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globalization)一词,是一种概念,也是一种人类社会发展的现象过程。全球化目前有诸多定义,通常意义上的全球化是指全球联系不断增强,人类生活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发展及全球意识的崛起。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贸易上互相依存。全球化亦可以解释为世界的压缩和视全球为一个整体。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随着全球化势力对人类社会影响层面的扩张,已逐渐引起各国政治、教育、社会及文化等学科领域的重视,引发大规模的研究热潮。对于“全球化”的观感是好是坏,目前仍是见仁见智,例如全球化对于本土文化来说就是一把双刃剑,它也会使得本土文化的内涵与自我更新能力逐渐模糊与丧失。
- CCG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
- CCG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
- CCG一带一路研究所
- CCG世界华商研究所
- CCG数字经济委员会
- CCG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图片
- CCG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图片
- CCG世界华商研究所图片
- CCG一带一路研究所图片
- CCG数字经济委员会图片
- 成为系列论坛会员
- 成为系列论坛会员联系
- 概况介绍
- 兼职研究员
- 未分类
- 概况
- 全球化
- 全球治理
- 美国
- 国际人才政策
- 中美贸易
- 国际教育理念与政策
- 中国开放指数
- 新闻动态
- CCG品牌论坛
- 中国与全球化论坛
- 学术委员会专家
- 主席/理事长
- 中文图书
- 品牌论坛
- 研究合作
- 重点支持智库研究与活动项目
- 概况视频
- 主任
- 香港委员会名誉主席
- 关于
- 团队
- 国际关系
- 国际组织
- 加拿大
- 华人华侨
- 国际贸易
- 来华留学
- 区域与城市
- 媒体报道
- 二轨外交
- 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
- 高级研究员
- 资深副主席
- 英文图书
- 圆桌研讨
- 建言献策
- 概况手册
- 副主任
- 理事申请
- 香港委员会名誉副主席
- 顾问
- 研究
- 国际移民与人才流动
- 区域合作
- 欧洲
- 中国海归
- 来华投资
- 出国留学
- 大湾区
- 活动预告
- 名家演讲
- 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
- 特邀高级研究员
- 副主席
- 杂志
- 名家演讲
- 媒体采访
- 年报
- 秘书长
- 企业理事
- 香港委员会主席
- 国际顾问
- 国际贸易与投资
- 一带一路
- 亚洲
- 留学生
- 对外投资
- 国际学校
- 动态
- 名家午餐会
- 中国人才50人论坛
- 特邀研究员
- 理事长
- 媒体采访
- 文章投稿
- 副秘书长
- 活动支持
- 香港委员会副主席
- 国际教育
- 非洲
- 数字贸易
- 活动
- 智库圆桌会
- 常务理事
- 智库访谈
- 国际合作
- 总监
- 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
- 研究员
- 研究支持
- 香港委员会常务理事
- 国内政策
- 拉美
- 专家
- 理事
- 直播
- 捐赠支持
- 主管
- 中国国际教育论坛
- 个人捐赠
- 前瞻研究
- 澳洲
- 咨询委员会
- 企业理事
- 其他
- 捐赠联系
- 中东
- 成为理事
- 研究报告
- 建言献策
- 出版物
- 理事申请联系
- 智库研究
- 音视频专区
- 联系我们
- 观点
- 捐赠
- 工作机会
- 香港委员会
-
基于三条理由,魏建国预判中美经贸磋商会有积极成果
专家简介
2019年1月7日 -
【环球时报】何伟文:拿“大萧条”比喻中国经济是肤浅说法
专家简介 何伟文,全球化智库(CCG)高级研究员。 在送走2018年迎来2019年之际,国内外关于2019年经济发展趋势的展望、分析多如牛毛。由于渲染对经济悲观的情绪更容易在媒体中传播,所以我们不时会听到看衰世界经济、中国经济的声音。 其中有一种看法认为,2019年将是过去10年最差的一年,但却是未来10年最好的一年。意即下一个10年将大不如过去10年,并拿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与美国1890年至1930年经济发展黄金40年类比作为依据。由于美国1929年10月出现股市暴跌,1930年至1933年出现大萧条,GDP累计下降了50%。所以,该说法暗示,中国经济也面临大萧条危险。笔者认为,回顾一下美国历史上的经济高涨和大萧条的事实,可以发现这种描述看似有道理,其实却很离谱。 美国经济黄金期的起点 美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始于1819年,即第二次英美战争后,到南北战争后的1870年左右结束。历时大约50年。这是美国经济第一次高涨时期。钢铁、煤炭、机械等行业迅速发展。50年内人口增加了3倍。1870年,美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工业大国,占世界工业总量比重为23%,相当于德国(13%)和法国(10%)之和,相当于英国(占32%)的70%。显然,美国经济的黄金增长期不是在20年后即1890年才开始。 1861年至1865年的南北战争,扫清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并形成了全国统一大市场,带来了1870年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其主要代表技术是电气和化工。美国由于没有历史包袱,来自世界各地源源不断的移民不仅带来了许多世界最新技术,而且带来了巨大的创新精神。加上铁路建设的热潮(1870年至1900年这30年内美国共建成23万公里铁路),特别是横贯美国大陆的铁路建成,以及美国资本的集聚远超欧洲,促进了美国经济的高涨。直至1913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历时43年。这是美国经济史上第二次高涨,也是增长最强劲的时期。 1894年,美国超过英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大国。如按工业生产衡量,美国超过英国约在1890年前后(因此说1890年是美国经济发展黄金期的起点显然不对,那年美国已是或接近是世界最大工业国)。1900年,美国占世界工业生产比重达到31%,英国降为18%。 1914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给美国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好机遇。欧洲国家相互厮杀,元气大伤。美国则远离战争并闷声发财,战后一跃成为世界最大债权国。战后从1918年至1924年是经济继续高涨的时期。也可以说美国经济第二次高涨从1870年延续到1924年,共54年。1925-1929出现的空前繁荣已经埋下重大隐患,直至大萧条发生。 大萧条的真正原因 美国经济在上世纪20年代后半期出现了表面繁荣,却存在巨大隐忧。即严重的国际国内不平衡,实体经济与金融市场不平衡。 第一,美国靠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大量向欧洲出口,而欧洲国家经历一战普遍成为债务国,进口能力逐渐减弱。第二,这一时期经济繁荣是靠大量投资带动的,但农业不景气,农民收入下降;工人工资提高很慢,且新技术排挤了部分就业;民众有支付能力的消费跟不上生产增长。第三,企业大量发展赊购维持虚浮的繁荣,银行信用急剧膨胀。第四,企业把大量资金投入股市,然而1929年10月29日华尔街股市一天之内暴跌40%,银行资金链断裂,企业投资急剧缩减。 最终,在这些原因综合影响下,工人大量失业,消费者无法还贷,致使GDP急剧下滑。 相应地,美国政府两种完全错误的政策,使形势雪上加霜。 首先,是美联储不仅不放松银根,释放流动性,反而提高利息;胡佛政府也不提供财政支持,过度相信市场“看不见的手”,放任不管。 其次,是国会通过了臭名昭著的斯穆特·霍利法,即《1930年关税法》,大面积、大幅度提高关税,遭英法加等国对等报复。1930年至1933年美国进口减少62%,出口减少69%。使大萧条程度更深,时间拖得更长。 不应选择性截取历史 中国目前的情况与美国1929年有根本不同。虽然存在投资效益递减、消费不足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等问题,但与美国1929年存在的上述问题不是一个等级。 而且,还有两个重大政策差别。一是中国坚持开放型经济,二是政府的财政货币政策及时进行宏观调控。实际上,经过上世纪30年代的教训,各国在10年前应对全球金融危机都不同程度地利用财政货币政策进行调控,各国间的协调也大大增强。因此总体上可以避免大萧条的再次发生。 当前世界面临的主要危险,是美国政府的单边保护主义对世界贸易和世界经济的重大影响。中国需要与各国共同努力,坚持多边主义,尽力维护世界经济增长环境的稳定。不久前刚刚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刻地分析了当前经济形势,对2019年的经济工作做了全面精准的部署, 以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 综上所述,那种认为中国面临类似美国大萧条前景的观点带有很大的主观成分,既没有弄准美国历史上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段,也没抓住1930年大萧条的原因。仅仅是按美国1930年大萧条关口设定经济节点,然后按照中国迄今改革开放40年硬生生截取美国经济发展“黄金40年”,即倒推到1890年,再与中国类比。我们需要警惕这种因为迎合悲观情绪而得到传播,却缺乏历史事实和科学根据的肤浅说法,看清事实的本源。 文章选自《环球时报》,2019年1月3日
2019年1月4日 -
刁大明:特朗普突访伊拉克:美在中东转向“离岸平衡”?
文章选自《新京报》,2018年12月28日
2019年1月2日 -
CSIS费和中国研究项目副主任甘思德 CCG演讲:中美正面对着改善关系的重要机会
[视频观看]
2019年1月2日 -
徐秀军:中国企业家的时代角色
徐秀军,全球化智库(CCG)特邀高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金砖国家研究基地执行主任。
2019年1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