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globalization)一词,是一种概念,也是一种人类社会发展的现象过程。全球化目前有诸多定义,通常意义上的全球化是指全球联系不断增强,人类生活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发展及全球意识的崛起。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贸易上互相依存。全球化亦可以解释为世界的压缩和视全球为一个整体。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随着全球化势力对人类社会影响层面的扩张,已逐渐引起各国政治、教育、社会及文化等学科领域的重视,引发大规模的研究热潮。对于“全球化”的观感是好是坏,目前仍是见仁见智,例如全球化对于本土文化来说就是一把双刃剑,它也会使得本土文化的内涵与自我更新能力逐渐模糊与丧失。
- CCG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
- CCG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
- CCG一带一路研究所
- CCG世界华商研究所
- CCG数字经济委员会
- CCG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图片
- CCG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图片
- CCG世界华商研究所图片
- CCG一带一路研究所图片
- CCG数字经济委员会图片
- 成为系列论坛会员
- 成为系列论坛会员联系
- 概况介绍
- 兼职研究员
- 未分类
- 概况
- 全球化
- 全球治理
- 美国
- 国际人才政策
- 中美贸易
- 国际教育理念与政策
- 中国开放指数
- 新闻动态
- CCG品牌论坛
- 中国与全球化论坛
- 学术委员会专家
- 主席/理事长
- 中文图书
- 品牌论坛
- 研究合作
- 重点支持智库研究与活动项目
- 概况视频
- 主任
- 香港委员会名誉主席
- 关于
- 团队
- 国际关系
- 国际组织
- 加拿大
- 华人华侨
- 国际贸易
- 来华留学
- 区域与城市
- 媒体报道
- 二轨外交
- 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
- 高级研究员
- 资深副主席
- 英文图书
- 圆桌研讨
- 建言献策
- 概况手册
- 副主任
- 理事申请
- 香港委员会名誉副主席
- 顾问
- 研究
- 国际移民与人才流动
- 区域合作
- 欧洲
- 中国海归
- 来华投资
- 出国留学
- 大湾区
- 活动预告
- 名家演讲
- 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
- 特邀高级研究员
- 副主席
- 杂志
- 名家演讲
- 媒体采访
- 年报
- 秘书长
- 企业理事
- 香港委员会主席
- 国际顾问
- 国际贸易与投资
- 一带一路
- 亚洲
- 留学生
- 对外投资
- 国际学校
- 动态
- 名家午餐会
- 中国人才50人论坛
- 特邀研究员
- 理事长
- 媒体采访
- 文章投稿
- 副秘书长
- 活动支持
- 香港委员会副主席
- 国际教育
- 非洲
- 数字贸易
- 活动
- 智库圆桌会
- 常务理事
- 智库访谈
- 国际合作
- 总监
- 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
- 研究员
- 研究支持
- 香港委员会常务理事
- 国内政策
- 拉美
- 专家
- 理事
- 直播
- 捐赠支持
- 主管
- 中国国际教育论坛
- 个人捐赠
- 前瞻研究
- 澳洲
- 咨询委员会
- 企业理事
- 其他
- 捐赠联系
- 中东
- 成为理事
- 研究报告
- 建言献策
- 出版物
- 理事申请联系
- 智库研究
- 音视频专区
- 联系我们
- 观点
- 捐赠
- 工作机会
- 香港委员会
-
宋志平:积极应对新全球化的挑战和机遇
专家简介
2017年4月25日 -
傅成玉:不要认为走出去就是国际化
我们说逆全球化是受到了阻力,全球化本身没错,但是全球化带来的利益不仅在国家之间分配不均衡,在一些国家内部的分配更不均衡,所以导致了贸易保护主义、民粹主义。
2017年4月17日 -
汤敏:中国企业需“组合拳”式走出去
2017年4月5日 -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风险防范 | CCG研究
摘要 中国企业跨出国门寻找机会的同时也遇到了诸多挑战和风险:政治风险、商业风险、安全风险……中国企业应该如何做,才能更好的防范和处理这些风险和挑战,在国际化的道路走得更加稳健? (一)海外投资风险因素 Smadja& Smadja 战略咨询总裁Claude Smadja认为,企业进行海外投资时,必须考虑很多因素,不仅是商业因素,还有很多非商业因素。比如政策方面的合规、金融方面的合规、税务方面的合规等等。中国公司需要灵活的技巧、充沛的资源并采取合适的策略。 针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非商务投资风险,克危克险创始人、CCG研究员袁铁成认为我国企业在海外投资项目中应该充分考虑安全成本。根据克危克险过去六年对全球162个国家的跟踪研究发现其中111个国家是不安全的,其中就包括中国。大量中国企业海外项目失败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失败原因主要在于政府的反对以及企业自身安全评估的缺失。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西方发达国家,安全管理都是高度市场化的,中国需要补上这一课。 (二)风险防范措施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张明认为中国企业赴海外投资,必须综合考虑国家风险、行业风险以及具体项目的风险。 上海美商会会长、原美国驻上海总领事Kenneth Jarrett认为中国企业投资美国确实有很多挑战,就像跨国企业进入中国有一个适应过程一样,中国企业走向国际也需要一个渐进的阶段。对于迈出国门的中国企业来说,需要重视和发挥公共关系部门的作用。 Corrs Chambers Westgarth中国区联席主席、澳大利亚前驻华大使Geoff Raby指出中国公司投资澳大利亚,会受到外国投资委员会的审查,从而确保外国投资符合澳大利亚的利益。尽管大多数申请都能获得通过,但并不意味着中国投资完全没有问题,因为当地社区确实存在很多顾虑。他认为,中国企业投资澳大利亚过程中的摩擦是客观存在的,不过中国公司准备得越来越充分,这显示出中国企业现在对澳大利亚的投资环境、投资政策等有了更充分的了解。 印度Tatva Legal管理合伙人Shishir Sharma认为,中国企业到印度投资仍然会受到地缘政治风险的影响。印度对合规方面要求的非常严厉,即使是全球跨国企业,包括印度的大型企业如果做不到位,同样会被印度政府惩罚。建议中国企业在印度投资之前,一定要了解印度的法律法规。 法国巴黎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陈兴动认为:第一,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失败很多时候都因为前期工作没做好。要避免这种情况,就需要重视尽职调查和风险防范。第二,“走出去”风险很多,通常企业更多考虑的是经济风险、信用风险以及商业风险,对政治风险的考虑比较薄弱。中国企业特别是大型国企,非常需要建立一个独立的风险评估部门,该部门应该直接对公司总部的投资管理委员会负责。第三,中国企业“走出去”要学会借助专业的中介服务机构的力量,要学会为服务付款,改变不愿意给咨询公司付钱的习惯。第四,建议中国公司向欧美公司学习,“走出去”时要抱团,不要单打独斗甚至发生内讧。 引用相关内容请注明出处: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编写的企业国际化蓝皮书——《中国企业全球化报告(2015)》。
2017年4月5日 -
CCG顾问朱永新谈中国与全球的联合创新
专家简介
2017年3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