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globalization)一词,是一种概念,也是一种人类社会发展的现象过程。全球化目前有诸多定义,通常意义上的全球化是指全球联系不断增强,人类生活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发展及全球意识的崛起。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贸易上互相依存。全球化亦可以解释为世界的压缩和视全球为一个整体。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随着全球化势力对人类社会影响层面的扩张,已逐渐引起各国政治、教育、社会及文化等学科领域的重视,引发大规模的研究热潮。对于“全球化”的观感是好是坏,目前仍是见仁见智,例如全球化对于本土文化来说就是一把双刃剑,它也会使得本土文化的内涵与自我更新能力逐渐模糊与丧失。
- CCG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
- CCG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
- CCG一带一路研究所
- CCG世界华商研究所
- CCG数字经济委员会
- CCG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图片
- CCG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图片
- CCG世界华商研究所图片
- CCG一带一路研究所图片
- CCG数字经济委员会图片
- 成为系列论坛会员
- 成为系列论坛会员联系
- 概况介绍
- 兼职研究员
- 未分类
- 概况
- 全球化
- 全球治理
- 美国
- 国际人才政策
- 中美贸易
- 国际教育理念与政策
- 中国开放指数
- 新闻动态
- CCG品牌论坛
- 中国与全球化论坛
- 学术委员会专家
- 主席/理事长
- 中文图书
- 品牌论坛
- 研究合作
- 重点支持智库研究与活动项目
- 概况视频
- 主任
- 香港委员会名誉主席
- 关于
- 团队
- 国际关系
- 国际组织
- 加拿大
- 华人华侨
- 国际贸易
- 来华留学
- 区域与城市
- 媒体报道
- 二轨外交
- 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
- 高级研究员
- 资深副主席
- 英文图书
- 圆桌研讨
- 建言献策
- 概况手册
- 副主任
- 理事申请
- 香港委员会名誉副主席
- 顾问
- 研究
- 国际移民与人才流动
- 区域合作
- 欧洲
- 中国海归
- 来华投资
- 出国留学
- 大湾区
- 活动预告
- 名家演讲
- 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
- 特邀高级研究员
- 副主席
- 杂志
- 名家演讲
- 媒体采访
- 年报
- 秘书长
- 企业理事
- 香港委员会主席
- 国际顾问
- 国际贸易与投资
- 一带一路
- 亚洲
- 留学生
- 对外投资
- 国际学校
- 动态
- 名家午餐会
- 中国人才50人论坛
- 特邀研究员
- 理事长
- 媒体采访
- 文章投稿
- 副秘书长
- 活动支持
- 香港委员会副主席
- 国际教育
- 非洲
- 数字贸易
- 活动
- 智库圆桌会
- 常务理事
- 智库访谈
- 国际合作
- 总监
- 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
- 研究员
- 研究支持
- 香港委员会常务理事
- 国内政策
- 拉美
- 专家
- 理事
- 直播
- 捐赠支持
- 主管
- 中国国际教育论坛
- 个人捐赠
- 前瞻研究
- 澳洲
- 咨询委员会
- 企业理事
- 其他
- 捐赠联系
- 中东
- 成为理事
- 研究报告
- 建言献策
- 出版物
- 理事申请联系
- 智库研究
- 音视频专区
- 联系我们
- 观点
- 捐赠
- 工作机会
- 香港委员会
-
龙安志:新时代的中国:全球融合共赢发展
龙安志,全球化智库(CCG)特邀高级研究员
2018年4月18日 -
张胜磊: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不断迈进
文 | 全球化(CCG)智库特邀研究员张胜磊
2018年4月17日 -
于洪君: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于洪君,CCG顾问,中联部原副部长
2018年4月17日 -
庞中英:博鳌讲话为全球化困境提供中国方案
庞中英,CCG特邀高级研究员,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院长 习近平主席在博鳌论坛宣布的对外开放新举措意义重大,是中国朝向如何解决自身问题、如何处理全球化危机时期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迈出的关键一步。 从1978年以来的40年,开放一直是为了解决问题的。这里的问题包括中国问题和世界问题两个层次。 开放是中国的一场“革命” 开放首先是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 在国内层面,开放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起源和现代化发展的动力,这是过去40年的历史事实。中国目前面对着深层(结构)的发展转型的困境或者悖论。发展的新旧转型(不管是其“模式”还是“动能”),这些年一直在说,但进展相对有限,甚至,新发展仍仅是人们期待的目标。看来,新发展要取代旧发展,变革性的举措是必要的。 根据习近平博鳌演讲,开放再次被赋予了改革与发展的使命。“开放是一场革命”,我们期待开放会再次“倒逼”改革,突破发展的瓶颈。 在国际层面,当前的中美贸易冲突,绝不那么简单,这既有特朗普政府的保护主义、“经济民族主义”的原因,深层次上,也是中国参与全球化40年来所累积起来的问题的体现。解决中国与全球化世界之间的这些问题的方案是什么? 对外开放是中国长期的基本国策,此次博鳌演讲提出的开放举措也是中国按照自己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进一步扩大开放。这在客观上也对缓解中美之间的贸易争端有直接的针对性作用,展示了中国有能力妥善解决好中美贸易争端。到目前来看,博鳌演讲发出的信号得到了正面的回应。美国总统特朗普对习近平博鳌讲话的推特反应是良好的。美国市场对同一讲话的反应也不错。中国宣布的新一轮开放措施未始不能扭转中美之间可能陷入的恶性循环,并进而开启再次的良性循环。中美通过大谈判并进而达成战略性协议避免双输的“贸易战”的可能性大增。 在美国挥舞贸易保护主义大棒、试图发起贸易战的当下,中国坚持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进一步扩大开放,正是中国在全球化面临危机时刻提供的“中国方案”。 对世界最重要的“中国方案” 2014年,习近平在德国的访问演讲中首次提出中国要为全球问题的解决提供“中国方案”。5年来,人们争论着到底什么是“中国方案”、中国如何提供“中国方案”,以及“中国方案”如何成功地转化为全球治理等议题。 习近平这次在博鳌的讲话等于给出了这些关于“中国方案”议题的核心答案——进一步开放中国。一句话,进一步开放中国才是对世界最重要的“中国方案”。 新开放与“一带一路”代表的开放别国(别的市场)——“走出去”有所不同。“一带一路”尽管推动的是“新全球化”,但因为仍然是加速全球化,因而与“去全球化”势力——利用“国家的力量”改变全球化带来的国内问题的民粹主义,如美国特朗普政府代表的“经济民族主义”等——迎头相撞。博鳌演讲提出的举措是在“一带一路”推出5年后,中国开放战略的一次重大调整。习近平在博鳌讲话中,提到了“一带一路”,从进一步开放中国国内市场的角度看,他的讲话意味着“一带一路”在进入新阶段后要与中国国内的新开放之间形成新平衡。 进一步开放自己不仅包括加大中国进口别国的货物和服务以建立中国与世界之间的贸易再平衡,也包括中国进一步在全球经济竞争中遵守“游戏规则”,加强同国际经贸规则对接,并进一步参与已有的多边国际协议,加强多边框架内合作。后者可能比今年将要举办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更加重要。中国加入WTO已经16年,中国仍然需要深化与全球贸易治理之间的关系,即通过国际规则在国际体制中调解、解决问题。人们期待中国加入《政府采购协议》(GPA),以及其他与普通消费者利益切身相关的一些中国尚未参加的国际公约,例如《联合国道路国际公约》。中国已经有几亿驾驶员,却不能在国际旅游时自由使用其驾照。加入《联合国道路公约》将为中国驾照扫清全球路障。 诚如习近平在博鳌讲话中指出的那样,“幸福和美好未来不会自己出现,成功属于勇毅而笃行的人。”把中国开放的重点再次转回国内开放是正确的,但是,开放再次促进改革、新开放带来新发展,也许需要一定的时间。决策定了后,接下来是贯彻。未来的结果取决于现在的行动。 文章选自澎湃新闻,2018年4月11日
2018年4月16日 -
沈建光:习近平博鳌演讲的启示
沈建光,CCG特邀高级研究员,瑞穗证券亚洲公司董事总经理
2018年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