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globalization)一词,是一种概念,也是一种人类社会发展的现象过程。全球化目前有诸多定义,通常意义上的全球化是指全球联系不断增强,人类生活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发展及全球意识的崛起。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贸易上互相依存。全球化亦可以解释为世界的压缩和视全球为一个整体。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随着全球化势力对人类社会影响层面的扩张,已逐渐引起各国政治、教育、社会及文化等学科领域的重视,引发大规模的研究热潮。对于“全球化”的观感是好是坏,目前仍是见仁见智,例如全球化对于本土文化来说就是一把双刃剑,它也会使得本土文化的内涵与自我更新能力逐渐模糊与丧失。
- CCG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
- CCG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
- CCG一带一路研究所
- CCG世界华商研究所
- CCG数字经济委员会
- CCG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图片
- CCG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图片
- CCG世界华商研究所图片
- CCG一带一路研究所图片
- CCG数字经济委员会图片
- 成为系列论坛会员
- 成为系列论坛会员联系
- 概况介绍
- 兼职研究员
- 未分类
- 概况
- 全球化
- 全球治理
- 美国
- 国际人才政策
- 中美贸易
- 国际教育理念与政策
- 中国开放指数
- 新闻动态
- CCG品牌论坛
- 中国与全球化论坛
- 学术委员会专家
- 主席/理事长
- 中文图书
- 品牌论坛
- 研究合作
- 重点支持智库研究与活动项目
- 概况视频
- 主任
- 香港委员会名誉主席
- 关于
- 团队
- 国际关系
- 国际组织
- 加拿大
- 华人华侨
- 国际贸易
- 来华留学
- 区域与城市
- 媒体报道
- 二轨外交
- 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
- 高级研究员
- 资深副主席
- 英文图书
- 圆桌研讨
- 建言献策
- 概况手册
- 副主任
- 理事申请
- 香港委员会名誉副主席
- 顾问
- 研究
- 国际移民与人才流动
- 区域合作
- 欧洲
- 中国海归
- 来华投资
- 出国留学
- 大湾区
- 活动预告
- 名家演讲
- 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
- 特邀高级研究员
- 副主席
- 杂志
- 名家演讲
- 媒体采访
- 年报
- 秘书长
- 企业理事
- 香港委员会主席
- 国际顾问
- 国际贸易与投资
- 一带一路
- 亚洲
- 留学生
- 对外投资
- 国际学校
- 动态
- 名家午餐会
- 中国人才50人论坛
- 特邀研究员
- 理事长
- 媒体采访
- 文章投稿
- 副秘书长
- 活动支持
- 香港委员会副主席
- 国际教育
- 非洲
- 数字贸易
- 活动
- 智库圆桌会
- 常务理事
- 智库访谈
- 国际合作
- 总监
- 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
- 研究员
- 研究支持
- 香港委员会常务理事
- 国内政策
- 拉美
- 专家
- 理事
- 直播
- 捐赠支持
- 主管
- 中国国际教育论坛
- 个人捐赠
- 前瞻研究
- 澳洲
- 咨询委员会
- 企业理事
- 其他
- 捐赠联系
- 中东
- 成为理事
- 研究报告
- 建言献策
- 出版物
- 理事申请联系
- 智库研究
- 音视频专区
- 联系我们
- 观点
- 捐赠
- 工作机会
- 香港委员会
-
周湘智:改革完善中国特色智库评价体系
周湘智,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兼职研究员,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2017年5月9日 -
中国社会智库的政策影响机制分析
>>>>
2017年5月5日 -
中国智库发展的文化与生态构建
■ 【作者简介】
2017年5月3日 -
周晓晶:一季度良好开局为全年经济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专家简介
2017年5月2日 -
张连起: 没有“独门秘笈”何来特色小镇
专家简介 张连起,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特邀高级研究员,财政部会计标准战略委员会委员。 今年全国两会,“特色小城镇”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然而在此前特色小镇的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泥沙俱下,自毁名声的案例屡见不鲜。 我国的小镇从来不缺少“特色”,而是缺少真正尊重本地居民的历史记忆和美好向往,真正提炼本地特色并把“特色”加以保护、传承的眼光和能力,缺少对本地文化的深入分析以及对相应服务业的把握提升。一些地方以浮躁的开发和商业气氛导致人们“不去后悔,去了更后悔”;一些小镇的文化只是一个标签,提供的却是粗糙简单的初级体验。因此,特色小镇要成为创造的有效供给平台,必须突出独特产业定位这个“魂”,使产业、文化联动发展,使小空间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汇聚各种新技术,提供高质量新产品。 “十三五”期间是我国城镇化从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变的关键时期,加快特色小镇建设,有利于破解资源瓶颈,聚集高端要素,促进创新创业;有利于推进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住建部、财政部等多个部委联合发出《关于开展特色小城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将建设特色小城镇推向了可操作化的阶段。 发展特色小镇,要深挖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文化特色,走文化传承创新之路。统计显示,每年国际旅游者大部分是文化旅游。让游客有所得、有所悟并使人流连忘返的,是风景名胜背后的历史文化。因此,推进特色文化小镇建设,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深挖历史文化资源。“特色小镇”不只是一个经济名词,也应该是一个文化名词。一个小镇的文化特色要真正树立起来,除了需要有经济支撑和差异性概念以外,更需要有一批“文化人”“乡贤”,立足本地,放眼世界,扎根生活,联结社区,自觉承担起本地文化保护、传承、创新、建设和品牌营造的重要责任,为当地培育出独特、真实、有品质、有细节,能为本地生活与生产持续注入活力的“有根的”地方文化。要坚持走文化传承创新之路,既利用小镇来展示文化,又借助文化提升小镇品位。要在延续小镇历史文脉上下功夫,精心保护前人遗留的文化遗产,通过创新创意,建设独具魅力、活力四射的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文化小镇。 发展特色小镇要聚集特色文化产业,培育特色产品,强化产业支撑。特色文化产业是特色文化小镇的重要支撑。要结合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按照“特而精”的要求,切实增强特色文化产业集聚度,重点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根据当地的历史文化、发展现状和未来规划,布局特色文化小镇。 各国特色小镇往往都有自己的特色美食、市集等“独门秘笈”,这些来自历史的技艺产品在工业化商品竞争面前,有的虽然受到较大冲击,有的却还反而显出很强的生命力。这些富有特色的技艺产品,通过高标准的质量要求和精致化的设计和传播实现了较高的品位和价值,并依据历史产业孵化出各地独特的经济生态。相比之下,中国虽然是特色农产品、特色美食、特色手工艺品大国,但由于质量监督、源头管理、品牌意识和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缺乏,许多原本拥有丰富价值的本土产品只能作为“土气”的代名词而出现,无论设计制作还是销售交易空间都缺少美的体验,未能体现出中式田园生活方式的美好与吸引力。因此,特色小镇建设要把重点放在培育特色产品上,放在营造诚信和谐的产销氛围上,放在城乡投资人与本地居民以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共建共享上,放在提供高质量的精品企业上。 发展特色小镇还要多种产业齐头并进,差异化发展。坚持错位发展、个性化发展,走特色化产业发展道路,是特色小镇能否延续下去的关键所在。要坚决摒弃“千镇一面、一哄而上、盲目造镇”的做法,避免同质化恶性竞争。支持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高度聚集、设施装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经济效益显著、带动辐射有力的特色小镇。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实行以奖代补和贴息,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特色小镇。 发展特色小镇要有精准化、精细化的规划和运营,这既是特色小镇发展的核心,也是新城镇化模式的重要特点。之所以赋予小镇以特色定位,就意味着需要对符合相应定位的高端要素展开区域竞争,意味着选定一定空间距离作为市场范围,既有的区位关系、资源禀赋、运营能力是否与预期定位相匹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所在。特色小镇的建设运营需要很高的操作技巧以聚合和盘活各类要素和资源的能力。城镇物质空间建设相对容易,而高价值产业的植入、城镇氛围的营造、城镇归属感的形成都需要巨大的能力和耐心。因此,特色小镇的规划和建设应当尽可能融入城市网络集群以增强竞争力。今天的城市竞争越来越体现为城市集群之间的竞争,城市区域中的每个特色小镇都可能承担着重要的全球性或区域性角色,成为某一类市场的控制中心,某一类服务的供给中心。 文章选自科学网,2017年4月16日
2017年4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