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辉耀:亚投行可借鉴新加坡人才模式

2015年7月27日


导语

 4月14日,以‘一带一路’、亚投行及人才战略”为主题的CCG圆桌会议第二讲举行。针对 “一带一路”战略及亚投行的人才缺口和培养方式,所面临的挑战和应对方案,来自政、学、企的多位精英人士从工作的实际出发,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最近国家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包括在博鳌论坛上。而且我注意到往年的博鳌论坛都是在4月份举办,今年在3月份举办,3月底正好有一个亚投行的截止日期。今年我也去了博鳌论坛,在会上,俄罗斯、澳大利亚当场宣布加入亚投行,所以,形势一下子对亚投行都非常有利,好几十个国家都加入,包括美国、日本也说要探讨以后怎么来合作。中国全球化现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与全球化智库非常重视这方面的研究,特别是人才的研究。




嘉宾简介

王辉耀,国务院参事,CCG主任。

小语种人才短缺


  我看到媒体上很多在谈,“一带一路”战略和亚投行战略,中国有没有准备好?特别是我们的人才储备有没有准备好。前天我们在中组部开会,也谈到中组部重视国际组织人才的输送和培养,包括最近要出台一些新的举措。所以,这是一个很热的话题。


  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有着很大的人才缺口,其中包括小语种,习主席出去访问到南非一些国家,翻译都是先把那个国家的语言翻译成英文,英文再翻译成当地语言,两三个翻译夹在中间,确实对于这么大一个国家来说,这种情况和我们的国力不太相称,我们缺少一些小语种的翻译。

社会选拔,广纳英才

  亚投行的成立对我们银行界的推动,包括投资、包括和商业银行处理好关系也是比较前瞻的。亚投行是我们银行的一个特区,是我们国际合作的模板和典范,怎么打破过去那套方法?


  李光耀去世后,大家对新加坡很关注,包括新加坡的人才模式,它的人才不是从大学生培养的,而是社会上谁优秀就把他吸引到政府里来。如果亚投行能采取社会选拔的模式,不一定是体制内的,可能有很多的创意。金立群在参加新加坡论坛时也在谈亚投行,现在亚投行受到各个国家的高度重视。亚投行不能搞成我们自己自娱自乐的东西,需要像习总讲的广纳天下英才,这可能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我们要把亚洲银行、世界银行包括海外投行各个方面的人才聚集起来。


  中国在全球化时代的3.0也好、4.0也好,我们现在进入了新时代,中国提出了很多新的战略。它实际上很宏大,是一个新的定位。前三十年我们想吸引来华投资和人才来中国,现在我们更多是参与进去,提出全球化新的战略,但这里面有很多具体的问题,包括地缘政治、金融风险、人才储备,还有我们的文化、我们对沿线国家具体能带来什么,我们如何打造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这些都是很值得针对研究的,特别是智库在其中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很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

关键词 理事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