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成立以来,CCG对国际关系和中国外交领域保持高度关注,深度追踪中国与美国、加拿大、欧洲、亚洲、非洲、拉美、澳洲、中东等国家与地区的双边经贸关系发展与变化,多年来致力于中美欧合作、一带一路、WTO改革、CPTPP等多边领域的研究,为政策制定建言献策。CCG在连续多年主办的年度品牌论坛设置中美关系、中欧合作等议题,积极开展国际交流活动,充分发挥智库“二轨外交”作用,常态化赴多国调研与交流,发布中美经贸系列中英文研究报告。常年主办系列圆桌研讨会,邀请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日本、德国、埃及等多国智库专家学者、政要、商界精英、外交使节就国际关系与多边合作等议题进行研讨与交流。
-
刁大明 | 美国大选:“金主”操纵“民主”的游戏
刁大明,全球化智库(CCG)特邀研究员、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2019年12月3日 -
刘裘蒂 | 陈启宗:中美角力下的两岸三地
文章选自FT中文网,2019年11月21日
2019年11月22日 -
崔洪建:北约为何让欧洲伤心
专家简介
2019年11月13日 -
夏尊恩:中美贸易谈判前景乐观,但还需要讨论经济关系
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2019中国“引进来”与“走出去”论坛暨第六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于2019年11月2日-3日在北京举办。中国美国商会主席Tim Stratford(夏尊恩)在论坛上发表以下观点。 夏尊恩认为,关于贸易摩擦,有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美国人认为,中国有承诺,但承诺没有实现。比如2012年,在WTO协定中,美国的信用卡公司可以在中国做人民币业务,但现在还是做不到。 第二个问题:中国没有做承诺,但美国仍然会觉得这个关系不公平,应该进行调整。比如在互联网业务中,中国的互联网公司能够非常自由地在美国做业务,但在同样的情况下,美国的公司在中国面临了一些限制,所以感觉不公平。 第三个问题:经济发展模式的差异。比如中国政府认为,中国核心的一些行业应该成为世界领袖,因此政府提供政策方面的支持和补贴,让中国这些行业成为全球领袖。 但是美国不相信这种理论,他们觉得美国政府在经济中不应该涉入如此之深,这是不公平的,美国企业没有政府补贴。另外,中国政府选择政策工具支持这些行业的发展,中国把这叫做“系统性问题”。但美国做事的方法和中国不一样。从长期中美关系的竞争性和健康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些很可能是最重要的问题。 从中美第一阶段达成的协议来看,这些问题没有得到很多讨论和解决。作为美国商界来看,第一阶段不能解决这些问题的话,在实质性的问题上,在第二阶段、第三阶段两国政府怎么去讨论呢?这让大家有些担心。对于两国之间贸易方面的问题,双方还是有信心且很大进展,但双方能够接受的程度还是有些不一样。 第一阶段,我们获得了一些进展,但在关税问题上,可能会有螺旋式的发展。不过,在解决短期问题的方面,不可能会有这么乐观的方向。 除了贸易方面,中国政府间代表讨论的核心是经济关系。它不属于谈判中的一部分,但是确实有关系,比如涉及国家安全的一些问题。例如,在互联网、基础设施等系统方面,这些方面会对国家安全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也对经济关系也有影响。两国政府确实没有做这些关系的讨论,只是纯贸易方面的讨论。但中美需要先谈这些,再来讨论两国之间的贸易问题,这样才能有更多的信心给商界。 有些人会关注,中美会不会脱钩。实际上两国都有很有能力的人,最终会有创新性的解决方案,但可能要花一些时间。美国政府缺乏非常清楚的、全面性的政策来处理与中国的关系,而中国正在进行相应的调整,所以这里有一些工作要做。 中美肯定不会脱钩。对外国的商界来讲,外商投资法出台是件好事。希望中国不断推动自己国家的经济发展。也希望中国企业不会有过多的政策,或者行业支持。 关于贸易谈判前景,夏尊恩持乐观态度。他认为,两国都需要认真分析,到底现在处于什么道路中,把商业领域政治化是非常不好的选择。有些时候,如果中国更针对美国公司,美国对中国的印象会更差,这不是一种正向的发展循环。 文章选自中国网,2019年11月4日
2019年11月11日 -
刁大明:弹劾喧嚣下,莫忽视国会选举对美国政治的影响
刁大明,全球化智库(CCG)特邀研究员、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2019年10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