代史最黑暗的时期,一批又一批志士仁人也未放弃科教救亡的梦想。容闳,尽其毕生精力推动留美幼童计划、开启中国近代史出国留学的大潮;1895年,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北洋大学–诞生在天津,首批留美幼童之一的蔡绍基36岁出任首任校长;随后二十年,包括今日北大、清华前身在内的一批现代化高等学府在中国大地创建,科教救亡的曙光昙花一现。然而,无论是在试图以洋务运动和维新变革来改变命运的清朝末年还是军阀混战的民国初年,孱弱的中国无法自保,更难自立、自强,科教救亡的努力举步维艰。 但是,前辈们从未放弃!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刻,在大后方的昆明,西南联合大学里正演绎着中国近代科教史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产生了包括杨振宁、李政道两位诺奖得主,以及邓稼先、郭永怀、朱光亚、王希季、陈芳允、屠守锷等两弹一星元勋在内的一批科技精英,同时也取得了科学研究上的一系列突破。 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近四十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人民大众艰苦奋斗,用汗水和智慧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进入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中国在世界上的综合地位达到近代以来的最高点。在国泰民安、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我国的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在世界舞台上开始亮剑。但是,中国的持续发展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基础研究的总体水平仍然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高科技发展的核心技术严重缺失,等等;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每一个挑战都将会成为我国今后发展的限速步。 十八大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成为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于我辈,这个时代提供了空前但不绝后的科教兴国的契机;于我辈,科教兴国是历史大时代所赋予的大责任!科教兴国,为了这个理想,我们立誓为之奋斗终生。 在国内一流的大学和研究院所科研、执教多年,我们感受到了公立大学的勃勃生机。与此同时,我们也在现有基础上通过各种有益的尝试、一直不断地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兼容并包、百花齐放的教育体制和科研模式。纵观世界近代科教发展史,民办大学由于其灵活多样而展示出巨大的实力;哈佛、耶鲁、普林斯顿、麻省理工、斯坦福大学等一批民办名校不仅培养出包括众多诺贝尔奖得主在内的一代代优秀学者,还成为科技密集型经济发展的引擎,在全球经济、科技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中国,民办高等教育近年来蓬勃发展,但目前主要以职业技术教育为主,还未曾在前沿科学研究和高技术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进行尝试。这个空白需要一代人携手迈出第一步去填补! 改革开放以来,近五百万留学生迈出国门,其中两百多万已经学成回国。他们在中国长大、从小接受中华文化的熏陶、深受人民的恩泽;他们怀抱科教兴国的梦想、立誓用自己所长报效祖国和人民,而创建一所世界一流的民办大学正是这一群人和国内万千同道实现这一梦想的途径。2015年5月起,陈十一、潘建伟、饶毅、钱颖一、张辉、王坚,和我,与国家千人计划数千名专家和众多科教工作者一起,集思广益,希望在美丽的西子湖畔创建一所民办的、研究型的、有望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成为世界一流的小型综合大学;而其前身正是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 我们期望,十年、二十年之后,在浙江杭州,有一所在世界上备受尊崇的、立足中国大地而又充满中国特色的民办高等学府,西湖大学。这里,将拥有世界上最杰出的一批科学家,培养最优秀的青年人才,从事最尖端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科研教育体制机制,为中国的高科技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引擎和支撑,为世界文明做出无愧于中华民族的贡献!到那时,中国一大批有情怀、有理想的企业家不仅会继续对西湖大学慷慨解囊,也会支持其他科学家教育家群体共同发起、创办一批类似西湖大学的、世界一流的民办研究型大学,这些大学与我国众多优秀的公立大学交相辉映,携手在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中谱写出无愧于时代的篇章! 毫无疑问,创办这样一所大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创办西湖高等研究院也是一次大胆的尝试,有阻力,有风险。但我们坚信,历史将证明,这件事情对国家和民族意义重大,利国利民!我们相信,有国家和各级政府的支持,有一大批企业家的慷慨资助,有一大批志同道合的千人专家的群策群力,西湖高等研究院一定会发展成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科学技术研究院之一,为创办西湖大学打下坚实基础! 今天,西湖高等研究院寄托着社会各界的厚望,承载着一代人的梦想,扬帆起航!在这里,我首先要特别感谢各级政府部门对我们的关心和支持,特别要感谢教育部,感谢浙江省委省政府、杭州市委市政府、西湖区委区政府,感谢浙江大学、清华、北大、中科大、复旦、上交大、华东师大、武大、南工大、南科大、南京大学、中南大学、上科大、澳门大学、昆山杜克大学等兄弟院校和中国科学院各院所的支持,感谢浙江理工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浙江科技学院、浙江传媒学院、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树人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温州肯恩大学、中国计量大学等省内各大学的支持。没有你们的大力支持,就不会有西湖高等研究院的创立和发展!感谢你们! 作为一所民办的高等研究院,没有与我们同心同德、慷慨解囊的捐赠者,就没有西湖高研院今天的成立仪式和今后的发展。在此,我要特别感谢吴亚军女士,第一位主要捐赠人;特别感谢王东辉、邓锋、王健林、葛航、黄昌华、马化腾六位创始捐赠人,他们对教育的关注和投入、他们的无私情怀,令我们感动。特别感谢熊晓鸽、丁列明、甘中学、张辉、姚力军、黄晓庆、刘佳炎、张雷、张丹、范渊、周振、姚纳新、许嘉森、杨云春、华绍炳等千人计划专家及西湖大学捐赠人何泽平、陈向明、张磊,他们用行动诠释对教育的承诺。 最后,我还要特别感谢在过去六百个日日夜夜白手起家摸索前行的筹备委员会全体工作人员。你们放弃了节假日和亲人的团聚,为着一个远大的理想拼搏,用自己的汗水和努力一点点朝着目标前进。特别感谢你们的辛勤付出,也感谢你们对未来的信任! 今天,我们共同见证历史。我们深知:今后的路道阻且长;但我们坚信:未来,我们终将不辱使命! 谢谢! 文章选自杭州市西湖教育基金会,2016年12月13日
2016年1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