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globalization)一词,是一种概念,也是一种人类社会发展的现象过程。全球化目前有诸多定义,通常意义上的全球化是指全球联系不断增强,人类生活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发展及全球意识的崛起。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贸易上互相依存。全球化亦可以解释为世界的压缩和视全球为一个整体。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随着全球化势力对人类社会影响层面的扩张,已逐渐引起各国政治、教育、社会及文化等学科领域的重视,引发大规模的研究热潮。对于“全球化”的观感是好是坏,目前仍是见仁见智,例如全球化对于本土文化来说就是一把双刃剑,它也会使得本土文化的内涵与自我更新能力逐渐模糊与丧失。
- CCG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
- CCG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
- CCG一带一路研究所
- CCG世界华商研究所
- CCG数字经济委员会
- CCG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图片
- CCG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图片
- CCG世界华商研究所图片
- CCG一带一路研究所图片
- CCG数字经济委员会图片
- 成为系列论坛会员
- 成为系列论坛会员联系
- 概况介绍
- 兼职研究员
- 未分类
- 概况
- 全球化
- 全球治理
- 美国
- 国际人才政策
- 中美贸易
- 国际教育理念与政策
- 中国开放指数
- 新闻动态
- CCG品牌论坛
- 中国与全球化论坛
- 学术委员会专家
- 主席/理事长
- 中文图书
- 品牌论坛
- 研究合作
- 重点支持智库研究与活动项目
- 概况视频
- 主任
- 香港委员会名誉主席
- 关于
- 团队
- 国际关系
- 国际组织
- 加拿大
- 华人华侨
- 国际贸易
- 来华留学
- 区域与城市
- 媒体报道
- 二轨外交
- 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
- 高级研究员
- 资深副主席
- 英文图书
- 圆桌研讨
- 建言献策
- 概况手册
- 副主任
- 理事申请
- 香港委员会名誉副主席
- 顾问
- 研究
- 国际移民与人才流动
- 区域合作
- 欧洲
- 中国海归
- 来华投资
- 出国留学
- 大湾区
- 活动预告
- 名家演讲
- 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
- 特邀高级研究员
- 副主席
- 杂志
- 名家演讲
- 媒体采访
- 年报
- 秘书长
- 企业理事
- 香港委员会主席
- 国际顾问
- 国际贸易与投资
- 一带一路
- 亚洲
- 留学生
- 对外投资
- 国际学校
- 动态
- 名家午餐会
- 中国人才50人论坛
- 特邀研究员
- 理事长
- 媒体采访
- 文章投稿
- 副秘书长
- 活动支持
- 香港委员会副主席
- 国际教育
- 非洲
- 数字贸易
- 活动
- 智库圆桌会
- 常务理事
- 智库访谈
- 国际合作
- 总监
- 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
- 研究员
- 研究支持
- 香港委员会常务理事
- 国内政策
- 拉美
- 专家
- 理事
- 直播
- 捐赠支持
- 主管
- 中国国际教育论坛
- 个人捐赠
- 前瞻研究
- 澳洲
- 咨询委员会
- 企业理事
- 其他
- 捐赠联系
- 中东
- 成为理事
- 研究报告
- 建言献策
- 出版物
- 理事申请联系
- 智库研究
- 音视频专区
- 联系我们
- 观点
- 捐赠
- 工作机会
- 香港委员会
-
梁国勇:中美贸易谈判低调重启 如何探寻和解之道?
梁国勇,全球化智库(CCG)特邀高级研究员、联合国贸发组织投资和企业司法经济事务官员
2018年9月4日 -
【China Daily】Dialogue to help end trade impasse with U.S.
Resolution possible only if both sides are seen as equals in negotiations China will maintain constant communication with the United States to resolve the current trade impasse, the Ministry of Commerce said on Thursday, adding that a resolution is possible only if the two sides are seen as equals in negotiations. "The so-called pressure from the U.S. will not have any effect on China, nor will it do any good in dispute resolution," Gao Feng, a spokesman for the ministry, said during a media briefing. China will continue to carry out reforms and opening-up policies at its own pace, Gao said. He added that to further facilitate trade, the nation will unveil constructive polici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s rules in order to safeguard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 of enterprises including the foreign-invested ones in the country. Commenting on the effects of the bilateral tariff on $50 billion worth of goods from each other, Gao said such tariffs have made imported goods from the U.S. more costlier. He confirmed that the tariff on automobiles imported from the U.S. has risen to 40 percent. Gao said China will convert the pressure into opportunities by upgrading and transforming its industries and remained confident of maintaining a stable and healthy foreign trade figure for this year. "I don’t think the U.S. will eventually slap the 25 percent tariff on $200 billion of Chinese goods," said Liao Fan, a researcher at th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Law of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Even if it becomes true ... China will not compromise." Chen Xinguang, a researcher at 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CCG), a think tank, said: "The overall impact of U.S.-China trade friction on the Chinese economy is limited and controllable." "Under the most extreme circumstance that even if U.S. imposes 25 percent tariffs on all Chinese goods, it will only lower China’s growth rate of exports by 8.24 percentage points, which the Chinese government is totally capable of tackling through constructive policies," Chen said. Despite uncertainties and challenges, foreign capital use witnessed steady growth during the first seven months of the year. According to data released by the ministry earlier this month,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flows grew 5.5 percent year-on-year to $76 billion from Jan to July, while in July alone the FDI inflow showed a 19.3 percent yearly uptick. "This demonstrates that China has achieved positive results in attracting and further facilitating foreign investment," Gao said. From China Daily,2018-8-31
2018年9月4日 -
王义桅: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合作共赢之路
专家简介
2018年9月3日 -
徐秀军:“金砖+”合作展现光明前景
徐秀军,全球化智库(CCG)特邀高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金砖国家研究基地执行主任。 2017年,在厦门举行的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首次在国际舞台上提出“金砖+”合作这一新理念,强调应该扩大金砖合作的辐射和受益范围,打造开放多元的发展伙伴网络。今年7月,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约翰内斯堡会晤期间举行的“金砖+”领导人对话会上,习近平主席进一步阐释了“金砖+”合作的深刻内涵,并为“金砖+”合作走深走实指明了方向。在金砖国家的共同努力下,“金砖+”合作理念的内涵不断丰富和发展,合作机制不断巩固,合作成果不断深化,并日益彰显出独特的时代价值和世界意义。 随着金砖合作机制的影响力不断提升,不仅成员国之间的发展合作得到促进,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关系也日益拓展。习近平主席强调,“金砖+”合作理念,“其要义是在不断强化五国团结协作内核,提升金砖向心力、凝聚力的同时,持续扩大金砖‘朋友圈’,同广大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实现共同发展繁荣。”“金砖+”合作扩大了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和发展空间,推动构建广泛伙伴关系,将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践行国际关系新理念。在长期合作实践中,金砖国家摒弃你输我赢、赢者通吃的国际关系旧理念,在交往中更加主动践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新理念。金砖国家依托“金砖+”合作不断释放不同国家之间的互补优势和协同效应,不断推动世界各国创新、联动、包容发展,从而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提供了良好范例和有力支撑。在国际关系新理念的感召下,“金砖+”合作得到越来越多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积极响应,展现出光明的合作前景。 开辟南南合作新模式。金砖合作机制致力于汇聚更多发展中国家力量参与南南合作与国际发展,“金砖+”合作便是金砖合作机制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自然延伸和拓展。“金砖+”合作以金砖国家为主体,其他发展中国家共同参与,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凝聚共识和形成合力的合作平台,开辟了全新的南南合作模式,实现了代表性和开放性之间的平衡。随着中国同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合作的领域进一步拓展,合作内容进一步充实,发展中国家共同发展繁荣的心愿日益变为行动、化为现实。 为全球治理贡献新动力。当前,世界各国面临着许多需要共同应对的复杂问题和挑战。在这些挑战面前,金砖国家顺应历史大势,积极作为,努力将挑战化为合作动力,为营造有利发展环境、推动全球治理变革不懈努力。作为一种全新的合作模式,“金砖+”合作的高度开放性、包容性与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形成鲜明对比,为应对全球治理难题提供了新思路,为改善全球治理贡献了新动力。通过“金砖+”合作平台,金砖国家能够同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加强沟通和协调。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合作发展不断深化,将使全球发展的版图更加全面均衡,使世界和平的基础更为坚实稳固。 文章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8月29日
2018年9月3日 -
王义桅:中国不走西方的路
专家简介
2018年9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