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孟复:“一带一路”是实现全球化的过渡形式

2015年12月2日

  11月20日,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第二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在海南三亚隆重开幕。全国工商联名誉主席、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黄孟复出席开幕式并发表致辞。他表示,应该通过双边和多边贸易的区域化来绕道实现全球化,“一带一路”计划共赢共利,是实现全球化的过渡形式;在全球化过程中,国家和地区受益最大的就是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全球化的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快速发展。

  以下是黄孟复主席的发言实录:

  尊敬的龙部长,张书记,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非常高兴能够在三亚再次跟大家一起探讨企业全球化的问题。

  我想利用开幕式的机会讲几个观点。第一,当前我们讨论全球化的时候,要看到当前的经济形势有些什么变化。2008年以后,进入了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消失,新的发展动力正在形成,但是还没有完全成事。特点是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乏力,投资低迷,债务高起,而发展中国家,由于大宗原材料价格的下降,和资本的外逃,再加上他们内需不振,结构调整的矛盾非常大,所以经济增速下降很快。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之一,因为我们经济增长占到世界经济增长30%以上,我们也遇到同样的困难,所以中国进入了经济结构调整艰难的新常态时代。在这种情况下,全球化的趋势受阻,多哈会谈没有取得意想的成果,但是区域的双边和多边的自贸区谈判却蓬勃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各个国家双边自贸区和多边自贸区有几百个,现在正在谈的也非常多。这样的发展趋势,对于参加双边和多边自贸区谈判的国家和地区来讲也是促进经济发展有利的措施,能够对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大概这里有一个问题,我们多边和双边自贸区的谈判,因为毕竟是一个封闭性的、排它性的,如果大家都是这样搞多边的或者是双边的自贸区的谈判,它对全球化的影响是正能量还是有负能量?我认为如果各个国家对全球化的意识是比较强烈的,比如现在我们这屋子里的人大家谈一个问题谈不通,我们这桌的人谈谈,那桌人谈谈,最后谈完了以后能够形成全球的共识,我认为这就是有利于促进全球化。如果我们这桌人谈谈不错,我们几个人合作,那桌人谈谈,我们合作,他再谈谈,最后大家变成中国人所说的团团合伙,等于我们几个人行,排他,这样的话就出现问题。你们想象泰国在亚洲不是发展非常强的国家,但是泰国的金融危机引起了亚洲的金融危机,希腊在欧洲也不是一个多么强大的国家,但是希腊的危机也造成了欧洲的金融危机,不要说美国金融危机造成全球的金融危机,实际上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顺利发展都可能给其他国家带来机遇,任何一个国家悲剧的发生都可能殃及到其他国家,这就是全球化的趋势,这个趋势目前是不可能改变的。因此我们人类聪明的话,就应该通过双边和多边贸易的区域化来绕道实现全球化。

  中国政府提出了“一带一路”的计划,我认为是打破团团伙伙,走向全球化的替代形式。因为世界经济的发展,从历史上来讲,我们东西之间的交流就是通过海上和陆上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经济带所包含的国家不是现在所有的自贸区谈判的国家所能够笼罩的,它是把亚洲、欧洲和美洲通过海上和陆上的一带一路全部连通在一起,实际上是实现全球化的过渡形式。如果我们能把这个形式搞好了,对促进全球化是非常有利的。我们是这样理解提出的一带一路思想,因为一带一路不是封闭的,是开放式的,所有国家都可以参加,不像搞自贸区,我们先谈你们等,我们谈完了,按我们条件再审查进来,一带一路是开放式的。另外是多元的,方方面面都可以进,海上陆上联动的,海上发展的也可以尽力,内陆的国家也可以进来,岛国也可以进来。另外我们一带一路是以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基础,陆上我们建公路、铁路、机场,海上我们建港口码头,我们是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来推动工业化的发展,来推动贸易和文化的交流,来促进全球化。这样开放、多元式的体系,对所有国家都是机遇,因为它都可以在一带一路发展中,把自己国家的比较优势融合进去,从中获得共赢共利,不管你是劳动力优势也好,资金优势也好,是地理优势也好,是技术优势也好,都可以在一带一路中充分发挥你的比较优势,取得共赢。我认为我们应该把这个理念贯彻到全球化过程,因为现在全球化的过程受到很大的影响,世界经济的增长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包括世界贸易的总量现在应该说是增长缓慢,过去20年平均都增长5%,现在只增长2%多,不到3%,要重建全球化趋势,需要各个国家、各个地区一起努力。

  第二,在全球化大趋势下,企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知道在全球化背景下,受益最大的是什么?作为国家和地区来讲,受益最大的就是能够把自己国家的比较优势在全球化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样的国家是最聪明的国家,它所获得的优势是最大。我们参加WTO,中国的产品一下子卖到全世界,这就是开放的态度。全球化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讲,只要你把比较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就行。但对企业来讲,那就不同了,如果我们只是把企业限制在国内,限制在某一个地区,你在全球化过程中,就不能够迅速地发展。全球化对企业来讲,是全球性的公司是获益最大的公司,因为它能够使全世界的资源为企业发展服务,它能够把全世界人才笼络起来为企业发展服务,它能够把全世界的资金为自己所用,这样的全球化公司肯定在今后是发展最快的。而我们中国现在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很多公司已经走向全世界,中国的全球化的公司,正在快速地形成,而且我们有一大批的企业不仅是国有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将来会成为中国的全球化公司的典范。因此植根于中国的全球化的公司,必将对全球化促进做出更大的贡献,我坚信中国的全球化工作必将方兴未艾。现在我宣布第二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开幕。

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第二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围绕“中国企业全球化:新的历史 新的舞台”这一主题,举行了六场全体大会和十场平行论坛。“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是国内专注中国企业国际化具有代表性的国际会议论坛,以广阔的国际视野、宏观的政策解读、高度的战略思维为广大与会嘉宾带来思想盛宴。论坛所搭建的高端交流平台,对于已经“走出去”和有意开拓国际商业版图的广大中国企业发挥着重要作用。论坛自去年举办第一届以来受到国内、国际的广泛好评。未来中国与全球化智库还将每年举办此论坛,为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提供现实意义的指导。

  (本文根据嘉宾在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第二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上的发言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关键词 专家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