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科·布鲁尼:多边合作的意义,远不止你能从中得到什么

2025年7月1日

2025年5月23日,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在京举行。意大利国际政治研究所所长弗朗科·布鲁尼 (Franco Bruni) 在以“中欧50年:变化世界中的双边关系”为主题的圆桌研讨上发表以下观点:

作为一名欧洲公民,我非常赞同庹大使所提到的关于中欧合作以及超越双边层面的全球价值观。也许这些听上去有些哲学化,但我认为这是中欧关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的双边关系本身并不差,也确实需要继续发展更完善的多边合作体系。不过,仅仅有多边关系是不够的。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多边主义。一方面,人们常会问:“我能从中得到什么?对方需要什么?我如何回应?”但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多边体系的价值并不在于短期回报,而在于它能够持续地提供全球公共产品。这些产品,比如和平、气候治理、公平的贸易体系,它们不会立即带来收益,甚至不会为任何一个国家带来直接利益。

成功的多边主义意味着我们要从整体出发,放眼长远,不是计算短期的得失,而是致力于为全球多数人创造公共福祉。这种理念,在欧洲的建设过程中就发挥了关键作用。自二战以来,欧洲确实一直以这种思维方式在塑造自己的国际责任,虽然落实得还不够充分,但我们从未放弃这样的努力。如今,我们更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多边主义的最终目标,是为全球提供可持续的公共利益。

从经济的角度来说,我们确实面临诸多挑战。包括中欧之间的贸易不平衡问题。推动消费,特别是通过强化社会福利来促进家庭消费,是中国可以采取的重要路径。这是一个宏观层面的目标,也是一个结构性的挑战。我理解这不容易,但这是值得的。因为当中国真正实现内需拉动型增长时,贸易失衡也会自然得到缓解,这将成为一种良性的出路。

当然,欧洲也有自己的任务。我们同样面临很多需要自我改革的方面。美国也如此,他们的赤字问题同样严峻,当前的政策似乎正朝着错误的方向发展。全球经济治理需要多方都在内部作出调整和努力。

从我的角度看,中国未来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扩大国内消费上。这不仅是应对贸易失衡的策略,更是全球经济可持续性的关键组成部分。

本文依据嘉宾在由由全球化智库(CCG)与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CPAFFC)联合主办,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ACCWS)与中美交流基金会(CUSEF)协办的“第十一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上的发言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链接-

第11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在北京盛大开幕,60国代表近300嘉宾踊跃参会

多极化时代的对话与共识:中国与全球化论坛第二日聚焦中欧关系与中东格局

第十一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外宾走进北京城市副中心

历届回顾

从大国竞争到重塑多边,这场中国与全球化论坛看点拉满

60多国代表踊跃参会,第10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成功举办

CCG第九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成功举办-如何加强中美欧与全球合作

研判世界发展变局,应对全球危机——2022第八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成功举办

共建韧性全球化——第七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聚焦开放融通与国际合作

年度重磅 2020中国与全球化论坛成功举办

扩大开放、应对全球化新挑战——第五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互塑和推动 改革开放四十年与全球化新未来 ——“第四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举行

十字路口的全球化将何去何从?大咖齐聚CCG论道

推动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2016中国与全球化圆桌论坛成功举办

全球命运共同体与中国企业发展新思路–2015中国与全球化圆桌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