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globalization)一词,是一种概念,也是一种人类社会发展的现象过程。全球化目前有诸多定义,通常意义上的全球化是指全球联系不断增强,人类生活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发展及全球意识的崛起。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贸易上互相依存。全球化亦可以解释为世界的压缩和视全球为一个整体。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随着全球化势力对人类社会影响层面的扩张,已逐渐引起各国政治、教育、社会及文化等学科领域的重视,引发大规模的研究热潮。对于“全球化”的观感是好是坏,目前仍是见仁见智,例如全球化对于本土文化来说就是一把双刃剑,它也会使得本土文化的内涵与自我更新能力逐渐模糊与丧失。
- CCG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
- CCG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
- CCG一带一路研究所
- CCG世界华商研究所
- CCG数字经济委员会
- CCG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图片
- CCG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图片
- CCG世界华商研究所图片
- CCG一带一路研究所图片
- CCG数字经济委员会图片
- 成为系列论坛会员
- 成为系列论坛会员联系
- 概况介绍
- 兼职研究员
- 未分类
- 概况
- 全球化
- 全球治理
- 美国
- 国际人才政策
- 中美贸易
- 国际教育理念与政策
- 中国开放指数
- 新闻动态
- CCG品牌论坛
- 中国与全球化论坛
- 学术委员会专家
- 主席/理事长
- 中文图书
- 品牌论坛
- 研究合作
- 重点支持智库研究与活动项目
- 概况视频
- 主任
- 香港委员会名誉主席
- 关于
- 团队
- 国际关系
- 国际组织
- 加拿大
- 华人华侨
- 国际贸易
- 来华留学
- 区域与城市
- 媒体报道
- 二轨外交
- 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
- 高级研究员
- 资深副主席
- 英文图书
- 圆桌研讨
- 建言献策
- 概况手册
- 副主任
- 理事申请
- 香港委员会名誉副主席
- 顾问
- 研究
- 国际移民与人才流动
- 区域合作
- 欧洲
- 中国海归
- 来华投资
- 出国留学
- 大湾区
- 活动预告
- 名家演讲
- 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
- 特邀高级研究员
- 副主席
- 杂志
- 名家演讲
- 媒体采访
- 年报
- 秘书长
- 企业理事
- 香港委员会主席
- 国际顾问
- 国际贸易与投资
- 一带一路
- 亚洲
- 留学生
- 对外投资
- 国际学校
- 动态
- 名家午餐会
- 中国人才50人论坛
- 特邀研究员
- 理事长
- 媒体采访
- 文章投稿
- 副秘书长
- 活动支持
- 香港委员会副主席
- 国际教育
- 非洲
- 数字贸易
- 活动
- 智库圆桌会
- 常务理事
- 智库访谈
- 国际合作
- 总监
- 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
- 研究员
- 研究支持
- 香港委员会常务理事
- 国内政策
- 拉美
- 专家
- 理事
- 直播
- 捐赠支持
- 主管
- 中国国际教育论坛
- 个人捐赠
- 前瞻研究
- 澳洲
- 咨询委员会
- 企业理事
- 其他
- 捐赠联系
- 中东
- 成为理事
- 研究报告
- 建言献策
- 出版物
- 理事申请联系
- 智库研究
- 音视频专区
- 联系我们
- 观点
- 捐赠
- 工作机会
- 香港委员会
-
魏建国:全球经济新常态 中企如何与世界接轨
专家简介
2017年9月12日 -
周晓晶:金砖下一个十年,经贸将成突破点
专家简介
2017年9月7日 -
霍建国:经贸如何为“金砖”再添成色?
专家简介
2017年9月1日 -
陶短房:班农辞职:全球化“活”了?
文 | 全球化智库(CCG)研究员陶短房 北美东部时间8月18日,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几天前还被公认为“影子总统”、“白宫最有权势的人”的白宫首席战略顾问班农(Stephen K.Bannon)辞职,回到了他进入白宫前的起点——— 布列特巴特新闻网。 尽管许多分析都认为,班农在此时此刻离职,很大程度上是特朗普总统(Donald Trump)为缓解自己因夏洛茨维尔事件应对不当而加剧的执政危机,而不得不祭起的“舍车保帅”危机公关之术。 班农离职的消息迅速引发股市的戏剧性反应:当天上午一度下跌超百点的道指在其离职消息基本确定后神奇逆转,午后一度抹平,尽管最终仍然收跌,却避过了“黑色星期五”的魔影。 正如市场人士所指出的,道指的这一幕,是市场对班农这个“全球化死敌”的去位,所作出的情绪化反应。 班农是特朗普的老搭档,也是特朗普参加美国总统竞选时助选团队骨干中地位最重要、坚持最久的一个。早在主持布列特巴特新闻网之际,这位被称作“经济民族主义者”的右翼政论家就以顽固的“经济安全论”和反全球化色彩著称。尽管如许多人所描述的,“影子总统”在特朗普团队中首次站到前台,还是今年2月23日他出席美国保守政治行动大会(Conservative Political Action Conference)时所作的主题演讲,和随后接受路透社采访时阐述的一系列主张,可以说,截至当时甚至目前,“特朗普经济学”中最富争议、最偏激的那部分内容,都已在那次短短亮相中表露无遗。 什么是“班农的经济民族主义”?说通俗一点,就是第一,“美国是贸易全球化的受害者”;第二,“美国应退出各种多边贸易协定,或至少使之修改到对美国十分有利”;第三,通过征收边境税确保“肥水不流外人田”;第四,采用各种税收或非税收杠杆吸引、逼迫美国企业回流,迫使制造业回归美国,并在美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第五,打击“汇率操纵行为”,其目标不仅包括老生常谈的中国,还有日本、韩国,甚至新加坡和加拿大等。 人们将班农的这一套称之为“反全球化主张”,如今“影子总统”离去,特朗普或许会稍稍收敛其“经济民族主义”和“去全球化”的锋芒?然而这恐怕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特朗普在参选总统前就早已是一个新闻热点人物(虽然远非都是正面形象),其在各方面的“奇谈怪论”人们也并不陌生,记忆力稍稍好一点的朋友都该想得起来,他的那些如今被概括为“美国第一”的经济主张,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频频见诸媒体。只是在新保守主义盛行、美国经济热火朝天的当年,这种主张无异于让憧憬着“美国梦”的“雅皮士”们远离梦想和希望;但随着美国经济和社会形势的变化,以及许多普通美国人对这种变化的不适应、不接受、不理解,认同“美国是全球化受害者”、“只有‘去全球化’美国才能重新强大起来”这些“经济民族主义论调”。 可以说,在“经济民族主义”和“去全球化”方面,特朗普还是班农的“前辈”。 就在班农“走人”的同时,美国同时在三个重要双多边贸易战场上摆出一副“不服来战”的姿态:8月14日,特朗普签署行政备忘录,指示贸易代表就是否决定对中国实行“301条款”展开调查;8月16日,和加拿大、墨西哥重启北美自贸协定(NAFTA)谈判,并在开幕式上由美国首席贸易谈判代表雷德赫特(Robert Lighthizer)喊出“对简单的调整不感兴趣”和“经济民族主义”口号;与此同时,美国就早已生效的美韩自贸协定的“重新谈判”频频向韩方施压,一副“火星撞地球”的激烈态势。这三个重要战场上的美方现行姿态,在很大程度上和“班农的经济民族主义”相重合,却丝毫不见人走政息的痕迹。 如前所述,“美国第一”、“去全球化”和“经济民族主义”并不是班农这个“影子总统”个人的主张,而更是特朗普这个正牌总统的一贯立场,也是美国全球经济地位相对下降后、相当一部分美国选民的普遍想法,班农的离去不会对这些主张的持续构成本质性影响。 中国人特别关心的,恐莫过于发表“中美经济必有一场决战”、主张不顾一切对华实施强硬制裁的班农在发表言论48小时后走人,会否缓解中美两国间因“301”纠纷而造成的经济空气骤然紧张。如前所述,在经济层面上真正的“老板”是特朗普而非班农,班农只是说出了特朗普想说而不便说的“半句话”,而另外半句,他恐怕会一直憋到年内的访华,或更直白地说,班农“自爆式吹风”和稍早特朗普行政备忘录看似画蛇添足的“就是否需要启动301展开调查”,都是在一左一右地为中美间就经贸问题直接摊牌,做“漫天要价就地还钱”式的铺垫,班农在也好,不在也罢,形势都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还需提醒的是,和此前一些离职幕僚不同,班农并非彻底“走远”,而是仍和特朗普关系密切、互动亲密。Newsmax Media的CEO兼Mar-a-Lago俱乐部成员拉迪(Christopher Ruddy)曾说,特朗普认定的“自己人”永远是“自己人”,离职不过是做戏给外人看,这一条对班农恐怕是适用的。 文章选《南方都市报》,2017年8月25日
2017年8月28日 -
魏建国:跟东南亚国家换大米,我看行
专家简介
2017年8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