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globalization)一词,是一种概念,也是一种人类社会发展的现象过程。全球化目前有诸多定义,通常意义上的全球化是指全球联系不断增强,人类生活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发展及全球意识的崛起。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贸易上互相依存。全球化亦可以解释为世界的压缩和视全球为一个整体。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随着全球化势力对人类社会影响层面的扩张,已逐渐引起各国政治、教育、社会及文化等学科领域的重视,引发大规模的研究热潮。对于“全球化”的观感是好是坏,目前仍是见仁见智,例如全球化对于本土文化来说就是一把双刃剑,它也会使得本土文化的内涵与自我更新能力逐渐模糊与丧失。
- CCG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
- CCG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
- CCG一带一路研究所
- CCG世界华商研究所
- CCG数字经济委员会
- CCG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图片
- CCG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图片
- CCG世界华商研究所图片
- CCG一带一路研究所图片
- CCG数字经济委员会图片
- 成为系列论坛会员
- 成为系列论坛会员联系
- 概况介绍
- 兼职研究员
- 未分类
- 概况
- 全球化
- 全球治理
- 美国
- 国际人才政策
- 中美贸易
- 国际教育理念与政策
- 中国开放指数
- 新闻动态
- CCG品牌论坛
- 中国与全球化论坛
- 学术委员会专家
- 主席/理事长
- 中文图书
- 品牌论坛
- 研究合作
- 重点支持智库研究与活动项目
- 概况视频
- 主任
- 香港委员会名誉主席
- 关于
- 团队
- 国际关系
- 国际组织
- 加拿大
- 华人华侨
- 国际贸易
- 来华留学
- 区域与城市
- 媒体报道
- 二轨外交
- 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
- 高级研究员
- 资深副主席
- 英文图书
- 圆桌研讨
- 建言献策
- 概况手册
- 副主任
- 理事申请
- 香港委员会名誉副主席
- 顾问
- 研究
- 国际移民与人才流动
- 区域合作
- 欧洲
- 中国海归
- 来华投资
- 出国留学
- 大湾区
- 活动预告
- 名家演讲
- 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
- 特邀高级研究员
- 副主席
- 杂志
- 名家演讲
- 媒体采访
- 年报
- 秘书长
- 企业理事
- 香港委员会主席
- 国际顾问
- 国际贸易与投资
- 一带一路
- 亚洲
- 留学生
- 对外投资
- 国际学校
- 动态
- 名家午餐会
- 中国人才50人论坛
- 特邀研究员
- 理事长
- 媒体采访
- 文章投稿
- 副秘书长
- 活动支持
- 香港委员会副主席
- 国际教育
- 非洲
- 数字贸易
- 活动
- 智库圆桌会
- 常务理事
- 智库访谈
- 国际合作
- 总监
- 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
- 研究员
- 研究支持
- 香港委员会常务理事
- 国内政策
- 拉美
- 专家
- 理事
- 直播
- 捐赠支持
- 主管
- 中国国际教育论坛
- 个人捐赠
- 前瞻研究
- 澳洲
- 咨询委员会
- 企业理事
- 其他
- 捐赠联系
- 中东
- 成为理事
- 研究报告
- 建言献策
- 出版物
- 理事申请联系
- 智库研究
- 音视频专区
- 联系我们
- 观点
- 捐赠
- 工作机会
- 香港委员会
-
张景安: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创新思想 中关村阔步迈向新时代
专家简介
2018年7月23日 -
Laurence Brahm: Hong Kong lawyer looking across the border
Editor’s note:Laurence Brahm, first came to China as a fresh university exchange student from the US in 1981 and he has spent much of the past three and a half decades living and working in the country. He has been a lawyer, a writer, and now he is Founding Director of Himalayan Consensus and a Senior International Fellow at the 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
2018年6月22日 -
对话赵启正:时代的选择和浦东的眼光
赵启正,全球化智库(CCG)顾问,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
2018年6月21日 -
黄文政:城市人才争夺战的实质是消费力的争夺
-
黄文政:人口流入的城市应补贴人口被“抢走”的地方
全球化智库(CCG)特邀高级研究员、“人口与未来”网站联合创始人黄文政指出,各地出台抢夺人才政策的重要背景是中国年轻人口面临急剧萎缩的趋势,从国家层面来看,“抢人大战”最终会成为零和博弈。 4月25日,他在CCG举办的研讨会上表示,“抢人大战”中承受损失的是那些人口被抢走的地方,因此可以考虑从国家层面建立长效机制来平衡这一关系。 “比如户籍人口从东北去了北京,那么北京可以考虑补贴那些人口流出的地方。”黄文政说,“这样可以真正意义上让地域之间的竞争对整个人口的可持续发展起到正面作用。” 去年以来,为了吸引更多大学毕业生,武汉、南京等二线城市相继推出户籍和住房方面的优惠政策。今年,“抢人大战”进一步扩大,包括石家庄、沈阳在内的20多个城市都出台了类似的人才新政,户籍和住房优惠政策力度也呈现出竞争性扩大势头。 在黄文政看来,人才的选择权应该交给市场和企业,政府更需要做的是为人才涌现提供适合的环境,比如更好的教育水平。 “政府其实并不知道哪些人会成为人才。政府主动选择谁是人才,谁不是人才,实际上没有市场选择的那么好。”他说,如果按照以往一线城市的所谓“人才标准”,目前互联网行业的一些成功企业家都不会被当作人才引入。 黄文政认为,人口远比人才更重要。他指出,从1990年到1999年,中国年出生人口从2800万减少到1400万。 “一些城市发现未来几年年轻人口可能急剧萎缩,现在‘先下手为强’是为了抢占先机。”他说,从这个角度看,“抢人大战”体现了城市管理者观念的变化。 黄文政说,原来大家把庞大的人口看作是一种负担,因为城市需要为人们提供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但随着城市化发展,人们发现,那些人口增长快的城市能够建更多的住宅,提供更多的服务。以地铁建设为例,城市人口和GDP规模需要达到一定标准,才有条件建地铁。 他进一步指出,由于当前城市人口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常住人口、而非户籍人口,这导致城市居民无法充分地转变成为消费者。从经济发展的长远角度看,城市不仅要简单考虑人口规模,还要让更多城市人口真正变成城市居民。 “同人均GDP和中国类似的国家相比,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并不是很充分,常住人口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城市居民,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消费需求。”他说,“如果这些人完全变成城市居民,能够享受教育、医疗等一般福利的话,他就不是一个纯粹的劳动力,而是一个消费者。” 文章选自界面,2018年4月26日
2018年4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