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globalization)一词,是一种概念,也是一种人类社会发展的现象过程。全球化目前有诸多定义,通常意义上的全球化是指全球联系不断增强,人类生活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发展及全球意识的崛起。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贸易上互相依存。全球化亦可以解释为世界的压缩和视全球为一个整体。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随着全球化势力对人类社会影响层面的扩张,已逐渐引起各国政治、教育、社会及文化等学科领域的重视,引发大规模的研究热潮。对于“全球化”的观感是好是坏,目前仍是见仁见智,例如全球化对于本土文化来说就是一把双刃剑,它也会使得本土文化的内涵与自我更新能力逐渐模糊与丧失。
- CCG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
- CCG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
- CCG一带一路研究所
- CCG世界华商研究所
- CCG数字经济委员会
- CCG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图片
- CCG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图片
- CCG世界华商研究所图片
- CCG一带一路研究所图片
- CCG数字经济委员会图片
- 成为系列论坛会员
- 成为系列论坛会员联系
- 概况介绍
- 兼职研究员
- 未分类
- 概况
- 全球化
- 全球治理
- 美国
- 国际人才政策
- 中美贸易
- 国际教育理念与政策
- 中国开放指数
- 新闻动态
- CCG品牌论坛
- 中国与全球化论坛
- 学术委员会专家
- 主席/理事长
- 中文图书
- 品牌论坛
- 研究合作
- 重点支持智库研究与活动项目
- 概况视频
- 主任
- 香港委员会名誉主席
- 关于
- 团队
- 国际关系
- 国际组织
- 加拿大
- 华人华侨
- 国际贸易
- 来华留学
- 区域与城市
- 媒体报道
- 二轨外交
- 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
- 高级研究员
- 资深副主席
- 英文图书
- 圆桌研讨
- 建言献策
- 概况手册
- 副主任
- 理事申请
- 香港委员会名誉副主席
- 顾问
- 研究
- 国际移民与人才流动
- 区域合作
- 欧洲
- 中国海归
- 来华投资
- 出国留学
- 大湾区
- 活动预告
- 名家演讲
- 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
- 特邀高级研究员
- 副主席
- 杂志
- 名家演讲
- 媒体采访
- 年报
- 秘书长
- 企业理事
- 香港委员会主席
- 国际顾问
- 国际贸易与投资
- 一带一路
- 亚洲
- 留学生
- 对外投资
- 国际学校
- 动态
- 名家午餐会
- 中国人才50人论坛
- 特邀研究员
- 理事长
- 媒体采访
- 文章投稿
- 副秘书长
- 活动支持
- 香港委员会副主席
- 国际教育
- 非洲
- 数字贸易
- 活动
- 智库圆桌会
- 常务理事
- 智库访谈
- 国际合作
- 总监
- 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
- 研究员
- 研究支持
- 香港委员会常务理事
- 国内政策
- 拉美
- 专家
- 理事
- 直播
- 捐赠支持
- 主管
- 中国国际教育论坛
- 个人捐赠
- 前瞻研究
- 澳洲
- 咨询委员会
- 企业理事
- 其他
- 捐赠联系
- 中东
- 成为理事
- 研究报告
- 建言献策
- 出版物
- 理事申请联系
- 智库研究
- 音视频专区
- 联系我们
- 观点
- 捐赠
- 工作机会
- 香港委员会
-
魏建国:释放制度优势,助中小企业迈坎
专家简介 魏建国,CCG顾问,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
2020年2月16日 -
刘世锦:中国经济可保持5%-6%中速增长10年左右
专家简介 刘世锦:全球化智库(CCG)顾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
2020年1月20日 -
徐洪才:推进落实2020年银行保险九大任务
专家简介
2020年1月20日 -
朱永新:开卷有益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朱永新,全球化智库(CCG)顾问,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2019年12月10日,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在“2019搜狐教育年度盛典”上针对教育的主体地位问题进行了分享。 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开卷有益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要把有限的时间读真正的好书。 学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只有当教师、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教育才能达到最好状态,应该让更多人拿起书来和最伟大的智慧对话,真正拥有阅读生活的人,才能真正享受精神生活带给他的宁静和幸福。 (以下根据朱永新演讲实录整理) 精神生活相当程度上 通过阅读实现 我们其实生活在三种世界里,一种是生活在物质世界,比如现在生活在这个会场,回到家生活在家里,回到学校生活在学校,生活在物质生活中。第二生活在社会生活中,人和人之间的交往是特殊的世界,同时我们还生活在精神生活之中。精神生活,只有人才有,物质和社会生活动物也有。一个人能不能幸福,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我们三个世界的平衡。人是社会的人。但你如果仅生活在人和人的世界中,你又很难幸福。因为人的很多不幸福感往往来自于人和人的相处。人怎么样才能拥有幸福?很重要的方面是精神生活。精神生活只有人才有。人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用符号来进行生活的“人”,是这个世界上唯一能够阅读的“人”,是在这个世界上唯一要过精神生活的人。人只有前面两种生活,没有精神生活,人就不是“人”。所以人的精神生活对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们在引导我们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对这三种生活,尤其是对精神生活的关注是不够的。 在物质生活世界,我们要看好山好水,要过体面的物质生活。人的社会生活里,要成为一个受人欢迎和受人尊敬的人。但是在精神生活里,你有没有想过,你应该过什么样的生活? 精神生活的精彩性、丰富性绝不亚于挑战性,绝不亚于前面两种生活。而精神生活的关键在哪里?在阅读。因为精神生活在相当程度上是通过阅读生活实现的。当一个人和文字相处的时候,当一个人阅读伟大经典的时候,当一个人看到所在的生活圈没有看到的东西的时候。所以我曾经讲过,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阅读史,一个民族的世界取决于阅读。阅读恰恰让我们过上精神生活最重要的原因。 解决阅读问题, 关注阅读的高度 如果关注阅读,要关注阅读的高度。因为阅读的高度直接影响到精神的高度。所以我说开卷有益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开卷有益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是在人类社会知识产品还非常少,是在人们还没有更多的可以阅读素材的情况下。现在已经不一样的,中国每年将近有50万的图书出版,眼花缭乱,鱼龙混杂。在这个情况下,就需要认真地去选择一些好书,就需要把有限的时间要应用读真正的好书。 所以,现在的中小学生也好,现在的成年人也好,很大的困境应该读什么?阅读是教育最关键、最基础的事情,也是提升一个国家国民素质最廉价、最有效、最便捷的方式,还有什么比阅读更能提高人的精神世界东西。 今年“两会”期间我专门写了一个提案,就是要关注农村中小学的图书馆建设,关注农村孩子的阅读问题。这些年来,国家在农村教育上投入很大,尤其在解决农村学校的硬件建设上,包括学生的营养午餐。我到中国贫困地区村学校去看,营养午餐基本上解决了,学生能够吃到比较好的食物了,但是精神正餐的问题没有解决,绝大部分乡村学校没有相应的图书馆,农村教师、校长并没有意识到阅读对农村孩子成长的意义和价值。去年我到云南一所村小,我跟校长说,如果孩子读了好书,可能就会改变他的一生。但是我们的老师都不读书,老师对书都没有感觉。所以,农村孩子的阅读是提升农村孩子精神世界一个最重要的东西。如果最偏远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能够读到一样好的书的时候,他们的精神世界就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我们从2006年成立研究所,用十年的时间为中国幼儿、小学、初中、高中,包括教师、父母都选择了一个基础阅读书单。我觉得这是中国教育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结构。因为当一个孩子阅读的问题真正解决了,当他们有最美好的图书对话,精神世界就充裕了。人的精神是通过和伟大的精神对话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靠自身直接的探索,靠前面的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经验是不可能让人真正成长得如此幸福。人类社会正是因为有了大量的阅读,才可能有大量的创造。所以我觉得应该让我们的孩子有机会去读到最好的书,应该让我们的人有更好的时间进行看书。 除了基础书目,学科也很重要,过去认为所有的学科学习就是读教科书,都是做习题,其实不是。真正的孩子走进学科,一个孩子是能够热爱阅读的,比如说数学、物理、化学都有大量和学科相关的科学普及书、科学家的传记,这些对孩子走进学科更好成长都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 美国人曾经写过一本书,美国的精神世界是怎么成长的,作者认为其实是影响着每个人是最伟大的书造就的。其实中国也同样需要伟大的书。 有了书了以后,怎么让真正让孩子读好书?怎么让他们真正地成为一个读书人?所以我们设计了晨读、午读和暮醒的方式。我们的孩子每天早上通过诗歌开始一天的黎明,每天中午对整本书的共读,共读、共写、共同生活才有共同的理想、共同的语言和共同的价值。共同的阅读同样很重要。默写,晚上我们希望通过反思,记录自己的生活,帮助人成为真正思考的人。 阅读提升教师专业性 中国的教师为什么专业性不够?我们作为医生、律师、科学家,任何一个领域专业性都比较强,这些领域所有的人都能够做教师。但是我们的教师去从事任何一个行业都无法胜任,为什么?在很大程度上,我们的教师专业性不够。其实教师最需要专业性,因为教育是人类最复杂的事业,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存在。但是,我们的师范教育很少让教师去阅读从孔子开始的伟大的教育著作。刚才讲到苏霍姆林斯基的一些著作,这些著作的阅读在师范学院里没有。我们把教育原点拿过来跟教师对话,教师通过日常的生活再加上对话会理解教育,增强专业性。 学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教师也需要不断地成长。一个教师如果没有学会热爱阅读生活,他就很难真正成长。通过教师专业阅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学习,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提升自己,站在团队的肩膀上成长,这是教师成长最重要的基础。只有当教师、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那才是教育最好的状态。 所以,我们一直期待让中国更多的孩子,更多老师,更多的公民真正地拿起书来,真正和最伟大的时间和最伟大的智慧对话。真正拥有阅读生活的人,能过正确的精神生活,才能真正享受精神生活带给他的宁静和幸福。 文章选自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2019年12月14日
2020年1月16日 -
刘世锦:中国经济正在稳下来、走上去
专家简介
2020年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