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globalization)一词,是一种概念,也是一种人类社会发展的现象过程。全球化目前有诸多定义,通常意义上的全球化是指全球联系不断增强,人类生活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发展及全球意识的崛起。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贸易上互相依存。全球化亦可以解释为世界的压缩和视全球为一个整体。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随着全球化势力对人类社会影响层面的扩张,已逐渐引起各国政治、教育、社会及文化等学科领域的重视,引发大规模的研究热潮。对于“全球化”的观感是好是坏,目前仍是见仁见智,例如全球化对于本土文化来说就是一把双刃剑,它也会使得本土文化的内涵与自我更新能力逐渐模糊与丧失。
- CCG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
- CCG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
- CCG一带一路研究所
- CCG世界华商研究所
- CCG数字经济委员会
- CCG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图片
- CCG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图片
- CCG世界华商研究所图片
- CCG一带一路研究所图片
- CCG数字经济委员会图片
- 成为系列论坛会员
- 成为系列论坛会员联系
- 概况介绍
- 兼职研究员
- 未分类
- 概况
- 全球化
- 全球治理
- 美国
- 国际人才政策
- 中美贸易
- 国际教育理念与政策
- 中国开放指数
- 新闻动态
- CCG品牌论坛
- 中国与全球化论坛
- 学术委员会专家
- 主席/理事长
- 中文图书
- 品牌论坛
- 研究合作
- 重点支持智库研究与活动项目
- 概况视频
- 主任
- 香港委员会名誉主席
- 关于
- 团队
- 国际关系
- 国际组织
- 加拿大
- 华人华侨
- 国际贸易
- 来华留学
- 区域与城市
- 媒体报道
- 二轨外交
- 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
- 高级研究员
- 资深副主席
- 英文图书
- 圆桌研讨
- 建言献策
- 概况手册
- 副主任
- 理事申请
- 香港委员会名誉副主席
- 顾问
- 研究
- 国际移民与人才流动
- 区域合作
- 欧洲
- 中国海归
- 来华投资
- 出国留学
- 大湾区
- 活动预告
- 名家演讲
- 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
- 特邀高级研究员
- 副主席
- 杂志
- 名家演讲
- 媒体采访
- 年报
- 秘书长
- 企业理事
- 香港委员会主席
- 国际顾问
- 国际贸易与投资
- 一带一路
- 亚洲
- 留学生
- 对外投资
- 国际学校
- 动态
- 名家午餐会
- 中国人才50人论坛
- 特邀研究员
- 理事长
- 媒体采访
- 文章投稿
- 副秘书长
- 活动支持
- 香港委员会副主席
- 国际教育
- 非洲
- 数字贸易
- 活动
- 智库圆桌会
- 常务理事
- 智库访谈
- 国际合作
- 总监
- 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
- 研究员
- 研究支持
- 香港委员会常务理事
- 国内政策
- 拉美
- 专家
- 理事
- 直播
- 捐赠支持
- 主管
- 中国国际教育论坛
- 个人捐赠
- 前瞻研究
- 澳洲
- 咨询委员会
- 企业理事
- 其他
- 捐赠联系
- 中东
- 成为理事
- 研究报告
- 建言献策
- 出版物
- 理事申请联系
- 智库研究
- 音视频专区
- 联系我们
- 观点
- 捐赠
- 工作机会
- 香港委员会
-
张连起:明年经济更注重质量高不高动力足不足
专家简介
2017年11月29日 -
入境游赤字如何缓解?这里有让歪果仁多多来华旅游的六大方略
2017年11月28日 -
陈文玲:为世界经济注入新动能
专家简介 陈文玲,全球化智库(CCG)学术委员会专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 记者:中国的发展对世界的带动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陈文玲:我觉得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中国力量”让世界看到了希望。2012年,我国的GDP总量54万亿元,今年预计达到80万亿元左右。过去4年,中国经济平均增长率为7.2%,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动力源。这种磅礴的“中国力量”,让全世界看到了希望,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第二,“大国风范”为中国赢得世界的尊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将“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做世界和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之锚”“秉持正确义利观,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汇合点,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这些承诺将使中国在全世界范围内受到越来越多的尊重。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和不断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人们发现除了西方道路以外,还有其他道路可走,而且较之西方具有更大的借鉴意义,这无疑是对世界的一个重大贡献。 第三,“中国智慧”为解决复杂纷纭的国际问题提供了可行的方案。中国传统文化讲究有张有弛、刚柔相济,中国外交采取的结伴而不结盟、对话而不对抗,就体现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而不同”的精髓,为解决和缓解国际矛盾提供了宝贵思路。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但各种问题特别是全球性问题层出不穷,各国面临的国际和地区挑战有增无减。中国一直致力于推动国际发展议程,通过带动相关国家尤其是广大的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实现共同发展,促进国际和地区问题的解决,这使得中国的“朋友圈”不断扩大。面向未来,这种“中国智慧”一定能够帮助实现我们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并且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重要贡献。 第四,“中国榜样”为世界树立了和平崛起的样板。中国的稳定和发展,意味着占全球五分之一的人口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得到了解决,因此中国在任何一方面取得的成就,都是世界取得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解决了8亿多人口的脱贫问题,为全球贫困问题的解决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在世界上树立了一个不靠战争、不靠掠夺而和平崛起的榜样。让更多的国家和人民从中国的发展中获得启示、获得经验、获得机会,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促进全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记者:当前,智库正在日益成为国际舞台上的活跃力量,在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方面,智库应如何发挥应有的作用? 陈文玲: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智库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过去,美国和欧洲的老牌智库影响力比较大,近几年,随着中国经济崛起,中国智库的发展也非常快。发挥中国智库的作用,就是要让智库承载中国理论、中国方案、中国议题、中国盛业的研究、设计和诠释重任,真正使智库成为国家软实力的体现。 通过举办这次研讨会,请全世界智库的智者一起来研讨中共十九大对于中国发展和对世界发展的重大意义,这是一个创造。智库之间的交流和对话,今天只是一个新的起点,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和各国智库的合作,通过沟通和协调,为世界的繁荣和各国的共同发展提供更多的思想和思路。 文章选自经济日报网,2017年11月21日
2017年11月23日 -
《世界华商发展报告2018》
2017年11月15日 -
积蓄和践行智库影响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库力量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回顾了过去五年来中国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具体实践,明确部署了新时代下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基本方略,指出“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2017年1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