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在北京盛大开幕,60国代表近300嘉宾踊跃参会

2025年5月22日

2025年5月22日,由全球化智库(CCG)与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CPAFFC)联合主办,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ACCWS)与中美交流基金会(CUSEF)协办的“第十一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在北京隆重开幕。本届论坛于5月22-24日举办,为期三天,阵容瞩目,吸引了来自五大洲近60个国家的300余位政商学界精英共襄盛会。论坛首日即呈现内容丰富、思想激荡的交流盛况,除开幕式外,四场高规格圆桌讨论先后启幕,深度聚焦全球热点。与会人士围绕多边主义与全球治理、大国竞争、全球南方作用、国际监管合作等当下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重要议题展开深入探讨,通过观点交锋、智慧碰撞,积极为动荡变革中的世界提供多元视角与全球方案。


2025年是中国发展历程的重要节点,不仅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筹备之年,作为全球化的重要参与者,中国将继续发挥其在国际经贸以及全球治理的关键作用。在首日的论坛现场,近百位来自全球的杰出政策制定者、驻华外交官、国际组织代表、知名智库专家、学界学者、企业高管及多家中外主流媒体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并参与这场思想盛会。


论坛开幕环节由CCG联合创始人兼秘书长苗绿主持。在发言中,苗绿首先对中外合作伙伴的鼎力支持与各界人士的积极参与表示衷心感谢,并简要介绍了本次论坛的与会嘉宾阵容。


随后,CCG创始人兼理事长、国务院原参事王辉耀,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沈昕,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副局长、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于运全,中美交流基金会总裁、世界卫生组织亲善大使周建成代表主办方发表开幕致辞。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中国常驻联合国原代表张军,美国亚洲协会主席兼CEO、韩国原外交部长康京和(H.E. Kyung-wha Kang),欧盟欧洲政策中心理事会主席、爱尔兰原驻华大使戴克澜(Amb. Declan Kelleher)作为主旨嘉宾发表演讲。


王辉耀在开幕致辞中对出席论坛的现场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回顾了论坛十年来在推动全球治理、多边主义和中国国际角色方面的重要意义。他指出,当今国际局势空前复杂,地缘冲突频发、全球治理面临挑战,全球南方影响力上升,需要加强合作应对不确定时代的挑战。他表示,作为主办方,CCG将继续搭建全球对话平台,推动建设更包容、公正的国际秩序。


沈昕在致辞中回顾了全球化多年来的发展,指出其为全球经济增长、减贫、医疗改善等带来诸多积极成果,同时也承认其在发达国家引发了社会分化和反全球化情绪。他强调,全球化本身并非问题,关键在于如何更公平合理地管理与分配。面对全球不确定性,中国坚定选择改革开放、多边主义、共同富裕与科技创新,致力于推动构建更加包容、公正和可持续的全球化新格局。


于运全围绕“全球变局中,全球化应向更高形态演进”的主题发表演讲。他指出,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全球面临多重挑战与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多极化与全球化作为现实趋势应相互促进、协同发展。他强调,多极化应建立在文明互鉴、包容共生的基础之上,不是对抗分裂,而是推动全球化向更高形态演进。他呼吁加强国际合作与理性对话,期待智库在推动全球治理、文明共生中发挥积极作用,并表达了与各方共同努力应对全球挑战的愿望。


周建成在发言中强调,在当前全球充满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各国命运紧密相连,应共同面对挑战。他肯定论坛为开展全球对话、加强理解与合作提供了重要平台,强调倾听与真诚交流的重要性。他介绍了中美交流基金会在推动跨国交流方面的努力,并希望通过此次会议,建立更加灵活、坚韧的合作框架,促进更深层次的理解与务实合作,携手应对日益复杂的全球性问题。


张军针对世界如何在面临共同挑战的背景下将挑战转化为机遇分享了见解。他指出,关税战反映了全球经济和治理结构的深层变化。面对挑战,应从认知、治理、经济转型和区域合作等方面入手,推动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向更加公平、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他强调对话与合作的重要性,呼吁通过全球与区域层面的协作,把挑战转化为机遇,共同实现更加稳定和繁荣的未来。


康京和表示,当前全球面临不确定性与分裂风险,多边主义和全球化遭遇挑战。她强调全球化曾带来巨大繁荣,但也导致不平等和信任缺失。面对地缘紧张与全球问题,需要重建信心,推动对话与合作,设计更具韧性的全球体系,平衡开放、安全、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她呼吁智库等平台在复杂局势中发挥桥梁作用,促进理解、减少对抗,共同塑造包容、稳定的未来。


戴克澜从欧洲视角出发,强调中欧关系的重要性及其多层次合作基础,称两者是推动全球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欧盟面临地缘政治和安全挑战,坚持多边主义和国际法原则。展望未来,中欧合作将继续促进互利共赢,推动全球稳定发展。


开幕圆桌以“不确定时期的多边主义和全球治理”为主题,由CCG创始人兼理事长、国务院原参事王辉耀,CCG联合创始人兼秘书长苗绿主持。在一个地缘政治紧张、经济碎片化和政治极化加剧的时代,重塑全球治理的紧迫性前所未有。在此背景下,本场圆桌旨在汇聚前政要、外交官、经济学家以及国际外交领域的思想领袖的深厚政策经验和机构领导力,探索制度革新的路径,为在这个分裂的世界中推进包容、公平的全球合作提供可行的见解。

美国卡托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道格·班多(Doug Bandow),德国全球解决方案倡议合伙人兼CEO、德国数字社会和消费者政策原国务秘书克里斯汀·恺斯托普(Christian Kastrop),中国美国人民友好协会副会长、中国驻纽约、芝加哥原总领事黄屏,英国阿莫西基金会创始人、主席默罕默德·阿莫西(Mohamed Amersi),澳大利亚原外交部长亚历山大·唐纳(H.E. Alexander Downer),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原董事长、党组书记傅成玉,德国贝塔斯曼基金会董事会成员、德国外交政策协会原会长丹妮拉·施瓦泽(Daniela Schwarzer),意大利国际政治研究所所长弗朗科·布鲁尼 (Franco Bruni) ,卡塔尔中东全球事务理事会研究员拉希德·阿尔-穆汉纳迪(Rashid Al-Mohannadi),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原总经济师、CCG学术委员会专家陈文玲,欧盟欧洲政策中心首席执行官、首席经济学家法比安·祖莱格(Fabian Zuleeg),希腊欧洲与外交政策基金会理事会主席楚卡里斯(Loukas Tsoukalis),外交学院副院长孙吉胜,希腊德尔斐经济论坛内容负责人康斯坦丁诺斯·察拉科斯(Konstantinos Tsalakos),加拿大和平与外交研究所(IPD)执行董事尤尼斯·赞贾巴迪(Younes Zangiabadi),中美交流基金会总裁、世界卫生组织亲善大使周建成(James Chau),欧盟欧洲政策中心理事会主席、爱尔兰原驻华大使戴克澜(Amb. Declan Kelleher),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中国常驻联合国原代表张军参加本场圆桌,并围绕特朗普2.0对多边主义和全球治理的影响、关键国际机构如何改革、怎样构建包容性多边主义的新模式等话题分享看法。

圆桌研讨一以“大国竞争时代的中美贸易战叙事:观念与现实”为主题的,由CCG创始人兼理事长、国务院原参事王辉耀,美国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中国分析中心联合创始人兼主任钱镜(Jing Qian)担任主持人。中国美国人民友好协会副会长、中国驻纽约、芝加哥原总领事黄屏,美国亚洲协会主席兼CEO、韩国原外交部长康京和(H.E. Kyung-wha Kang)发表特别致辞。


中美贸易战已深刻重塑全球经济格局,而近期进一步升级的举措更是加剧了紧张局势,理解“认知”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在此背景下,美国卡托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道格·班多(Doug Bandow),中国世贸组织研究学会会长、中国原驻冈比亚大使马建春,卡塔尔中东全球事务理事会研究员拉希德·阿尔-穆汉纳迪(Rashid Al-Mohannadi),美国亚洲研究所创始人兼所长贝一明(Emanuel Pastreich),匈牙利国际事务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高级研究员菲利普·皮尔金顿(Philip Pilkington),英国中国委员会首席执行官、亚能咨询公司执行主席石傲立(Ollie Shiell),美国杜克大学亚太研究院教授、国际人才组织联合会(AGTO)主席丹尼斯·西蒙(Denis Simon),美中公共事务协会会长滕绍骏(Fred Teng),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资深讲师安迪·泽莱克(Andy Zelleke)齐聚本场研讨,共同深入分析不断演变的贸易动态及其背后的话语建构。


世界主要大国不断变化的优先事项,迫切要求对全球治理框架进行重新校准。在以“中国与全球南方:重塑全球治理框架”为主题的圆桌研讨二上,CCG联合创始人兼秘书长苗绿担任主持人,CCG创始人兼理事长、国务院原参事王辉耀,多哈论坛总经理玛哈·库瓦莉(Maha Al Kuwari)发表特别致辞,聚焦中国与“全球南方”国家日益深化的伙伴关系能否在全球秩序日益碎片化的背景下发挥稳定作用。


会议期间,土耳其前大使、国会议员乌纳尔·切维科兹(Unal Cevikoz),埃及外交部前部长助理、埃及驻伊朗、保加利亚和马其顿大使哈立德·埃马拉(Khalid Emara),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院长陆如泉,卡塔尔中东全球事务理事会研究员拉希德·阿尔-穆汉纳迪(Rashid Al-Mohannadi),卡塔尔发展基金伙伴规划和评估主任谢哈·沙伊比(Shaikha Al-Shaibi),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副主任周太东,印度协同基金会创始人兼总裁托比·西蒙(Tobby Simon),CCG特邀高级研究员、北京语言大学土耳其研究中心主任寿慧生,4G资本创始人韦恩·轩尼诗-巴雷特(Wayne Hennessy-Barrett)围绕多边主义向何处去、是否能够构建一个更具包容性、焕发新活力的全球合作新模式等议题深度交流,碰撞思想。


尽管地缘政治环境复杂,实现国际监管合作的最大化仍然是应对全球性问题的关键。以“在多极世界中保持国际监管合作”为主题的圆桌研讨三为在国际监管问题上持续对话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平台和机会。


会议期间,欧盟欧洲监管中心研究主任扎克·迈耶斯(Zach Meyers)担任主持人,宝马集团政府事务副总裁托马斯·贝克(Thomas Becker),德国阿戈拉战略研究所合伙人兼CEO蒂姆·布伦克(Timo Blenk),意大利国际政治研究所所长弗朗科·布鲁尼 (Franco Bruni),德国全球解决方案倡议合伙人兼CEO、德国数字社会和消费者政策原国务秘书克里斯汀·恺斯托普(Christian Kastrop),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教授康保锐(Berthold Kuhn),澳中商业委员会塔州分会首席执行官、CCG特邀高级研究员大卫·莫里斯(David Morris),欧盟亚洲中心联席主席、联合国副秘书长兼环境规划署原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Erik Solheim),欧盟地区委员会原秘书长格哈德·施塔尔(Gerhard Stahl),隆基绿能北美首席战略市场官格蕾斯·孙(Grace Sun)聚焦碳核算等环境标准合作、如何缓解监管分歧等话题,深入探讨国际社会在绿色转型、数字监管、产业政策协调等领域的合作潜力与挑战。

来自不同国家和领域的嘉宾各抒己见、深入交流,为当前复杂多变的全球形势提供了有力洞察与思路。在这样的思想盛宴中,论坛第一天议程圆满落下帷幕。

论坛第二日将设置“大使圆桌”等重磅环节,并围绕当前中欧关系与中东局势两大国际焦点问题举办专题分论坛,汇聚多方智慧,呈现更加精彩和高水平的对话交流。

论坛第三日还将组织嘉宾赴北京通州,参观北京副中心建设和两区建设展览等。


CCG是中国领先的国际化社会智库,是首个获得联合国特别咨商地位的中国智库,也是首个进入世界百强的中国社会智库,在国内外多个权威智库排行榜单均被评为中国社会智库第一。“中国与全球化论坛”作为CCG发起创办的首个聚焦“命运共同体”与“中国全球化发展”的智库品牌论坛,自2015年创办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十一届。创办以来,CCG发挥专业性优势,凝聚优质国际资源,精准把脉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为中国推动全球化进程、参与全球治理建言献策,在国际国内广泛凝聚共识。

历届回顾

60多国代表踊跃参会,第10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成功举办

CCG第九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成功举办-如何加强中美欧与全球合作

研判世界发展变局,应对全球危机——2022第八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成功举办

共建韧性全球化——第七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聚焦开放融通与国际合作

年度重磅 2020中国与全球化论坛成功举办

扩大开放、应对全球化新挑战——第五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互塑和推动 改革开放四十年与全球化新未来 ——“第四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举行

十字路口的全球化将何去何从?大咖齐聚CCG论道

推动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2016中国与全球化圆桌论坛成功举办

全球命运共同体与中国企业发展新思路–2015中国与全球化圆桌论坛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