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globalization)一词,是一种概念,也是一种人类社会发展的现象过程。全球化目前有诸多定义,通常意义上的全球化是指全球联系不断增强,人类生活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发展及全球意识的崛起。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贸易上互相依存。全球化亦可以解释为世界的压缩和视全球为一个整体。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随着全球化势力对人类社会影响层面的扩张,已逐渐引起各国政治、教育、社会及文化等学科领域的重视,引发大规模的研究热潮。对于“全球化”的观感是好是坏,目前仍是见仁见智,例如全球化对于本土文化来说就是一把双刃剑,它也会使得本土文化的内涵与自我更新能力逐渐模糊与丧失。
- CCG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
- CCG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
- CCG一带一路研究所
- CCG世界华商研究所
- CCG数字经济委员会
- CCG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图片
- CCG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图片
- CCG世界华商研究所图片
- CCG一带一路研究所图片
- CCG数字经济委员会图片
- 成为系列论坛会员
- 成为系列论坛会员联系
- 概况介绍
- 兼职研究员
- 未分类
- 概况
- 全球化
- 全球治理
- 美国
- 国际人才政策
- 中美贸易
- 国际教育理念与政策
- 中国开放指数
- 新闻动态
- CCG品牌论坛
- 中国与全球化论坛
- 学术委员会专家
- 主席/理事长
- 中文图书
- 品牌论坛
- 研究合作
- 重点支持智库研究与活动项目
- 概况视频
- 主任
- 香港委员会名誉主席
- 关于
- 团队
- 国际关系
- 国际组织
- 加拿大
- 华人华侨
- 国际贸易
- 来华留学
- 区域与城市
- 媒体报道
- 二轨外交
- 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
- 高级研究员
- 资深副主席
- 英文图书
- 圆桌研讨
- 建言献策
- 概况手册
- 副主任
- 理事申请
- 香港委员会名誉副主席
- 顾问
- 研究
- 国际移民与人才流动
- 区域合作
- 欧洲
- 中国海归
- 来华投资
- 出国留学
- 大湾区
- 活动预告
- 名家演讲
- 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
- 特邀高级研究员
- 副主席
- 杂志
- 名家演讲
- 媒体采访
- 年报
- 秘书长
- 企业理事
- 香港委员会主席
- 国际顾问
- 国际贸易与投资
- 一带一路
- 亚洲
- 留学生
- 对外投资
- 国际学校
- 动态
- 名家午餐会
- 中国人才50人论坛
- 特邀研究员
- 理事长
- 媒体采访
- 文章投稿
- 副秘书长
- 活动支持
- 香港委员会副主席
- 国际教育
- 非洲
- 数字贸易
- 活动
- 智库圆桌会
- 常务理事
- 智库访谈
- 国际合作
- 总监
- 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
- 研究员
- 研究支持
- 香港委员会常务理事
- 国内政策
- 拉美
- 专家
- 理事
- 直播
- 捐赠支持
- 主管
- 中国国际教育论坛
- 个人捐赠
- 前瞻研究
- 澳洲
- 咨询委员会
- 企业理事
- 其他
- 捐赠联系
- 中东
- 成为理事
- 研究报告
- 建言献策
- 出版物
- 理事申请联系
- 智库研究
- 音视频专区
- 联系我们
- 观点
- 捐赠
- 工作机会
- 香港委员会
-
滕建群:特朗普真的要对朝鲜下手吗?
专家简介
2017年4月24日 -
林民旺:印度为何不愿与中国互联互通?
专家简介林民旺,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研究员。 2月22日,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张业遂与印度外交秘书苏杰生在北京举行了莫迪就任印度总理以来的首次中印战略对话。这是继2016年10月第四次中印战略经济对话后,又一重要沟通机制的“复活”。虽然没有看到两国在分歧问题上取得显著突破,但是战略对话机制的重启本身就意味着两国都希望中印关系能够稳定下来,恢复良性发展,而不是继续下滑。 媒体报道,当被问及印度是否参加5月在北京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会议时,苏杰生的回答是:印政府仍在研究。按照笔者一直以来对印度外交的观察,当印方表态“研究研究”时,基本就意味着其态度比较“消极”。目前印度是中国周边国家当中唯一没有以正式文件方式表达对“一带一路”支持的国家。印方的解释是,由于中巴经济走廊经过巴控克什米尔地区,印度无法公开对“一带一路”表示支持。 2015年初,印度战略研究学者拉贾·莫汉(Raja Mohan)撰文称,中国邀印加入“一带一路”这一招非常高明,使印陷入“丝路困境”,面临两难抉择:一方面需要与中国开展海上合作,一方面却不得不限制中国在印度洋的影响力增长。从纯粹的经济合作角度看,“一带一路”当然契合“印度制造”的需要,也符合莫迪政府发展对外经济合作的利益追求,但当印度将“一带一路”放置在地缘政治的角度加以考虑,问题就不一样了。 苏杰生在2016年第一届瑞辛纳对话(Raisina Dialogue)中曾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印度对区域互联互通的看法,有关谈话间接反映出印对“一带一路”的地缘政治忧思。他说“基于不同战略利益的互联互通倡议正在亚洲大陆浮现”,应该指的是俄罗斯的欧亚经济联盟、中国的“一带一路”、日本的“亚洲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和美国的“新丝绸之路计划”。他称,“印度不能对其他国家将互联互通作为影响未来选择的做法熟视无睹。在亚洲仍缺乏共同安全架构的情况下,这将导致没必要的竞争。互联互通应该有助于缓解地区国家间竞争,而不是加剧它”;“如果我们寻求一个多极世界,那么目前正确的做法就是创造一个多极的亚洲。只有对未来互联互通的开放磋商才能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 在印度官方看来,区域互联互通本身就具有地缘政治内涵。尽管它们看似是经济合作计划,但却要优先解决安全上的顾虑才行。对印度而言,考虑到当前亚洲的实力分布状况,“多极亚洲”的形成显然需要平衡中国的实力优势。从这一点上看,印度如果支持“一带一路”,就会背离其外交政策大目标。然而,印度要依靠自身实力建设南亚互联互通,以部分抵消中国的影响力,却又力不从心。为此,印度不得不借力日本推进其高速铁路、伊朗恰巴哈尔港等互联互通项目的建设。 印度的另一尴尬之处在于,作为印度传统的战略伙伴,俄罗斯选择对接“一带一路”,中俄还和蒙古国共建中俄蒙经济走廊。不论从历史还是民意基础来看,俄都是印度最“铁杆”的朋友。但2017年以来不断传出俄和伊朗寻求加入中巴经济走廊的消息, 2016年俄还与巴基斯坦举行首次了联合军演。如果俄与伊朗都支持中巴经济走廊,印度的尴尬可想而知。因此,苏杰生在中印战略对话中也提及,如果中巴经济走廊发展成为多边项目,对印度的主权主张将产生更直接的影响。 印度还有一个尴尬之处:南亚其他小国都积极欢迎中国扩大在南亚的经济存在,公开表示了对“一带一路”的热情支持。孟加拉国非常希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取得实质进展,但囿于印度的态度而不敢“有所作为”。尼泊尔一直希望能够打破地理上的藩篱,将自己发展成为中印两大经济体的“桥梁”或“通道”,希冀借“一带一路”东风来发展中尼印经济走廊,同时面对印度的不情愿“敢怒而不敢言”。而如果印度选择长期置身于中国与南亚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项目之外,显然将会鼓励、助推南亚其他国家对印度的离心力,这又是印极不希望看到的事。 对印度来说,是继续消极对待“一带一路”还是选择加入,仍是一个麻烦且尴尬的问题。 文章选自《世界知识》,2017年第6期
2017年3月24日 -
于洪君:南海地区局势持续紧张的局面将长期存在下去
专家简介
2016年12月19日 -
储殷:应对朝鲜核爆 中国需定心神
专家简介储殷,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研究员。
2016年9月14日 -
黄日涵:昂山素季访华,密松电站能重启?
昂山素季资料图片
2016年8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