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伯庆:大学生创业应更强化风投的作用

2016年1月11日



2015年习近平主席访美之际,为了加强中美人文、教育交流,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劳瑞德国际教育集团在京举办中国创业教育研讨会。这是国内首次以创业教育为主题的国际化高端研讨会,来自国内外政府代表、学者、商界人士共同研讨国内创业教育发展方向,并借鉴美国、德国等国家创业教育先进经验。 





  麦可思公司创始人及总裁、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咨询委员会常务理事王伯庆在研讨会上发表以下观点:


  我跟踪中国大学生就业和创业已经9年了,并且连续发布了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蓝皮书》。我们发现,连续三年,中国大学生创业比例持续上升,青岛的大学生创业比例达到了6%,比全国高了一倍,但我们的整体水平还没有达到那个程度。关于大学生创业的动机,确实大学生创业80%以上是因为自己本身想创业,而不是因为找不到工作才去创业。这个过程中他们实际上创造了工作的岗位,一方卖弄,他们把一些就业机会留给了其他人,另一方面,他们通过创业带动了其他人的就业,所以他们创造了就业。但这批人的特点是,他们的创新能力比一般大学生明显要高,也就是说他们是一个不同的群体,这是现在大学生创业方面的特点。


  刚才提及大学生创业的效果,我觉得我们不能只看毕业时创业的比例。就全国而言,现在大学生毕业时创业比例都低于3%,但在三年后再去跟踪他们的创业情况可以发现,同一届毕业生有更多人投入了创业,大概是一毕业就创业的三倍左右,所以,创业的效果不要只看毕业时的创业,其实看他工作一段时间是否创业,这样的数据更有意义,也能更好地认识更好大学生创业的现状。


  此外,毕业就创业的人,大概在三年后看,他们有超过一半已经退出了创业。这是正常现象。这就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我们有这么多比例的学生一毕业就创业,三年后又退出创业,那么对他们来讲创业是有风险的事。我们观察了毕业后创业的大学生创业一开始的资金来源,主要来源于家庭和朋友的资助,而我们创业的大学生中相当一部分来自于普通家庭。因此这方面就存在一个问题,我们在大学生创业中要更加发挥风险投资的作用,而不是这么高的比例来自于家庭和朋友的资助,这会给普通家庭的孩子在创业的时候设立一个比较高的门槛,也让家庭承担了一些财务风险。如果有社会机构更多的介入到这方面来的话,可以让大学生自己家庭的财务风险被降低,并且让社会投资机构享受大学生创业所带来的一些收益。


  总体来看,大学生创业还不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但它客观上确实促进了就业。但是这是一个创新能力比较高的群体,我们一直在观察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无论是就业还是不就业的,一般只有创新能力比较突出的学生才会更多地考虑创业。目前,大学生创业在中国国内的发展还是比较快的,持续增长比较快,这也确实是一个好的机会,而且也让大家这些年养成了提高承担风险的意识和能力。


(本文根据演讲者在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举办的中国创业教育研讨会上的发言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