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国际形势突变让中国海归创新、创业进入快车道
2016年1月19日文/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院长助理吴非
“2015中国海归创新创业成果发布会暨海归创新创业研讨会”在广州召开,是第17届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与中国国际人才专业委员会联合发布“2015年度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50人”。白春礼、蔡崇信、陈欧、陈十一、金立群、施一公、钱颖一、李稻葵、郑永年、李彦宏、沈南鹏、王石、汪潮涌、徐小平、毛大庆、杨澜、郎朗等50位杰出留学人员作为“2015年度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50人”,在会议中被推荐,这50名各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留学人员是良好的示范。而通过对这些榜样遴选的解读,可以看出海归中有大量创新创业人才浮出水面,也预示着中国海外归国人员创新创业新高潮。王辉耀博士作为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也在会上指出:留学回国人员创历史新高,2014年底总计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351.84万人,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180.96万人,而其中36.48万人加入创业队伍。
为什么海归人才能突显出有别于本土创新人才的优势呢?海归人才创业有什么短板或者需要注意的方面吗?创新的定义在海归的浪潮中涌现出了什么新方向新思路?
海归创新创业的优势明显
此次论坛通过主题演讲、圆桌讨论等形式,进行讨论。会议中聚集了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海外高层次人才,其中也不乏业界精英人士。
这次推出的“2015年度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50人”是这个创业时代的先行推动者,他们在各个行业引领着创业风潮,具有相当的创新性与前瞻性,在过去的一年中,他们一方面是创新创业新时代的先锋力量,另一方面也主导或参与了全球化时代的创新性事件,是中国留学人员的杰出代表,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榜样作用。而在讨论中,大家也不断提到了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业发展、国际人才流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特别是海归回国创业的优势。
1.国际化视野,海外经历的积累。高学历海归在国外留学或者工作期间,除了有新语言的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也积累了大量的人脉、资金等社会资本。对国际间的法律、贸易、知识产权等创业信息比较熟悉和了解。这些经历是国内创业者所不具备的。
2.对海外市场的熟悉。在全球化的时代,海外市场和国内市场的多级流动存在着多个层级的交流,从物流、人才交流到贸易往来、知识共享、资本运作等等。对这些领域的了解,这对于海归回国的创业发展大有裨益。可以缩减不少的初始成本,和搭建更高的创新平台。
3.商业模式创新。独立思考能力,生活适应能力是海归创业者的特质。很多海外的创业者的创业途径和经历都体现着商业模式的创新,带领着全球的创新趋势,因而海归在见证了全球的不同商业模式的创新最前沿信息后,回国创业,也能为国内创业土壤带来模式上的创新,对国内的创业有着启发性意义和推动性动力。
4.中西沟通的桥梁。海归的创新创业在政策、技术、服务、商业上都有中西的结合,因而在创业的各方面,都是中西良性沟通,互助共赢的桥梁,构建了双赢的文化,促进了现代化的发展。
海归创新创业企业需要重视媒体宣传和企业以及个人形象塑造
海归创新创业有诸多优势,这“2015年度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50人”中,涵盖各行各业的精英,包括学界翘楚:最年轻的千人计划专家,《自然杂志》评选的“年度十大人物”;也包括社会影响力最广的海归精英:他们活跃在祖国的村官一线,或者国际组织中;更优在创业前沿的实践者和商界精英。而就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人才发展研究,可以解读出中国海归创业呈现出一定规律:例如创新、发明比较多;高新科技转化率高,带动企业发展;集中在一线城市,等等。但是,也呈现出一定的短板。在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和智联卓聘联合发布的《2015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中,调研结果显示海归创业中,往往存在融资困难、经营运行成本高、政府相关政策配套不齐全等问题。而普遍最需要的是市场开拓、金融服务、创业场所提供等方面的帮助。该次会议同时发布了《2015最具影响力新兴海归创业企业评选榜单》中,发布了20个最具影响力的企业,其中包括人人公司、聚美优品、微博、好利来、一心堂等等。而通过具体分析这些企业发展路径和特征,可以解读,在经济效益、创新力、传播力、社会效益等方面,有部分企业属于均衡发展性,如微博;也有部分属于经济和社会效益双高型的,例如一心堂;也有部分企业属于:创新驱动型的。
而对于创业公司和海归创业者来说,媒体宣传和企业及个人形象塑造方面是大面积存在的短板。人人和微博作为均衡发展的海归主创的创业公司,是这方面做得有前瞻性和持续发展的,值得海归创业人士积极学习研究;大部分做的优秀的企业比较少注重媒体宣传而看中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如果能善于利用新媒体平台做地推,将会进一步推进企业全面发展,和开拓更广阔的业务,新东方海威时代的事业部总监邓曙航介绍:其公司有通过微信群来进行教育的地推管理,并经营微信企业号。而创行中国,作为国际NGO组织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十分广阔,也在今年下半年推出了其企业公众号,一时间引发参与创新创业公益活动的大学生竞相注册。这些都是海归创业公司和海归创业者值得注意和学习的。
海归创业重新呼吁了创新的定义
中国的“双创”战略创造了新一轮海归回国的机遇,海归创业的新高潮是中国吸引人才回国政策的必然结果,也是吸收世界各国对国际人才的政策和经验的学习结果,而新形势下,归国人才也在全球化中重新对创新进行了定义,对创业人才的要求提出了指标。
海归人才创业需要具科技门槛的有前瞻性的创新。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张辉博士在会上指出:归国人才需要有科技门槛的商业模式的创新,他提到的“千人计划”是我国自2008年开始的有计划的,对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计划,而近年来,这个计划关注的是众多在国家重点创新项目、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中央企业等核心部门。
海归人才创业需要跨学科的结合性人才。为了发展高新产业、新兴学科、需要引进多学科交叉的战略科学家及行业领军人物。也就是说既需要有创业精神的科学家,也需要懂技术的企业家。只有跨学科的人才,才能取得更加革命性、取代性、创新性的发展。
本文选自中国日报中文网,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不代表机构立场