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辉耀清华大学演讲:如何成为国际化领导人才?

2015年5月4日



  4月28日,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在清华大学时代论坛发表主题为《国际化进程中的人才挑战》的演讲。王辉耀主任从国际人才竞争理论入手,通过详实的数据,从全球人才流动的趋势、目前国际人才竞争策略等方面介绍了当前全球人才竞争的激烈现状,分析了我国国际人才竞争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同时对大学生如何成为国际人才给以指导。


  王辉耀主任以详尽的数据、生动的例子和幽默的谈吐,为清华大学老师和同学带来了一堂宝贵的“人才课”。现场听众踊跃举手提问,其高屋建瓴又结合实例的回答让清华学子感到受益匪浅。


  以下为部分演讲实录:



中国进入国际人才时代


  30多年前在农村里面的农民不会想到国内移民时代的来临,不会想的他们其中的一批人会到深圳、到东莞来打工,而正是这2亿多农民工的流动带来了世界级的辉煌。


  未来的发展是国际人才的大时代,而中国现在的人才流动还不均衡。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人才输出国,是全球第一大留学生来源国,不是最大的人才吸收国。今后中国需要加强国际人才的引进。


  同学们有条件的话,留学出去看一看是好处的。除了语言上的接触和提高外,还包括开放的人生理念、开放人生的经历等。

成功人士的十大要素


  前几年在《开放你的人生》中研究了300多个案例,总结的成功人士的十大要素:1)心态开放,对什么事情都是开放的,不是排斥的,不是狭隘的;2)视野要开阔,一定不光看到自己一亩三分地,只看到这个学校、这个城市,真的是要做到小学里讲的 “胸怀祖国,放眼世界”;3)要有自信,自信心可能就是你成功的一大半;4)要有胆略,要有敢于冒险的精神,或者不怕冒险;5)有效的策划,人生是什么样的规划;6)要付出行动,而且这个行动是高效的行动。7)不断的创新,要不断的超越自我;8)整合这个平台,我们每个人就是平台,或者你在几个人整合一个平台;9)构建人脉,实际上上大学特别是上大学就是构建人脉最好的平台,同样家庭和工作人脉也同样重要。拥有丰富人脉资源做任何事情都容易成功。你的第一个工作实际上决定未来很多的走向,我第一个工作是商务部,它决定我后来的大方向;10)打造品牌,我们每个人的名字不是一个符号,实际上是一个品牌。人的人生一旦进入学校开始构建你的品牌,每个人的品牌实际上是人生的符号。

“海鸥”推动创新和交流


  学术性人才对中国的发展十分重要,同时我们发现“海鸥”对中国学术的推动很大。“海鸥”是指两边跑的人才,两边兼职,在2005年出版的《海归时代》中将这类人才称为“海鸥”。这种两边跑的人才最有创新的力量,而且对中国的国际研究合作有非常大的好处。


“思想碰撞”产生国际人才

  其实很多人愿意出国留学,实际上是看重国际效益资源。同时多元化的生源对于思想碰撞的产生是重要前提。世界各国的人才、不同文化下的思想碰撞是非常健康的,如果我们脑子里只有一种思想,或者只有一个统一的教学大纲肯定不会产生国际化的视野和国际化的人才。


国际化领导人才的培养


  目前国际组织中有许多韩国人、印度人和欧洲人,中国人非常少。目前中组部正在计划向国际组织输送人才,从而更好地培养中国自己的国际化领导人才。


  另外中国企业走出去,同样推动了国际化领导人才的培养。比如说阿里巴巴到美国上市,马云就讲阿里巴巴不是中国的阿里巴巴,是世界的阿里巴巴。我们在2014年出版的《企业国际化蓝皮书》指出,中国的海外投资已经超过了来华投资,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时代已经到了。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进程中,主要面临的挑战是缺少国际化领导人才。中国亟需培养更多的国际化人才,从而使我们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能更好的参与全球化。


  清华大学时代论坛


  由清华大学学生会发起并主办,是清华大学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综合性学生论坛。自2003年成立以来,时代论坛已经举办了三百余场讲座活动,杨振宁、余光中、莫言、马云、杨澜等社会各界名士都曾登上时代的讲堂;除此之外,演讲者还包括周国平、毕淑敏等学者作家,朱云来、潘石屹等商界菁英,闾丘露薇、白岩松等传媒文艺界人士。

关键词 理事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