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globalization)一词,是一种概念,也是一种人类社会发展的现象过程。全球化目前有诸多定义,通常意义上的全球化是指全球联系不断增强,人类生活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发展及全球意识的崛起。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贸易上互相依存。全球化亦可以解释为世界的压缩和视全球为一个整体。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随着全球化势力对人类社会影响层面的扩张,已逐渐引起各国政治、教育、社会及文化等学科领域的重视,引发大规模的研究热潮。对于“全球化”的观感是好是坏,目前仍是见仁见智,例如全球化对于本土文化来说就是一把双刃剑,它也会使得本土文化的内涵与自我更新能力逐渐模糊与丧失。
- CCG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
- CCG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
- CCG一带一路研究所
- CCG世界华商研究所
- CCG数字经济委员会
- CCG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图片
- CCG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图片
- CCG世界华商研究所图片
- CCG一带一路研究所图片
- CCG数字经济委员会图片
- 成为系列论坛会员
- 成为系列论坛会员联系
- 概况介绍
- 兼职研究员
- 未分类
- 概况
- 全球化
- 全球治理
- 美国
- 国际人才政策
- 中美贸易
- 国际教育理念与政策
- 中国开放指数
- 新闻动态
- CCG品牌论坛
- 中国与全球化论坛
- 学术委员会专家
- 主席/理事长
- 中文图书
- 品牌论坛
- 研究合作
- 重点支持智库研究与活动项目
- 概况视频
- 主任
- 香港委员会名誉主席
- 关于
- 团队
- 国际关系
- 国际组织
- 加拿大
- 华人华侨
- 国际贸易
- 来华留学
- 区域与城市
- 媒体报道
- 二轨外交
- 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
- 高级研究员
- 资深副主席
- 英文图书
- 圆桌研讨
- 建言献策
- 概况手册
- 副主任
- 理事申请
- 香港委员会名誉副主席
- 顾问
- 研究
- 国际移民与人才流动
- 区域合作
- 欧洲
- 中国海归
- 来华投资
- 出国留学
- 大湾区
- 活动预告
- 名家演讲
- 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
- 特邀高级研究员
- 副主席
- 杂志
- 名家演讲
- 媒体采访
- 年报
- 秘书长
- 企业理事
- 香港委员会主席
- 国际顾问
- 国际贸易与投资
- 一带一路
- 亚洲
- 留学生
- 对外投资
- 国际学校
- 动态
- 名家午餐会
- 中国人才50人论坛
- 特邀研究员
- 理事长
- 媒体采访
- 文章投稿
- 副秘书长
- 活动支持
- 香港委员会副主席
- 国际教育
- 非洲
- 数字贸易
- 活动
- 智库圆桌会
- 常务理事
- 智库访谈
- 国际合作
- 总监
- 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
- 研究员
- 研究支持
- 香港委员会常务理事
- 国内政策
- 拉美
- 专家
- 理事
- 直播
- 捐赠支持
- 主管
- 中国国际教育论坛
- 个人捐赠
- 前瞻研究
- 澳洲
- 咨询委员会
- 企业理事
- 其他
- 捐赠联系
- 中东
- 成为理事
- 研究报告
- 建言献策
- 出版物
- 理事申请联系
- 智库研究
- 音视频专区
- 联系我们
- 观点
- 捐赠
- 工作机会
- 香港委员会
-
CCG最新报告,大学生正在创业之路上狂奔?
不看钱,看自我价值实现!
2017年9月28日 -
黄剑辉:银行业发展态势持续向好 各项业务协调创新发展
黄剑辉,CCG特邀高级研究员,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
2017年9月26日 -
王牧华:“双一流”建设高校公布 什么是高校发展的当务之急
教育部9月21日公布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又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不仅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也在社会上引发热议。而如今又恰逢全国各大高校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双一流”的建设大学让高等教育的改革更加迫在眉睫,那么,高校改革和发展的重中之重到底是什么? 专家简介 王牧华,西南大学教育学部的副部长。 高等教育改革有很多的命题,有一个非常核心的问题就是创新、创业和创客,这是高校发展的当务之急,创新教育、创业教育、创客教育是现在已经发展的时代命题。 首先,创新是高等教育从历史走向未来得必然选择。从西方的高等教育开始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普及化历史发展过程当中不难看出,高等教育的生命力活力就在于它的创新,这是我们理解高等教育的密码。这里面高等教育普及化、大众化的时间节点,从这里面看我们国家曾经有一段时间是相当的落后,现在我们正在奋起直追。 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国务院出现出台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创新驱动发展,创新驱动发展对高校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也提供了很多的机遇,尤其是我们高等教育研究型大学,如何在创新发展当中扮演核心的角色,这是我们高等教育思考的问题。同时,这几年世界银行不断发布全球竞争力指数,在全球竞争力指数当中,我们高等教育也有一定的影响因素。 第二,创新人才的培养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使命,高等学校有很多的任务,创新培养是我们首要的核心任务。大学存在的价值是培养人才,如果不培养人才它就是一个科研机构,这是我们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使命。通过对美国研究型大学在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梳理可以看出来,美国这种国家成立体系,就是要把高校、政府和企业作为一种体系来建设,而不是单独强调某一方的力量。 今天在高校里面如何要培养拔尖人才,其中一个观点就是交叉学科,通过交叉学科培养拔尖人才,是今天西方高校和我们很多高校通识的做法。 第三,组织创新是高等教育跨越发展的内在需求。我们高等教育、大学本身需要改革创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的培养创业人才,也就是我的观点,我们今天需要为创新的培养搭建一种生态环境,在这种环境当中让我们创新不断的涌现。 今天的大学,不只是大学,中小学都非常的保守、传统、落后,和西方的学校相比我们是传统的堡垒,我们的组织需要创新,我们国家培养的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不只对985这些少数学校,不只在北大清华,每一个本科院校都有承担着培养拔尖人才的任务,现在我们培养拔尖人才仅局限于985高校,另外在985高校里面专门一个学院培养拔尖人才,这个思路是有问题的。每一个本科院校都可以培养拔尖人才,为什么?因为它的定位不同,有一些是创业人才、有一些是创造人才,每个本科学校都应该自觉地培养拔尖人才。 (本文依据嘉宾在全球化智库(CCG)举办的全球教育50人论坛上的发言实录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7年9月25日 -
魏建国:当代儒商的核心有三点,可归纳成九个字
专家简介
2017年9月22日 -
储殷:中国特色之大国外交本质不变
文 | 全球化智库(CCG)研究员储殷 核心提示:外交根本目的在于服务好、维护好“国家利益”。无论是中国外交积极有为还是隐忍克制,都围绕着一个核心: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抓住和延长战略机遇期,早日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这些年,“中国外交”在媒体上存在感越来越高了,外交部新闻发言人的话“干货”越来越多;主场外交越来越密,从G20到金砖会议,未来还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家领导人来中国“商量事儿”。 外交根本目的在于服务好、维护好“国家利益”。无论是中国外交积极有为还是隐忍克制,都围绕着一个核心: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抓住和延长战略机遇期,早日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9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厦门国际会议中心主持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话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金砖国家领导人巴西总统特梅尔、俄罗斯总统普京、印度总理莫迪、南非总统祖马和对话会受邀国领导人埃及总统塞西、几内亚总统孔戴、墨西哥总统培尼亚、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泰国总理巴育出席对话会。这是对话会前,习近平同出席对话会的各国领导人集体合影。新华社记者 庞兴雷 摄 的确,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飞速发展,中国天翻地覆的变化举世瞩目,国力的巨大腾飞不仅使数亿人脱贫致富奔小康,更极大地激发了国人国家认同和民族自豪感。 但是每一个国人仍应当非常理性地认知中国的基本国情,不应头脑发热:中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相比于发达国家,我们的工业底子薄,技术积累不够,研发能力有限。在国际上对各国的研究不足,对世界的了解有限,缺乏参与制定国际规则、解决国际争端的经验。国际上的中国“认知度”“认可度”仍亟待加强。 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仍需要国人努力进取,绝非朝夕之功,可能还需要再一个30年甚至更久。因此,“发展”仍是我国的第一要务,忽视我国的基本国情,躺在当前的成绩上“忘乎所以”,万万要不得。 总体来说,近年来中国外交越来越积极,越来越敢于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方案”,但是中国外交的策略和重点,并没有本质变化。 文章选自中青在线,2017年9月13日
2017年9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