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战略研究所总裁Clyde Prestowitz:中国经济在延展全球化
2015年12月14日
美国经济战略研究所总裁Clyde Prestowitz日前出席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第二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他在全体大会6“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如何开始重塑全球商业版图”上表示,中国经济在延展全球化,发展中国家可以借鉴中国经济发展的经验。
以下是他的发言实录:
中国经济在延展全球化
当我看全球化的时候,我要回想我年轻的时候,当然我年纪还不大,我更年轻的时候。当时我在一家造纸的公司工作,负责欧洲业务,那是1970年代,当时我们讨论的是跨国企业、是国际化,没有讲全球化。
事实上,一个有名的法国作家写了一本书讲到美国挑战,这本书在警告欧洲人说,美国通过跨国企业的发展,正在接管欧洲,将接管欧洲的企业、工业。那时美国公司不断的在欧洲投资、并购。我当时的公司叫斯科特造纸公司,有新项目的投资来建立新的造纸厂,支持在欧洲的运营。我看这个情况的时候,觉得这是全球化的第一步,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我还记得我的个人体验,斯科特造纸公司在欧洲只是复制美国的模式而已,我称之为公民殖民化。总部的高管觉得自己是老大,他觉得我们要听从他的命令,在欧洲帮助他管理公司,我们在欧洲的运营和美国的运营是一样的,当然我们也会争吵,我们说欧洲市场与众不同,和美国不一样。
1980年代,我是里根政府的贸易谈判代表,参与了和日本的谈判。在1970、1980年代,日本突然进入国际舞台,日本公司有大量的产品出口,不断的获得一个又一个的成功。当时有一种反应,在贸易谈判里面所谓的贸易摩擦。其中有一个问题在当时就是日本公司非常成功,渗透了欧洲和美国的市场。他们进行投资,收购欧洲和美国的公司,在这两个市场进行讨价还价,没有任何外国公司在日本收购日本本土的公司。所以有很多的谈判涉及到相应市场的平等开放的问题,那些年确实是非常的困难。通过WTO的谈判,当时我们也取得了一些进展。20世纪90年代晚期,日本的主要公司尼桑雇佣了法籍、黎巴嫩裔、生于巴西的卡洛斯·戈恩,到日本成了尼桑的总裁,这当时在日本是非常有争议的事情,日本没有很多的外国总裁来控制日本的公司。不仅仅如此,这个人用这种革命性的方法来改变尼桑。在他到来之前,尼桑和其他的日本公司是一种家族公司,尼桑的家族有承包商做电子产品,尼桑总是从同样的承包商购买产品。如果说我们从其他的承包商来购买产品,可能价格会更低,但是这样的话,家庭就分裂了,显然这是非常痛苦、非常有争议性的过程,但是它非常的成功,让尼桑公司重获成功。今天,卡洛斯·戈恩先生在日本就像摇滚明星一样,他是一个英雄,后来甚至接了很多的广告,说明他在日本是非常受欢迎的。这是一种全球化的反应或者延展。
然后我们来看一下中国在全球舞台上面的表演。从中国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来看,他并没有改变全球的格局,而是全球格局的延展。所以使用全球化这个字眼好象不太正确,因为中国的经济并不是完全的全球化,仅仅是在最近几年,中国是全球经济的一部分。印度也进入到了全球的经济,但是和中国进入的程度相比还是差一些。世界上其他的地方还是落后于中国。所以,中国正在延展全球化,中国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加速其他的发展中国家的市场,比如说非洲、拉丁美洲的市场,以及东南亚的市场。所以我觉得,中国是全球化的一种延展的反应,而且他也会持续的来延展或者延伸全球化。我有一个问题希望大家能够在中国思考一下,卡洛斯·戈恩先生会不会出现在中国呢,让一个外国人来当中国主要公司的CEO。或者说阿里巴巴,他们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了,祝贺您,硅谷的公司会不会同样可以在上海交易所上市,并且上市成功呢?如果这样的话,我才能说中国全球化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谢谢!
发展中国家可以借鉴中国经济发展的经验
讲到这个问题,我想说几点。Claude Smadja刚才讲到,中国准备要注入万亿资金来进行输出性投资,对世界是一个很大的贡献。我们来想一下这个概念,现在是回馈,中国成功了,这样的成功不光是经济方面的贡献,非常清楚的一点是创新研究,能够给出有贡献的研究,使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分几步走,有些人说中国应该有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这是一个很好的想法。讲到生意、或者讲到经济,如果中国是一个不同的市场,比如说如果是一个正在不断快速上升的经济体,那么中国的经济学家、智囊、智库的专家应该成为诺贝尔奖获得者,这是真正的贡献。
中国能为其他的崛起国家提供什么呢?很多的中国做法能够被其他国家所学习,尤其是中国成功的基础。Claude Smadja刚才讲到哈佛大学教授有时候会在世界各地游走,来提高世界各地人们的经商水平,他们在全世界教的东西不一定对,更进一步说,中国已经吸取了不同的教训,也学到了经验,有很多方法可以获得经济的成功,可以把这样的思想、这样的理念教给那些崛起中的国家。
在很多方面中国能够引导大家进行讨论,西方的国家、特别是美国,这个概念是美国市场的观念。在美国,政府的作用,很多时候,很多商业行为应该是个人化的,是由政府控制,但是跟政府没有紧密的关系,是完全的、纯洁的市场行为。我认为这样一个观念在亚洲受到了挑战,比如说在日本,日本的商人就挑战了这样一个观念。因为日本当时的前副首相是经商方面的一个导师,他说我们做的跟美国不一样,美国人做错了,我们做的事情是成功的,我们跟政府是相关的,中国也是这么做的。除了中国,中国比日本更加有活力,人口基数中国更大。所以中国现在的商业行为跟日本是一致的,所以中国成功了。所以根据亚当斯密,或者根据哈佛大学所说的,他们错了,但是现在成功了,这是对世界的贡献,有一个相反的例子,证明西方不一定对。
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第二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围绕“中国企业全球化:新的历史 新的舞台”这一主题,举行了六场全体大会和十场平行论坛。“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是国内专注中国企业国际化具有代表性的国际会议论坛,以广阔的国际视野、宏观的政策解读、高度的战略思维为广大与会嘉宾带来思想盛宴。论坛所搭建的高端交流平台,对于已经“走出去”和有意开拓国际商业版图的广大中国企业发挥着重要作用。论坛自去年举办第一届以来受到国内、国际的广泛好评。未来中国与全球化智库还将每年举办此论坛,为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提供现实意义的指导。
(本文根据嘉宾在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第二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上的发言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