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globalization)一词,是一种概念,也是一种人类社会发展的现象过程。全球化目前有诸多定义,通常意义上的全球化是指全球联系不断增强,人类生活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发展及全球意识的崛起。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贸易上互相依存。全球化亦可以解释为世界的压缩和视全球为一个整体。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随着全球化势力对人类社会影响层面的扩张,已逐渐引起各国政治、教育、社会及文化等学科领域的重视,引发大规模的研究热潮。对于“全球化”的观感是好是坏,目前仍是见仁见智,例如全球化对于本土文化来说就是一把双刃剑,它也会使得本土文化的内涵与自我更新能力逐渐模糊与丧失。
- CCG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
- CCG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
- CCG一带一路研究所
- CCG世界华商研究所
- CCG数字经济委员会
- CCG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图片
- CCG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图片
- CCG世界华商研究所图片
- CCG一带一路研究所图片
- CCG数字经济委员会图片
- 成为系列论坛会员
- 成为系列论坛会员联系
- 概况介绍
- 兼职研究员
- 未分类
- 概况
- 全球化
- 全球治理
- 美国
- 国际人才政策
- 中美贸易
- 国际教育理念与政策
- 中国开放指数
- 新闻动态
- CCG品牌论坛
- 中国与全球化论坛
- 学术委员会专家
- 主席/理事长
- 中文图书
- 品牌论坛
- 研究合作
- 重点支持智库研究与活动项目
- 概况视频
- 主任
- 香港委员会名誉主席
- 关于
- 团队
- 国际关系
- 国际组织
- 加拿大
- 华人华侨
- 国际贸易
- 来华留学
- 区域与城市
- 媒体报道
- 二轨外交
- 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
- 高级研究员
- 资深副主席
- 英文图书
- 圆桌研讨
- 建言献策
- 概况手册
- 副主任
- 理事申请
- 香港委员会名誉副主席
- 顾问
- 研究
- 国际移民与人才流动
- 区域合作
- 欧洲
- 中国海归
- 来华投资
- 出国留学
- 大湾区
- 活动预告
- 名家演讲
- 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
- 特邀高级研究员
- 副主席
- 杂志
- 名家演讲
- 媒体采访
- 年报
- 秘书长
- 企业理事
- 香港委员会主席
- 国际顾问
- 国际贸易与投资
- 一带一路
- 亚洲
- 留学生
- 对外投资
- 国际学校
- 动态
- 名家午餐会
- 中国人才50人论坛
- 特邀研究员
- 理事长
- 媒体采访
- 文章投稿
- 副秘书长
- 活动支持
- 香港委员会副主席
- 国际教育
- 非洲
- 数字贸易
- 活动
- 智库圆桌会
- 常务理事
- 智库访谈
- 国际合作
- 总监
- 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
- 研究员
- 研究支持
- 香港委员会常务理事
- 国内政策
- 拉美
- 专家
- 理事
- 直播
- 捐赠支持
- 主管
- 中国国际教育论坛
- 个人捐赠
- 前瞻研究
- 澳洲
- 咨询委员会
- 企业理事
- 其他
- 捐赠联系
- 中东
- 成为理事
- 研究报告
- 建言献策
- 出版物
- 理事申请联系
- 智库研究
- 音视频专区
- 联系我们
- 观点
- 捐赠
- 工作机会
- 香港委员会
-
汤敏:从招商引资到招商引智
专家简介
2018年10月25日 -
霍建国:美企在华投资回报下降怪中国吗?
专家简介 霍建国,CCG特邀高级研究员、商务部研究院原院长。 中美贸易摩擦的是非之辩日益受到世人普遍关注。中美贸易冲突有贸易不平衡因素,有投资和技术转让的争论,其中也不乏涉及公平竞争之辩。当然最复杂的当数中美存在的理念和认知差异,特别是不同逻辑思维和思想理念的冲突更是难以调和,但是我们决不能容忍一些偏执和荒谬的理论甚至是霸凌主义的思想到处传播。 美国攻击中国的一点是美企在华受到不公待遇,被强迫技术转让。而自2009年以来外资在中国的投资回报率持续下降,造成一些在华美国企业对中国投资环境的不满,也成为美国可以利用的口实。因此,我觉得对于中国的投资环境应该有一个正确的分析和认识。 首先,从外商来华投资的一般经验看,成功的投资者都是将投资国的比较优势不断地转化为公司内部的竞争优势,或者是将跨国公司的内部优势同东道国的要素优势相结合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以获取高额利润。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看,扩大利用外资一直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上世纪80年代,我们以引进纺织服装业的投资为主,其间外商投资多以加工贸易的方式获取了高额利润,这是建立在中国改革之初廉价的土地成本和劳动力成本之上的。90年代中国的开放领域进一步扩大,特别是在日用消费品制造方面,通过引进外资以合资合作的形式,促进了中国的彩电、冰箱、洗衣机等日用消费品制造领域的迅速发展。外商在这一阶段的投资回报率是相当高的,其盈利模式主要建立在规模经济优势之上,并借助了中国消费市场的快速发育。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中国经济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中国的开放度进一步扩大,中国的现代制造业,特别是以汽车和消费类电子产品为主的外商投资占据了主导地位。外商投资回报率仍保持高额增长,规模经济和技术进步驱动下的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对经济的增长及投资的回报率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2009年金融危机后,随着全球经济的收缩和国际市场需求的下降,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受到了严重冲击。中国经济随即进入了艰难的结构性调整阶段,资源约束条件和劳动力成本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靠以往的规模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已难以持续。中国正在走向以创新驱动为主的新的发展阶段,高新技术领域和高端制造业的投资成为了增长的新动能,并继续保持了高额的投资回报率。相比之下传统制造业的投资则体现了利润率的持续下降。这种变化中国企业有着深刻的体会,外商投资企业应该也不例外。问题在于国际上一些大的跨国公司既不想在华大幅度增加高技术领域的投资,又不断地抱怨其投资回报率较低,这显然同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是相违背的。 其次,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中国不仅没有对外资采取任何歧视性政策,恰恰相反中国在改造营商环境方面做出了持续努力。因为中国清楚地认识到改革开放40年的变化,其中包含了外商投资企业的贡献和努力。所以中国长期以来一直高度重视外商投资企业的发展环境,并不断推出一系列支持外商来华投资的相关措施,包括不断推进投资便利化措施,不断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全面落实负面产品清单的管理模式,为外商来华投资提供更加公开透明的投资环境。同时中国也正采取有力措施,全力打造良好营商环境,确保外商投资企业在华合法权益,坚决落实国民待遇原则,促进各类企业在华享受公平竞争的环境。中国最近推出的一系列高水平开放的举措恰恰说明了这一点。 再次,从经济和投资发展的长期趋势看,社会人力资本的提高与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才是构成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保持企业投资高回报率的关键所在。从目前中国市场的竞争态势分析,固然市场规模优势和消费升级的拉动作用仍在,但企业的竞争优势和盈利水平的高低将更取决于其新产品的研发能力和销售模式的创新能力。就在美资企业抱怨投资回报率较低的当下,我们也看到最近美国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厂家已决定在上海投资建厂,各类高科技企业在华增加投资的消息不断,这就说明有竞争力的企业从来不指望靠市场环境的变化来获取高额利润,而是坚持靠自己的努力在改变经营的状况,更不会将企业投资回报率低这一现象归结于政府政策的不当。 由此可以看出,自2009年以来外资企业在华投资回报率的变化并非中国政府采取歧视性政策造成的,而是供给侧结构因素变化和市场竞争环境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抱怨中国政府,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如果发动贸易摩擦与此有牵涉则更是荒唐。 文章选自《环球时报》,2018年7月16日
2018年7月18日 -
徐洪才:中国扩大开放给世界提供了发展机会
专家简介
2018年4月16日 -
魏建国:高水平开放的关键是理念转变
专家简介
2018年3月21日 -
魏建国:中国营商环境升级与开放关口,金融界须做好准备
专家简介
2018年3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