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globalization)一词,是一种概念,也是一种人类社会发展的现象过程。全球化目前有诸多定义,通常意义上的全球化是指全球联系不断增强,人类生活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发展及全球意识的崛起。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贸易上互相依存。全球化亦可以解释为世界的压缩和视全球为一个整体。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随着全球化势力对人类社会影响层面的扩张,已逐渐引起各国政治、教育、社会及文化等学科领域的重视,引发大规模的研究热潮。对于“全球化”的观感是好是坏,目前仍是见仁见智,例如全球化对于本土文化来说就是一把双刃剑,它也会使得本土文化的内涵与自我更新能力逐渐模糊与丧失。
- CCG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
- CCG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
- CCG一带一路研究所
- CCG世界华商研究所
- CCG数字经济委员会
- CCG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图片
- CCG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图片
- CCG世界华商研究所图片
- CCG一带一路研究所图片
- CCG数字经济委员会图片
- 成为系列论坛会员
- 成为系列论坛会员联系
- 概况介绍
- 兼职研究员
- 未分类
- 概况
- 全球化
- 全球治理
- 美国
- 国际人才政策
- 中美贸易
- 国际教育理念与政策
- 中国开放指数
- 新闻动态
- CCG品牌论坛
- 中国与全球化论坛
- 学术委员会专家
- 主席/理事长
- 中文图书
- 品牌论坛
- 研究合作
- 重点支持智库研究与活动项目
- 概况视频
- 主任
- 香港委员会名誉主席
- 关于
- 团队
- 国际关系
- 国际组织
- 加拿大
- 华人华侨
- 国际贸易
- 来华留学
- 区域与城市
- 媒体报道
- 二轨外交
- 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
- 高级研究员
- 资深副主席
- 英文图书
- 圆桌研讨
- 建言献策
- 概况手册
- 副主任
- 理事申请
- 香港委员会名誉副主席
- 顾问
- 研究
- 国际移民与人才流动
- 区域合作
- 欧洲
- 中国海归
- 来华投资
- 出国留学
- 大湾区
- 活动预告
- 名家演讲
- 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
- 特邀高级研究员
- 副主席
- 杂志
- 名家演讲
- 媒体采访
- 年报
- 秘书长
- 企业理事
- 香港委员会主席
- 国际顾问
- 国际贸易与投资
- 一带一路
- 亚洲
- 留学生
- 对外投资
- 国际学校
- 动态
- 名家午餐会
- 中国人才50人论坛
- 特邀研究员
- 理事长
- 媒体采访
- 文章投稿
- 副秘书长
- 活动支持
- 香港委员会副主席
- 国际教育
- 非洲
- 数字贸易
- 活动
- 智库圆桌会
- 常务理事
- 智库访谈
- 国际合作
- 总监
- 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
- 研究员
- 研究支持
- 香港委员会常务理事
- 国内政策
- 拉美
- 专家
- 理事
- 直播
- 捐赠支持
- 主管
- 中国国际教育论坛
- 个人捐赠
- 前瞻研究
- 澳洲
- 咨询委员会
- 企业理事
- 其他
- 捐赠联系
- 中东
- 成为理事
- 研究报告
- 建言献策
- 出版物
- 理事申请联系
- 智库研究
- 音视频专区
- 联系我们
- 观点
- 捐赠
- 工作机会
- 香港委员会
-
徐洪才:金砖机制可考虑吸收巴基斯坦、印尼等为成员国
专家简介
2017年9月4日 -
霍建国:经贸如何为“金砖”再添成色?
专家简介
2017年9月1日 -
崔凡:金砖国家是持续推进全球投资便利化的重要力量
崔凡,全球化智库(CCG)高级研究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
2017年8月24日 -
周晓晶:在坚定维护经济全球化的基础上推进包容性增长
专家简介
2017年7月5日 -
崔洪建:数字互联互通成亚欧发展共识
专家简介 崔洪建,全球化智库(CCG)特邀高级研究员、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 近年来,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潮流助推下,亚欧各国建立更紧密合作的意识上升。回顾亚欧会议的发展历程,中国一直是亚欧对话与合作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早在2014年,在意大利米兰召开的亚欧首脑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就建议共同推进亚欧互联互通,并表示中国愿同地区国家一道构建亚欧大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网络。 “随着亚欧间联系日益紧密,亚欧各国逐渐在加强互联互通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上达成了共识。”日前,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所所长、中国经社理事会理事崔洪建在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对于在青岛举办亚欧数字互联互通高级别论坛,崔洪建认为,随着自身实力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中国有能力、有条件利用好和引导好亚欧会议机制。 传统制造业触网升级 近两年来,尽管欧洲经济处于脆弱复苏阶段,但发展相对稳定,尤其是北欧好于南欧。 崔洪建分析称,欧洲是较早提出发展数字经济的区域,这主要是由于欧洲互联网经济起步晚于美国。另外,欧盟制造业大国如德国希望尽快将其传统制造产业数字化,与物流、互联网进行整合。 欧洲希望促进制造工业数字化,希望通过新技术促进创新发展,包括数字经济、网络以及云计算等。相对于欧洲,我国提出的数字互联互通则是希望向其他区域推广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成熟经验。 近年来,中德两国希望实现传统制造产业数字化。其中,中国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德国提出了“工业4.0”,其核心是实现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在实现数字互联互通的过程中,我国希望“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对接,在实现智能化、数字化的同时,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彼此进一步增长,在未来取得领先地位。 中国模式无法照搬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电子商务发展最成熟的国家,欧洲的数字经济还处于起步阶段。 “尽管如此,欧洲却不能照搬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模式。”崔洪建表示,我国电子商务取得快速发展,和人口数量多、消费者购物习惯有关,欧洲目前还没有形成发达的物流体系和快捷的支付方式。此外,欧洲也缺少电子商务的购物环境。不过,中国电子商务的成功经验,欧洲可以借鉴。正如欧洲传统制造业的成功经验,中国也在不断学习。 崔洪建认为,亚欧实现数字互联互通首先需要解决支付方式和结算平台问题,比如实现支付平台一体化或统一支付和结算标准。假设阿里巴巴、支付宝在欧洲获得认可,将可以有效地进行资源整合,进一步促进亚欧间的贸易往来。倘若支付平台和标准问题得以解决,实现跨境电子商务就将极大地简化传统贸易程序。特别是,在欧洲设有仓储,交易完成则可实现当地发送货物,切实享受电子商务的便利。 契合“一带一路”倡议 “目前,亚欧互联互通还处于起步阶段。”崔洪建认为,需要亚欧会议这样的平台,体现亚欧数字互联互通的价值所在。崔洪建表示,亚欧实现跨境电子商务是今后的发展趋势,但问题也会接踵而来。比如,实现跨境商务之后,大宗贸易如何实现数字互联互通?此外,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如何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传统产能合作的数字互联互通? 因此,“一带一路”建设要有未来的发展指向,要去容纳、引领未来数字经济发展,包括如何整合数字经济、跨境电子商务,使之更契合数字“一带一路”的倡议。这种契合不仅体现在金融、贸易方面,还体现在数字、网络、信息方面的互联互通达成共同的标准。同时,金融、信息网络数字联通之后,反过来支撑基础设施建设,并形成整体框架的一部分。随着中欧双方在多领域达成重要共识,双方都主张继续推进全球化向着包容、普惠、公正的方向发展,主张维护自由贸易,遵循国际规则。 崔洪建认为,中国一直是亚欧互联互通的倡议者和推动者,在数字互联互通方面,中国有能力贡献中国智慧。 文章选自中国贸易新闻网,2017年6月20日
2017年6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