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globalization)一词,是一种概念,也是一种人类社会发展的现象过程。全球化目前有诸多定义,通常意义上的全球化是指全球联系不断增强,人类生活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发展及全球意识的崛起。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贸易上互相依存。全球化亦可以解释为世界的压缩和视全球为一个整体。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随着全球化势力对人类社会影响层面的扩张,已逐渐引起各国政治、教育、社会及文化等学科领域的重视,引发大规模的研究热潮。对于“全球化”的观感是好是坏,目前仍是见仁见智,例如全球化对于本土文化来说就是一把双刃剑,它也会使得本土文化的内涵与自我更新能力逐渐模糊与丧失。
- CCG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
- CCG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
- CCG一带一路研究所
- CCG世界华商研究所
- CCG数字经济委员会
- CCG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图片
- CCG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图片
- CCG世界华商研究所图片
- CCG一带一路研究所图片
- CCG数字经济委员会图片
- 成为系列论坛会员
- 成为系列论坛会员联系
- 概况介绍
- 兼职研究员
- 未分类
- 概况
- 全球化
- 全球治理
- 美国
- 国际人才政策
- 中美贸易
- 国际教育理念与政策
- 中国开放指数
- 新闻动态
- CCG品牌论坛
- 中国与全球化论坛
- 学术委员会专家
- 主席/理事长
- 中文图书
- 品牌论坛
- 研究合作
- 重点支持智库研究与活动项目
- 概况视频
- 主任
- 香港委员会名誉主席
- 关于
- 团队
- 国际关系
- 国际组织
- 加拿大
- 华人华侨
- 国际贸易
- 来华留学
- 区域与城市
- 媒体报道
- 二轨外交
- 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
- 高级研究员
- 资深副主席
- 英文图书
- 圆桌研讨
- 建言献策
- 概况手册
- 副主任
- 理事申请
- 香港委员会名誉副主席
- 顾问
- 研究
- 国际移民与人才流动
- 区域合作
- 欧洲
- 中国海归
- 来华投资
- 出国留学
- 大湾区
- 活动预告
- 名家演讲
- 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
- 特邀高级研究员
- 副主席
- 杂志
- 名家演讲
- 媒体采访
- 年报
- 秘书长
- 企业理事
- 香港委员会主席
- 国际顾问
- 国际贸易与投资
- 一带一路
- 亚洲
- 留学生
- 对外投资
- 国际学校
- 动态
- 名家午餐会
- 中国人才50人论坛
- 特邀研究员
- 理事长
- 媒体采访
- 文章投稿
- 副秘书长
- 活动支持
- 香港委员会副主席
- 国际教育
- 非洲
- 数字贸易
- 活动
- 智库圆桌会
- 常务理事
- 智库访谈
- 国际合作
- 总监
- 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
- 研究员
- 研究支持
- 香港委员会常务理事
- 国内政策
- 拉美
- 专家
- 理事
- 直播
- 捐赠支持
- 主管
- 中国国际教育论坛
- 个人捐赠
- 前瞻研究
- 澳洲
- 咨询委员会
- 企业理事
- 其他
- 捐赠联系
- 中东
- 成为理事
- 研究报告
- 建言献策
- 出版物
- 理事申请联系
- 智库研究
- 音视频专区
- 联系我们
- 观点
- 捐赠
- 工作机会
- 香港委员会
-
庞中英:美国退出中导条约,欧洲裸露于核威胁?
庞中英,CCG特邀高级研究员,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院长 未来几年,尤其是2019、2020,以及2021年,我们可能将目睹两件大事:第一,代表“现存的”世界秩序的许多国际组织和国际体制,将受到美国等外交政策大改变的严重影响而陷入更加严重的危机和困难中,一些组织可能难以存活。 基辛格认为,地区秩序观之间的冲突是当今最重要的国际问题。 美国总统特朗普10月20日宣布,由于俄罗斯违反了1987年前苏联与美国签订的《中导条约》(苏联与美国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而且违反好几年了,美国决定退出这一条约。按照规定,美国宣布退出6个月后,该条约就正式无效了。 当然,俄罗斯认为美国也没有遵守《中导条约》,美俄实属相互指责。美国宣布退出这一条约后,俄罗斯方面的初步反应是平静的。据报道,俄罗斯外交部认为,美国实际上为此准备多年,“一步步地破坏条约的基础”。 除了《中导条约》,特朗普政府可能会退出2011年生效的美俄《削减战略武器条约》(New START)。 世界核武军控形势将恶化 我的一个判断是,鉴于特朗普政府与北约(NATO)成员国之间因为安全成本分摊之间的严重分歧(特朗普参加了今年的北约峰会),美国退出与俄罗斯的关键军控条约,将对北约的未来构成严重冲击。北约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跨大西洋秩序”——西方主导的世界秩序的“支柱“将受到冲击。原来受到美国保护的欧洲国家将陷入更大的不确定性甚至恐慌中。欧洲国家的自保能力和欧盟的集体防务力量都是严重不足的。 总的来说,美国退出与俄罗斯的这两个条约,世界核武器军控形势将恶化,后果将非常严重。 在亚洲,世界核武器管控或者治理危机升级,是否将影响美国正在与朝鲜进行的“无核化”谈判?以及是否将鼓励日本等国家也走上核武器化的力量?估计,这个世界上的许多人正在拭目以待。我在这里提醒人们,这样的发展,也许是可能的。 10月20日,在威海出席第二届山东论坛的研究经济问题日本学者津上俊哉先生指出,特朗普政府将“在2019年挑战WTO”。因为特朗普政府发动的“关税战”,尤其是在钢铁和铝方面以“美国安全”为理由加征关税,已经被其他WTO成员国认为违反了WTO规则。WTO将在2019年对美国的行为做出裁决。这位日本学者指出,如果届时WTO认为特朗普政府违反了WTO规则,那么,特朗普政府将会愤然,会立刻宣布退出WTO。 这位日本学者进一步指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的美国退出WTO ,将是对多边贸易体制的致命一击。尤其是,如果其他国家在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方面并没有有力的反应。 确实,2018年目睹了美国特朗普政府与WTO的紧张关系。如同这位日本学者,我认为,假如美国宣布离开WTO,许多国家和人们会如同现在的俄罗斯对美国退出军控条约一样并不感到吃惊,因为美国现在的所作所为已经是走在离开WTO的路上。 2018年9月底达成的替代原《北美自贸协定》(NAFTA)的《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定》(USMCA),实际上是美国离开WTO的关键一步。这是美国告诉全世界,美国即将退出WTO的最强烈信号。这个《北美三国协定》不再是“自贸协定”,“自贸”不仅是在字面上而且是在实质上消失。而且,这个协定在本质上是违反WTO规则的。其规定的一些关键条款,尤其是明显针对中国等的“毒丸”条款(墨西哥和加拿大一旦与“非市场国家”谈判或者签订自贸协定,美国将惩罚他们,迫使其离开这个协定),严重违反了WTO的“非歧视性”规则,构成了对加拿大和墨西哥国家主权的侵犯。特朗普政府口口声声维护美国的国家主权,却不顾加拿大和墨西哥的主权。但墨加两国没有多少选择,不得不接受特朗普政府的胁迫。 特朗普政府离开自由贸易和多边体制的行动,不但胁迫了一些国家,而且应该有追随者。这样的话,二战结束后起步的国际贸易体制、冷战结束后全面形成的全球多边贸易体制,可能在形式上不解体,也等于实质上解体了。 美国一旦正式退出WTO,“WTO改革”都变得没有必要了。至于“没有美国的WTO”,可能会形成,如同美国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PP)后,日本等剩下的11国,仍然组成了新的贸易集团(CPTPP)。但是,这样缩小的多边贸易体制在全球贸易治理上的作用将是有限的,至少是管不了美国和其追随者的。 “现存”的国际秩序是行尸走肉? 以前,人们一般习惯性的在国际秩序或者世界秩序前加上“现存的”(the existing )一词。这个说法让人忧心。这意味着,目前的国际秩序或者世界秩序迟早会不存在。美国特朗普政府现在用行动告诉世界,这个似乎仍然“现存”的秩序是行尸走肉了,美国要离开他们。 也许,过了一些日子,例如2020年前后,许多“现存的”全球机构、国际机制、国际组织等都将经历美国冲击。 现在很多人在思考这个问题。如果说,前一段时间,人们讨论的是“现存世界秩序”的危机,那么现在人们讨论的焦点则是,新的秩序可能,以及将是什么样子? 这次“山东论坛”的主题是中国目前外交政策的指导思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会的中国学者张启雄认为,原有的东亚 “天下观”应该“取代”从欧洲或者西方扩散过来的“主权观”,成为东亚地区整合的主导思想。而现任山东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Daniel A. Bell 认为,中国和印度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在亚洲地区形成一种新的地区秩序。 当然,上述日本学者津上俊哉等则提出了十足的危机感,认为不是另起炉灶,而是探索“保护”现存的国际体制。但他及其他学者没有展开讨论,没有美国参加的多边贸易体制会是什么样。 “现存”世界秩序的危机是在2016年显著恶化,其标志是具有逆转性的历史大事件发生:英国脱离欧盟的全民公投通过,和以保护美国主权、产业、就业、国内市场,要求美国的贸易伙伴和安全伙伴“公平”和“对等”对待美国的“经济民族主义”等为政治诉求的特朗普政府的上台。 我们可以说,2016以来到现在的两年,“现存的”世界秩序开始剧烈动摇。而未来几年,尤其是2019、2020,以及2021年,我们可能将目睹两件大事:第一,代表“现存的”世界秩序的许多国际组织和国际体制,将受到美国等外交政策大改变的严重影响而陷入更加严重的危机和困难中,一些组织可能难以存活;第二,寻求替代“现存”的未来世界秩序的构思和构建等努力可能将盛行,但其效果到底如何,不确定性很大。同时,美国也在构建另一张不是原来的“自由秩序”(liberal oder)却类似《美墨加三国协定》的东西。各种差异较大的世界秩序主张和行动之间,将发生严重的摩擦和冲突。 文章选自华夏时报网,2018年10月22日
2018年10月26日 -
于洪君:中美关系再次滑向危机边缘,重温邓小平处理两国关系的战略思维和外交技巧
于洪君,CCG顾问,中联部原副部长
2018年10月24日 -
王勇:中美双方应进一步加强沟通,美方应理解中国正关注的三大陷阱
王勇,CCG特邀高级研究员,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2018年10月23日 -
庞中英:喊打喊杀的贸易战中,世界经济新秩序的雏形正在浮现
庞中英,CCG特邀高级研究员,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院长 目前,新的全球经济规则,甚至新的全球经济秩序,正在以下几类大事件中形成。 第一是已经签字组成、但是尚未生效的11国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人们都知道,没有了美国的TPP,即CPTPP的规模大大缩小。但是,实际上也不小,因为包括了日本这个全球级的国家经济体,更有一系列中等经济体,以及关键的其实并不小的经济体(如新加坡)。 第二是墨迹未干的北美三国协定(这个协定需要美墨加三国议会批准)。特朗普治下的美国退出TPP后,强行要求重谈“北美自贸协定”(NAFTA)。请注意,这是“重谈”,并不是颠覆NAFTA。墨西哥最先被美国说服,加拿大最后也不得不接受。特朗普政府速战速决,改名NAFTA成功,NAFTA变成《美墨加协议》(USMCA)。在名字中,“自由贸易协定”(FTA)消失了,且加了符合特朗普政府奉行的、喜欢和追求的“经济民族主义”的东西,尤其是,所谓“公平”、“对等”等。中国评论界不要仅仅注意这个三国协定的“毒丸”(poison pill)条款——即针对“非市场国家”(请注意不是“非市场经济体”)的条款,而忽略三国协定的其他全球意义。 原来NAFTA与WTO在冷战一结束的并存,就为全球各地的其他自贸协定开了头。在过去20多年,三边以上的FTA几乎遍布世界各地,全球贸易治理不断“碎片化”。如今,美墨加三国协定替代原来的北美自贸协定,是否将开启新的替代自贸协定的过程?这个可能的趋势不能排除。 我的看法是:无论是CPTPP还是USMCA,最值得我们注意的不是别的,而是这些安排在国际规则或者国际治理方面的影响:对其他方面产生的各种效应:示范、排除打击、竞争、合作,以及影响未来的国际竞争规则的形成。 第三,CPTPP和USMCA使WTO改革更加迫切。今年6月在加拿大夏洛瓦发表的《G7公报》,以及阿根廷为轮值主席国的G20进程等很多场合,WTO的改革都被强调,由此可见其急迫性。真正在“全球经济”中具有“系统重要性”的国家或者国家集团(尤其是欧盟),急于改革WTO。关于WTO的改革,有的国家当然不愿意。但是, 如上述,WTO在其诞生的第一天就带着缺陷、局限,而一系列的自贸协定(FTA),就因为WTO治理天下贸易的不足而产生。WTO问世后23年后的今天,不改革的WTO正在越来越失去其相关性。WTO改革主要是为了确定新的全球经济(至少是贸易)规则。 如果说TPP和USMCA是生产更多全球经济规则的安排,那么,一些谈判时间已经很长、仍然追求“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却可能对未来全球经济规则的形成方面影响不大。这些谈判主要是为了扩大参加国家之间的相互贸易,并没有在全球经济规则的未来安排上发挥作用的雄心和目标。 由东盟10个国家和印度、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组成的 16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号称一旦结束谈判,将形成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第6次RCEP部长级会议10月13日在新加坡散发给新闻界的《联合声明》中指出:各方将致力于“实质性地结束”(Substantial conclusion)今年年底的谈判。 我们知道,这16国RCEP的初衷并不是为了塑造全球经济规则,而是为了构建稳定的共同市场。东盟发挥了其“中心性”(ASEAN’s Centrality)作用,发起和促进RCEP的安排。当前的WTO危机和大国之间的“贸易战”让东盟深感不安,也开始感受其不良后果。在外部市场的确定性上,东盟更加需要RCEP。但东盟除了追求自身的经济共同体,其一些成员国参加了CPTPP。而日本则以CPTPP为中心塑造未来的全球经济规则,RCEP也对日本只具有开拓地区市场的意义。如同墨西哥或者加拿大,韩国不敢与特朗普政府的美国搞坏关系,已经与美国重订贸易协定,加上与欧盟的自贸协定,韩国不用过分担心全球经济规则的不确定性。至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从来都是寄希望于WTO及其改革,以维持规则为基础的全球经济秩序,这毫无疑问。当年的“亚太”,澳大利亚最终失望,今日的RCEP对他们也是聊胜于无。对RCEP需求最大的是中国和印度。因为中国和印度不仅不在TPP,而且与美国存在贸易冲突。 总之,本文的看法是,在高度聚焦“贸易战”的时候,人们要看到,未来的全球经济规则仍然在形成中。“贸易战”并没有导致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的失控。关于这一点,人们应该有充分的信心。未来的世界仍然是有秩序的,即规则为基础的。不过,世界各方之间的争论围绕着应该建构什么样的秩序、以及如何构建秩序展开。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一些上面提到的已有安排,尽管在某个“区域”之内,但却具有引领世界经济秩序、塑造全球经济新的竞争规则的作用。这提醒我们,诸如“一带一路”等中国推进的全球经济安排,更要有紧迫感,也要追求治理全球经济新的国际规则和国际规范。 文章选自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2018年10月16日
2018年10月19日 -
刁大明:黑莉辞职别有深意 入主白宫的良机可能在10年后
刁大明、全球化智库(CCG)特邀研究员、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2018年10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