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globalization)一词,是一种概念,也是一种人类社会发展的现象过程。全球化目前有诸多定义,通常意义上的全球化是指全球联系不断增强,人类生活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发展及全球意识的崛起。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贸易上互相依存。全球化亦可以解释为世界的压缩和视全球为一个整体。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随着全球化势力对人类社会影响层面的扩张,已逐渐引起各国政治、教育、社会及文化等学科领域的重视,引发大规模的研究热潮。对于“全球化”的观感是好是坏,目前仍是见仁见智,例如全球化对于本土文化来说就是一把双刃剑,它也会使得本土文化的内涵与自我更新能力逐渐模糊与丧失。
- CCG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
- CCG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
- CCG一带一路研究所
- CCG世界华商研究所
- CCG数字经济委员会
- CCG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图片
- CCG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图片
- CCG世界华商研究所图片
- CCG一带一路研究所图片
- CCG数字经济委员会图片
- 成为系列论坛会员
- 成为系列论坛会员联系
- 概况介绍
- 兼职研究员
- 未分类
- 概况
- 全球化
- 全球治理
- 美国
- 国际人才政策
- 中美贸易
- 国际教育理念与政策
- 中国开放指数
- 新闻动态
- CCG品牌论坛
- 中国与全球化论坛
- 学术委员会专家
- 主席/理事长
- 中文图书
- 品牌论坛
- 研究合作
- 重点支持智库研究与活动项目
- 概况视频
- 主任
- 香港委员会名誉主席
- 关于
- 团队
- 国际关系
- 国际组织
- 加拿大
- 华人华侨
- 国际贸易
- 来华留学
- 区域与城市
- 媒体报道
- 二轨外交
- 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
- 高级研究员
- 资深副主席
- 英文图书
- 圆桌研讨
- 建言献策
- 概况手册
- 副主任
- 理事申请
- 香港委员会名誉副主席
- 顾问
- 研究
- 国际移民与人才流动
- 区域合作
- 欧洲
- 中国海归
- 来华投资
- 出国留学
- 大湾区
- 活动预告
- 名家演讲
- 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
- 特邀高级研究员
- 副主席
- 杂志
- 名家演讲
- 媒体采访
- 年报
- 秘书长
- 企业理事
- 香港委员会主席
- 国际顾问
- 国际贸易与投资
- 一带一路
- 亚洲
- 留学生
- 对外投资
- 国际学校
- 动态
- 名家午餐会
- 中国人才50人论坛
- 特邀研究员
- 理事长
- 媒体采访
- 文章投稿
- 副秘书长
- 活动支持
- 香港委员会副主席
- 国际教育
- 非洲
- 数字贸易
- 活动
- 智库圆桌会
- 常务理事
- 智库访谈
- 国际合作
- 总监
- 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
- 研究员
- 研究支持
- 香港委员会常务理事
- 国内政策
- 拉美
- 专家
- 理事
- 直播
- 捐赠支持
- 主管
- 中国国际教育论坛
- 个人捐赠
- 前瞻研究
- 澳洲
- 咨询委员会
- 企业理事
- 其他
- 捐赠联系
- 中东
- 成为理事
- 研究报告
- 建言献策
- 出版物
- 理事申请联系
- 智库研究
- 音视频专区
- 联系我们
- 观点
- 捐赠
- 工作机会
- 香港委员会
-
何伟文:中美谈判应回归WTO规则基础
专家简介
2018年12月10日 -
刘裘蒂:美国凭什么夺回全球竞争力第一?
在特朗普支持者猛爆香槟庆祝“让美国再度伟大”的绩效之前,我们要问:这和特朗普的政策有直接关系吗? 文 | 刘裘蒂,全球化智库(CCG)特邀高级研究员 不久前世界经济论坛《2018全球竞争力报告》出炉,美国夺冠,这是自2008年以来美国首次拿回第一。在挺特朗普的媒体猛爆香槟庆祝“让美国再度伟大”的绩效之前,我们要问的是:美国凭什么拿回第一?这和特朗普的政策有直接关系吗? 中国排名28,比去年下滑一名,2008年时名列30,过去10年间在26名和30名之间徘徊。在贸易战火下,这份报告对于中美竞争力、创新技术及开放程度有何启示? 《全球竞争力报告》是世界经济论坛自2004年以来发布的年度报告,根据“全球竞争力指数”,对大约140个经济实体进行排名。这个报告结合宏观经济和微观商业的两个维度,用来评估各经济体为其公民提供高度发展的能力,以及如何有效利用现有资源。因此“全球竞争力指数”衡量的是一系列制度、政策、以及维持当前和中期经济繁荣水平的可持续性因素。 美国在140个国家的排名中从去年攀升一位,整体竞争力得分为85.6,距离100满分还差14分,这意味着即使是领先其他139个经济体的领跑者也有改善的空间,其他排名前十的是新加坡(83.5)、德国(82.8)、瑞士(82.6)、日本(82.5)、荷兰(82.4)、香港特区(82.3)、英国(82.0)、瑞典(81.7)和丹麦(80.6) 。 从地域性来看,亚太地区在所有地区中获得最高的中位数(72.6),领先于欧洲和北美(70.8)。除了占了前十名中的三个东亚经济体,另外在前30名的有台湾地区(79.3,第13名)、澳大利亚(78.9,第14名),韩国(78.8,第15名)、纽西兰(77.5,第18名)、马来西亚(74.4,第25名)和中国(72.6,第28名)。 长达671页的报告显示,竞争力与收入水平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事实上高收入经济体构成整个前20强,前40强中只有三个非高收入经济体:马来西亚,中国和泰国(第38名)。因此报告指出,为了维持未来的增长和收入,所有经济体今天都必须投资于更广泛的竞争力衡量标准层面。 “全球竞争力指数”衡量些什么?比起过往的标准,今年引进的新模式更试图捕捉一个新的现实: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加紧步伐,人力资本、创新、抗压力和敏捷性等因素将相形重要,因此新的指数强调一系列新的概念,例如企业文化、拥抱颠覆性思想的企业、多重利益方之间的协作、批判性思维、贤能政治、社会信任等等,来补充更传统指标如通信信息和实体的基础设施、宏观经济稳定性、产权、学校教育的长短。 指数采用了98个指标,基于国际组织的数据以及世界经济论坛的执行意见调查,再将它们归纳为12类核心素质,反映了生产力和竞争力生态系统驱动因素的程度和复杂性,包括:体制、基础设施、通信信息的采用、宏观经济稳定、健康、技能、产品市场、劳动力市场、金融系统、市场规模、商业活力、和创新能力。 为什么全球竞争力很重要?报告指出,因为它有助于提高生活水平,并产生更广泛的社会目标所需的资源。报告的作者写道:“经济进步的各个方面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社会、经济和环境的紧张关系。然而,它们之间并没有固有的权衡关系。我们认为,竞争力的议程不仅具有兼容性,而且是追求其他发展目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当今动荡的大环境下,因为世界各地存在各种各样的脆弱性、技术变化、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潜在的挑战,提高竞争力的基础将提高抵御冲击的能力,通过竞争力建立经济复原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报告的结果显示,在竞争力指数的表现优良的国家对各种冲击的抵御能力也更强。同样地,更具竞争力的国家也更有能力应对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挑战。 谁能为美国的排名邀功? 美国在代表着全球成就顶峰的国际经济指数中置顶,是否可以归功于任何一位领导人或政府的政策? 有些报道认为,美国的领先是由于今年“全球竞争力指数”正式采用新方法来衡量竞争力,为了更加体现一个国家未来竞争力的本质,使用的指标中有66%是新的,涵盖了企业对裂变性创意的开放性、人口中的数字技能水平、及企业层级结构如何扁平化等领域。 美国作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创新强国之一,在这个新的竞争标杆中处于非常有利的位置。它在十二个评鉴核心素质中的三项排名世界第一:商业运作活力、劳动力市场、和金融体系。它在另外两个指标中排名第二:创新(仅次于德国)和市场规模(仅次于中国)。 在2008年后,金融危机导致的不确定的宏观经济环境,成为过去十年阻碍美国称霸的因素之一。新的指标固然凸显了美国的竞争优势,但即使按照往昔的方法,美国已经走上了几年的上升之路;到了去年,它已经在排名中回到了第二位。 这支持了一个论点:许多有助于提高竞争力的条件不能简单地在一夜之间获得或建立。虽然2018年是报告第一次正式采用新的评鉴模式,但研究者也以2018年的方法凭据重新调整了2017年的数据,以了解各国的表现在年与年之间的变化,结果显示美国也是其中的佼佼者,证明了美国在提升竞争力的顶峰背后有长期的力量,今年的表现并非一次性的例外,也并不是评鉴模式改变所促成。 另外值得考虑的是数据的来源,140个经济体中每个经济体的得分指数中约70%的权重(略低于指标的实际数量)来自联合国、世界银行或国际电信联盟等国际组织提供的数据,在这些数据的测量和发布之间通常存在2-3年的滞后期。这是否意味着美国的崛起只能归功于前任政府的高瞻远瞩的结构改革和创新?报告的作者对这个问题的答案非常确定:美国目前的一些优势甚至超过了上个政权时期,同样也不能忽视当前政府的努力,因为虽然70%的报告权重来自硬数据,剩下的30%代表美国商界领袖的观点,他们对美国的竞争力持积极态度大多基于当下即刻的感受。 然而报告也指出,美国经济也受到社会结构疲软、安全性恶化和通信信息技术采用不足的负面影响。有迹象表明美国的社会结构有所减弱,“社会资本”得分为63.3,低于去年的65.5,而且由于凶杀率是其他发达经济体平均值的五倍,安全状况恶化。它在健康方面也落后于大多数发达经济体,美国的预期寿命比发达经济体的平均水平低三年。 另外,今年的数据显示金融体系仍然是一些经济体的弱点。今年的新指数引入了一种新的金融稳定性衡量标准。在借鉴全球金融危机的基础上,这个综合指标利用银行稳健性、不良贷款、信贷供给与趋势之间的差异、以及银行的监管资本比率等措施,来反映银行业的稳健性。从这个角度来看,芬兰、香港特别行政区、瑞士、卢森堡和挪威拥有最稳定的金融市场(所有得分均高于95)。 G20经济体在金融体系中存在特定的脆弱性包括印度、中国、俄罗斯和意大利, 得分均为84或更低:印度的金融体系稳定性(83.2分)主要受到银行稳健性和监管资本比率相对较低的影响,而中国的稳定性(80.1分,第113名)受到私人信贷快速增长的威胁。 科技创新和第四次工业革命 从宏观的角度而言,今年的指数标准翻新主要是为了第四次工业革命量身定制。随着经济跨越的机遇,跨国界创新思想的传播和新形式的价值创造,第四次工业革命可以为所有经济体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但世界经济论坛的报告强调:技术本身并不是一颗无往不利的银质子弹。各国必须投资于人才和制度,以实现技术的愿景。 以创新为基础的跨越式发展仍然难以捉摸,利用技术促进经济跨越的承诺基本上没有实现。全球目前使用的智能手机至少有45亿部,但是仍然有超过一半的人类从未上过网络。虽然信息通信技术对提高生产率的承诺很高,显然可以成为其他生产力驱动因素的催化剂,例如创新和商业运作活力,但仅依靠技术来解决教育、健康、治理、运输的基础建设等所有问题是错误的导向。对于许多竞争力最低的经济体而言,增长缓慢的根本原因仍然是体制、基础设施和技能等“旧的”发展问题。 创新不但已成为所有发达经济体的当务之急,也是越来越多新兴国家的优先事项。拥抱第四次工业革命已成为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了解创新转型的国家和那些不了解创新转型的国家之间,呈现了新的全球性鸿沟。《2018全球竞争力报告》的结论认为,全球经济尚未为数字技术的崛起所驱动的第四度工业革命做好准备,指数的140个经济体中有103个创新能力的得分低于 50%。世界上只有少数真正的创新强国,包括德国、美国和瑞士。 这其中的例外是,在中等收入国家中,中国和印度在科技创新方面正赶上甚至超越高收入经济体的平均值。中国投资在研发的经费已经高出普通的高收入经济体,而印度虽然不甘落后,但是官僚制度降低了创业和破产重组的效率。中印的赶超过程反映在中国和印度公司的技术密集型的领域。2017年全球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 “独角兽”有33%来自中国,高于2014年的12%。中国在今年的创新能力指数中排行24,商业运作活力排行43。 《2018全球竞争力报告》一再强调,对于认识到创新重要性的国家领导人更需要明白,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必须建立在广泛的基础上,在一个领域的强劲表现无法弥补另一个领域的弱势表现,这在创新方面尤其如此:虽然对技术的强烈关注确实可以为中低收入国家提供跨越式的蛙跳发展机会,但政府绝不能忽视治理、基础设施和技能等“旧式”发展问题。 也就是说,技术的进步不是提升竞争力的万灵丹,体制薄弱将阻碍竞争力。体制的定义包括安全、产权、社会资本、制衡、透明度和道德、公共部门绩效和公司治理。 尽管关系着许多国家的竞争力和发展,整体而言体制在所有指数的12核心素质中得分倒数第二,仅次于创新能力,中位数为53。在研究的140个经济体中,117个由于制度的低分表现拖累了其整体竞争力的得分。 世界经济论坛的研究者认为,为了促进生产力,政府必须关注加强制度环境的传统知识和新兴知识。比方说“社会资本”是一种捕捉个人和社会关系的质量、社会规范的力量、和公民参与社会的水平的广泛概念,在社会中创造更多的凝聚力,在人们之间创造更多的信任,从而降低交易成本。澳大利亚(66.2分)和新西兰(66.0分)社会资本水平最高,中国(41.0分,排行第125)和俄罗斯(43.9分,排行第117)社会资本水平较低,布隆迪(35.2)和也门(37.8)位居最后。 开放程度和全球化 如果说一个经济实体的竞争力与其开放程度成正比,这是否认证了一个拥抱全球化的国家一定对它的经济会有正面的影响?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的研究,虽然开放有利于增长,但政府必须支持那些在全球化中失势的人。在贸易紧张局势升级和对全球化的强烈反对之际,报告揭示了开放竞争力的重要性:更开放的经济体更具创新性,市场更具竞争力。然而,虽然开放在各国之间是“双赢”,但有时在某些国家内部是却造就了输家。 即便如此,试图通过扭转全球化的趋势来解决不平等的问题,只会对经济持续增长起反作用。因此政策应侧重于改善受全球化负面影响的人的状况,而不是偏向于保护主义。提高竞争力和兼顾国内利益兼顾不必是零和博弈,通过再分配政策、社保安全网、人力资本投资、以及更加累进的税收可以帮助减少不平等,而不会影响一个国家的竞争力水平。 此外,报告也指出,开放性的定义必须关注贸易以外的概念,如人口流动和思想交流的自由。根据这样的定义,新加坡、德国、荷兰、瑞典、芬兰和美国是世界上最开放的国家之一,而伊朗和埃塞俄比亚是最不开放的国家之一。巴西和印度也相对“封闭”。 实现平等、可持续性和共同成长并不会阻碍经济发展,但需要积极主动和具有远见的政府领导。人们普遍认为需要一种更全面的经济进步模式,这种模式可以提高所有人的生活水平,尊重地球界限,并且不会对后代产生不利影响。《报告》认为平等与增长之间没有固有的权衡:正如几个北欧国家在竞争力和包容性方面的强劲表现,显示有可能同时“支持增长”和“支持公平”。 虽然竞争力指数的成绩与环境措施之间的关系不太确定,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拥有最大的生态足迹,但它们效率最高(其单元GDP的足迹最低)。因此领导者有责任确定长期优先事项和积极努力,以在平等、可持续性和增长之间创造良性循环。 在贸易紧张局势升级和对全球化的强烈抵制之际,开放性对竞争力更为重要。那么报告的作者对于美国的优势是否持续抱着乐观的态度?2018年的《全球竞争力报告》对特朗普政府所倡导的保护主义进行了质疑,因为在关税低、雇用外国劳工的便利性、和专利申请合作等措施上排名靠前的国家,往往在创新和市场效率方面达到更好的成效。 竞争力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扎根,但它可以相对较快地被淘汰。《全球竞争力报告》认为如果关于美国的一些警告信号变得更加恶化,例如贸易关税的提高,对司法独立性的信心下降,收入不平等加剧、或雇佣技术人员的环境更加困难,那么2019年的全球竞争力指数可能会出现很大的翻转。“过去和现在的美国领导人都可以为今天在世界上的地位感到自豪,但真正的挑战是如何在明天保持这一地位。” 文章选自FT中文网,2018年11月27日
2018年11月28日 -
徐洪才:建议中美扩大金融服务等合作 紧张对峙不利解决争端
专家简介
2018年11月15日 -
High-level dialogue raises hopes of deal on Sino-American trade
Stark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were on display at last Friday’s dialogue between their defence chiefs and top diplomats, but the meeting still raised hopes among Chinese experts that both sides would be able to progress in solving deep-rooted trade issues. The security and diplomatic dialogue - attended by Chinese State Councillor Yang Jiechi, Defence Minister Wei Fenghe, US Secretary of State Michael Pompeo and Defence Secretary James Mattis - was a significant and positive step forward, they said. While both countries’ positions on issues including Taiwan and the South China Sea differed, each stressed the importance of cooperation. They also agreed to develop a framework for military-to-military conflict de-escalation and communication. Mr Yang said that China was committed to resolving trade issues through negotiation, while Mr Pompeo said bilateral cooperation remained essential despite their differences. The meeting is the latest sign that tensions between the world’s two biggest economies could be easing. "The fact that this dialogue took place and was not postponed again is a very positive sign, and helpful to solving the trade issue," said Dr Wang Huiyao, president of Beijing-based think-tank Centre for China and Globalisation. The security dialogue was originally scheduled to be held in Beijing last month, but was postponed after ties soured over trade, Taiwan and the South China Sea. China and the US are locked in a trade war over what Washington views as China’s unfair trade practices. Both sides have levied tariffs on hundreds of billions of dollars of each other’s goods. But some experts are hoping an agreement on trade can be reached when 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and US President Donald Trump meet at the Group of 20 Summit in Argentina at the end of this month. This follows a phone call between the two leaders earlier this month. At a forum in Singapore last week, Chinese Vice-President Wang Qishan also signalled that China was ready to work for a solution acceptable to both sides. In the run-up to last Friday’s dialogue in Washington, Chinese state media painted it as an opportunity for the two sides to mend ties and resolve disputes. Yesterday, nationalist tabloid Global Times said: "Rarely under the current circumstances have both sides expressed such constructive attitudes." Associate Professor Li Mingjiang of the S. Rajaratnam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in Singapore said recent developments seem to signal that Beijing is prepared to make "significantly more concessions" on trade. "Some of those new concessions may, to some extent, pacify the Americans and satisfy their demands, but Washington must also be realistic in its expectations," he said. From the straits times,2018-11-11
2018年11月13日 -
美国中期选举结束: “群雄逐鹿”加剧特朗普危机感
刁大明、全球化智库(CCG)特邀研究员、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2018年1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