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globalization)一词,是一种概念,也是一种人类社会发展的现象过程。全球化目前有诸多定义,通常意义上的全球化是指全球联系不断增强,人类生活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发展及全球意识的崛起。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贸易上互相依存。全球化亦可以解释为世界的压缩和视全球为一个整体。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随着全球化势力对人类社会影响层面的扩张,已逐渐引起各国政治、教育、社会及文化等学科领域的重视,引发大规模的研究热潮。对于“全球化”的观感是好是坏,目前仍是见仁见智,例如全球化对于本土文化来说就是一把双刃剑,它也会使得本土文化的内涵与自我更新能力逐渐模糊与丧失。
- CCG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
- CCG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
- CCG一带一路研究所
- CCG世界华商研究所
- CCG数字经济委员会
- CCG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图片
- CCG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图片
- CCG世界华商研究所图片
- CCG一带一路研究所图片
- CCG数字经济委员会图片
- 成为系列论坛会员
- 成为系列论坛会员联系
- 概况介绍
- 兼职研究员
- 未分类
- 概况
- 全球化
- 全球治理
- 美国
- 国际人才政策
- 中美贸易
- 国际教育理念与政策
- 中国开放指数
- 新闻动态
- CCG品牌论坛
- 中国与全球化论坛
- 学术委员会专家
- 主席/理事长
- 中文图书
- 品牌论坛
- 研究合作
- 重点支持智库研究与活动项目
- 概况视频
- 主任
- 香港委员会名誉主席
- 关于
- 团队
- 国际关系
- 国际组织
- 加拿大
- 华人华侨
- 国际贸易
- 来华留学
- 区域与城市
- 媒体报道
- 二轨外交
- 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
- 高级研究员
- 资深副主席
- 英文图书
- 圆桌研讨
- 建言献策
- 概况手册
- 副主任
- 理事申请
- 香港委员会名誉副主席
- 顾问
- 研究
- 国际移民与人才流动
- 区域合作
- 欧洲
- 中国海归
- 来华投资
- 出国留学
- 大湾区
- 活动预告
- 名家演讲
- 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
- 特邀高级研究员
- 副主席
- 杂志
- 名家演讲
- 媒体采访
- 年报
- 秘书长
- 企业理事
- 香港委员会主席
- 国际顾问
- 国际贸易与投资
- 一带一路
- 亚洲
- 留学生
- 对外投资
- 国际学校
- 动态
- 名家午餐会
- 中国人才50人论坛
- 特邀研究员
- 理事长
- 媒体采访
- 文章投稿
- 副秘书长
- 活动支持
- 香港委员会副主席
- 国际教育
- 非洲
- 数字贸易
- 活动
- 智库圆桌会
- 常务理事
- 智库访谈
- 国际合作
- 总监
- 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
- 研究员
- 研究支持
- 香港委员会常务理事
- 国内政策
- 拉美
- 专家
- 理事
- 直播
- 捐赠支持
- 主管
- 中国国际教育论坛
- 个人捐赠
- 前瞻研究
- 澳洲
- 咨询委员会
- 企业理事
- 其他
- 捐赠联系
- 中东
- 成为理事
- 研究报告
- 建言献策
- 出版物
- 理事申请联系
- 智库研究
- 音视频专区
- 联系我们
- 观点
- 捐赠
- 工作机会
- 香港委员会
-
应重视东南亚地区的安全诉求
文/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研究员储殷
2015年8月27日 -
中国应重视日本在亚洲的挑战
文/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研究员储殷 随着抗战胜利日的临近,中日关系的走向正在成为国际社会与中国社会关注的焦点。然而,大多数观察者都将关注点集中于“安倍政府对历史问题的说法”与“日 本的重新武装”等重大政治问题之上,而忽略了崛起的中国正面临苏醒的日本全方位的竞争,日本已经成为了现阶段中国在亚洲经济与文化上最大的竞争对手。一方 面,在东南亚地区,日本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就开始的深耕东南亚战略与中国经济的进入构成了直接对冲;另一方面,在中亚地区,日本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 期,就由桥本龙太郎政府推出了“丝绸之路计划”。坦率来说,相比于中国以政府为主、以国企带动的“走出去”,日本虽然在“战略”视野上明显逊色不少,但是 在如何融入当地社会、争取当地人民认同、提高投资效率等战术层面上,却存在一定程度的优势。这些优势主要表现在三个基本方面: 一、日本人对目标国的调查工作更为严谨、细致 亚 洲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族群等各个方面往往都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对当地情况的掌握往往是“走出去”的成败关键。日本企业在这方面,做的更为持久、细致 与全面。一些企业往往是连续几代领导人地对某一地区进行持续性的调查,其调查往往涉及当地的各个方面。相比而言,我国的企业往往对当地的调查研究缺乏足够 的时间和连贯计划。我们的一些国企领导人往往把“走出去”当作政绩工程,力图在自己任期的3-5年内就出成果,不愿意做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准备工作。结果 造成了,对当地情况一知半解就上马项目的急功近利的现象。这让我们的一些企业承担了很多的风险,交了不少的学费。 二、日本人与当地社会打交道的方式更为灵活、务实 相 比于习惯走高层路线的我国国企,日本企业在企业外交方面的经验更足,更善于争取当地社会的好感。比如我国投巨资援建国道,日本人却花更少的钱去修乡间公 路。我国企业花大力气去为干旱地方打井,日本企业却给每个打井的家庭妇女赠送经久耐用的水桶。日方的很多行为,花费小却更接地气,收效更大。很多时候,我 们的一些企业援建完小学之后就不管了,最后这些小学被当地的土豪劣绅霸占,孩子们还是挤在破房子里上课,而日企不仅修小学而且还联系NGO常年派驻老师授 课。最后的结果是,老百姓都知道中国人援助了不少,但是感受到的却往往是日本人的好。 三、日本在营造国家形象上有一些独特的小聪明 我 们一直把许多国家当作与中韩一样的日本侵略的受害者,但是却忽视了一些重要的历史因素。事实上,大多数的东南亚国家在日本侵占以前并非独立国家,而是西方 国家的殖民地。日本进入东南亚之后,通过给予这些国家名义上的独立地位,迷惑和争取了相当部分的当地精英,而这些精英基本上至今为止仍然把持着东南亚一些 地区的政治权力。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以后,通过经济、社会援助等手段隐秘重建了与这些当地精英的社会联系,并在一些国家相当成功地修复了自己的国家形 象。 坦率而言,中国与日本在亚洲的较量正在 随着中国的崛起而日趋激烈,作为超大型国家的中国相对于日本的战略优势正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发明显,这也引起了日本在战术层面的进一步反弹。虽然从长远 上来讲,大势所趋绝非机巧、算计可以阻挡,但是正视竞争对手的长处却是提高我们自身所必需的态度。中国社会必须将战略上对日本的藐视转移到战术上对日本的 高度重视上来。 本文选自中国网,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 ,不代表机构立场
2015年8月14日 -
邱震海:亚洲价值观:中国该如何跟世界相处
2015年7月12日,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举办的“全球命运共同体与中国企业发展新思路--2015中国与全球化圆桌论坛”在北京银泰柏悦酒店举行。这是国内首次探讨全球化与全球命运共同体的论坛,也是国内智库首次举办的广泛汇聚官、产、学各界精英的圆桌论坛。80余位官、产、学各界精英汇聚一堂,共同把脉全球化浪潮,探寻中国企业全球化路径。
2015年7月22日 -
从“政冷经热”到“政冷经冷” 中日关系应寻破局之道
黄日涵/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研究员
2015年6月19日 -
中越关系:同志加兄弟新篇章的挑战
文/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研究员黄日涵
2015年6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