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globalization)一词,是一种概念,也是一种人类社会发展的现象过程。全球化目前有诸多定义,通常意义上的全球化是指全球联系不断增强,人类生活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发展及全球意识的崛起。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贸易上互相依存。全球化亦可以解释为世界的压缩和视全球为一个整体。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随着全球化势力对人类社会影响层面的扩张,已逐渐引起各国政治、教育、社会及文化等学科领域的重视,引发大规模的研究热潮。对于“全球化”的观感是好是坏,目前仍是见仁见智,例如全球化对于本土文化来说就是一把双刃剑,它也会使得本土文化的内涵与自我更新能力逐渐模糊与丧失。
- CCG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
- CCG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
- CCG一带一路研究所
- CCG世界华商研究所
- CCG数字经济委员会
- CCG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图片
- CCG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图片
- CCG世界华商研究所图片
- CCG一带一路研究所图片
- CCG数字经济委员会图片
- 成为系列论坛会员
- 成为系列论坛会员联系
- 概况介绍
- 兼职研究员
- 未分类
- 概况
- 全球化
- 全球治理
- 美国
- 国际人才政策
- 中美贸易
- 国际教育理念与政策
- 中国开放指数
- 新闻动态
- CCG品牌论坛
- 中国与全球化论坛
- 学术委员会专家
- 主席/理事长
- 中文图书
- 品牌论坛
- 研究合作
- 重点支持智库研究与活动项目
- 概况视频
- 主任
- 香港委员会名誉主席
- 关于
- 团队
- 国际关系
- 国际组织
- 加拿大
- 华人华侨
- 国际贸易
- 来华留学
- 区域与城市
- 媒体报道
- 二轨外交
- 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
- 高级研究员
- 资深副主席
- 英文图书
- 圆桌研讨
- 建言献策
- 概况手册
- 副主任
- 理事申请
- 香港委员会名誉副主席
- 顾问
- 研究
- 国际移民与人才流动
- 区域合作
- 欧洲
- 中国海归
- 来华投资
- 出国留学
- 大湾区
- 活动预告
- 名家演讲
- 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
- 特邀高级研究员
- 副主席
- 杂志
- 名家演讲
- 媒体采访
- 年报
- 秘书长
- 企业理事
- 香港委员会主席
- 国际顾问
- 国际贸易与投资
- 一带一路
- 亚洲
- 留学生
- 对外投资
- 国际学校
- 动态
- 名家午餐会
- 中国人才50人论坛
- 特邀研究员
- 理事长
- 媒体采访
- 文章投稿
- 副秘书长
- 活动支持
- 香港委员会副主席
- 国际教育
- 非洲
- 数字贸易
- 活动
- 智库圆桌会
- 常务理事
- 智库访谈
- 国际合作
- 总监
- 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
- 研究员
- 研究支持
- 香港委员会常务理事
- 国内政策
- 拉美
- 专家
- 理事
- 直播
- 捐赠支持
- 主管
- 中国国际教育论坛
- 个人捐赠
- 前瞻研究
- 澳洲
- 咨询委员会
- 企业理事
- 其他
- 捐赠联系
- 中东
- 成为理事
- 研究报告
- 建言献策
- 出版物
- 理事申请联系
- 智库研究
- 音视频专区
- 联系我们
- 观点
- 捐赠
- 工作机会
- 香港委员会
-
对不起,大学不能教会你成功
储殷/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研究员 本文刊于《中国青年报》第2版,2015年5月29日 每到临近毕业季的时候,做老师的总是会被学生各种“约谈”,谈出国、谈读研、谈工作、谈当公务员的诀窍。然而,每次谈完之后,我却多少有些惶恐,因为大学老师本就是一个平平淡淡、踏踏实实的职业,若是我能教你成为马云,我为何不自己去做马云?也许厘清教育与成功的关系,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迫切的主题之一,因为它既让教育承受了太多不应该的压力,也让学生背负了太多不切实际的扭曲。 在今天这个大众教育的时代,学位的含金量实际上已经大大降低了。考上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乃至考上博士研究生的结果,常常不过是让学生找到一份普通的工作。在大多数情况下,它只是有助于受教育者避免“失败“,而并非让受教育者获得“成功”。大学毕业,基本上能够获得一份温饱自足的工作,从某种意义来讲,现在的高等教育是一份托底的保险,它让受教育者有一个潜在的保障,而非给人人一个美好未来。 今天的高等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了职业教育,它已经丧失了在计划经济时代,让受教育者成为“城市居民”的巨大作用,也并不具备与传统科举制度相同的“从政”意义。务实地讲,它给予受教育者的回馈是非常有限的。它提供的只是一个基础性的能力与智识,由于其一般性、规范性的特点,这种基础性的能力与智识,也并不会让受教育者在劳动力市场上获得“超额利润”。国外的高等教育其实也同样如此,除了少数名校与专业之外,大多数大学的就业情况,并不比专业性的学院或技校好。 大学已经成为大众教育、通识教育、基础教育,而不再是精英教育,更不是通向成功的教育。它面向的是普通人,培养的也多是普通人。对于国外的大学生而言,这只是一个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自然结果,但是对于中国的大学生而言,这却往往会造成巨大的心理落差。因为我们的许多家长和学生,并不是以普通人的心态看待大学教育。他们仍然保持着科举传统与计划经济时代的心理惯性,要求大学成为通向成功的阶梯,甚至能够彻底改变命运。坦率而言,这样的要求对于大多数的大学来说,多少有些力不从心。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随着大众教育时代的来临,知识已经不那么稀缺了。以前的教育是让人改变命运,今天的教育可能更倾向于让你积极地面对命运。大学已经成为培养普通公民的场所,而不是贵族的摇篮。知识并不一定有助于通向成功,将是这个社会必须接受的事实。关键在于,我们的社会要立足于让普通人的命运不再那么坎坷,让不能获得成功的平凡并不那么失败。让大学不再是千军万马挤向成功的独木桥,而是一条平凡却又平坦的普通人的幸福道路。 任何一个社会,都只有少数人才能成功,以追求成功为目的的教育,其实是把大多数人都变成失败者的教育。中国社会最应该做的,是让高等教育回归平常,让它服务于平凡,服务于人性,而不是让它成为塑造少数成功者与大多数失败者的角斗士学院。作为一名老师,我并不是很在意我的学生能成功,我更希望的是,他能够平静、坦然地面对生活。 (本文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不代表机构立场)
2015年7月2日 -
谁来保护未成年的孩子不被同龄人侵害?
储殷/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研究员
2015年6月30日 -
【CCG智库实践探索】全面提升国际影响力
作为中国国际化民营智库的探索者与实践者,CCG的六年历程一路走来之所以能顽强生存下来并取得一定的成绩和国内外认可,主要是坚持了国际化民营智库的运作模式与发展道路。
2015年6月29日 -
【CCG智库实践探索】持续的思想创新
思想是智库的灵魂,也是民营智库核心竞争力得以提升的重要因素。民营智库存在的最大价值就是品格的公正、思想的独立和智慧的声音。多年来,CCG坚持思想创新,提出了一些具有前瞻性的思想,发出作为民营智库应有的声音。
2015年6月29日 -
【CCG智库实践探索】多方面整合高端资源
在中国创造走向中国智造的关键转型期,新型智库建设是中国塑造软实力的核心内容与关键因素,而反映民间智慧与声音的民营智库是中国智库最具活力与潜力的新生力量。
2015年6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