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globalization)一词,是一种概念,也是一种人类社会发展的现象过程。全球化目前有诸多定义,通常意义上的全球化是指全球联系不断增强,人类生活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发展及全球意识的崛起。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贸易上互相依存。全球化亦可以解释为世界的压缩和视全球为一个整体。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随着全球化势力对人类社会影响层面的扩张,已逐渐引起各国政治、教育、社会及文化等学科领域的重视,引发大规模的研究热潮。对于“全球化”的观感是好是坏,目前仍是见仁见智,例如全球化对于本土文化来说就是一把双刃剑,它也会使得本土文化的内涵与自我更新能力逐渐模糊与丧失。
- CCG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
- CCG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
- CCG一带一路研究所
- CCG世界华商研究所
- CCG数字经济委员会
- CCG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图片
- CCG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图片
- CCG世界华商研究所图片
- CCG一带一路研究所图片
- CCG数字经济委员会图片
- 成为系列论坛会员
- 成为系列论坛会员联系
- 概况介绍
- 兼职研究员
- 未分类
- 概况
- 全球化
- 全球治理
- 美国
- 国际人才政策
- 中美贸易
- 国际教育理念与政策
- 中国开放指数
- 新闻动态
- CCG品牌论坛
- 中国与全球化论坛
- 学术委员会专家
- 主席/理事长
- 中文图书
- 品牌论坛
- 研究合作
- 重点支持智库研究与活动项目
- 概况视频
- 主任
- 香港委员会名誉主席
- 关于
- 团队
- 国际关系
- 国际组织
- 加拿大
- 华人华侨
- 国际贸易
- 来华留学
- 区域与城市
- 媒体报道
- 二轨外交
- 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
- 高级研究员
- 资深副主席
- 英文图书
- 圆桌研讨
- 建言献策
- 概况手册
- 副主任
- 理事申请
- 香港委员会名誉副主席
- 顾问
- 研究
- 国际移民与人才流动
- 区域合作
- 欧洲
- 中国海归
- 来华投资
- 出国留学
- 大湾区
- 活动预告
- 名家演讲
- 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
- 特邀高级研究员
- 副主席
- 杂志
- 名家演讲
- 媒体采访
- 年报
- 秘书长
- 企业理事
- 香港委员会主席
- 国际顾问
- 国际贸易与投资
- 一带一路
- 亚洲
- 留学生
- 对外投资
- 国际学校
- 动态
- 名家午餐会
- 中国人才50人论坛
- 特邀研究员
- 理事长
- 媒体采访
- 文章投稿
- 副秘书长
- 活动支持
- 香港委员会副主席
- 国际教育
- 非洲
- 数字贸易
- 活动
- 智库圆桌会
- 常务理事
- 智库访谈
- 国际合作
- 总监
- 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
- 研究员
- 研究支持
- 香港委员会常务理事
- 国内政策
- 拉美
- 专家
- 理事
- 直播
- 捐赠支持
- 主管
- 中国国际教育论坛
- 个人捐赠
- 前瞻研究
- 澳洲
- 咨询委员会
- 企业理事
- 其他
- 捐赠联系
- 中东
- 成为理事
- 研究报告
- 建言献策
- 出版物
- 理事申请联系
- 智库研究
- 音视频专区
- 联系我们
- 观点
- 捐赠
- 工作机会
- 香港委员会
-
2017中国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调查报告
2017年9月15日 -
徐秀军: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环境与新思路
徐秀军,全球化智库(CCG)特邀高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室副主任
2017年9月15日 -
Children from poor family could succeed through efforts
These years, the phrase "impoverished families can hardly nurture rich sons" has been frequently used in public opinions. In reports, for example, reporting the proportion of rural young people in the top universities is decreasing and the recruitment market is increasingly favoring urban youth seems to be common. However, while China’s population quality and education level has greatly improved, the gaps of material conditions and life experience are still large obstacles for "impoverished youth" to get ahead. Whether the situation is yet to be verified, the social anxiety of "Impoverished families can hardly nurture rich sons" is a reality.
2017年9月15日 -
旅游业外汇收入已成隐形支柱产业
9月13日,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第22届全体大会在成都开幕,习近平主席向大会致贺词时指出,旅游是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渠道,是发展经济、增加就业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产业。他还强调,中国高度重视发展旅游业,旅游业对中国经济和就业的综合贡献率已超过10%,未来5年,中国将有7亿人次出境旅游。 为把握世界和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态势,尤其是其新变化,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透视与分析,全球化智库(CCG)与携程旅行网(Ctrip)于7月联合推出了《从出入境旅游看中国全球化发展》报告。报告通过详实数据和分析展现了全球旅游业现状、中国游客出境游情况和外国游客入境游情况,指出全球化以及技术革新和模式创新促使国际旅游发展再掀高潮,中国大陆游客占比全球已登记游客人数近10%,海外消费总额连续12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稳坐世界旅游大国位置。但与出境游的持续高热相比,中国入境旅游发展不够理想,国际游客数量存在明显赤字,出入境旅游不匹配程度引人深思。 以下附《从出入境旅游看中国全球化发展》系列报告一的要点: 一、旅游业外汇收入增速连续六年跑赢世界经济增速,已成隐形支柱产业 根据全球化智库(CCG)与携程旅行网(Ctrip)联合发布的《从出入境旅游看中国全球化发展》系列报告一,2015年全球国际游客到达数量为11.86亿人次,全球旅游行业收入占全球GDP总额的10%,其中外汇收入为12600亿美元,在考虑货币汇率与通货膨胀影响的情况下同比增长4.4%,连续第六年跑赢当年世界经济增速(2.4%)。2016年,全球旅游业总收入为76000亿美元,共提供2.92亿个工作岗位,即全球每十个工作岗位中就有一个来自于旅游业。旅游业创造收入和提供就业岗位“两个10%”的全球占比可以表明,旅游业已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隐形支柱产业。 图片来源: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ited National 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简称UNWTO)《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2016年年报》 图1 全球国际游客到达与旅游外汇收入情况(1990-2015*,其中2015*表示2015年数据为临时数据,2020**、2030**表示2020、2030年数据为预测值,下同) 资料来源: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2016年年报》。 图2全球旅游外汇收入增长率与世界经济增速对比 (2008-2015*) 数据来源: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2016年年报》;世界银行:《全球经济展望》。 二、亚太地区国家国际游客数量反超美洲,为国际旅游发展注入新生能量 新兴经济体国际游客到达数量和比例获得同步增长,全球金融危机过后,新兴经济体不仅对世界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对国际旅游市场也产生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根据报告,1990年新兴经济体国际游客到达数量仅为1.36亿人次,占全球国际游客到达总量的31.26%,而到2015年,这一数量已达到5.33亿人次,占全球国际游客到达总量的比例提高至44.94%。从国际游客到达的区域分布情况来看,欧洲地区占比最大,亚太地区位列其次,美洲地区排名第三。值得注意的是,从1990年至2005年,美洲地区国际游客到达数量占比在所有区域中位居第二位,但2005年之后,亚太地区反超美洲,并保持第二的位置。亚太地区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发展为国际旅游发展注入了了新生能量。 图3 全球国际游客到达数量中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的占比情况(1990-2015*) 资料来源: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2016年年报》。 图4 全球国际游客到达数量中各大区域的占比情况(1990-2015*) 资料来源: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2016年年报》。 三、中国游客境外消费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各国争抢的“香饽饽” 根据全球化智库(CCG)与携程旅行网(Ctrip)联合发布的《从出入境旅游看中国全球化发展》系列报告一,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中国游客在旅游目的地选择上更趋国际化,中国游客也因人口基数大、消费力强而成为世界各国争抢的“香饽饽”。2015年,中国大陆出境游客为1.28亿人次,近乎于日本总人口数,同比增长9.4%,较2005年增长312.9%。虽然2015年增长幅度与2009-2014年间20%左右的增长幅度相比有明显放缓,但就总体而言,中国大陆出境旅游市场仍保持增长态势。根据UNWTO数据,2015年全球已登记国际旅客人数达11.9亿人次,中国大陆旅客占比超过10%,稳坐世界旅游大国位置。2017年初,习近平主席在达沃斯论坛上的讲话里提到,预计未来5年中国出境旅游将达到7亿人次。出境旅游人数将达到历史新高。 图8 中国大陆出境游客人数及增长率(2005-2015)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C01。 中国对世界旅游经济的拉动作用不仅体现在出游人数规模的扩大上,更体现在境外旅游消费的快速增长上。2016年,中国大陆游客境外消费总额达到2610亿美元,同比增长12%,占全球旅游总消费额的20.9%,排名世界第一,是美国游客境外消费总额的两倍多。2015年中国大陆地区游客境外人均消费达893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6000元)。根据商务部统计,在海外人均消费构成中,约有一半来源于购物。庞大的中国游客在推动世界旅游业增长的同时,也成为拉动旅游目的国经济的重要力量。其中,日本、韩国和泰国等地受益最大。 图91995-2016年世界旅游支出变化情况 图片来源: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2016年年报》。 四、中国人最爱去的热门国家,“一带一路”沿线成“新宠” 从出境旅游的热门目的地分布来看,港、澳、台地区以其地理优势、文化优势和出入境的便利条件等,成为中国大陆居民出境旅游的首选目的地。除此之外,泰国、韩国、日本、美国、新加坡、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俄罗斯以及澳大利亚成为中国游客出国旅游的十大热门国家。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升温,中东欧、中亚和南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旅游热度也将迅速攀升,成为重要的出境旅游目的区域。 资料来源:项目组根据各国旅游局公布数据整理。 从客源地分布来看,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天津、山东、辽宁、福建以及湖北在客源地潜在出游力得分上排名前十,其中北京和上海两地多年来交替保持首位,东部沿海省份以其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始终位于第一梯度。 五、各国争相向中国游客“示好”,中国人出境游签证更便捷 面对庞大且高速增长的中国出境旅游市场,世界各国纷纷放宽了签证申请与审批政策,以此吸引更多的中国大陆游客,带动当地旅游业及经济的发展。根据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最新统计,截至2017年3月,共有130个国家(地区)和中国签订互免签证协议。 同时,还有一些友好邦交国家进一步放宽了对中国的签证政策,包括放宽申请限制、延长签证有效期、降低签证费用(甚至免费)等,有的国家还为中国游客办理签证专门开通了更加便捷、快速的办理通道。近年来,对中国开放十年有效期签证的国家不断增多,这对吸引中国大陆游客出国旅游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这些国家包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韩国、以色列和阿根廷。 六、我国入境游客增速低于亚太地区整体水平,游客数量存在明显赤字 报告指出,相比出境游的快速持续发展,我国入境游发展相对平稳。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入境游客数量由2005年的12029.23万人次增长到2015年的13382.04万人次,11年间增幅为11.2%,平均下来一年只增长一个百分点,与2005-2015年中国大陆居民出境人数312.9%的增幅相比,差距颇大。同时,与发达经济体(38.9%)、新兴经济体(57.2%)和亚太地区(81.3%)增速相比,我国2005年至2015年间入境游客增速仍然处于较低水平。根据项目组测算,2015年,国际游客赤字已经达3163.52万人次。预计在当前发展态势下,未来五年我国国际游客赤字将进一步拉大,数量可能超过1亿人次。 图10 入境游客数量及变化情况(2006-2015)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C01。 图11 入境游客来源分布(2006-2015)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C01。 图14 我国大陆居民出国旅游人数与外国人入境旅游人数赤字情况(2015)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C01。 国际游客赤字的背后体现的是旅游外汇收入差距。虽然我国旅游外汇收入整体呈现持续增长,但这里面包括来自港澳台游客的消费,如果去除港澳台地区游客所提供的收入统计,其外汇收入也并不理想。此外,我国旅游外汇收入中长途交通贡献最大,占比为39.46%,与我国居民出国疯狂购物不同,外国人入境旅游商品消费仅占不足五分之一。据2017年2月公布的《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披露,2016年我国入境游客外汇收入为1200亿美元,同比增长5.6%;根据UNWTO报告数据,2016年我国旅行服务支出为2611亿美元,约是我国旅游外汇收入的2.2倍。 七、出境游需求国际化对接不足,使出境游矛盾彰显 全球化智库(CCG)与携程旅行网(Ctrip)联合发布的《从出入境旅游看中国全球化发展》系列报告一分析指出,中国游客出境旅游的需求在多种因素下被释放和点燃,但是出境旅游的矛盾也日益彰显。从需求侧来看,出境游本身具有国际化属性。随着人们出境游经验的不断积累和在旅途见识的不断增长,中国游客对于出境游的需求和要求也越来越细化和专业、越来越与国际接轨。然而,从供给侧来看,虽然产生的行为是赴境外出游,但很多旅游产品都是通过国内渠道进行宣传和销售,且当前我国国内旅游产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不正规的、采用不正当竞争的、甚至非法的旅游服务供应商,严重影响了游客的出行体验,甚至侵害了游客的合法权益。此外,部分中国出境游客“不文明”的旅游行为也屡受曝光,给旅游目的地居民和同游的游客留下不好的印象。 中国游客需求的国际化与出境旅游行业发展及部分国民素质不高的内部问题形成了影响我国出境旅游行业发展的主要矛盾,也反映出当前我国全球化发展所遇到的共性问题,即需求侧国际化与供给侧国内化的对接和融合发展问题。需要国内相关管理部门、产业发展的推动者、参与者以及相关的研究人员等进一步解放思想、提升自身能力,将国内发展的需要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良好地结合起来,实现经济和产业发展双赢的良好局面。 八、初探旅游赤字原因:国际旅游链条多环节有待完善 针对我国入境游存在的赤字,报告分析,问题的出现可能涉及几个方面的原因:如在针对外国人入境旅游宣传的最前端,尚未形成有效的宣传模式;在外国人入境的门户端,外国人来华的签证办理与相关政策和管理措施方面是否还存在不必要的门槛与限制;在旅游服务国际化、正规化、透明化的发展与管理方面,如何与国际接轨,让外国人在中国的旅途可以实现无障碍化,个人权益可以得到良好的保障;在人性化的公共设施配备等方面,公共卫生间、母婴室、无障碍设施的设置等等。 【本报告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全球化智库(CCG)《从出入境旅游看中国全球化发展》系列报告一】
2017年9月15日 -
徐立凡:打造移动支付的中国标准
作者:CCG特邀研究员徐立凡
2017年9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