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能72小时!从大国竞争到重塑多边,这场中国与全球化论坛看点拉满
2025年5月24日2025年5月24日,由全球化智库(CCG)与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CPAFFC)联合主办,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ACCWS)与中美交流基金会(CUSEF)协办的“第十一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在北京圆满落下帷幕。这场为期三天的思想盛宴汇聚全球智慧,参会嘉宾覆盖五大洲近60个国家,总规模突破300人,众多国际政要、驻华大使、著名学者、国际组织负责人、行业领袖及国内外媒体人士莅临现场。
本届论坛围绕“多边主义和全球治理”“中美贸易战叙事”“中国与全球南方”“国际监管合作”“多极世界中的多边主义”“中欧关系50年”“中东新秩序?”等全球广泛关注的前沿议题,设置了包括大使圆桌、专题研讨、闭门对话等在内的十余场高规格活动。此外,论坛期间还组织了30多位来自近20个国家的国际嘉宾走进北京城市副中心,深入了解北京市“两区”建设情况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发展情况。在全球面临深刻变革与不确定性之际,论坛不仅促进了跨文化、跨地区的交流互鉴,也为推动全球和平、发展与可持续合作提供了富有前瞻性和建设性的思路与方案。
论坛开幕环节由CCG联合创始人兼秘书长苗绿主持。在发言中,苗绿首先对中外合作伙伴的鼎力支持与各界人士的积极参与表示衷心感谢,并简要介绍了本次论坛的与会嘉宾阵容。
随后,CCG创始人兼理事长、国务院原参事王辉耀,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沈昕,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副局长、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于运全,中美交流基金会总裁、世界卫生组织亲善大使周建成代表主办方发表开幕致辞。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中国常驻联合国原代表张军,美国亚洲协会主席兼CEO、韩国原外交部长康京和(H.E. Kyung-wha Kang),欧盟欧洲政策中心理事会主席、爱尔兰原驻华大使戴克澜(Amb. Declan Kelleher)作为主旨嘉宾发表演讲。
王辉耀在开幕致辞中对出席论坛的现场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回顾了论坛十年来在推动全球治理、多边主义和中国国际角色方面的重要意义。他指出,当今国际局势空前复杂,地缘冲突频发、全球治理面临挑战,全球南方影响力上升,需要加强合作应对不确定时代的挑战。他表示,作为主办方,CCG将继续搭建全球对话平台,推动建设更包容、公正的国际秩序。
沈昕在致辞中回顾了全球化多年来的发展,指出其为全球经济增长、减贫、医疗改善等带来诸多积极成果,同时也承认其在发达国家引发了社会分化和反全球化情绪。他强调,全球化本身并非问题,关键在于如何更公平合理地管理与分配。面对全球不确定性,中国坚定选择改革开放、多边主义、共同富裕与科技创新,致力于推动构建更加包容、公正和可持续的全球化新格局。
于运全围绕“全球变局中,全球化应向更高形态演进”的主题发表演讲。他指出,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全球面临多重挑战与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多极化与全球化作为现实趋势应相互促进、协同发展。他强调,多极化应建立在文明互鉴、包容共生的基础之上,不是对抗分裂,而是推动全球化向更高形态演进。他呼吁加强国际合作与理性对话,期待智库在推动全球治理、文明共生中发挥积极作用,并表达了与各方共同努力应对全球挑战的愿望。
周建成在发言中强调,在当前全球充满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各国命运紧密相连,应共同面对挑战。他肯定论坛为开展全球对话、加强理解与合作提供了重要平台,强调倾听与真诚交流的重要性。他介绍了中美交流基金会在推动跨国交流方面的努力,并希望通过此次会议,建立更加灵活、坚韧的合作框架,促进更深层次的理解与务实合作,携手应对日益复杂的全球性问题。
张军针对世界如何在面临共同挑战的背景下将挑战转化为机遇分享了见解。他指出,关税战反映了全球经济和治理结构的深层变化。面对挑战,应从认知、治理、经济转型和区域合作等方面入手,推动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向更加公平、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他强调对话与合作的重要性,呼吁通过全球与区域层面的协作,把挑战转化为机遇,共同实现更加稳定和繁荣的未来。
康京和表示,当前全球面临不确定性与分裂风险,多边主义和全球化遭遇挑战。她强调全球化曾带来巨大繁荣,但也导致不平等和信任缺失。面对地缘紧张与全球问题,需要重建信心,推动对话与合作,设计更具韧性的全球体系,平衡开放、安全、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她呼吁智库等平台在复杂局势中发挥桥梁作用,促进理解、减少对抗,共同塑造包容、稳定的未来。
戴克澜从欧洲视角出发,强调中欧关系的重要性及其多层次合作基础,称两者是推动全球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欧盟面临地缘政治和安全挑战,坚持多边主义和国际法原则。展望未来,中欧合作将继续促进互利共赢,推动全球稳定发展。
在首日的论坛现场,近百位来自全球的杰出政策制定者、驻华外交官、国际组织代表、知名智库专家、学界学者、企业高管及多家中外主流媒体代表齐聚一堂,各抒己见、深入交流,为当前复杂多变的全球形势提供了有力洞察与思路。
开幕圆桌以“不确定时期的多边主义和全球治理”为主题,由CCG创始人兼理事长、国务院原参事王辉耀,CCG联合创始人兼秘书长苗绿主持。在一个地缘政治紧张、经济碎片化和政治极化加剧的时代,重塑全球治理的紧迫性前所未有。在此背景下,本场圆桌旨在汇聚前政要、外交官、经济学家以及国际外交领域的思想领袖的深厚政策经验和机构领导力,探索制度革新的路径,为在这个分裂的世界中推进包容、公平的全球合作提供可行的见解。
美国卡托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道格·班多(Doug Bandow),德国全球解决方案倡议合伙人兼CEO、德国数字社会和消费者政策原国务秘书克里斯汀·恺斯托普(Christian Kastrop),中国美国人民友好协会副会长、中国驻纽约、芝加哥原总领事黄屏,英国阿莫西基金会创始人、主席默罕默德·阿莫西(Mohamed Amersi),澳大利亚原外交部长亚历山大·唐纳(H.E. Alexander Downer),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原董事长、党组书记傅成玉,德国贝塔斯曼基金会董事会成员、德国外交政策协会原会长丹妮拉·施瓦泽(Daniela Schwarzer),意大利国际政治研究所所长弗朗科·布鲁尼 (Franco Bruni),卡塔尔中东全球事务理事会研究员拉希德·阿尔-穆汉纳迪(Rashid Al-Mohannadi),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原总经济师、CCG学术委员会专家陈文玲,欧盟欧洲政策中心首席执行官、首席经济学家法比安·祖莱格(Fabian Zuleeg),希腊欧洲与外交政策基金会理事会主席楚卡里斯(Loukas Tsoukalis),外交学院副院长孙吉胜,希腊德尔斐经济论坛内容负责人康斯坦丁诺斯·察拉科斯(Konstantinos Tsalakos),加拿大和平与外交研究所(IPD)执行董事尤尼斯·赞贾巴迪(Younes Zangiabadi),中美交流基金会总裁、世界卫生组织亲善大使周建成(James Chau),欧盟欧洲政策中心理事会主席、爱尔兰原驻华大使戴克澜(Amb. Declan Kelleher),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中国常驻联合国原代表张军参加本场圆桌,并围绕特朗普2.0对多边主义和全球治理的影响、关键国际机构如何改革、怎样构建包容性多边主义的新模式等话题分享看法。
圆桌研讨一以“大国竞争时代的中美贸易战叙事:观念与现实”为主题的,由CCG创始人兼理事长、国务院原参事王辉耀,亚洲协会副会长、中国中心联合创始人、主任钱镜(Jing Qian)担任主持人。中国美国人民友好协会副会长、中国驻纽约、芝加哥原总领事黄屏,美国亚洲协会主席兼CEO、韩国原外交部长康京和(H.E. Kyung-wha Kang)发表特别致辞。
中美贸易战已深刻重塑全球经济格局,而近期进一步升级的举措更是加剧了紧张局势,理解“认知”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在此背景下,美国卡托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道格·班多(Doug Bandow),中国世贸组织研究学会会长、中国原驻冈比亚大使马建春,卡塔尔中东全球事务理事会研究员拉希德·阿尔-穆汉纳迪(Rashid Al-Mohannadi),美国亚洲研究所创始人兼所长贝一明(Emanuel Pastreich),匈牙利国际事务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高级研究员菲利普·皮尔金顿(Philip Pilkington),英国中国委员会首席执行官、亚能咨询公司执行主席石傲立(Ollie Shiell),美国杜克大学亚太研究院教授、国际人才组织联合会(AGTO)主席丹尼斯·西蒙(Denis Simon),美中公共事务协会会长滕绍骏(Fred Teng),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资深讲师安迪·泽莱克(Andy Zelleke)齐聚本场研讨,共同深入分析不断演变的贸易动态及其背后的话语建构。
世界主要大国不断变化的优先事项,迫切要求对全球治理框架进行重新校准。在以“中国与全球南方:重塑全球治理框架”为主题的圆桌研讨二上,CCG联合创始人兼秘书长苗绿担任主持人,CCG创始人兼理事长、国务院原参事王辉耀,多哈论坛总经理玛哈·库瓦莉(Maha Al Kuwari)发表特别致辞,聚焦中国与“全球南方”国家日益深化的伙伴关系能否在全球秩序日益碎片化的背景下发挥稳定作用。
会议期间,土耳其前大使、国会议员乌纳尔·切维科兹(Unal Cevikoz),埃及外交部前部长助理、埃及驻伊朗、保加利亚和马其顿大使哈立德·埃马拉(Khalid Emara),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院长陆如泉,卡塔尔中东全球事务理事会研究员拉希德·阿尔-穆汉纳迪(Rashid Al-Mohannadi),卡塔尔发展基金伙伴规划和评估主任谢哈·沙伊比(Shaikha Al-Shaibi),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副主任周太东,印度协同基金会创始人兼总裁托比·西蒙(Tobby Simon),CCG特邀高级研究员、北京语言大学土耳其研究中心主任寿慧生,4G资本创始人韦恩·轩尼诗-巴雷特(Wayne Hennessy-Barrett)围绕多边主义向何处去、是否能够构建一个更具包容性、焕发新活力的全球合作新模式等议题深度交流,碰撞思想。
尽管地缘政治环境复杂,实现国际监管合作的最大化仍然是应对全球性问题的关键。以“在多极世界中保持国际监管合作”为主题的圆桌研讨三为在国际监管问题上持续对话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平台和机会。
会议期间,欧盟欧洲监管中心研究主任扎克·迈耶斯(Zach Meyers)担任主持人,宝马集团政府事务副总裁托马斯·贝克(Thomas Becker),德国阿戈拉战略研究所合伙人兼CEO蒂姆·布伦克(Timo Blenk),意大利国际政治研究所所长弗朗科·布鲁尼 (Franco Bruni),德国全球解决方案倡议合伙人兼CEO、德国数字社会和消费者政策原国务秘书克里斯汀·恺斯托普(Christian Kastrop),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教授康保锐(Berthold Kuhn),澳中商业委员会塔州分会首席执行官、CCG特邀高级研究员大卫·莫里斯(David Morris),欧盟亚洲中心联席主席、联合国副秘书长兼环境规划署原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Erik Solheim),欧盟地区委员会原秘书长格哈德·施塔尔(Gerhard Stahl),隆基绿能北美首席战略市场官格蕾斯·孙(Grace Sun)聚焦碳核算等环境标准合作、如何缓解监管分歧等话题,深入探讨国际社会在绿色转型、数字监管、产业政策协调等领域的合作潜力与挑战。
论坛第二日设置了“大使圆桌”等重磅环节,并围绕当前中欧关系与中东局势两大国际焦点问题举办专题分论坛,持续聚焦在多极化格局下如何推动多边合作、回顾和展望中欧关系五十年进程,以及探讨中东地区和平与发展路径,致力于为全球和平、发展与文明对话汇聚共识与智慧。
在以“多极世界中的多边主义”为主题的大使圆桌上,来自非盟、克罗地亚、德国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挪威、澳大利亚、阿根廷的9国驻华大使及外交官、学者及政策制定者齐聚,共同探讨在日益碎片化的世界中,多边主义的未来走向。本场圆桌由CCG创始人兼理事长、国务院原参事王辉耀,中美交流基金会总裁、世界卫生组织亲善大使周建成(James Chau),《南华早报》总编谭卫儿(Tammy Tam)担任主持人。
非盟驻华大使拉赫曼塔拉·默罕默德·奥斯曼(H.E. Rahamtalla M. Osman),非盟驻华大使拉赫曼塔拉·默罕默德·奥斯曼(H.E. Rahamtalla M. Osman),德国驻华大使馆代办葛若海(Dr. Stephan Grabherr),爱尔兰驻华大使欧博仁(H.E. Nicholas O’Brien),葡萄牙驻华大使保罗·纳西门托(H.E. Paulo Jorge Nascimento),西班牙驻华大使玛尔塔·贝坦索斯(H.E. Marta Betanzos Roig),中国美国人民友好协会副会长,中国驻纽约、芝加哥原总领事黄屏大使,挪威驻华大使戴伟恩(H.E. Vebjørn Dysvik),澳大利亚驻华大使吉思德(H.E. Scott Dewar),阿根廷驻华大使马致远(H.E. Marcelo Suárez Salvia)在会上分享了各自的观察与见解。
随后的欧盟“中欧智库接触”项目圆桌研讨以“中欧关系50年”为主题,由欧盟“中欧智库接触”项目中方牵头智库全球化智库创始人兼理事长、国务院原参事王辉耀,欧盟“中欧智库接触”项目欧方牵头智库欧盟欧洲政策中心理事会主席、爱尔兰原驻华大使戴克澜(Amb. Declan Kelleher)主持。2025年是中国和欧盟建交50周年,这是一个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重要年份。本次圆桌研讨旨在回顾过去五十年的成果,同时探讨进一步加强合作的路径。
欧盟驻华大使庹尧诲(H.E. Jorge Toledo Albiñana),中国驻欧盟使团原公使彭刚,CCG高级研究员、商务部欧洲司原司长孙永福,欧盟欧洲政策中心首席执行官、首席经济学家法比安·祖莱格(Fabian Zuleeg),CCG特邀高级研究员、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欧盟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崔洪建,德国贝塔斯曼基金会董事会成员、德国外交政策协会原会长丹妮拉·施瓦泽(Daniela Schwarzer),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孙彦红,意大利国际政治研究所所长弗朗科·布鲁尼(Franco Bruni),中金研究院董事总经理朱锋,希腊欧洲与外交政策基金会理事会主席楚卡里斯(Loukas Tsoukalis),CCG特邀高级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欧盟“让·莫内讲席”教授、欧洲问题研究中心/欧盟研究中心主任王义桅就地缘政治动态、多边主义的未来、经济合作与战略互信等方面交换了意见,探讨中欧关系如何在塑造更加稳定、公平和可持续的国际秩序中发挥关键作用。
此外,论坛还围绕“中欧峰会的关键议题”“中欧经济合作新阶段:挑战、前景与政策影响”的主题举办了两场闭门会议。CCG特邀高级研究员、浙江大学“求是”讲席教授沈伟,比利时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欧洲项目研究员维克多·德·德克尔(Victor de Decker)分别担任主持人。
参与该闭门研讨的嘉宾包括:意大利国际政治研究所所长弗朗科·布鲁尼(Franco Bruni),意大利国际事务研究所研究员尼古拉·卡萨里尼(Nicola Casarini),CCG特邀高级研究员、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欧盟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崔洪建,比利时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欧洲项目研究员维克多·德·德克尔(Victor de Decker),欧盟欧州政策中心欧洲项目高级政策分析师伊瓦诺·迪·卡洛(Ivano di Carlo),西班牙埃尔卡诺皇家研究所高级分析师马里奥·埃斯特万(Mario Esteban),中金研究院董事总经理朱锋,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研究员贺之杲,意大利国际事务研究所全球行为体项目亚洲高级研究员奥雷里奥·因西萨(Aurelio Insisa),欧盟“中欧智库接触”项目欧方牵头智库欧盟欧洲政策中心理事会主席、爱尔兰原驻华大使戴克澜(Amb. Declan Kelleher),CCG副秘书长刘军,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中心副主任龙静,,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卢多维卡·梅阿奇(Ludovica Meacci),CCG秘书长苗绿,欧盟欧州政策中心欧洲与全球事务主任阿尔穆特·默勒(Almut Möller),CCG理事长王辉耀,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所助理研究员吴妍,德国贝塔斯曼基金会董事会成员、德国外交政策协会原会长丹妮拉·施瓦泽(Daniela Schwarzer),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孙彦红,CCG高级研究员、商务部欧洲司原司长孙永福,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Teng Jimeng,西班牙埃尔卡诺皇家研究所高级分析师米格尔·奥特罗(Miguel Otero),希腊欧洲与外交政策基金会理事会主席楚卡里斯(Loukas Tsoukalis),CGTN法语频道主持人张善辉,CCG副秘书长张伟,中金研究院执行总经理周子彭,欧盟欧洲政策中心首席执行官、首席经济学家法比安·祖莱格(Fabian Zuleeg)。
在全球地缘政治深刻变动的背景下,中东地区面临安全秩序重构、能源转型与区域博弈等多重关键挑战。围绕“崛起中的中东新秩序”与“关键挑战”两大主题,本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在中东论坛环节设置了两场分论坛。CCG创始人兼理事长、国务院原参事王辉耀,CCG联合创始人兼秘书长苗绿,英国阿莫西基金会创始人兼主席穆罕默德·阿莫西(Mohamed Amersi),以及CCG研究员明竺(Zoon Ahmed)分别担任主持人。
论坛期间,伊朗前外交部长穆罕默德·贾瓦德·扎里夫(H.E. Mohammed Jawad Zarif)和巴勒斯坦驻英国大使胡萨姆·佐姆洛特(H.E. Husam Zomlot)发表主旨演讲,弗拉维斯代读美国/中东项目主席丹尼尔·利维(Daniel Levy)的书面发言。
参与中东论坛研讨的嘉宾包括:上海合作组织前秘书长、乌兹别克斯坦前外交部长弗拉基米尔·诺罗夫(H.E. Vladimir Norov),宁夏大学副校长、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牛新春,伊拉克苏美尔国际事务基金会主席穆罕默德·沙马里(Mohammad Al-Shammari),伊朗政治与国际问题研究所(IPIS)副主任哈利勒·希尔戈拉米(Khalil Shirgholami),伊拉克Ghadan风险管理基金会副总裁卡拉尔·阿尔贝德里(Karrar Albdeery),CCG高级研究员、中国驻埃及使馆原公使衔商务参赞韩兵,伊朗前外交部长穆罕默德·贾瓦德·扎里夫(H.E. Mohammed Jawad Zarif),西班牙前外交部长安娜·帕拉西奥(H.E. Ana Palacio),澳大利亚前外交部长亚历山大·唐纳(H.E. Alexander Downer),CCG特邀高级研究员、北京语言大学土耳其研究中心主任寿慧生,加拿大和平与外交研究所(IPD)执行董事尤尼斯·赞贾巴迪(Younes Zangiabadi),土耳其比尔肯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兼让·莫内讲席教授扬尼斯·格里戈里亚迪斯(Ioannis Grigoriadis),土耳其前国会议员乌纳尔·切维科兹(Unal Cevikoz),埃及前外交部长助理、前驻伊朗、保加利亚及北马其顿大使哈立德·埃马拉(Khalid Emara),巴勒斯坦萨那中心知识生产联席执行主任亚丝明·艾尔·艾尔亚尼(Yasmin El Eryani),伊朗德黑兰理工大学助理教授、治理与政策智库(GPTT)创始合伙人赛义德·埃马米安(Seyyed Emamian),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贺文萍,土耳其前国会议员乌纳尔·切维科兹(Unal Cevikoz),比利时独立治理顾问/DeFacto平台首席顾问佐赞·阿卢什(Zosan Alloush),哈萨克斯坦中东问题专家阿克玛拉尔·巴塔洛娃(Akmaral Batalova),黑山共和国前国防部长、驻联合国、法国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使米莉察·佩亚诺维奇(H.E. Milica Pejanovic),伊朗德黑兰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纳赛尔·哈迪安(Nasser Hadian)等。
在为期两天紧凑而充实的讨论后,论坛于第二天晚上举行了隆重的论坛闭幕晚宴。来自全球的政界、学界、智库和媒体代表齐聚一堂。晚宴邀请了澳大利亚前外交部长 Alexander Downer 在晚宴做主题演讲。CCG理事长为晚宴致闭幕辞。晚宴还举办了北京京剧欣赏活动。晚宴在轻松友好的氛围中继续交流思想、增进理解与共识,为当天的议程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论坛第三日,CCG还与国际人才组织联合会组织(AGTO)组织30余位来自英国、加拿大、瑞士、德国、意大利、美国、伊拉克、土耳其、埃及、约旦、伊朗、黑山、希腊等近20个国家的国际嘉宾走进北京城市副中心,参观了“两区”展示会客厅,进一步了解北京市在科技创新、数字经济、金融、商务服务等产业上如何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还参访了同样位于“两区”展示会客厅的国际人才组织联合会(AGTO)北京代表处,了解组织的创立背景、主要职能和开展的工作。
此外,国际嘉宾还参观了位于北京(通州)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内的“三庙一塔”历史文化景区,感受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独特风貌与古寺建筑群的文化底蕴,参观了北京韩美林艺术馆,近距离欣赏2008年北京奥运“福娃”设计者韩美林先生创作绘画、雕塑等艺术作品。
通过系列活动,参访嘉宾不仅感受到了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文化魅力与开放姿态,还希望未来可以在此与北京开展务实合作,深度参与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未来发展,共谱开放新篇,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这不仅为本次论坛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更为今后中国与世界各国深化区域层面交流合作、推动共同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中国领先的国际化社会智库,是首个获得联合国特别咨商地位的中国智库,也是首个进入世界百强的中国社会智库,在国内外多个权威智库排行榜单均被评为中国社会智库第一。“中国与全球化论坛”作为CCG发起创办的首个聚焦“命运共同体”与“中国全球化发展”的智库品牌论坛,自2015年创办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十一届。创办以来,CCG发挥专业性优势,凝聚优质国际资源,精准把脉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为中国推动全球化进程、参与全球治理建言献策,在国际国内广泛凝聚共识。
-相关链接-
第11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在北京盛大开幕,60国代表近300嘉宾踊跃参会
多极化时代的对话与共识:中国与全球化论坛第二日聚焦中欧关系与中东格局
历届回顾
CCG第九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成功举办-如何加强中美欧与全球合作
研判世界发展变局,应对全球危机——2022第八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成功举办
共建韧性全球化——第七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聚焦开放融通与国际合作
扩大开放、应对全球化新挑战——第五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互塑和推动 改革开放四十年与全球化新未来 ——“第四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举行
推动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2016中国与全球化圆桌论坛成功举办
全球命运共同体与中国企业发展新思路–2015中国与全球化圆桌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