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globalization)一词,是一种概念,也是一种人类社会发展的现象过程。全球化目前有诸多定义,通常意义上的全球化是指全球联系不断增强,人类生活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发展及全球意识的崛起。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贸易上互相依存。全球化亦可以解释为世界的压缩和视全球为一个整体。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随着全球化势力对人类社会影响层面的扩张,已逐渐引起各国政治、教育、社会及文化等学科领域的重视,引发大规模的研究热潮。对于“全球化”的观感是好是坏,目前仍是见仁见智,例如全球化对于本土文化来说就是一把双刃剑,它也会使得本土文化的内涵与自我更新能力逐渐模糊与丧失。
- CCG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
- CCG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
- CCG一带一路研究所
- CCG世界华商研究所
- CCG数字经济委员会
- CCG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图片
- CCG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图片
- CCG世界华商研究所图片
- CCG一带一路研究所图片
- CCG数字经济委员会图片
- 成为系列论坛会员
- 成为系列论坛会员联系
- 概况介绍
- 兼职研究员
- 未分类
- 概况
- 全球化
- 全球治理
- 美国
- 国际人才政策
- 中美贸易
- 国际教育理念与政策
- 中国开放指数
- 新闻动态
- CCG品牌论坛
- 中国与全球化论坛
- 学术委员会专家
- 主席/理事长
- 中文图书
- 品牌论坛
- 研究合作
- 重点支持智库研究与活动项目
- 概况视频
- 主任
- 香港委员会名誉主席
- 关于
- 团队
- 国际关系
- 国际组织
- 加拿大
- 华人华侨
- 国际贸易
- 来华留学
- 区域与城市
- 媒体报道
- 二轨外交
- 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
- 高级研究员
- 资深副主席
- 英文图书
- 圆桌研讨
- 建言献策
- 概况手册
- 副主任
- 理事申请
- 香港委员会名誉副主席
- 顾问
- 研究
- 国际移民与人才流动
- 区域合作
- 欧洲
- 中国海归
- 来华投资
- 出国留学
- 大湾区
- 活动预告
- 名家演讲
- 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
- 特邀高级研究员
- 副主席
- 杂志
- 名家演讲
- 媒体采访
- 年报
- 秘书长
- 企业理事
- 香港委员会主席
- 国际顾问
- 国际贸易与投资
- 一带一路
- 亚洲
- 留学生
- 对外投资
- 国际学校
- 动态
- 名家午餐会
- 中国人才50人论坛
- 特邀研究员
- 理事长
- 媒体采访
- 文章投稿
- 副秘书长
- 活动支持
- 香港委员会副主席
- 国际教育
- 非洲
- 数字贸易
- 活动
- 智库圆桌会
- 常务理事
- 智库访谈
- 国际合作
- 总监
- 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
- 研究员
- 研究支持
- 香港委员会常务理事
- 国内政策
- 拉美
- 专家
- 理事
- 直播
- 捐赠支持
- 主管
- 中国国际教育论坛
- 个人捐赠
- 前瞻研究
- 澳洲
- 咨询委员会
- 企业理事
- 其他
- 捐赠联系
- 中东
- 成为理事
- 研究报告
- 建言献策
- 出版物
- 理事申请联系
- 智库研究
- 音视频专区
- 联系我们
- 观点
- 捐赠
- 工作机会
- 香港委员会
-
于洪君:亚太安全秩序岂可由“美国规则”主导
专家简介
2016年7月26日 -
储殷:缅甸的民族和解为什么这么难
文 |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研究员储殷
2016年7月19日 -
CCG专家谈“南海仲裁”:不急不怒不理会
2016年7月12日,海牙国际仲裁法庭对菲律宾阿基诺三世政府单方面提起的南海仲裁案做出最终判决,菲律宾“胜诉”,并否定了中国主张的“九段线”。中国外交部第一时间发表郑重声明称,该裁决是无效的,没有拘束力。
2016年7月14日 -
黄日涵:美越为何越走越近
5月23日,在越南首都河内,越南国家主席陈大光(前左一)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前左二)共同检阅三军仪仗队。亚太日报记者闫建华摄 文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研究员黄日涵 本月2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结束了对越南的访问。其间,他宣布美国将全面解除对越的武器禁售令。 在越南胡志明市的统一宫,每一位讲解员都会将美国总统曾经到访的景点作浓墨重彩的讲述,对美国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1995年美越关系正常化以来,克林顿、小布什都曾到访越南。2015年是美越两国建交20周年,也是越战结束40周年,同年7月,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对美国进行了5天的访问,美越关系可谓热络。 如果从时间选择来说,去年是奥巴马访问越南的绝佳时机,为何一直拖到了现在?一方面,说明越南在美国的战略排位中是可以往后“放一放”的;另一方面又说明越南是“不可或缺”必须在卸任前来一趟的。 2000年11月,克林顿成为越战后首位访越的美国总统。资料图 毋庸讳言,进入21世纪以来,美越双方的高层互动非常频繁,对于两个曾经刀兵相见20年的对手来说,能够坐在一起谈笑风生,除了国家利益,没有更好的解释。越南选择美国作为合作伙伴,接受这个来自昔日敌人抛来的橄榄枝,无外乎基于两个层面的考虑。 首先是为满足国内经济发展的需求。1991年越南实行革新开放,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在越南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俄罗斯由于国内的经济困局,缺席了越南的发展机遇。为了获得更多的增长机遇,越南选择与美国走近。1995年克林顿宣布美越关系正常化以来,双边贸易额大幅增长,2000年美越双方签订了双边自贸协定。近几年来,美越两国贸易连续以20%的速度增长。 其次是为制衡中国在南海的影响力。对于美越两国而言,选择在军事上加强合作,可以说“一拍即合”。在南海岛礁问题上,越南的诉求让美国寻找到合作的“契机”。于是,美国从2010年开始就邀请越南参加非战斗性军演,同年美越两军举行首次年度高层防务政策对话。与此同时,奥巴马政府对越南的军援也超过泰国,越南一跃成为美国在东南亚重要的军事安全战略合作伙伴。奥巴马政府更是从2014年开始就部分解禁对越南的致命性武器出口,这次奥巴马刚到访越南,就顶住压力出了大招,宣布全面解除对越南的武器禁运。 2012年6月,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访问越南金兰湾。资料图 对于国际关系而言,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越南作为南海区域重要的声索国,非法占据了中国29个岛礁,面对来自中方的压力,越南迫切需要引入美国的力量来制衡。对于奥巴马而言,他自然也想从越南多拿到一些甜头,除了越南航空公司宣布购买美国波音公司100架飞机之外,奥巴马更在意是否能够重返金兰湾。 近年来,随着俄罗斯国力增强和俄美对抗加剧,俄美都试图重返金兰湾军事基地。本次,奥巴马的访问更是将重返金兰湾作为一个重要目标。其实早在2012年,美国防长帕内塔访问金兰湾时,就表达了重返金兰湾的强烈愿望。随后,在2013年3月,俄罗斯防长绍伊古也访问金兰湾,并宣布俄罗斯将帮助越南建立一支新潜艇部队。 由此可见,美俄之间都希望争夺金兰湾这一重要基地,然而从目前的形势来看,美俄重返金兰湾都存在一定障碍,对于俄罗斯而言,目前国内的经济形势并没有如预期般理想,重返金兰湾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撑,目前俄罗斯可以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对于美国而言,虽然具备实力,但美越双方都需要考虑到俄罗斯和中国的反应,美国重返金兰湾这一举动可能会触到俄罗斯和中国的红线,因此美国要全面进驻金兰湾可能性微乎其微,但不排除越南采用折中方式处理这一问题的可能性。 越南河内街头欢迎奥巴马到访的标语。图/路透社 除了来自俄罗斯和中国的阻力,越南国内的压力也是美国进驻金兰湾的重要障碍。一方面,越共十二大后,阮富仲连任总书记。阮富仲长期在越共意识形态部门工作,对越美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和激烈斗争有清醒认识,曾多次在党刊、党报上力主在加强越美合作的同时也要清醒的认识两国在制度和意识形态上的差异和斗争,积极防范“自我演变”和“颜色革命”,对美国需要保持一定的警惕。因此,越南在对美关系的发展程度、节奏和内容等方面都将更加稳妥也更加均衡,实现在中美之间的“有效平衡”。 另一方面,越南军方对于与美国深度合作,也抱有疑虑。越南军方更加注重共同培养与美国在军事上的互信,而不是形式上的合作尤其是在金兰湾的合作上大踏步前行,更不愿意唯美国“马首是瞻”,成为美国在亚太的马前卒。因此,越南在与美国合作的同时,防范也将进一步加强。由于意识形态的差距,美越两国出于现实利益考量而迅速走近并不能根除双方政治理念和外交目标的深度对立性。短期来看,美越之间相互利用仍将是双方未来关系发展的长期特点。美越之间虽然“旧敌”变“新友”,但是否是真朋友,仍有待时间的检验。 文章选自亚太日报,2016年5月25日
2016年5月30日 -
黄日涵:一带一路投资政治风险之老挝
伴随着双边政治互信的不断加深,随之而来的是两国经贸合作的迅速发展,以及文化交流的深入人心。中老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居,中老关系的稳定发展,对彼此都意义重大。
2016年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