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globalization)一词,是一种概念,也是一种人类社会发展的现象过程。全球化目前有诸多定义,通常意义上的全球化是指全球联系不断增强,人类生活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发展及全球意识的崛起。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贸易上互相依存。全球化亦可以解释为世界的压缩和视全球为一个整体。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随着全球化势力对人类社会影响层面的扩张,已逐渐引起各国政治、教育、社会及文化等学科领域的重视,引发大规模的研究热潮。对于“全球化”的观感是好是坏,目前仍是见仁见智,例如全球化对于本土文化来说就是一把双刃剑,它也会使得本土文化的内涵与自我更新能力逐渐模糊与丧失。
- CCG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
- CCG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
- CCG一带一路研究所
- CCG世界华商研究所
- CCG数字经济委员会
- CCG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图片
- CCG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图片
- CCG世界华商研究所图片
- CCG一带一路研究所图片
- CCG数字经济委员会图片
- 成为系列论坛会员
- 成为系列论坛会员联系
- 概况介绍
- 兼职研究员
- 未分类
- 概况
- 全球化
- 全球治理
- 美国
- 国际人才政策
- 中美贸易
- 国际教育理念与政策
- 中国开放指数
- 新闻动态
- CCG品牌论坛
- 中国与全球化论坛
- 学术委员会专家
- 主席/理事长
- 中文图书
- 品牌论坛
- 研究合作
- 重点支持智库研究与活动项目
- 概况视频
- 主任
- 香港委员会名誉主席
- 关于
- 团队
- 国际关系
- 国际组织
- 加拿大
- 华人华侨
- 国际贸易
- 来华留学
- 区域与城市
- 媒体报道
- 二轨外交
- 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
- 高级研究员
- 资深副主席
- 英文图书
- 圆桌研讨
- 建言献策
- 概况手册
- 副主任
- 理事申请
- 香港委员会名誉副主席
- 顾问
- 研究
- 国际移民与人才流动
- 区域合作
- 欧洲
- 中国海归
- 来华投资
- 出国留学
- 大湾区
- 活动预告
- 名家演讲
- 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
- 特邀高级研究员
- 副主席
- 杂志
- 名家演讲
- 媒体采访
- 年报
- 秘书长
- 企业理事
- 香港委员会主席
- 国际顾问
- 国际贸易与投资
- 一带一路
- 亚洲
- 留学生
- 对外投资
- 国际学校
- 动态
- 名家午餐会
- 中国人才50人论坛
- 特邀研究员
- 理事长
- 媒体采访
- 文章投稿
- 副秘书长
- 活动支持
- 香港委员会副主席
- 国际教育
- 非洲
- 数字贸易
- 活动
- 智库圆桌会
- 常务理事
- 智库访谈
- 国际合作
- 总监
- 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
- 研究员
- 研究支持
- 香港委员会常务理事
- 国内政策
- 拉美
- 专家
- 理事
- 直播
- 捐赠支持
- 主管
- 中国国际教育论坛
- 个人捐赠
- 前瞻研究
- 澳洲
- 咨询委员会
- 企业理事
- 其他
- 捐赠联系
- 中东
- 成为理事
- 研究报告
- 建言献策
- 出版物
- 理事申请联系
- 智库研究
- 音视频专区
- 联系我们
- 观点
- 捐赠
- 工作机会
- 香港委员会
-
于洪君:“一带一路”的南向通道建设亟待加强
于洪君,CCG顾问,中联部原副部长
2018年12月5日 -
庞中英:什么是全球治理?各国真的能同舟共济?
摘 要
2018年11月30日 -
Zamir Ahmed Awan: IMF pressure won’t weaken Pakistan’s CPEC commitment
By Zamir Ahmed Awan, a senior fellow with 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CCG)
2018年11月30日 -
Andy Mok: Black Friday and 11.11: A tale of two (shopping) holidays
From CGTN,2018-11-23
2018年11月30日 -
苏格:“一带一路”盛宴不嫌客多
苏格,CCG顾问,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全国委员会主席 “我们这代人可以说是改革开放的参与者、见证者和受益者。”前驻冰岛大使苏格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 回望自己几十年人生路的重大关头,苏大使的个人经历与改革开放的历程紧密相连:从青海的“工农兵大学生”到成为中国第一批留学生,他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光;先后出任中国驻美公使衔参赞、驻苏里南大使、驻冰岛大使,他见证了中国从全球化参与者、受益者到贡献者的历史性跨越。 2015年苏格(右)和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出席中美二轨高层对话会 第一批留学生走出国门 1972年,尚在青海上山下乡的苏格被推荐为“工农兵大学生”,他从报纸上读到中美发表《上海公报》的消息,周恩来举杯欢迎美国总统尼克松的照片久久定格在脑海。之后怀抱对外交工作的向往,他报考西安外国语学院并于毕业后留校任教。 1982年,国内推出改革开放政策之后,逐步重视国际交流,邓小平同志宣布要培养第一批留学生。有备而来的苏格成功通过国家留学生考试,到美国杨伯翰大学进修。他感慨地对本报记者说:“这是我们这一代人赶上的改革开放的好时候!” 《参考消息》:当时第一次踏出国门是什么感受? 苏格:当时国内还处在烧蜂窝煤的年代,我带着仅有的60美元就出国留学了。飞机落地美国后,第一次目睹旧金山国际机场多层候机楼,感慨于国内外发展差距之大,有一种放眼看世界的感觉。于是,在国外几年我努力学习,硕士论文写的是《美国现代化对中国现代化若干启示》,希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博士论文写的是《美国对华政策的缘起》,重点探讨中美关系与台湾问题。虽然科学无国界,但研究人员是有爱国心的,我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可以为祖国服务。 《参考消息》:在哈佛大学做博士后的日子里有哪些事令您印象深刻? 苏格:在哈佛除了耳闻目睹那些曾在学界中频繁亮相的知名学者,肯尼迪政府学院小广场门柱上印刻的一段美国总统名言令我深为触动: My fellow Americans, ask not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 ask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 (美国同胞们,不要问国家能为你做什么,而要问你能为国家做什么)。这句话也令我深思,我能为自己的祖国贡献些什么呢? 2016年苏格接受扬伯翰大学荣誉博士学位并在毕业典礼上演讲 《参考消息》:您深入研究美国对华政策,此后又走上了中美外交的第一线,当时中美贸易的情况如何,您是否经历过已开放国门的中国从美国引进先进技术的案例? 苏格:2000年2月,我被外交部任命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前身)副所长。2003年,我被任命为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公使衔参赞,这是国家对我的信任。外交人员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忠诚、使命和奉献”,这种政治素养我时刻铭记于心。 我在美国时,日常使馆工作包括处理涉台问题、最惠国待遇等贸易问题。美国一些政要还保有冷战思维,虽然当时美国对中国有贸易逆差,但美国出口到中国的不少是如大豆、棉花等低附加值产品,美国高新技术对华有十分严格的出口限制。在大使的直接带领下,使馆相关处室共同努力,实现了一个突破:这就是推动了美国向中国出口AP-1000核电设备。这项先进技术至今还在咱们的核电站应用。 2006年我被委派至加勒比地区的苏里南共和国担任特命全权大使,2009年开始出任驻冰岛大使。 危急时刻向冰岛伸援手 《参考消息》:当时冰岛被英国首相布朗称为“破产国家”,这种说法遭到时任冰岛总统格里姆松的驳斥。那么,当时冰岛的实际处境如何? 苏格: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时,冰岛经济形势十分严峻。冰岛的主要三家银行遭遇挤兑、面临破产危机。冰岛克朗严重贬值。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发挥了负责任大国的重要作用。正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力的腾飞为中冰关系深层次发展奠定了基础。 2012年苏格大使(左)拜会时任冰岛总统格里姆松 2010年中国与冰岛达成5亿美元的本币互换协议,实现了人民币与冰岛克朗的货币互换。中冰货币互换带来很好的示范效应,大大增强了其他欧洲国家对冰岛的信心,另外几个北欧国家随即为冰岛注资6.74亿美元。中国带动的助力制止了克朗汇率下滑,为稳定冰岛经济形势起到重要作用。中冰本币互换协议签署后,冰岛总统格里姆松在议会发表演讲,对中国负责任大国的作为表示高度赞赏。他表示,当冰岛面临严重金融危机的时候,传统盟友们却不知去向,唯有远方的中国政府和人民给予冰岛宝贵的理解和支持。 在中冰合作中,中国展现了作为一个国际大国所应有的姿态,及时与冰岛开展国际合作,给予冰岛积极有力的支持。当然,合作也是互利的。中冰本币互换,也有利于人民币的国际化。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参与者和融入者,在国际金融、贸易等方面一直在学习,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我2009年到冰岛的时候,中国已经进入加入世贸组织(WTO)后第一个十年的经济腾飞。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不断增强。 中冰成“大小国合作典范” 《参考消息》:中国与冰岛这个远在北大西洋的小岛国发展友好关系的意义何在? 苏格:中冰的货币互换协议,意味着向人民币国际化的蓝图跨了一大步。不仅如此,中国还与冰岛达成自贸协定。原先一直同欧盟进行入盟谈判的冰岛选择了不加入欧盟,“朝东看”的冰岛将国家的命运和遥远的中国联系起来。这是中国同传统欧洲国家达成的首个自贸协定。自此,中冰友好互利合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2010年,中国已成为冰岛在亚洲最大的贸易伙伴。2012年4月,温家宝总理访问冰岛,这是建交41年来中国总理对冰岛的首次访问,两国经贸进入新阶段。冰岛总统格里姆松称中冰关系是“21世纪国际关系中大小国合作的典范”。 冰岛这个北大西洋上的岛国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资源。2012年8月,中国北极科学考察队受冰岛总统之邀出访,中国极地科考船“雪龙号”首次到访冰岛,完成历史性的航程。这是中国科考队首次正式访问北极国家,而且选择北极西北航线,使得原有亚欧传统海路航程缩短近三分之一。 中冰自贸协定是中国与欧洲国家之间的第一个自贸协定。按照温家宝总理的评价,其“示范意义重大”。后来,瑞士也与中国签署了自贸协定,系中欧间第二个自贸协定。 时任中国驻冰岛大使苏格在2012年国庆招待会致辞 《参考消息》:早在2009年河北省雄县就成功引进冰岛的先进能源技术,您曾考察过雄县,请介绍下这方面合作? 苏格:是的,雄县是中国温泉之乡,有丰富的地热资源。雄县和冰岛合作的大背景是中国对清洁能源有迫切需求。冰岛的地热利用技术十分先进,中冰在地热方面的合作大有可为。我们从冰岛引进地热技术和设备项目,建设温泉、发展农业、地热发电、供热等,目前地热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雄县、咸阳、天津等多个地区,冰岛也为中国培养了不少地热技术人才。中冰地热能源合作硕果累累。我能为中冰两国关系发展尽一点力,这也是中国外交人员应尽的职责。 中国还在冰岛建立了北极光观测站,在冰岛的支持下成为北极理事会观察员国。冰岛也是“冰上丝绸之路”沿线的重要国家之一。 冰岛这个国家虽然不大,但可以说中冰关系像露水一样,能折射出中国新型国际关系的风采。中冰关系已成为不同幅员、社会制度国家之间友好相处的典范。 从参与者、受益者到贡献者 回顾中国40年的改革开放历程,苏格认为改革开放得益于天时地利人和。他坚信,中国的改革开放在新时代面临新机遇,中国将继续扩大开放和深化各方面改革。 《参考消息》:您对改革开放40年历程的最大感悟是什么? 苏格:中国的改革开放已走过40年征程,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在全球化背景之下进行的,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参与者,同时也是获益者和贡献者。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意味着中国改革开放之路迈进了新时代,其核心为:弘扬古代丝绸之路精神,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理念,旨在建成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主线,促进各国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五年来,“一带一路”建设已经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2012年,我国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科考船到访冰岛,苏格大使迎接科考队员。 《参考消息》:在这诸多成果中,“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是怎样具体体现的? 苏格:有很多事例可以体现如上理念。比如我曾在访问埃及时参观了苏伊士运河工业园区,这个园区是中埃友好合作的结晶之一。 埃及如今成为世界上玻璃纤维第三大生产国,得益于中国巨石公司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在埃及投资建厂。中方不仅给当地提供技术支持,还为当地人提供了很多就业岗位。这一项目的实施改变了不少当地人的生活轨迹,让他们得以从农民和牧民成为现代化工厂的员工。与此同时,拉制玻璃纤维的模具设备来自德国,这意味着发达国家也从“一带一路”倡议中受益。也就是说中国产业和发达国家的设备联手到第三国家开拓生产,产生“多赢”的结局。这只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成功事例之一。中国的倡议不是一家独奏,而是各国共同参与的交响乐。 2017年5月,来自130多个国家、70多个国际组织的嘉宾汇聚一堂,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其实高峰论坛规划之初,中方原本是希望邀请28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与会。其间,我在参与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时,吉尔吉斯斯坦外长专门找到我,向我表达说:吉尔吉斯斯坦作为内陆国家,深切体会到互联互通的重要性。但中方最初邀请名单中,吉尔吉斯斯坦不在其中。吉尔吉斯斯坦总统亲自令外长向中方传话,希望能应邀参加“一带一路”高峰论坛。陕西农村有句谚语,“盛宴不嫌客多”。我们向国内如实汇报了这一诚挚请求,最后吉尔吉斯斯坦如愿受邀。这是沿线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高度重视和热情欢迎的生动事例。 迄今,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倡议,联合国大会等也将“一带一路”建设内容纳入相关文件。“一带一路”倡议是时代发展的产物,逐渐成为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平台和全球公共产品,这是中国对经济全球化做出的重大历史性贡献。 外交官简介 苏 格: 苏格,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学院,获美国杨伯翰大学硕士、博士学位,哈佛大学博士后。曾任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公使衔参赞(2003-2006年)、中国驻苏里南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2006-2009年)、中国驻冰岛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2009-2013年)、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2015-2018年),现为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全国委员会会长、研究员。 文章选自《参考消息》,2018年11月28日
2018年1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