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globalization)一词,是一种概念,也是一种人类社会发展的现象过程。全球化目前有诸多定义,通常意义上的全球化是指全球联系不断增强,人类生活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发展及全球意识的崛起。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贸易上互相依存。全球化亦可以解释为世界的压缩和视全球为一个整体。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随着全球化势力对人类社会影响层面的扩张,已逐渐引起各国政治、教育、社会及文化等学科领域的重视,引发大规模的研究热潮。对于“全球化”的观感是好是坏,目前仍是见仁见智,例如全球化对于本土文化来说就是一把双刃剑,它也会使得本土文化的内涵与自我更新能力逐渐模糊与丧失。
- CCG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
- CCG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
- CCG一带一路研究所
- CCG世界华商研究所
- CCG数字经济委员会
- CCG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图片
- CCG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图片
- CCG世界华商研究所图片
- CCG一带一路研究所图片
- CCG数字经济委员会图片
- 成为系列论坛会员
- 成为系列论坛会员联系
- 概况介绍
- 兼职研究员
- 未分类
- 概况
- 全球化
- 全球治理
- 美国
- 国际人才政策
- 中美贸易
- 国际教育理念与政策
- 中国开放指数
- 新闻动态
- CCG品牌论坛
- 中国与全球化论坛
- 学术委员会专家
- 主席/理事长
- 中文图书
- 品牌论坛
- 研究合作
- 重点支持智库研究与活动项目
- 概况视频
- 主任
- 香港委员会名誉主席
- 关于
- 团队
- 国际关系
- 国际组织
- 加拿大
- 华人华侨
- 国际贸易
- 来华留学
- 区域与城市
- 媒体报道
- 二轨外交
- 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
- 高级研究员
- 资深副主席
- 英文图书
- 圆桌研讨
- 建言献策
- 概况手册
- 副主任
- 理事申请
- 香港委员会名誉副主席
- 顾问
- 研究
- 国际移民与人才流动
- 区域合作
- 欧洲
- 中国海归
- 来华投资
- 出国留学
- 大湾区
- 活动预告
- 名家演讲
- 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
- 特邀高级研究员
- 副主席
- 杂志
- 名家演讲
- 媒体采访
- 年报
- 秘书长
- 企业理事
- 香港委员会主席
- 国际顾问
- 国际贸易与投资
- 一带一路
- 亚洲
- 留学生
- 对外投资
- 国际学校
- 动态
- 名家午餐会
- 中国人才50人论坛
- 特邀研究员
- 理事长
- 媒体采访
- 文章投稿
- 副秘书长
- 活动支持
- 香港委员会副主席
- 国际教育
- 非洲
- 数字贸易
- 活动
- 智库圆桌会
- 常务理事
- 智库访谈
- 国际合作
- 总监
- 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
- 研究员
- 研究支持
- 香港委员会常务理事
- 国内政策
- 拉美
- 专家
- 理事
- 直播
- 捐赠支持
- 主管
- 中国国际教育论坛
- 个人捐赠
- 前瞻研究
- 澳洲
- 咨询委员会
- 企业理事
- 其他
- 捐赠联系
- 中东
- 成为理事
- 研究报告
- 建言献策
- 出版物
- 理事申请联系
- 智库研究
- 音视频专区
- 联系我们
- 观点
- 捐赠
- 工作机会
- 香港委员会
-
中国人为什么很少反对全球化?
文 |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特邀高级研究员赵灵敏
2017年2月9日 -
储殷:北上广“套路深”,国家喊你“闯关东”
近几年来,由于内外各方面的原因,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缓慢,这导致了人才大量的外流。
2017年2月8日 -
张连起:特朗普经济学:一杯难以下咽的“鸡尾酒”
作者简介
2017年2月8日 -
何宁:中国需要针对性地回应美国的试探
专家简介 何宁,CCG特邀高级研究员、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原公使、商务部美大司原司长。 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他本人以及他的团队给世界形势带来了许多不确定性。与他的前任总统们不同,特朗普当选后非常慎重,任前就一直在试图通过各种言论来测试各方底线。除了针对一直以来的对手,如中国,这次也包括许多一直以来的盟友,如东盟、日本、韩国、墨西哥等,带来了大范围的影响。因此,面对这样一位善于使用“非传统”手段的“非传统”总统,中国就不能局限于仅使用传统手段来应对。 特朗普竞选时多次提到要“让美国更强大”,或者“再次强大”,国家的强大离不开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改善美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离不开提供更多的就业,更离不开来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配合。比如,如果缺少来自中国的资金支持和技术帮助,美国高效建设基础设施,将面临问题;如果没有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如何促进更多美国出口等也是现实问题。作为商人,特朗普不可能不知道这其中的利害关系,因此他的种种做法更多的是对底线的试探,以获得更高的收益。对试探的让步可能会招致对手进一步的挤压,中国需要带有针对性地有所回应。 俗话说“屁股决定脑袋”,虽然特朗普目前特立独行、张扬不羁,但是上任后也会受到来自“总统”这个职位的制约。比如他提出对中国征收45%的惩罚性关税,但这一主张可行性很低。第一,中国作为世贸成员国,不能违反WTO相关承诺。第二,特朗普坐上总统的座位时也会受到来自各方的制约。他离白宫越近,他的观点和说法也会更加向白宫靠拢。他虽然很早提出过对华增加45%的关税,但是现在提到的次数越来越少,目前看来不能完全保证他会和美国历任总统一样的言行举止,但至少说明在潜移默化中他也受到约束。正因为这些制约,特朗普作为总统需要照顾到和代表到各方利益群体的利益。美国基本政策的制定是经过上上下下、反反复复非常激烈的讨价还价产生的。所以基于这两点,我认为美国95%以上的情况下不会走极端。 虽然中美目前在局部产品领域一直有冲突,但是全面开战的可能不大。所以现在可以先观察,特别是在特朗普入主白宫之后,不需要急于做出反应,看准时机充分协调政策,才能采取恰当的措施来应对。 一直以来,经贸关系都是中美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器,也是压舱石,起到协调中美双方在政治、外交、军事和文化等领域交流的作用,维护着中美关系的健康顺畅发展。 本文根据作者在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举办的“《特朗普时代的挑战、机遇与中国应对》报告发布暨研讨会”上的发言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7年2月8日 -
陈文玲:不必过度解读特朗普,贸易战损失美国将大于中国
专家简介 陈文玲,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 过渡渲染特朗普的不可预测,中国将真的无法预测 特朗普的影响虽然大,但也没有很夸张。特朗普是一个商人,不是一个政客,他从来没从过政,但是个成功的企业家,也曾经涉足文化、文艺、电视、出版。他和其他国家从政者的不同可以用几个字来概括。 第一,率真。用文言文来说是“率素”,是真性情。不管喜怒哀乐都形于色,与政客喜怒哀乐不形于色恰恰相反。 第二,率性。随意性很强,用文言文来说是“率旧”,非常随意。古代有一句话叫“率尔操觚,率然已达”,形容特朗普很贴切。 第三,“率事”。特朗普在很多方面能够率先于其他人。特朗普每天睡4个小时,其他时间花在推特上,关注全世界。大家说他“推特治国”,其实这也是他的一种敬业精神。如果把这种敬业精神和连轴转的能量用到治理政府上,想必会有杰出政绩。 总之,特朗普不是一个普通的政客,我们要从政治素人分析他。他并没有那么复杂,对特朗普不要过度解读,尤其他在推特上随性而发的观点,不必随时追踪,其实这就是他的真性情,随感而发,就是他的率性。如果过渡渲染他的强大,渲染那种不可预测,那我们就真的无法预测。 一个政治素人到一个政客必须要历练。特朗普还没有完成历练,但他周边的力量、政治班底的力量要重视,不要高估特朗普自己。 中国应转变对贸易战的态度 对于中国来说,有很多机遇但也有很大挑战。最大的挑战就是逆全球化和汇率战,正如习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说的这将会两败俱伤。我们关于贸易战的基本态度应该转变。 第一是不愿意打,打贸易战是两败俱伤的,对谁都没有好处;第二是我们不怕,中国有制裁的办法;第三是不退让,真正打贸易战时不退让,寸步不让;第四是不屈,你打我也打,一定打到底。但是打贸易战两败俱伤,首先伤的是美国,美国比我们伤害严重。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和彼得森研究所共同研究得出,假如中美能启动或建成自由贸易区,中美之间贸易将增加5000亿。我们到现在积累了30多年才有5583亿,届时将会在此基础翻番,对双方的好处是巨大的。最近,彼得森研究所也刚刚公布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如果打贸易战,美国将由此失去480万个工作岗位,如果打贸易战对美国有四层潜在的损失。 第一,美国会失去就业机会。比如刚才说的彼得森做的研究,480万是很大的数字,如果特朗普要使2500万人就业,那么首先这500万人就占了五分之一。 第二,美国会失去很多订单。比如中国未来准备采购2000多架波音飞机,再比如中国从美国进口几千万吨大豆,还有柑橘、农业产品等,美国会失去订单的潜在市场。 第三,美国会失去中美双方合作开发第三方市场的可能性。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倡议现在有100多个国家响应,前景广阔。美国国务院的战略研究部的资深专家曾提出,美国有“新丝绸之路计划”,可不可能和中国联合开发第三市场?而贸易战爆发会导致潜在第三方市场的消失。 第四,会伤害中美之间的感情,使中美几十年建立的正常的中美关系受阻。 当然,如果发生贸易战,中国也会受到损失,但美国的损失将大于中国的损失。中国不愿、不拒、不让、不屈,一定能打败美国。 本文根据作者在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举办的“《特朗普时代的挑战、机遇与中国应对》报告发布暨研讨会”上的发言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7年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