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globalization)一词,是一种概念,也是一种人类社会发展的现象过程。全球化目前有诸多定义,通常意义上的全球化是指全球联系不断增强,人类生活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发展及全球意识的崛起。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贸易上互相依存。全球化亦可以解释为世界的压缩和视全球为一个整体。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随着全球化势力对人类社会影响层面的扩张,已逐渐引起各国政治、教育、社会及文化等学科领域的重视,引发大规模的研究热潮。对于“全球化”的观感是好是坏,目前仍是见仁见智,例如全球化对于本土文化来说就是一把双刃剑,它也会使得本土文化的内涵与自我更新能力逐渐模糊与丧失。
- CCG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
- CCG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
- CCG一带一路研究所
- CCG世界华商研究所
- CCG数字经济委员会
- CCG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图片
- CCG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图片
- CCG世界华商研究所图片
- CCG一带一路研究所图片
- CCG数字经济委员会图片
- 成为系列论坛会员
- 成为系列论坛会员联系
- 概况介绍
- 兼职研究员
- 未分类
- 概况
- 全球化
- 全球治理
- 美国
- 国际人才政策
- 中美贸易
- 国际教育理念与政策
- 中国开放指数
- 新闻动态
- CCG品牌论坛
- 中国与全球化论坛
- 学术委员会专家
- 主席/理事长
- 中文图书
- 品牌论坛
- 研究合作
- 重点支持智库研究与活动项目
- 概况视频
- 主任
- 香港委员会名誉主席
- 关于
- 团队
- 国际关系
- 国际组织
- 加拿大
- 华人华侨
- 国际贸易
- 来华留学
- 区域与城市
- 媒体报道
- 二轨外交
- 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
- 高级研究员
- 资深副主席
- 英文图书
- 圆桌研讨
- 建言献策
- 概况手册
- 副主任
- 理事申请
- 香港委员会名誉副主席
- 顾问
- 研究
- 国际移民与人才流动
- 区域合作
- 欧洲
- 中国海归
- 来华投资
- 出国留学
- 大湾区
- 活动预告
- 名家演讲
- 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
- 特邀高级研究员
- 副主席
- 杂志
- 名家演讲
- 媒体采访
- 年报
- 秘书长
- 企业理事
- 香港委员会主席
- 国际顾问
- 国际贸易与投资
- 一带一路
- 亚洲
- 留学生
- 对外投资
- 国际学校
- 动态
- 名家午餐会
- 中国人才50人论坛
- 特邀研究员
- 理事长
- 媒体采访
- 文章投稿
- 副秘书长
- 活动支持
- 香港委员会副主席
- 国际教育
- 非洲
- 数字贸易
- 活动
- 智库圆桌会
- 常务理事
- 智库访谈
- 国际合作
- 总监
- 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
- 研究员
- 研究支持
- 香港委员会常务理事
- 国内政策
- 拉美
- 专家
- 理事
- 直播
- 捐赠支持
- 主管
- 中国国际教育论坛
- 个人捐赠
- 前瞻研究
- 澳洲
- 咨询委员会
- 企业理事
- 其他
- 捐赠联系
- 中东
- 成为理事
- 研究报告
- 建言献策
- 出版物
- 理事申请联系
- 智库研究
- 音视频专区
- 联系我们
- 观点
- 捐赠
- 工作机会
- 香港委员会
-
Xu Fangqing: Trump-Putin summit is practical for both leaders
The upcoming Helsinki summit between the two characteristic world leaders would definitely bring in progress on the regional issues like in Syria, Ukraine and NATO. Facing pressure from home and US allies, the US president finalizes the meeting as an emotional president despite political correctness. As for President Putin, the meet-up would cause no loss to his country but perhaps unexpected gains as he kicks off his another 6-year presidential term.
2018年7月17日 -
中美贸易战打响 | CCG国际智库热点参考
■ 美国贸易政策及中美贸易战 背景:7月6日,美国宣布对340亿美元的中国产品加征25%的关税,成为迄今为止经济史上规模最大的贸易战。此前中美已就贸易问题进行了一系列谈判。除针对中国进口货物的关税外,美国也对进口钢铁和铝材分别征收25%和10%的关税,并推迟签署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这一系列举措对包括中国、加拿大、墨西哥、韩国、日本、欧盟等在内的众多国家都有重要影响。目前中国、加拿大、墨西哥等国已采取相应的贸易举措回应美国发起的贸易战。 美国卡托研究所 美国政府目前采取的贸易政策是“美国优先”思维在贸易领域的体现。特朗普政府高估了处于贸易顺差的国家对贸易的依赖,并因此认为征收关税将成为削弱国家实力的有效方式。美国对于贸易的依赖虽然远低于其他国家(美国进出口占GDP的比重为27%,而世界各国的平均水平为53%),但这些贸易措施仍将为美国经济带来重大损失。 对进口货物征税不亚于阻碍物品的流水线生产,生产成本也会因此增加。美国制造业对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政策持反对意见,认为其会增加生产成本,而他国的贸易报复则会降低出口产品的利润,并因此削减制造业的获利。 而在中国的问题上,特朗普政府的理解也存在误区。对于美国一个主要依靠服务行业而非货物的国家,美国真的需要中国从美国进口2000亿的货物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吗?对于中美贸易,美国应当更多地关注贸易规则,从规则的角度调整与中国的贸易关系。 彼得森国际经济事务所 特朗普政府贸易举措的不当:首先,一个国家能够自主判断国家安全是否遭受威胁,这一点WTO也无法干涉。现在特朗普将此作为其贸易政策的理由,这使得其他国家也可以以同样的理由采取能够保护国家安全的政策。再者,特朗普的贸易政策势必会引发韩国、欧盟、中国、墨西哥等一系列国家的报复。最后,这一贸易政策并不一定能为美国带来胜利。即便中国答应美国的要求从美国进口更多的货物而使美国的投资者和生产者受益,这一举措也未必能实现双方的贸易平衡,更不会提高美国民众的收入。 美国企业研究所 美国企业研究所分析了美国贸易专家提出的两种处理中美贸易的方式。部分人认为美国应在WTO的框架下解决贸易问题。但另一部分人士则认为在WTO涵盖的贸易范围内,美国应当遵循WTO的原则处理同中国的贸易问题。而在WTO没有涵盖的方面,美国应当根据1974年贸易法案中的301条款进行处理。调整中美贸易的核心在于知识产权保护及科技保护,并要着重关注中国目前存在的对国有企业进行补贴、限制数据流通、强制科技转移等问题。施加关税并不能解决中美贸易问题,也难以改变中国的做法。相反,中美需要一个包含协商、立法等在内的综合性的解决方案。 ■ 中国投资审查 背景:6月27日,美国白宫发表声明将改革投资审查委员会,进一步严格审查和控制非美国企业、个人、政府等在美国的投资、收购、并购等活动。与此同时,此次改革也将赋予美国总统直接终止或中止核心科技领域交易的权力。此番变化将直接限制中国对美国科技的投资。 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 过去中国的对外投资一向被美国及其盟友视为商业行为,并未对国家安全造成影响。但随着对外来投资审查的严格化,这也反映出中国的行为在美国及其盟友眼里不再仅限于商业,并因此引发了他们对中国投资美国科技的担忧。 但此番变动的结果相比预期看似更积极一些。尽管对投资的限制在加紧,但此次改革并未表现得过于强硬。因此,很多中国媒体也将其视作美国对华政策柔和化的表现。 CSIS对美国此种做法可能带来的后果表示了忧虑:限制中国投资对中美经贸关系的消极影响不亚于施加关税。这一举措会破坏美国经济,使原本由市场自由控制的商业操作受政府控制,并且将削弱市场竞争,而这些竞争是公司进一步成长的关键。此外,美国限制来自中国的投资也会引发中国方面采取相似的举措。 对于中国而言,尽管美国政府尚未采取最严厉的举措限制中国投资,中国方面也不应太过乐观。无论如何,中美两国间的投资将更为艰难。此外,欧盟、加拿大等国家也在采取不同的手段限制来自中国的投资。 卡耐基国际和平基金会 卡耐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从公众层面分析了美国与欧盟采取限制中国投资的做法的可行性。美国准备扩大投资审查委员会, 专门针对非美国企业对美国企业的收购、并购和接管,并给予总统延缓或禁止交易进行的权力。而欧盟也推出了泛欧洲审查机制。这一机制要求欧洲各国共享投资交易信息,使来自欧洲外国家的国有企业的投资在透明的前提下进行。但这些做法也备受争议。作为中国投资的受益者,欧盟的这一举措遭到众多东欧和南欧国家的抵制。无论是美国还是欧洲,两者都仍需要大量的外来投资。即便双方采取更严格的审查机制,中国仍将成为重要的投资和资金来源。 ■ 中欧关系与“一带一路”建设 背景:由特朗普贸易政策引发的多边机制危机正使中国加强与欧盟的接触。7月16-17日,中国与欧盟即将举行2018年中欧峰会。而在7月5-7日,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共同举办的“16+1”索菲亚峰会刚落下帷幕。 欧盟对外关系委员会 中国在WTO改革、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展开的合作与对话,将对即将到来的中欧峰会产生积极影响。但中国一方面希望和欧盟一道坚持多边主义的国际秩序。另一方面,中国则想要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而合作领域也覆盖了欧盟一向重点关注的电子商务、服务业等领域。 但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还存在诸多漏洞和困难。到目前为止中国在中东欧地区的实际投资还很有限,欧盟也推出大规模的项目加强对中东欧地区的支持。而中国公司在欧洲地区的收购、科技转移、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仍旧引发了很多国家对中国可靠度的忧虑。 这些问题的存在也将影响中国与欧盟在应对美国贸易政策方面的合作。无论是针对美国还是中国,在贸易与投资方面,欧盟将始终遵循WTO的原则进行处理。 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所 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所则对中国投资东欧国家基础设施的实际进展表示了担忧。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提出的众多投资项目仍处于规划阶段,尚未真正落实。且很多项目依靠中国政府的贷款在维持,并因此增加了投资建设的风险。中国视“16+1”为发展一带一路的重要机制,而基础设施建设也是“16+1”合作的重要基础。因此,众多投资项目尚未落到实处及潜在的风险使得“16+1”的合作基础并未同想象的一般牢固。
2018年7月16日 -
刁大明:“用人困境”——白宫“内斗”何时休
刁大明、全球化智库(CCG)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副研究员
2018年7月10日 -
沈建光:特朗普贸易战的六大软肋
沈建光,CCG特邀高级研究员,瑞穗证券亚洲公司董事总经理
2018年7月6日 -
成帅华:如何阻止特朗普?
成帅华,全球化智库(CCG)特邀高级研究员,国际贸易和可持续发展中心中国及亚洲事务董事总经理。 面对特朗普变本加厉的恃强凌弱,欧盟和中国应引领G6和金砖五国发布联合声明,在政治上彻底孤立他,而不是乞求他。 近日在日内瓦湖畔的小范围贸易研讨会上,大家认为,特朗普贸易政策是典型的恃强凌弱,其他国家没有切实团结起来,过于软弱。 更有分析人士认为,特朗普狂妄的贸易、外交和非人道的移民政策接近于法西斯主义者。其他国家如果像三十年代英国首相张伯伦对待希特勒那样,一味的怕对抗、想和解,唯一的结果将是特朗普变本加厉,更难阻挡。 忽然发现我们正生活在一个历史性的危机时刻。将来回头看,2018年的6月或许是认清特朗普真相的分水岭。 与金正恩会谈、实现其所谓“历史性壮举”后几十个小时过河拆桥,特朗普撕毁与中国签署的贸易停战联合声明,宣布将对中国500亿征收25%关税,中国提出反制措施后特朗普疯狂加码说因为中国反制将对2000亿美元中国产品加征10%关税。 把欧洲盟友扔在一边,宣布退出与伊朗达成的多边核协议,随后在6月9日的G7峰会后痛骂东道主加拿大总理是“白痴”,狂扁其他欧洲国家领导人,并撤销已经签署的G7联合声明。 ▲当地时间2018年6月9日,加拿大魁北克,G7峰会第二天,领导人出席性别平等顾问委员会早餐会。 (视觉中国) 德国总理和法国总统相继飞到白宫,希望特朗普不要对欧盟出口的钢铁和铝材征收25%关税,但是特朗普根本不管,仍然决定6月1日起对欧盟、加拿大、墨西哥征收上述关税。 继退出联合国巴黎气候协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后,特朗普政府6月19日宣布退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 继续在世界贸易组织阻挠推选上诉机构成员,并无意提出解决方案,理由是上诉机构曾经越权审理,并且对美国的案件审理不公。 世界,该清醒了。 由于惧怕美国,欧盟对特朗普的钢铁关税、退出伊朗核协定忍气吞声。 遗憾的是,被美国痛打的同时,欧盟不仅不声张争议,却选择尾随讨好特朗普,并在5月30日,签署美欧日三方联合声明,激烈批评第三国(指中国)的所谓产业补贴、强制技术转让和非市场导向政策,决定在各国国内及世贸组织采取联合行动。欧盟、日本给特朗普拍尽马屁,得到的唯一赏赐却是在加拿大的G7峰会上被特朗普一顿痛骂。 ▲分歧不断让加拿大峰会看起来更像G6+1,而不是G7。 欧盟妄想与美国联手打压中国,一是讨好美国,厚着脸皮做盟友,二是希望借此打压中国。但是欧盟应该知道:中国之后,随后就是欧洲,特朗普绝不会对欧洲手软。二次世界大战前,英法对希特勒一让再让、心存侥幸,寄希望于希特勒向东侵占苏联,最终法国本土被希特勒侵占,英国在纳粹空袭中遭受重创。 一年的反思够了,该行动了。去年五月,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北约和G7会议苗头不对后曾经深有感触的说,“欧洲的命运应当掌握在自己手中”。现在,是时候考虑采取有意义的行动来掌握自己的命运了,最重要的是,欧洲应当明白,这个世界需要反对的是新法西斯主义者,而不是中国和低收入国家的发展。 ▲默克尔与特朗普 欧洲应当在清醒一点。特朗普在301调查报告中所抨击的“中国制造2025”,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寻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正义事业。中国技术的崛起和在价值链的上移不但不可阻挠,而且对于低收入发展中国家、欧洲和全球经济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首先是中国产业升级有助于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产业升级虽然会动一动发达国家的高科技这块奶酪,但是高举自由市场旗帜的欧美心里自然明白,全球高端产品市场的竞争会提高产品和服务的性价比,从而高技术可以在低收入国家得到更好的扩散,会带动低收入国家的技术和生产能力提升。 此外,原本主要由中国扮演的劳动密集型、低技术含量的制造业可以进一步转移至其他低收入发展中国家,帮助这些国家创造就业、摆脱贫困,逐步实现工业化,并逐步进行产业升级。全球193个经济体中,发展中国家占到154个。难道这些国家就没有权利攀登技术的阶梯吗?穷国就应该永远停留在全球生产链的最下端吗?从这个角度讲,阻碍中国的产业升级也是阻碍高科技扩散、阻碍低收入国家的发展空间,是非常不人道的。 ▲中国港口在世界贸易中扮演重要角色。 其次,中国的产业升级虽然在短期内可能对欧洲和发达经济体带来竞争,但是同时在短期和中长期,中国产业升级带来巨大市场机遇。一方面,中国的产业升级过程中需要从欧洲进口大量的技术产品和服务,而且由于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中国产业升级也会扩大给欧洲在华投资的经济回报。另一方面,更长远的看,因为中国的产业上移后由更多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其他低收入国家,这些国家的经济振兴会带来中产阶级的兴起,产生更多的有购买力的消费者,成为规模更大的新市场。 最后而且同样重要的是,贫穷滋生冲突、跨境犯罪、恐怖主义、难民。中国产业升级以及通过一带一路等倡议的政策和发展联动,将给更多欠发达地区带来的经济发展,对全球的和平和反恐事业也有着深远的积极影响。 因此,欧洲不应当纵容特朗普借301关税武断地打压中国的产业升级,相反,应当旗帜鲜明的站在中国一边,反对特朗普的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的做法,并积极与中国协商共同应对特朗普。 由于特朗普肆无忌惮、出尔反尔,无视国际规则,但同时美国的军事、科技和金融实力仍然是超级大国,如何应对是一个艰难的问题。在当前解决,遏制特朗普须有四个原则。 一是给特朗普一个较短的期限,改正错误。比如9月30日。 二是给特朗普一个必须改正的主要错误清单。比如:取消对中国的301关税;取消对欧盟、加拿大等25%的钢铁关税;不再阻挠WTO正常的增补上诉机构大法官;重新批准美国政府签署的伊朗核协议、巴黎气候协议两个重要的多边协议。 三是其他所有国家必须团结一致,在特朗普改正之前,不应当单边和特朗普磋商改善关系。 四是保持冷静,并有明确的备选方案。如果到截止日特朗普没有改正其违反国际经济法原则和契约精神的做法,其他成员的备选方案是什么。 比如,欧盟和中国可建议:美国以外的G7成员领导人、金砖五国领导人发表联合声明,拒绝特朗普参加G20峰会,原因是他违背了G20峰会促进国际经济合作的原则和精神。 再比如,根据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谅解备忘录25条,构建与现有上诉机构平行的国际贸易冲裁体系,或根据WTO成立协议第9条进行投票,解决美国阻挠补选上诉机构大法官的问题。 中美贸易争端的发展和特朗普对内对外政策的自相矛盾,反应出特朗普的逻辑就是恃强凌弱。即使还不是完全的法西斯主义,但是需保持高度的警惕。 欧盟作为一个富有历史记忆的经济体,包括一战和二战的历史,应当停止对特朗普的绥靖政策,更坚决的反对特朗普对华301单边保护主义的做法,支持中国的立场,并与中方一道纠正特朗普的话语权,强调中国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对世界经济、特别是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潜在益处。如果多边贸易体系瓦解,贸易战扩散到全球范围,欧盟和发展中国家都将受到巨大的损害。 随着特朗普越来越失去理性,中美经济重回合作轨道的概率下降,中方应紧急的加强与欧盟即G7其他成员以及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等国家的合作和互信,尽快采取联合行动让特朗普限期改错,否则拒绝特朗普参加G20峰会,在政治上完全孤立特朗普。与此同时,也要做最坏的打算,提前应对中美贸易投资关系的突变,甚至是完全断绝贸易关系以及周边军事事件,因为法西斯主义正在死灰复燃。 文章选自FT中文网,2018年6月26日
2018年7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