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globalization)一词,是一种概念,也是一种人类社会发展的现象过程。全球化目前有诸多定义,通常意义上的全球化是指全球联系不断增强,人类生活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发展及全球意识的崛起。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贸易上互相依存。全球化亦可以解释为世界的压缩和视全球为一个整体。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随着全球化势力对人类社会影响层面的扩张,已逐渐引起各国政治、教育、社会及文化等学科领域的重视,引发大规模的研究热潮。对于“全球化”的观感是好是坏,目前仍是见仁见智,例如全球化对于本土文化来说就是一把双刃剑,它也会使得本土文化的内涵与自我更新能力逐渐模糊与丧失。
- CCG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
- CCG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
- CCG一带一路研究所
- CCG世界华商研究所
- CCG数字经济委员会
- CCG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图片
- CCG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图片
- CCG世界华商研究所图片
- CCG一带一路研究所图片
- CCG数字经济委员会图片
- 成为系列论坛会员
- 成为系列论坛会员联系
- 概况介绍
- 兼职研究员
- 未分类
- 概况
- 全球化
- 全球治理
- 美国
- 国际人才政策
- 中美贸易
- 国际教育理念与政策
- 中国开放指数
- 新闻动态
- CCG品牌论坛
- 中国与全球化论坛
- 学术委员会专家
- 主席/理事长
- 中文图书
- 品牌论坛
- 研究合作
- 重点支持智库研究与活动项目
- 概况视频
- 主任
- 香港委员会名誉主席
- 关于
- 团队
- 国际关系
- 国际组织
- 加拿大
- 华人华侨
- 国际贸易
- 来华留学
- 区域与城市
- 媒体报道
- 二轨外交
- 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
- 高级研究员
- 资深副主席
- 英文图书
- 圆桌研讨
- 建言献策
- 概况手册
- 副主任
- 理事申请
- 香港委员会名誉副主席
- 顾问
- 研究
- 国际移民与人才流动
- 区域合作
- 欧洲
- 中国海归
- 来华投资
- 出国留学
- 大湾区
- 活动预告
- 名家演讲
- 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
- 特邀高级研究员
- 副主席
- 杂志
- 名家演讲
- 媒体采访
- 年报
- 秘书长
- 企业理事
- 香港委员会主席
- 国际顾问
- 国际贸易与投资
- 一带一路
- 亚洲
- 留学生
- 对外投资
- 国际学校
- 动态
- 名家午餐会
- 中国人才50人论坛
- 特邀研究员
- 理事长
- 媒体采访
- 文章投稿
- 副秘书长
- 活动支持
- 香港委员会副主席
- 国际教育
- 非洲
- 数字贸易
- 活动
- 智库圆桌会
- 常务理事
- 智库访谈
- 国际合作
- 总监
- 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
- 研究员
- 研究支持
- 香港委员会常务理事
- 国内政策
- 拉美
- 专家
- 理事
- 直播
- 捐赠支持
- 主管
- 中国国际教育论坛
- 个人捐赠
- 前瞻研究
- 澳洲
- 咨询委员会
- 企业理事
- 其他
- 捐赠联系
- 中东
- 成为理事
- 研究报告
- 建言献策
- 出版物
- 理事申请联系
- 智库研究
- 音视频专区
- 联系我们
- 观点
- 捐赠
- 工作机会
- 香港委员会
-
黄剑辉:投资增速放缓消费回落 预计全年GDP增速6.8%
黄剑辉,CCG特邀高级研究员,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 由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主办的“2017年第三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会”于10月28日在杭州召开。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副秘书长、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黄剑辉出席并演讲。 非常高兴参加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在杭州召开的“2017年第三季度的宏观分析会”。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从2013年成立以来,就建立了每个季度都召开宏观经济分析会的这样一个制度,从来没有中断过。今年一季度的年会在深圳召开。二季度在上海。三季度在杭州,这三个地点,刚才我联想了一下,让我想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整个历程——1978年深圳特区建立之前的中国,如果可以看成一艘航船的话,就像在长江中行驶的一艘航船,是内陆封闭式的经济体;以深圳特区的建立为标志,中国这艘航船经过了将近40年的航行,深圳、深圳,可以说深深地震(圳)撼了世界。这艘航船行驶了将近40年改革开放的进程,现在我们可以说已抵达了一个深海。上海、上海,上到了一个深海;在深海区不断航行我们今天的中国抵达了杭州,杭州、杭州,就像航(杭)行中的一艘大船(舟)。 十九大的背景下,中国这样一艘已经航行到深海的大船如何在进入新的时代去继续行稳致远地航行,我们“新供给”未来新的使命是什么?我思考了一下,马上联想到2015年6月底跟贾院长一起参加“长江黄金一号”举办的一个纪念会: 1985年曾经在长江的巴山轮上召开了一个很著名的会,请欧美日等国外学者来参加了这个巴山轮(音)会议研讨中国的改革战略。2015年我应邀参加巴山轮会议30周年纪念活动,6月28号晚上“长江黄金一号”,这艘船还停在重庆的码头,而当29号早上醒来时突然发现这艘船已开动,马上就走到房间外的阳台上,我看了一下两岸的青山及不断退后的江水,突然想到一段感言,并马上写下来在微信朋友圈分享,今天分享一下,也是关于新供给未来使命的一个想法。 当时写的这段话是:“今天一早睡醒,感觉到船已启航,打开窗帘,走到阳台上,望着江水及两岸不断后退的青山,突然感悟到30年前的"巴山轮会议"为何能取得成功,专家学者为何能迸发出激情——当年的"巴山轮"及今天我们乘坐的"长江黄金一号",就如同不断前行的中国,期间既会遇到美景、收获喜悦,也会不时经历风浪、涉过险滩;当今的中国,正在以长江般的博大胸怀驶向大海,走向全球,而我们这些研究人员的责任,就是构建高质量的分析工具和方法,对前方"水文气象"加强及时研判,提出有效对策,供党中央、国务院及决策层参考,确保中国这艘承载13亿人的航船能够行稳致远,走向全球!” 根据今天会议的主题,我讲三个方面:首先,用5分钟回顾一下新供给从迎接十八大到服务十九大的历程;第二,用两三分钟分享一下我最近对中国2017年三季度宏观形势的研判和展望;最后,谈谈新供给研究团队应如何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首先回顾成立及发展的历程及有关贡献。目前能看到国内最早提出供给侧管理的学者,就是2011年2月14号贾院长发表了《宏观调控应注重理性“供给管理”》一文,以此为基础,2012年初,贾院长、我和姚司长一共7位组建了“中国新供给经济学研究小组”,启动了这样的历程,构建了一个平台,就是今天这样一个新供给经济50人论坛的平台来开展研究。2013年12月份,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以后,洪崎董事长、贾院长等领导大家共同努力,经北京市民政局批准正式设立了“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大家看一下当时拍的照片,成立大会上当时探讨的主题就是“新时代,新机遇,新供给”。 论坛设立以来,每年都给中央领导贡献一份重磅的政策建议,其中2013年3月份姚余栋司长写的这篇《中国经济的中西医疗法》还是非常有启示。2013年6月份我们写了一个“建议稿”,2014年12月份向发改委就“十三五”应该怎么推进,新的动力机制应怎么构建也提出了见解,几年来也出版了很多的成果。 中国新供给经济学基本的政策主张,一句话就是“从供给侧入手推动新一轮的制度变革”。这个基本的观点,现在我们回顾一下2012年10月就在《财经》杂志发表了这篇文章——中国需要构建和发展以改革为核心的新供给经济学,核心的主张概述为“八双五并重”。 “双创”——走创新型国家之路和大力鼓励支持国民全球创业;“双化”——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促进产业优化;人的城镇化或农民工市民化是新型 城镇化的重要方面之一,这需要服务业大发展来创造就业机会;“双减”——加快实施结构性减税为重点的税费改革和大幅度减少行政审批;“双扩”——在现在的对外开放格局和新的国际竞争局面之下扩大中国对亚非拉国 家的开放,并适度扩大国内基于质量和效益的投资规模;“双转”——尽快向放开“一胎化”政策转变,积极促进国有资产收益和存量向社 保与公共服务领域的转置; “双进”——国有、非国有经济应发挥各自优势协调发展,共同进步,摒弃两者之 间非此即彼、截然互斥的思维;“双到位”——政府、市场发挥各自应有作用,两者良性互动、互补;“双配套”——尽快实施新一轮“价、税、财”配套改革,积极推进金融配套改革创新。 “双进”,我们主张国有、民营双进步,国企民企双进步,而不是谁进谁退的问题。“双到位”,政府、市场我们一开始就主张双到位,也不是有限政府,也不是有为政府,而是都到位,都不能越位、错位、缺位,市场也不能越位、错位,政府也不能越位、错位。 “五并重”——五年规划与四十年规划并重,一定要看到21世纪中叶。2013年夏天我们就提出了面向第二个100年的“五并重”:法治经济与文化经济并重;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并重;柔性参与TPP与独立开展经济合作区谈判并重;主动参与国际贸易和投资规则的制定,柔性应对TPP;高调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低调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经过五年时间检验,现在看这“八双五并重”基本上一个字都不需要改,还是对的。同时我们还提出一个新的“三驾马车”概念。改革开放、改革制度、开放市场。“创新、创造”,生态民生。同时着眼于长跑,保持中高速的增长,把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作为核心目标。此外,要把生态民生的改善作为出发点、落脚点,为“十三五”规划的编制也做出了特有的贡献。 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从2014年底就启动了“中国2049战略”的整体研究,建议把中国未来35年发展分成三个阶段推进:这个框架我们是把1567年为起点,纵向从汉唐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经验教训这样一个框架进行研究,横向是近500年大国崛起的经验教训。包括11章和15个专题,在座的很多新供给群体,包括周天勇教授都做了非常多贡献,其中实体经济和制造业是放在很重要的一个位置。这个成果,在2017年3月份我和贾院长一起出席了发改委的关于“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研讨会,参与这个会的是6位专家,包括钱颖一、胡鞍钢、迟福林教授等,在会上我做了一个发言——《以高质量的新思维、新制度供给促进全球化背景下的改革创新型国家建议及经济可持续发展(2016-2049)》 以上是回顾。关于2017年三季度的情况简单的几句话归纳一下。从全球来看,全球经济整体呈现良好的复苏态势,但是这个增速从全球来看能否持续这个是存疑的,我有这个基本的观点。美国经济总体回暖,年内预计继续加息,欧洲按兵不动,日本温和复苏。新兴国家表现比较分化,以宽松为主。国内来看,我们基本上可以看到一季度开局良好,二季度韧性十足,刚刚过去的三季度今天研讨的主题,三季度GDP是一个小幅放缓的态势,基本上符合市场的预期,这是我们从产业结构、需求结构都进行了分析。同时,从几个视角,经济周期的视角,增长动力方面都进行了一个基本的分析。 关于对2017四季度和明年的预判,我与马晓河院长的研判基本上相符,我们的观点,预判三季度增长6.8%,四季度会放缓到6.7%,全年是6.8%,有这么一个基本判断。主要的理由是:投资增速会有所回落,消费也会放缓,出口有所下行,库存周期也进入了下行的阶段。所以,研判四季度增速是6.7%,全年是6.8%这样一个基本的看法。 今天发言的主题《拥抱伟大新时代,持续推动新供给》——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刚刚闭幕的十九大引领中国进入了新的时代,给出了新的三步走,我认为是新的三步走,从2020往后走是两个阶段,一个目标,八大方面。 近日,民生银行在莫干山刚召开了一个民银智库50人论坛2017年工作会议。展望未来,新供给研究群体还是要传承古时候的“士大夫”精神,继承莫干山精神,加快改革创新,同时把《80年代经济学人的光荣与梦想》的诗篇不断的往后续写,同时也要把姚余栋司长多次倡导的“梅花与牡丹精神”——求真务实,开放包容的精神不断弘扬。以这些精神为引导来不忘初心,共同努力,持续前行。 这张图是美国富国银行的一个Logo,我一直觉得这个图很有意思,因为富国银行是美国人Wills和Fargo两位入股联合发起的,后来他们打了一个广告词“Together we’ll go far”,我们共同前行,展望未来,我们中国进入了新的时代,十九大提出了新的目标,我们新供给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前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新的贡献。 感谢大家! 文章选自新浪财经,2017年10月28日
2017年10月31日 -
张连起:新思想领航新时代,新目标开启新征程
专家简介
2017年10月30日 -
龙安志:进入新时代的中国需要创新性领导力
龙安志,全球化智库(CCG)高级研究员
2017年10月27日 -
朱永新:向文化强国目标迈进
朱永新,全球化智库(CCG)顾问,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2017年10月26日 -
Innovative leadership for new era in China
In his speech at the opening of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on Wednesday,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set a new course for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a new era. As head of the largest communist party in the world, Xi’s challenge is to re-engineer the CPC to ensure it can effectively and innovatively deliver leadership. The question is how to take Marxism, a 19th-century economic theory that analyzed social relations during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and make it relevant to China in the 21st century, when the nation leads the world in green finance, mobile phone bank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search and robotics development. Bridging those eras is a momentous undertaking. It is also generational. No wonder that Xi spoke for three and a half hours detailing the blueprint for transforming the CPC so that it can lead China into a high-tech and environmentally healthy future. Economic distortions and imbalances topped Xi’s list of concerns. He addressed these by calling for development of China’s vast interior, so as to eliminate the last pockets of poverty and rebalance the economy. An entire program for reinvigorating the interior was at the core of his agenda, rehabilitating rural villages by creating new ecological cities that have the amenities, health, welfare and social services to draw migrants back to their hometowns for opportunities. As ambitious as it sounds, this is a necessary task to reduce social and income gaps, and even the economic playing field between the coastal and interior areas. For the CPC, managing the expectations of China’s growing middle-income group may prove as much of a challenge in the decades ahead as it was to raise so many people out from poverty in the preceding decades. Topping the concerns of China’s middle-income group are the need for efficient transport, comprehensive healthcare, and lifestyles that have quality over simply quantity. In this respect Xi has called for quality growth, emphasizing that China’s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should be more than just high-speed growth in the new era. A healthy environment matters for a higher quality of life. Creating a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goes beyond calling for prote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It envision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s the next driver for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a plethora of new industries for renewable energy grids, new energy transport and energy saving household appliances. Smart, green and sustainable are thus the standards that will need to be met in the new era. A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goes beyond ecology. It includes urban ecology and preservation of heritage sites (many of which were bulldozed during the previous decades of development). Xi emphasized the importance of rejuvenating China’s heritage as core to the Chinese Dream, to give generations ahead a sense of pride in their Chinese identity, the importance of which was underscored in an unqualified way in Xi’s speech. In many respects, this is also the first CPC congress that emphasized China’s role in an integrated global context. Opening speeches at previous congresses had always focused on domestic issues, reform and opening-up, grappling with static State-owned enterprises, or how to maintain rapid growth. This time, Xi instead presented China as a global leader, sharing its own experiences in overcoming underdevelopment, re-balancing over-growth, correcting social imbalances and environmental damage by combining planning with the market. From a political perspective, Xi noted how "a political system cannot be judged in abstraction without regard for its social and political context, its history and its cultural traditions". His words easily resonate with many countries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that face the challenge of external interference in their political systems from powers that fail to understand the social and historic complexities underlying their present conditions and development. By emphasizing the role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in developing smart infrastructure to support band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ogether with respect for sovereignty, he underscored the importance of addressing the sources of international risks, volatility, and violence. In his speech, "innovate" topped the list of terms such as "unity", "solidarity", "vigilance" and "vitality" that were held up as necessary for CPC members to lead. And in a new era, it makes perfect sense that the ability to be innovative is the key requirement for the CPC. Xi openly talked about past problems of corruption and abuse of power, saying, "We must have the determination to get rid of all outdated thinking and ideas and all institutional ailments, and to break through the blockades of vested interests." Thereby challenging conservative thinking and entrenched processes not consistent with the current new era we live in. While Xi opened the 19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by honoring the revolutionary leaders who founded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 1949, it is notable, therefore, that he ended his speech by acknowledging the importance of China’s youth, and stated that, "a country will be full of hope and have a great tomorrow only when its younger generations have ideals, ability and strong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bout Author Laurence Brahm, a senior research fellow at 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CCG), an author of Zhu Rongji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Modern China. From China Daily,2017- 10-22
2017年10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