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globalization)一词,是一种概念,也是一种人类社会发展的现象过程。全球化目前有诸多定义,通常意义上的全球化是指全球联系不断增强,人类生活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发展及全球意识的崛起。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贸易上互相依存。全球化亦可以解释为世界的压缩和视全球为一个整体。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随着全球化势力对人类社会影响层面的扩张,已逐渐引起各国政治、教育、社会及文化等学科领域的重视,引发大规模的研究热潮。对于“全球化”的观感是好是坏,目前仍是见仁见智,例如全球化对于本土文化来说就是一把双刃剑,它也会使得本土文化的内涵与自我更新能力逐渐模糊与丧失。
- CCG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
- CCG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
- CCG一带一路研究所
- CCG世界华商研究所
- CCG数字经济委员会
- CCG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图片
- CCG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图片
- CCG世界华商研究所图片
- CCG一带一路研究所图片
- CCG数字经济委员会图片
- 成为系列论坛会员
- 成为系列论坛会员联系
- 概况介绍
- 兼职研究员
- 未分类
- 概况
- 全球化
- 全球治理
- 美国
- 国际人才政策
- 中美贸易
- 国际教育理念与政策
- 中国开放指数
- 新闻动态
- CCG品牌论坛
- 中国与全球化论坛
- 学术委员会专家
- 主席/理事长
- 中文图书
- 品牌论坛
- 研究合作
- 重点支持智库研究与活动项目
- 概况视频
- 主任
- 香港委员会名誉主席
- 关于
- 团队
- 国际关系
- 国际组织
- 加拿大
- 华人华侨
- 国际贸易
- 来华留学
- 区域与城市
- 媒体报道
- 二轨外交
- 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
- 高级研究员
- 资深副主席
- 英文图书
- 圆桌研讨
- 建言献策
- 概况手册
- 副主任
- 理事申请
- 香港委员会名誉副主席
- 顾问
- 研究
- 国际移民与人才流动
- 区域合作
- 欧洲
- 中国海归
- 来华投资
- 出国留学
- 大湾区
- 活动预告
- 名家演讲
- 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
- 特邀高级研究员
- 副主席
- 杂志
- 名家演讲
- 媒体采访
- 年报
- 秘书长
- 企业理事
- 香港委员会主席
- 国际顾问
- 国际贸易与投资
- 一带一路
- 亚洲
- 留学生
- 对外投资
- 国际学校
- 动态
- 名家午餐会
- 中国人才50人论坛
- 特邀研究员
- 理事长
- 媒体采访
- 文章投稿
- 副秘书长
- 活动支持
- 香港委员会副主席
- 国际教育
- 非洲
- 数字贸易
- 活动
- 智库圆桌会
- 常务理事
- 智库访谈
- 国际合作
- 总监
- 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
- 研究员
- 研究支持
- 香港委员会常务理事
- 国内政策
- 拉美
- 专家
- 理事
- 直播
- 捐赠支持
- 主管
- 中国国际教育论坛
- 个人捐赠
- 前瞻研究
- 澳洲
- 咨询委员会
- 企业理事
- 其他
- 捐赠联系
- 中东
- 成为理事
- 研究报告
- 建言献策
- 出版物
- 理事申请联系
- 智库研究
- 音视频专区
- 联系我们
- 观点
- 捐赠
- 工作机会
- 香港委员会
-
张胜磊: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再上新台阶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站在人类历史发展以及党和国家全局高度,科学分析了信息化变革趋势和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系统阐述了网络强国战略思想,深刻回答了事关网信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把握信息革命历史机遇、加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加快推进网络强国建设明确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谈网信事业,号召“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上先行一步,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谈核心技术,强调“下定决心、保持恒心、找准重心”;谈网络生态,要“旗帜鲜明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谈全球互联网治理,强调“坚持多边参与、多方参与”。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引领着中国网信事业蓬勃发展,网络强国战略思想开启了一个文明古国向着信息化强国昂首迈进的新征程。 当今世界,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学习方式,全面融入社会生产生活,深刻改变着全球经济格局、利益格局、安全格局,也深刻展示了世界发展的前景。谁能更好认识和把握信息化大势,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谁就能赢得新的全方位综合国力竞争。纵观世界文明史、发展史,人类先后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每一次革命,都会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深刻影响。当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引领着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着人类生活新空间,拓展着国家治理新领域。在这一轮新的文明大潮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互联网,积极推进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我们不能有任何迟疑、任何懈怠,必须将机遇紧紧抓在手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重视互联网、发展互联网、治理互联网,统筹协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领域信息化和网络安全重大问题,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提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动网信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我国互联网领域和信息化工作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从建设网络强国战略目标的提出,仅2017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就达到27.2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2.9%,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跃居全球第二;电子商务、网络零售持续增长,电商推动农村消费规模稳步扩大,物流、电信、交通等农村消费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这些成就充分说明,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关于加强党对网信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决策和对网信工作作出的一系列战略部署是完全正确的。 今天,互联网是社会发展的新引擎,更是国际竞争的新高地。网络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着全球经济格局、利益格局和安全格局,面对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如何走出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困境?网络安全威胁和风险日益突出,如何在发展的同时确保安全?网络空间影响社会舆论,如何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面对一浪赶一浪的新技术革命,如何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敏锐抓住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加强网上正面宣传,维护网络安全,推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发挥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加强网信领域军民融合,主动参与网络空间国际治理进程,自主创新推进网络强国建设,以时不我待的精神继续改革创新,我们才能把新的精彩书写在未来的征途。 网信事业的发展,涉及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等多主体参与,经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网格局。让“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信息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成为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的自觉,让人民群众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成为更多互联网企业的自觉,真正形成强强联合,更好承担起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让“推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成为选好配好各级网信领导干部,为网信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和队伍保障。各条战线、各个群体都来自觉践行网络强国战略,我们必将凝聚起推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的强大合力。 在全球互联网发展浪潮中,只有“每一朵浪花有它的精彩”,彼此声浪相助,才能形成滚滚发展的春潮。新时代,伴随着中国向网络强国迈进的坚定有力步伐,我们以网络强国战略思想指导创新发展,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就一定能以互联网领域的优秀成果服务人民、造福中国、惠及世界。 关于作者 张胜磊,CCG特邀研究员,澳门科技大学社会和文化研究所博士
2018年4月26日 -
Harvey Dzodin: Xi’s blueprint for China’s rise as a cyberspace leader
Last week’s speech by President Xi Jinping, as head of the Central Cyberspace Affairs Commission, provides a clear blueprint to China’s cyberspace leadership. At the same moment, U.S. President Donald Trump and his band of zero-sum brothers is inadvertently advancing China’s position through their "America First" madness. 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also general secretar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entral Committee, chairman of the Central Military Commission, and head of the Central Cyberspace Affairs Commission, speaks at a 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work of cybersecurity and informatization held from April 20 to 21 in Beijing, capital of China. [Photo/Xinhua] In his recent speech, Xi emphasized that China will strive for breakthroughs in core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and he said that to do so, more resources will go into relevant resear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ve policies supportive of these goals. Xi also state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cybersecurity and informatization should be aimed at contributing to the continuing modernization of China’s economy, stressing that efforts must be towar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cluding new models of industrialization, urban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He underscored the importance as well of developing the digital economy, of promoting deep integration of the internet, big data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with the real economy, and of upgrading the manufacturing, agriculture, and service sectors to be smarter, more digitalized and internet-powered. In essence, President Xi’s recent remarks built upon a very similar speech of almost exactly two years previous. As a former speech writer for the Carter White House, I can attest that this was one of the best, clearest and most inspiring speeches I have ever encountered. In his 2016 speech, Xi gave a cogent socio-economic history of the world and China’s place within it. Starting with the agricultural revolution, moving through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and into our modern-day information revolution, he traced how China, once a global economic power, "lost a historical opportunity to progress together with the world." He tied China’s current drive for cyberspace leadership to nothing less than the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Realizing the Chinese Dream, he also said, means making technological breakthroughs in a trio of core technologies: basic technology, asymmetric or "trump card" technology and advanced, or disruptive, technology. These were not mere pie-in-the-sky wishes, but are being aggressively implemented. Under Xi’s leadership, China has now been the world leader in applications for invention patents for seven consecutive years. To cite a few examples, China is leading the world in high-speed rail, e-commerce, mobile payments, and the sharing economy. In manned spaceflight, deep-water exploration, quantum communications, large aircraft development, and more, the country has had further major successes. All of these depend on the mastery of cyberspace at increasing levels of sophistication. Some major initiatives will further support the mission. Made in China 2025, for example, is a national project to make the country self-sufficient in manufacturing with homegrown solutions by 2025; meanwhile, AI 2030 has the goal of making China the leader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by 2030. Moreover, since these initiatives will take all the brain power China can muster, the country has recently implemented a new long-stay fast-track visa for foreign "high-end talent" and their families. The policy is designed to supplement the scientific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 of Chinese students, especially those who study in foreign universities and return to China equipped with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in their chosen fields. Together, these add up to the plans for global leadership that Xi outlined in his two speeches. Ironically, Trump is aiding them as he busily cuts domestic funding for similar research in order to further enrich America’s most wealthy. He and his advisers are unaware that those who master industrialization and AI will have won. It will be "Game over." Trump’s strategy is to try to cut China off from American technology. But why? Because he is all about "win-lose" where Xi is all about "win-win." Last week’s decision to cut off Chinese telecom manufacturer ZTE from U.S. mobile chipsets for seven years, is a perfect example. While there is no denying that ZTE did not have clean hands in this matter, there were other punishments available. But this shortsighted move will backfire as China is forced to develop and control its own technology. As if predicting Trump’s anti-globalization movement two years ago, Xi said then that "internet core technology is the greatest ‘vital gate,’ and the fact that core technology is controlled by others is our greatest hidden danger." As a result of the ZTE decision, urgent deliberations are ongoing in China; Reuters reports that senior Chinese officials have been meeting to speed up production of domestically designed and manufactured chipsets as China is fast-tracked to begin to introduce 5G technology in the near future. About Author Dr. Harvey Dzodin, a non-resident researcher of the 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CCG), former legal advisor in Carter administration.
2018年4月26日 -
朱永新: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
朱永新,全球化智库(CCG)顾问、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2018年4月20日 -
苗绿:怎样打造中国智库国际话语权?
国际化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发展方向。提升中国智库的国际影响力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提升国家软实力的现实需求,是中国智库在新时代下的重要选择。作为国际化的后来者,中国智库应在积极汲取国外智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依据中国国情,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国际化道路。 中国智库国际化的背景 中国智库国际化符合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现实需求。随着日益深度融入全球化,中国将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愈发重要的作用。在这样的国际国内背景下,我国迫切需要高水平的国际化智库的研究来支撑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和合作,“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也需要国际化智库进行研究和传播。 中国智库国际化符合智库为提升国家软实力提供智力支撑的现实需求。《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智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载体,越来越成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对外交往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智库需要研究中国和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和挑战,提出符合中国国情和世界形势变化的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形成中国自己的话语体系,并通过智库间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逐步让国际社会理解和接受中国的话语体系。此外,智库还可以独立第三方的身份担当“民间外交使者”,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开辟高层对话的第二轨道。 中国智库国际化符合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智力支撑的现实需求。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现实需求表明,中国智库不能“闭门造车”,必须实现国际化,掌握相关信息、知识与数据,对中国企业海外投资进行系统性研究,才能真正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智力支持。 如今,中国智库国际化仍处于“初级阶段”。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智库的国际化水平已经有一定的提高,在国际上发表论文的数量、开展国际合作项目的数量以及出席国际会议的数量都有所增加,部分中国智库已经具备国际化经验、拥有国际化视野和水平。与此同时,很多中国智库仍没有进行国际化实践,缺乏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2009—2010全国软科学研究机构统计调查报告》显示,在所调查的2000多家智库中,两年中从未有人员出国考察的智库有700余家,没有参加国际会议的也达到700余家,超过上千家没有开展国际合作项目、没有在国外会议或期刊发表过论文,有超过一半的中国智库没有外文著作出版。究其原因,与其缺乏全球化视野、传播意识与国际传播能力有直接关系。 中国智库国际化“路线图” (一)研究国际化 培养国际化研究格局。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各国面临的全球性公共议题越来越多。中国智库要提升国际影响力,首先就需要具备国际化的研究格局,从聚焦国内研究扩展到对国别问题、区域问题乃至全球问题的研究,尤其是在受到国际社会普遍重视的社会政策、健康政策、科技政策和腐败治理等方面。除了各国共同面对的全球性公共议题越来越多,当各国之间的联系愈发紧密的时候,各国的国内政策也可能会对其他国家产生重要影响。这也是随着中国的崛起,欧美各大智库纷纷设立中国研究中心的重要原因。因此,不论是研究国内问题,还是全球性议题,都要求中国智库具备国际化的研究格局。 汇聚国际化研究人才。智力资本是智库的核心竞争力,国际化人才不但具有优秀的语言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既了解本国国情,熟悉本国政治历史,又熟悉其他国家的政治历史与发展现状。这种多元文化背景是智库产生创新思想的基本保证。比如兰德公司近2000名雇员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掌握着世界上75种语言,其中大多数人都是双语者或多语者。这些优秀的国际人才是兰德公司高质量研究成果的根本保障。因此,在全球人才流动的大环境中,要吸引并留住全球优秀人才,中国需要进一步拓宽用人视野,出台智库人才吸引计划,将智库人才纳入“千人计划”等各类高端人才工程项目中;同时,建立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完善国际人才来华工作、签证、居留和永久居留管理等法律法规,进一步增强政策开放度,让世界上的优秀智库人才近悦远来、尽展其能。 搭建国际化研究网络。合作网络对智库的发展至关重要,战略合作可以为智库带来新的研究视角,拓宽研究视野。中国智库需积极同国际组织等开展合作,与世界各国的智库、研究机构等建立不同层次的合作关系,实现信息互通有无,开展学术交流,构建面向全球的研究网络。比如全球化智库(CCG)通过与众多国际组织机构包括世界银行、联合国机构、国际劳工组织、国际移民组织、国际猎头协会、国际大都会人才组织等建立良好的长效合作机制,举办研讨会和联合研究,很好地发挥了中国新型智库的国际影响力。 具有一定实力的智库也可以通过直接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聘用海外研究人员等方式,以各个海外分支为节点,编织一张覆盖全球的研究与合作网络,实现智库的全球布局。比如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ECFR)最重要的实体机构是其遍布欧洲7个国家首都的办公室,包括柏林、伦敦、马德里、巴黎、罗马、索菲亚和华沙,这些办公室是其日常运营机构,承担着智库的主要研究项目。 (二)活动国际化 智库国际化不仅体现在研究方面,还体现在智库活动所涉及的范围从国内向国外扩展。出国考察访问、参加国际会议、举办国际会议等均是智库活动国际化的可选路径。国内外智库实践经验表明,不同国家的智库之间、一国智库与外国政府之间的交流无论在议题、规格、深度等方面都具有外交政策意义上的影响力。中国智库通过国际化的活动可以主动设定国际议题,在国际热点问题上积极发声,引导国际舆论,甚至影响他国政策。 作为社会智库,CCG在这方面也作出了诸多努力。例如,2017年10月初,CCG专家团深入美国的政商中心——华盛顿和纽约就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与美国企业研究所、传统基金会、对外关系委员会等主流智库和国会山两大党派的参众议员代表、亚洲协会、中国美国总商会、纽约百人会等中美商界代表进行了12场深入交流和沟通活动。 (三)打造国际化的智库传播体系 构建国际化传播平台。全球化时代,智库要在国际上传播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就要学会使用国际通行的语言、方式与世界交流。中国智库需要立足互联网,通过英文出版物、英文网站、国际社交媒体等渠道用国际语言打造智库的国际传播平台,推动世界范围内中国声音的传播和中国形象的提升。CCG在国际传播方面不断进行着探索与创新:2008年建立了专业英文网站;2016年推出全新英文网站,新版网站支持移动客户端。此外,还在国际社交媒体上开设了账号,实现智库成果的全球传播;在国际上连续出版了多部研究著作,在世界范围内传播研究成果,影响国际学术界。 学会与国际媒体打交道。众多智库的传播实践也证明,媒体的报道在帮助智库传播观点方面的确可以起到关键作用。中国智库要实现国际影响力,需学会与国际媒体打交道。因为智库提出的观点能否为国外普通大众所理解,又能引起他们多大的反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际媒体如何解读这些观点,以及如何传播这些观点。为了更好地与国际媒体沟通,日本国际问题研究所(JIIA)近几年一直在开展一个“媒体外交项目”,以此促进东亚国家的媒体代表和日本同行之间的对话交流。中国智库应同国际媒体积极沟通,增进了解,让国际媒体成为中国智库国际化传播的重要助力。 作为世界智库大国,中国智库在国际话语权体系中大有可为。这需要中国智库顺应时代需要,培养全球意识与国际视野,打造国际化的人才队伍,在立足国内问题研究的基础上,密切关注全球性问题;充分利用国内与国际资源,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人员交往、学术交流、联合研究等方式建立国际研究网络;充分利用网络媒介实现智库成果的全球传播;根据国际形势和对外交往特点,强化外交关系意识,重点加强与一些主要国家智库之间的交流合作,主动设定国际议题,在国际热点问题上积极发声,引导国际舆论,发挥智库的公共外交作用,打造中国智库的国际话语权。 (作者单位:全球化智库) 文章选自中国社会科学网,2018年4月9日
2018年4月9日 -
朱永新:“减负”需提升整个社会的“教育素养”
朱永新,全国政协常委,CCG顾问,民进中央副主席
2018年4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