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globalization)一词,是一种概念,也是一种人类社会发展的现象过程。全球化目前有诸多定义,通常意义上的全球化是指全球联系不断增强,人类生活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发展及全球意识的崛起。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贸易上互相依存。全球化亦可以解释为世界的压缩和视全球为一个整体。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随着全球化势力对人类社会影响层面的扩张,已逐渐引起各国政治、教育、社会及文化等学科领域的重视,引发大规模的研究热潮。对于“全球化”的观感是好是坏,目前仍是见仁见智,例如全球化对于本土文化来说就是一把双刃剑,它也会使得本土文化的内涵与自我更新能力逐渐模糊与丧失。
- CCG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
- CCG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
- CCG一带一路研究所
- CCG世界华商研究所
- CCG数字经济委员会
- CCG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图片
- CCG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图片
- CCG世界华商研究所图片
- CCG一带一路研究所图片
- CCG数字经济委员会图片
- 成为系列论坛会员
- 成为系列论坛会员联系
- 概况介绍
- 兼职研究员
- 未分类
- 概况
- 全球化
- 全球治理
- 美国
- 国际人才政策
- 中美贸易
- 国际教育理念与政策
- 中国开放指数
- 新闻动态
- CCG品牌论坛
- 中国与全球化论坛
- 学术委员会专家
- 主席/理事长
- 中文图书
- 品牌论坛
- 研究合作
- 重点支持智库研究与活动项目
- 概况视频
- 主任
- 香港委员会名誉主席
- 关于
- 团队
- 国际关系
- 国际组织
- 加拿大
- 华人华侨
- 国际贸易
- 来华留学
- 区域与城市
- 媒体报道
- 二轨外交
- 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
- 高级研究员
- 资深副主席
- 英文图书
- 圆桌研讨
- 建言献策
- 概况手册
- 副主任
- 理事申请
- 香港委员会名誉副主席
- 顾问
- 研究
- 国际移民与人才流动
- 区域合作
- 欧洲
- 中国海归
- 来华投资
- 出国留学
- 大湾区
- 活动预告
- 名家演讲
- 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
- 特邀高级研究员
- 副主席
- 杂志
- 名家演讲
- 媒体采访
- 年报
- 秘书长
- 企业理事
- 香港委员会主席
- 国际顾问
- 国际贸易与投资
- 一带一路
- 亚洲
- 留学生
- 对外投资
- 国际学校
- 动态
- 名家午餐会
- 中国人才50人论坛
- 特邀研究员
- 理事长
- 媒体采访
- 文章投稿
- 副秘书长
- 活动支持
- 香港委员会副主席
- 国际教育
- 非洲
- 数字贸易
- 活动
- 智库圆桌会
- 常务理事
- 智库访谈
- 国际合作
- 总监
- 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
- 研究员
- 研究支持
- 香港委员会常务理事
- 国内政策
- 拉美
- 专家
- 理事
- 直播
- 捐赠支持
- 主管
- 中国国际教育论坛
- 个人捐赠
- 前瞻研究
- 澳洲
- 咨询委员会
- 企业理事
- 其他
- 捐赠联系
- 中东
- 成为理事
- 研究报告
- 建言献策
- 出版物
- 理事申请联系
- 智库研究
- 音视频专区
- 联系我们
- 观点
- 捐赠
- 工作机会
- 香港委员会
-
滕建群:中美关系进入“新常态” 经贸关系亟需开拓创新
滕建群,CCG特邀高级研究员、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所长
2017年11月7日 -
卢进勇:共商共建共享 推动建立稳定、均衡和共赢的中美关系
卢进勇,CCG特邀高级研究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
2017年11月7日 -
CCG赴美调研报告:寻求稳定、均衡和共赢的中美关系
11月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将开启其入主白宫以来的第一次访华行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并指出要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伙伴关系构架。CCG 基于美国调研成果和在中美关系特别是经贸领域的研究积累,现试从中美基建、经贸、人才留学、互联网治理、太空合作等12 个方面来提出建议,努力构建出一个共赢合作的中美大国关系。
2017年11月3日 -
丁一凡:谁领衔美联储都难阻美元走弱
丁一凡,全球化智库(CCG)特邀高级研究员,北京外国语大学亿阳讲席教授。 【核心观点】 1、特朗普希望的低利率、弱势美元与美元霸主地位存在两难矛盾,换了任何一个美联储主席上台,都很难解决这种两难处境。 2、新兴经济体都在设法脱离美元、绕开美元,美元已是强弩之末。 3、未来无论谁当美联储主席,美元的波动是不可避免的,美元在国际储备货币中的地位只会不断下降。 我是丁一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所的研究员,本期《财经观察家》的主题是:美联储为什么要换帅,未来的美联储主席会是什么样的人? 特朗普靠的是那些传统工业区的选民上的台,因此他上台以后讲的第一个事情就是说,我要恢复那些传统的产业,让他们重新找到工作。如果要恢复这些传统产业的话,你需要什么样的货币政策?你当然需要汇率不太坚挺的货币政策,需要一个利率非常低的融资环境,这样的话跟现在美联储执行的政策就基本上是相违背了。因为现在美联储执行的政策是慢慢的回归正常货币政策,实际上,从2007年次贷危机发生以来,美联储一直执行一种极其宽松的货币政策,先是连续降利率,把利率降到了零,然后又搞了三轮的量化宽松政策,确确实实使得美国避免陷入了另一次经济大萧条,但是它的后果是什么?它的后果使得美国金融市场的泡沫严重,如果任其发展下去,美国经济以后的危险仍然很大,所以在经过了八年的量化宽松之后,美联储开始退出量化宽松,然后进入了新的一轮加息周期,却跟特朗普的经济想法和他想打造的经济政策出现了相对冲的情况。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未来美联储主席的人物选择就很重要了。 新闻背景 艾伦·格林斯潘,美国第十三任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1987-2006),任期跨越6届美国总统。1998年的金融危机中他三次降息;1993年10月美国通货膨胀,格林斯潘连续七次调高重贴现率,使美国经济免于通货膨胀的威胁。他被称为全球的“经济沙皇”、“美元总统”,伊丽莎白女王授予他英国爵士称号,法国人给予他法国荣誉勋章等荣誉。本·伯南克,美国前任美联储主席。金融危机期间行使量化宽松政策的,将联邦基准利率从5.25%降至0,力谏国会通过了7000亿美元的大规模救市计划,并在危机之后让美国历史上最严厉的金融监管法案尘埃落定。美国《时代》周刊宣布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当选2009年年度人物。《时代》认为在金融危机乃至经济危机的背景下,他以“富于创意的领导能力”,令情况没变得“更糟”。珍妮特·耶伦,现任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耶伦让美联储走出非常规量化宽松政策,循序渐进推进加息,在她掌控美国央行期间,失业率降低到了近十六年的最低点。耶伦还宣告逐步将4万5000亿美元的联储负债表予以缩减。2015年10月,美国财经杂志《彭博市场》公布了第五届全球金融50大最具影响力人物中,美联储主席耶伦位列首位。 美联储就是美国的中央银行,但是美联储的地位有点特殊,因为它在形成的初期是由几家私人银行出资共同组建的银行,最后美联储的组成要由这些银行来的代表。另外美联储现在的组成是由国会来任命,但是由总统提名,总统提名,国会任命,然后每一届美联储主席的任期是四年,但是是可以无限地延长的,如果他的货币政策被总统认可、认同的话,他可能会长期执政。 格林斯潘为四个总统服务,从里根时代他被任命为美联储主席,然后经历了老布什的时代,经历了克林顿的时代,然后又经历了一任小布什总统的时代。在他执掌美联储的过程中间,他被称为“魔术师”。格林斯潘一方面在操纵利率上非常娴熟,另一方面,格林斯潘的语言对美国的股市和美国的金融市场起到了很大的影响作用。但是也有很多人说,实际上2008年的这次危机就是格林斯潘在位时实际上酿成的,格林斯潘一直搞的所谓的魔术师的货币政策,在某种程度上纵容了美国金融市场的泡沫形成,格林斯潘自己也经历了好几次泡沫的形成与破裂的过程,而正是他使得美国经济进入了基本上已经无法回头的、完全依赖金融来支撑经济增长的这么一个怪圈。 伯南克的特点就是他曾经是研究1929年美国股市崩溃以后引起的大萧条的一个经济学家,他在研究上一次大萧条的经历中间得出一个经验是,在遇到这么大危机的时候,美联储的手段一定要猛,一定要狠,一定要足够,才能够使得市场不陷入恐慌,才能够让市场挺过去。而恰恰是在这个时候,他被任命为美联储主席,他是在2005年当的美联储主席,2007年就爆发了次贷危机2008年爆发雷曼兄弟倒闭和国际金融危机,在这种背景下用这些所谓极其非常规的货币手段,才使得美国的金融市场没有顷刻崩溃。从这个角度上讲,伯南克是有一定的贡献的,但是如果从更长远的方面来看的,虽然他拯救了美国的金融市场,但是他没有拯救美国的经济。 美联储现任主席耶伦执行的是一种比较稳健的货币政策,伯南克的政策其实一推出来的时候就知道是一个不可长期执行的政策,而只是为了稳定市场而推出来的政策,这些事情耶伦有比较深的理解,所以到现在为止,她还是使得这个事情比较稳健。但是未来换一个美联储主席是不是能够一直沿着这条路线走下去,这里边是有疑问的。 新闻背景 杰洛米·鲍威尔1990年加入美国财政部,担任助理部长,2012年起担任美联储理事。他提到美国经济已经实现失业率低于危机前的水平,有必要退出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他认为加息和缩减资产负债表都有必要,并且提出不断加息, 2019年联邦基金利率实现3%。 凯文·沃尔什曾在摩根士丹利供职七年,担任投行旗下并购部门的副总裁。2002年加入了前布什政府,任经济政策顾问。四年以后,他被任命为美联储理事,作为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的得力帮手他熟悉华尔街。但他因不满美联储的第二轮债券购买计划而退出了美联储,这可能让人质疑他的判断力。 57岁的柯恩曾在高盛长期供职,于2006-2017年间担任高盛总裁兼首席运营官。柯恩在特朗普政府中担任要职,是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拥有白宫和许多国会共和党人对他的信任,但缺乏正式的相关经济学背景。 70岁的约翰·泰勒是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在卡特、老布什和小布什总统任内,都在白宫任职。他研究出协助制定利率的泰勒法则,改写了有关央行如何制定利率的讨论。泰勒与耶伦现行政策框架截然不同。 最近一段时间,美国总统特朗普紧急约见了一批可能成为下一任美联储主席的候选人。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的研究员泰勒先生,被认为是经济学家,他会走比较传统的路线。现在的特朗普团队里经济顾问委员会的主席科恩,是一个对金融市场非常非常了解的人物,但是他可能会被人指责在经济学上功底不够。他可能也是一个比较好的人选,但是未来要看他跟总统之间的配合如何,因为他是总统现在为止比较信任的人,而且他又是来自于华尔街的人,所以华尔街也可以接受他,他如果接任美联储主席的话,最起码对现在股市的平稳过渡可能会有一定的帮助。 现在美联储的董事鲍威尔,他的好处是很熟悉美联储内部的运作和操作,如果他当美联储主席的话,应该跟耶伦没有特别大的变化,因为他是一种平稳的过渡,但是他的坏处就是说,本来特朗普已经对现在美联储的政策不满意了,如果他要选择一个基本上还会沿着现在的美联储的政策走下去的人的话,可能我觉得特朗普这个人也会觉得这个事儿不太符合他的心愿。 美联储其实面临着一个非常难的两难选择,试想,如果美联储继续量化宽松式的、特别宽松的货币政策,重新想办法把利率维持特别低,甚至在现在的水平再下调利率,那么某种程度上他会符合了特朗普的心愿。这样的话,如果宽松货币政策这么走下去的话,会使得美元的汇率下滑。美元的汇率下滑当然有助于特朗普想象的那种促进美国的制造业回归,促进美国的出口来拉动美国经济的回升,这都是有益的,没有问题的。但是弱势美元的回归会大大的影响美国在全世界的影响力,试想美国今天不断地在说:我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我是世界的霸主,我仍然是这个世界的领导,这个对美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但是实际上它已经没有实力来做这些事情,如果未来美元是一种弱势美元的话,那美国更没有能力来做这些事情。所以它是一个矛盾体,美国如何才能解决这样的一个矛盾?其实从现在来看是看不太清楚的,换了任何一个美联储主席上台,他都会很难解决这样的一种两难。 另外,如果继续弱势美元的话,确实会有助于维持现在这个市场上的泡沫,但是这个泡沫如果这么大的话,就吸引着大家都去搞金融,这样的话要回到特朗普总统希望的重新振兴实体经济,重新振兴制造业的可能性就很难,因为所有的人其实都是很懒惰的,如果你在金融市场挣钱很容易,你干嘛要费那么大劲去搞你的实业,去搞你的实体经济? 美国经济如果把它的恢复、把它的产业升级、把它的经济结构调整都压在货币政策这一根筋上的话,那么未来他是很难走出这个叫Booming the crash,就是说不断的繁荣以及泡沫破裂,然后经济萧条这么一个循环。 最近一些年来,大家都把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看做唯一的一根稻草,所以这个事情就变得很蹊跷,使得美国如果不做真正的经济结构调整,不找到新的经济增长动力的话,虽然每一次都可以在经济危机的时候靠货币放水来拯救一下危机,但是却没有真正的使它的身体重新健壮起来。 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新兴经济体对美元的依赖又很大,而美元的外溢效应对这些经济体的打击又很大,所以未来发展的趋势一定是:这些新兴经济体要想办法,找到一个可以脱离美元的办法。其实大家观察到的是,在国际经济圈里头,在国际贸易圈里头,新兴经济体都在绕开美元来进行交易,美元可能也真是强弩之末了。 未来无论谁当美联储主席,美元的波动是不可避免的,美元在国际储备货币里边的地位只会不断不断地下降。 文章选自一股清泉文化传媒,2017年10月25日
2017年10月31日 -
陶短房:美股迭创新高背后的基本面
文 | 全球化智库(CCG)特邀研究员陶短房
2017年10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